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雷霆扫黑:光云守护 > 第21集:基层砺剑

雷霆扫黑:光云守护 第21集:基层砺剑

簡繁轉換
作者:光云科文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0-07 16:38:13 来源:源1

第21集:基层砺剑(第1/2页)

县公安局办公楼的走廊里,空气像凝固了一样。公告栏前围了十几个人,脑袋凑在一起,小声议论着刚贴上去的《关于“11·3”抓捕行动问责决定》。纸页上的黑体字格外刺眼:“特警大队大队长雷杰同志,在‘11·3’抓捕行动中,因风险评估不足、指挥决策失当,导致三名队员重伤、关键嫌疑人死亡,对公安队伍形象及案件侦查造成负面影响。经局党委研究决定:给予雷杰同志党内警告处分,暂免其特警大队大队长职务,调任政策研究室工作(保留正科级待遇),责令其深刻反思,加强理论学习……”

“唉,雷队这也太冤了,谁能想到黑皮屋里有炸弹啊?”年轻民警小李挠着头,语气里满是惋惜。他上个月刚从警校毕业,跟着雷杰参加过两次巡逻,对这个雷厉风行的大队长很是敬佩。

“冤也没办法,出了这么大的事,总得有人担责。”老民警老张叹了口气,眼神复杂地看了一眼公告,“而且你没看出来吗?这事儿不简单,天霸那边肯定在背后做了手脚,雷队这是被推出来当挡箭牌了。”

人群外,雷杰背着双手,静静地站在楼梯口。他穿着一身挺括的警服,肩章上的四角星花在灯光下泛着冷光,可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既没有愤怒,也没有委屈,只是像在看一份与自己无关的文件。昨天郭勇找他谈话时,他就已经料到了这个结果——马文斌在局党委会议上步步紧逼,其他领导要么沉默,要么附和,郭勇就算想保他,也扛不住压力。

“雷队。”小陈从人群里挤出来,手里拿着雷杰的警官证和钥匙,眼眶红红的,“这是您的东西,大队那边……我已经跟政委交接好了,您的办公室我也收拾好了,东西在楼下。”

雷杰接过警官证,指尖碰到塑料外壳,有些冰凉。他翻开看了一眼,照片上的自己穿着警服,眼神锐利,那是他刚调任特警大队时拍的,才过去不到半年,却像隔了很久。“辛苦了,小陈。”他的声音很平静,听不出情绪,“大队的事,你多帮衬着点,受伤的队员那边,记得常去看看。”

“我知道,雷队。”小陈点点头,眼泪差点掉下来,“您放心,我们都等着您回来。”

雷杰拍了拍小陈的肩膀,没再说什么,转身往楼下走。他的办公室在特警大队二楼,靠窗的位置,收拾好的东西堆在门口——一个半旧的帆布行李箱,里面装着几件换洗衣物;一个纸箱,里面放着他常看的几本书,有《特种作战战术》《刑侦逻辑学》,还有一本翻得卷了边的《水浒传》;最上面放着一个磨损的绿色行军水壶,那是他在部队时的战利品,一直带在身边;旁边还有一盆绿萝,叶子翠绿,是他刚到大队时买的,放在窗台上,每天浇水,现在也一并带走。

“雷队,这盆绿萝我帮您抱着吧。”小陈想伸手,却被雷杰拦住了。

“不用,我自己来。”雷杰抱起纸箱,绿萝的叶子蹭到他的手臂,带着一丝凉意。他回头看了一眼办公室的门牌——“特警大队大队长办公室”,然后转身离开,脚步没有丝毫停顿。

政策研究室在办公楼的最角落,三楼,紧挨着卫生间。走廊里光线昏暗,墙壁上的墙皮已经脱落,露出里面的红砖。办公室的门是旧的木门,上面贴着“政策研究室”的牌子,油漆已经掉了一半。雷杰推开门,一股潮湿的霉味扑面而来,里面有三个房间,外间是办公区,摆着四张旧办公桌,桌面开裂,抽屉拉起来“吱呀”响;里间是资料室,堆满了泛黄的文件和简报;最里面还有一个小房间,是临时休息室,放着一张行军床和一个衣柜。

“雷队,您来了。”一个穿着蓝色衬衫的中年女人从办公桌后站起来,脸上带着客气的微笑,“我叫李娟,负责简报撰写,您就坐我旁边这个位置吧,刚打扫过。”

雷杰点点头,把纸箱放在办公桌上,绿萝放在窗台上——窗户很小,玻璃上有一道裂痕,阳光只能透过缝隙照进来,在地上投下一道细长的光斑。“麻烦你了,李姐。”

“不客气,以后咱们就是同事了。”李娟笑了笑,又指了指对面的办公桌,“那位是老王,负责文件汇编,他今天请假了,明天您就能见到他。咱们室加上您,一共五个人,其他两位去市局送材料了,下午能回来。”

雷杰“嗯”了一声,坐下,打开纸箱,把书一本本拿出来,放在桌角。李娟看着他,想说什么,却又把话咽了回去——局里的人都知道雷杰是“被贬”来的,没人敢多问,怕触他的霉头。

整个上午,办公室里只有打字机的“哒哒”声和李娟翻文件的声音。雷杰坐在桌前,面前摊着一份《公安工作简报汇编》,可他一个字也没看进去,脑子里全是抓捕行动的画面——爆炸的火光、队员的惨叫声、黑皮被炸得面目全非的尸体……他反复问自己,到底哪里错了?是情报没核实清楚?还是对对手的凶残预估不足?

中午吃饭时,食堂里的人看到雷杰,都主动避开,没人敢跟他坐一桌。他端着餐盘,找了个角落的位置,默默吃着,米饭没什么味道,菜也凉了,可他还是一口一口地咽下去。吃完饭,他没有回办公室,而是走到办公楼后面的小花园,坐在长椅上,拿出手机,翻出受伤队员的照片——周强躺在病床上,右腿打着石膏,对着镜头比耶;大刘还在昏迷,身上插满管子;小王的右手裹着厚厚的纱布,眼神里满是失落。

“对不起。”雷杰轻声说,声音被风吹散,没人听见。

接下来的几天,雷杰每天按时上下班,早上八点到,下午五点走,从不迟到早退。他坐在办公桌前,要么看文件,要么帮李娟整理简报,偶尔去资料室翻找旧档案,像个普通的文员,没有丝毫抱怨。李娟和同事们一开始还很拘谨,后来见他态度平和,也渐渐放松下来,偶尔会跟他聊几句家常,却没人敢提特警大队,更没人提“11·3”行动。

可只有雷杰自己知道,他心里的火从来没灭过。晚上回到出租屋,他会把所有的线索都摊在桌上——张建国的信访件、黑皮的档案、天霸拆迁公司的工商资料、受伤队员的病历……他对着这些东西,常常坐到凌晨,反复复盘抓捕行动的每一个细节:

案发前,小陈的侦查组确认黑皮在那栋自建房里,热成像显示只有一个人,面包车也在院后,情报没问题;

行动前,他反复强调要“活捉”,突击组的装备也检查过,破门锤、盾牌、微声***都没问题;

爆炸发生后,技术队勘查现场,发现诡雷是用汽油桶和雷管做的,安装在门后,一开门就会触发——这种简易****,隐蔽性强,很难提前发现,除非进行全面搜查,可当时时间紧迫,根本来不及……

“不是我的错?”雷杰揉了揉太阳穴,却又立刻否定了这个念头——不管怎么说,队员是因为他的决策受伤的,他必须负责。可他又不甘心,对手太狡猾了,不仅知道他要抓黑皮,还提前设置了陷阱,像是早就知道他的行动路线。

“难道局里有内鬼?”这个念头一冒出来,就再也压不下去。马文斌在行动前的反常、抓捕时突然出现的货车、爆炸后马文斌的“发难”……所有的线索都指向一个方向——有人把行动信息泄露给了天霸的人!

雷杰猛地站起来,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的夜空。他知道,现在不是冲动的时候,他没有证据,也没有权力,就算知道有内鬼,也无能为力。他需要冷静,需要重新思考——在凌源,光靠武力和冲动是没用的,对手熟悉这里的规则,善于利用关系网和舆论,他必须换一种方式,像潜伏在丛林里的狙击手,耐心等待时机,收集足够的证据,才能一击必中。

第二天早上,雷杰没有穿警服,而是换上了一身灰色的夹克和蓝色的运动裤,脚上穿了一双旧运动鞋——这是他在部队时的常服,舒适,不显眼。他走进办公室,把警服叠好,放在衣柜里,然后对李娟说:“李姐,今天我想出去调研一下,看看基层的治安情况,顺便收集点简报素材。”

李娟愣了一下,随即点头:“好啊,需要我跟你一起去吗?”

“不用,我自己去就行,方便交流。”雷杰笑了笑,拿起笔记本和笔,走出办公室。

他第一个去的地方是县医院。早上九点,医院里人很多,挂号处排着长队,走廊里挤满了病人和家属。雷杰走到ICU门口,透过玻璃往里看——大刘还躺在病床上,身上插着管子,心电监护仪上的曲线平稳,旁边的护士正在给他换药。

“雷队?”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雷杰回头,看到周强的妻子抱着孩子,手里提着一个保温桶,正站在不远处。

“嫂子,你来了。”雷杰走过去,接过保温桶,“周强怎么样了?手术顺利吗?”

“挺顺利的,医生说恢复得不错,再过两周就能转到普通病房了。”周强妻子的脸上露出一丝笑容,又叹了口气,“就是大刘,还没醒,医生说……要看他自己的意志。”

雷杰点点头,心里一阵刺痛:“嫂子,你别担心,大刘是个硬汉子,肯定能醒过来。周强那边,我去看看他。”

周强住在普通病房,右腿打着石膏,吊在支架上,正在看报纸。看到雷杰进来,他立刻放下报纸,想坐起来,却被雷杰按住了。

“别乱动,好好躺着。”雷杰坐在床边,拿起一个苹果,用水果刀削着,“感觉怎么样?疼不疼?”

“没事,小伤。”周强笑了笑,眼神却有些复杂,“雷队,局里的决定……我听说了,你别往心里去,那不是你的错。”

“我知道。”雷杰把削好的苹果递给周强,“是我太大意了,没考虑到对手会用炸弹。你们放心,这个仇,我一定报,张建国的案子,我也一定会查清楚。”

周强咬了一口苹果,眼眶有些红:“雷队,我们都信你。不管你现在在哪个岗位,我们都是你的兵,只要你一句话,我们随时都能上!”

雷杰拍了拍周强的肩膀,没再说什么,心里却涌起一股暖流——有这样的队员,就算再难,他也不能放弃。

从医院出来,雷杰去了城西夜市。现在是上午,夜市还没开始营业,只有几个摊主在收拾摊位,准备下午的食材。张建国的烧烤摊还在,只是摊位上蒙着一层塑料布,上面落满了灰尘,旁边的招牌歪在一边,写着“张记烧烤”的字迹已经模糊。

雷杰走到旁边的烤串摊,摊主是个五十多岁的男人,叫刘叔,之前小陈走访时见过。刘叔正在切肉,看到雷杰,愣了一下:“你是……之前跟小陈一起来的那个警察?”

“是我,刘叔。”雷杰笑了笑,拉了把椅子坐下,“今天没出摊,过来看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1集:基层砺剑(第2/2页)

“唉,出摊也没生意。”刘叔叹了口气,放下刀,擦了擦手,“自从老张出事,这夜市就冷清了不少,好多人都不敢来了,怕惹麻烦。”

“为什么怕惹麻烦?”雷杰装作好奇地问。

“还不是因为天霸拆迁的人。”刘叔压低声音,左右看了看,才说,“老张没出事的时候,就有人跟我说,别跟老张走太近,不然会被‘收拾’。老张出事那天晚上,我本来想报警,可我老婆拉住我,说‘咱们小老百姓,别管闲事,不然下次死的就是咱们’。”

雷杰心里一沉,又问:“刘叔,你知道老张为什么不签字拆迁吗?我听说是补偿款的问题?”

“不光是补偿款。”刘叔叹了口气,“老张跟我说过,他那房子是他父亲留下的,有三十年了,里面有他小时候的东西,他舍不得拆。而且天霸拆迁给的补偿款,比别人少一半,老张去找他们理论,他们说‘你家房子是危房,不值钱,不签字就强拆’。老张气不过,就想上访,结果……”

雷杰默默记在心里,又跟刘叔聊了一会儿,才起身离开。他刚走到夜市门口,就看到一个年轻人在跟摊主吵架,年轻人手里拿着一张欠条,摊主低着头,不停地道歉。

“你欠我的钱,都拖了三个月了,再不还,我就找我哥来!”年轻人嚣张地说。

摊主脸色苍白:“再宽限我几天,我这几天生意不好,等我卖完这批货,就还你。”

“宽限?我哥可没那么好说话!”年轻人一把掀翻摊主的摊位,蔬菜撒了一地,“你要是再不还,我就砸了你的摊,让你再也做不了生意!”

雷杰皱了皱眉,刚想上前,却被一个老人拉住了。“小伙子,别管闲事,那年轻人是天霸小贷公司的,他哥是‘刀疤刘’,惹不起。”老人小声说。

雷杰点点头,看着年轻人扬长而去,摊主蹲在地上,默默地捡着蔬菜,眼泪掉在地上,和泥土混在一起。他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喘不过气——这就是凌源的现状,天霸的势力已经渗透到了各个角落,老百姓敢怒不敢言。

接下来的半个月,雷杰几乎每天都泡在基层。他去了张建国曾经工作过的老机械厂家属区,那里是一片老旧的红砖房,墙面上爬满了爬山虎,院子里有一棵老槐树,枝繁叶茂,是老人们乘凉的地方。

他第一次去的时候,老人们都很警惕,看到他穿着便装,却不像普通人,没人敢跟他说话。雷杰没有急着询问,而是帮住在一楼的王大爷扛煤气罐——王大爷今年七十多岁,腿脚不方便,煤气罐放在楼下,他自己搬不动。雷杰扛着煤气罐,一口气上了三楼,累得满头大汗,王大爷拿出毛巾给他擦汗,还倒了一杯凉茶。

“小伙子,你不是这的人吧?”王大爷坐在槐树下,摇着蒲扇,问雷杰。

“我是外地来的,在县里工作,听说这里的老机械厂很有名,过来看看。”雷杰笑着说,手里拿着一个小板凳,帮旁边的李奶奶修漏水的楼道灯——灯座坏了,他从五金店买了一个新的,很快就修好了。

李奶奶拉着雷杰的手,笑得合不拢嘴:“小伙子,你真是个好人,比那些拆迁队的人强多了!他们上次来,不仅没帮忙,还把我的花盆给踢碎了!”

雷杰趁机问:“奶奶,您说的拆迁队,是天霸拆迁的人吗?”

“可不是嘛!”李奶奶叹了口气,“去年就来问过,说要拆我们这片区,给的补偿款少得可怜,我们不同意,他们就天天来骚扰,砸窗户、泼油漆,吓得我们晚上都不敢睡觉。老张就是因为不签字,才被他们害死的!”

“老张?是张建国吗?”雷杰装作惊讶地问。

“对,就是他!”王大爷接过话茬,“老张是个好孩子,以前在机械厂上班的时候,就经常帮我们这些老人修水管、修家电。有一次,厂里拖欠工资,还是老张带头去讨的,最后把工资要了回来。他那房子,是他父亲留给他的,他舍不得拆,天霸的人就怀恨在心,把他给害了!”

雷杰默默地听着,心里对张建国的敬佩又多了几分——张建国不是简单的“钉子户”,他是为了自己的家园,为了公平正义,才坚持不签字,却没想到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他还去了城北的菜市场,那里是之前被骚扰的菜农张叔曾经摆摊的地方。他在菜市场里转了一圈,看到一个卖土豆的中年女人,跟张叔的照片有点像,就走过去,买了一袋土豆。

“大姐,你这土豆挺好的,多少钱一斤?”雷杰笑着问。

“两块五一斤,你要的话,算你两块。”女人笑着说,手脚麻利地给雷杰装土豆。

“谢谢大姐。”雷杰接过土豆,又问,“我听说之前有个姓张的大哥,也在这卖菜,后来搬走了,你认识他吗?”

女人的脸色瞬间变了,手里的秤杆顿了一下,然后小声说:“你……你认识他?”

“我是他的远房亲戚,来看看他,却发现他搬走了,不知道去哪了。”雷杰装作着急地说。

女人左右看了看,才压低声音说:“他不敢在这待了,天霸的人威胁他,说‘再敢说拆迁的事,就把你儿子的学校地址贴满县城’,他怕连累家人,就带着老婆孩子走了,走之前没敢告诉任何人,连我这个远房表姐都不知道他去了哪。”

雷杰心里一沉,又问:“天霸的人为什么威胁他?”

“还不是因为他说了实话。”女人叹了口气,“他跟别人说,天霸拆迁的补偿款不对劲,还看到他们偷偷转移资金,结果被天霸的人知道了,就来骚扰他,砸他的摊,泼他的菜,最后还威胁他家人,他没办法,只能走了。”

雷杰点点头,谢过女人,转身离开。他手里提着土豆,心里却沉甸甸的——天霸的势力太庞大了,他们不仅敢杀人,还敢威胁普通百姓,销毁证据,而这一切,都因为他们有“保护伞”,有恃无恐。

这些天的走访,雷杰没有找到关于张建国血案的直接证据,却让他对天霸团伙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们不是简单的黑恶势力,而是一个集拆迁、小贷、物流、娱乐于一体的“黑色帝国”,他们通过暴力手段控制基层经济,通过贿赂拉拢官员,编织保护网,把凌源县变成了他们的“后花园”,老百姓敢怒不敢言,只能忍气吞声。

傍晚,雷杰独自一人登上了县城边的“望凌山”。山不高,只有几百米,山顶有一个小亭子,是市民休闲的地方。他沿着石阶往上走,脚步沉稳,手里拿着一瓶矿泉水,汗水浸湿了他的夹克,贴在背上,却不觉得累。

山顶的风很大,吹在脸上,带着一丝凉意。雷杰走到亭子边,俯瞰整个凌源县——华灯初上,霓虹闪烁,主干道上的车灯汇成一条金色的河流,天霸大厦的灯光格外刺眼,像一颗毒瘤,镶嵌在县城的中心。

他想起了医院里周强的笑容,想起了刘叔的叹息,想起了王大爷的眼泪,想起了张叔的无奈……这些普通人的脸庞,像电影一样在他脑海里闪过。他突然明白,自己之前的斗争,太局限于“抓凶手”“破案子”,却忽略了最根本的问题——天霸团伙之所以能横行凌源,是因为他们扎根在这片土地上,吸食着老百姓的血汗,而要铲除他们,不仅要找到证据,还要打破他们的保护网,唤醒老百姓的勇气。

“之前的我,太急躁了。”雷杰轻声说,风吹散了他的声音,“以为靠一把‘尖刀’就能解决问题,却忘了,这是一场持久战,需要耐心,需要智慧,更需要和老百姓站在一起。”

他拿出手机,翻到和林雪的加密短信界面——上次行动失败后,林雪只给他发过一条短信:“保护好自己,等待时机。”他犹豫了一下,没有发信息,而是把手机放回口袋。他知道,现在还不是时候,他需要更扎实的线索,更充分的准备,才能给林雪一个满意的答复,也才能给受伤的队员、给张建国、给所有被天霸欺负的老百姓一个交代。

夕阳的余晖洒在他身上,金色的光芒笼罩着他,像给他镀上了一层铠甲。他深吸一口气,转身下山,脚步比上山时更坚定。

回到政策研究室时,已经是晚上七点,办公室里的灯还亮着,李娟还在加班,正在打字机前写简报。看到雷杰进来,她惊讶地问:“雷队,您怎么这么晚才回来?”

“出去转了转,收集了点素材。”雷杰笑了笑,走到办公桌前,打开笔记本,开始写调研记录——他把这些天走访的情况,一条一条记下来,包括天霸拆迁的补偿问题、小贷公司的暴力催收、老百姓的恐惧和无奈,还有张建国的往事,每一个字都写得很认真。

李娟看着他,心里有些敬佩——她原本以为雷杰会消沉,会抱怨,却没想到他不仅没有,还主动去基层调研,这种韧性,不是每个人都有的。

“雷队,我煮了点面条,您要不要吃一碗?”李娟站起来,指了指桌角的保温桶。

“谢谢李姐,不用了,我回去吃就行。”雷杰笑着说,又低头继续写。

李娟点点头,没再打扰他,心里却默默想:“这个雷队,肯定不简单,早晚还会回到他该去的位置。”

雷杰一直写到晚上十点,才把调研记录写完,足足有十几页。他把笔记本锁在抽屉里,然后拿起窗台上的绿萝,浇了点水——绿萝的叶子更绿了,在灯光下显得格外有生机。

他知道,停职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政策研究室不是“冷宫”,而是他的“练兵场”,基层的走访不是“浪费时间”,而是他的“砺剑石”。这把剑,在经历了挫败和反思后,已经褪去了浮躁的火气,变得更沉静、更坚韧、更锋利。

他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的夜空,星星很亮,月亮挂在天上,洒下清冷的光。他在心里默念:“赵天霸,你等着,我一定会找到证据,把你和你的团伙绳之以法,还凌源一个太平。”

(本集完)

下集内容提示:初掌一方

在政策研究室“沉淀”期间,雷杰结合其基层走访的深刻体会和公安专业知识,撰写了一份极具分量的调研报告,深刻剖析了凌源县社会治安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及治理建议。这份报告通过特殊渠道呈送林雪后,引起了她的高度重视。恰逢全县干部调整,某个偏远或有复杂治理难题的乡镇(如城关镇或某个矿区镇)出现主要领导空缺,面临治理困境。林雪力排众议,大胆提议由雷杰出任该乡镇党委书记(或镇长),让其真正“初掌一方”,在实践中锻炼和验证其能力,也为下一步更深层次的斗争建立一个坚实的“根据地”。此提议在县委内部引发激烈争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