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状元郎弃子逆袭路 > 分卷阅读276

状元郎弃子逆袭路 分卷阅读276

簡繁轉換
作者:许百龄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4-12-18 21:57:15 来源:源1

员。

诸位大臣认为此法可以一试。

这个人选,没?有比曾经修西北各部史,去年献安西北策的翰林院修撰俞慎言更合适。

皇帝自然也第一个想到了俞慎言,还是询问朝臣可有合适的人举荐。

第一个开口?的是吏部尚书蔡腾,他是俞慎言乡试座师。去年俞慎言献策后皇帝要给?他安排个位置,是他和夏阁老建议暂时安排到翰林院为修撰,熟悉政事,以后寻到合适的位置再调任。

前往西北最合适。

皇帝不置可否,没?有开口?。

俞慎言无疑是最合适的,这有什么好犹豫的?

朝臣们对皇帝未明的态度有些捉摸不透。

是不舍得?

不可能。

皇帝对这位年轻臣子的确偏宠一些,还不至于舍不得将人外放。陛下这么多年宠信的臣子亦有之,没?见一个不舍得,甚至故意?外放出?去历练。

第130章

朝臣们对于蔡腾的推荐的人都没有什么异议时,高?明进出列。

他神色紧张地?回禀道:“启禀陛下,俞修撰的确是合适人选。但其上有病父需侍奉,下有身怀六甲妻子要照料。孝义皆不能顾全,后顾之?忧重重,臣认为非最佳之?选。”

皇帝眉头蹙了下。

大盛以孝治国,如此情况,高?明进又出口维护,原本有想法的朝臣,暂时保持沉默。

陈御史却对这套说辞不赞同。他与高?明进积怨日久,也知晓高?俞两家关系,高?明进越是维护,他越不让其如意。

他义正辞严地?驳道:“身为臣子自当国事为重,岂能因?私事误国事,本末倒置。”

高?明进亦有理有据地?辩道:“为子者孝,为臣者忠。子不在侧难尽孝,臣不远任亦可尽忠。俞修撰入京数载,勤恳公务,献策安邦,不是尽忠?

俞修撰素来温厚仁孝,为官多年未能于双亲膝下尽孝,已是憾事。如今俞家父母入京不过一载,俞父常年有恙,陈御史是欲夺为子者尽孝之?义?

让俞修撰丢下病父和孕妻远赴西北,其岂能全抛一片心于公?我大盛人才济济,又岂是非俞修撰一人不可?”

这话已经是明晃晃地?维护。

原本对高?明进和内侄关系存疑之?人,此时自我怀疑了。

皇帝也打?量起高?明进。

陈御史一时间?想不出更?站得住脚的话反驳,质问:“高?侍郎是有什么更?好的人举荐?”

高?明进顿住,更?好的人,朝野他是找不出来了。

那孩子自小聪慧,六年苦心,岂是旁人随意能取代。

皇帝心中也在掂量此事。

旁边的白尧,朝御座之?上瞄了一眼,又看向高?明进,手指下意识地?轻轻点了几下朝笏,此时出列回道:“启禀陛下,臣倒是有一个合适之?人举荐。”

皇帝素来爱才惜才,闻言眉头微展,“何人?”

“翰林院编修程宣。”白尧禀道,“程编修随俞修撰学?习了解西北诸事数年,对西北各部史亦有一定研究,臣数次听闻二?人探讨西北事,颇有见解。程编修文武兼备,臣以为可为上选。”

程宣此人的身份,朝臣们大多知晓。两河总督程远岱长子,去年殿试二?甲第一。程编修入翰林院后,便在白尧的手底下学?习庶务。

兵部侍郎杨锋此时附和,他是去岁会试主考官,对程宣在会试和殿试中关于兵事和西北之?策的文章尤为欣赏。

皇帝也记得程宣去年殿试的考卷,关于西北之?策一篇,与状元文章并肩,甚至某一两处见解还略深广。

这二?人殿试文章原来都是受俞慎言影响。

从?去年的安西北策至今,他瞧出这位臣子胸中的才略,放到西北最合适。

最后皇帝道了句:“再议。”将?此事暂搁,商议其他朝事。

朝臣们心中也大概有了数。

-

散朝后,皇帝回到御书房,命人传俞慎言和程宣。内侍刚踏出殿门,瞧见殿外阶下两位年轻的青袍官员并肩踏雪过来。

内侍迎到阶前,笑着道:“二?位大人,陛下正要召见,你们这就过来。”领着他们朝着殿门去。

二?人也是听到了今日朝上所议此事,此来正为此,猜想皇帝也是为了此事。

二?人这么快一起过来,皇帝也知晓所为何事。

二?人进殿时,皇帝正站在舆图前,目光落在西北处。见礼后,皇帝放下茶盏,

招手让他们近前,朝舆图示意。

“说说各自的想法。”

二?人相视一眼,程宣笑着回道:“禀陛下,臣与俞修撰的想法一致。外部攻伐,远不及内战消耗来得彻底。待各部分?崩离析,各自为政,我大盛便可出面收拾。不过此间?要提防各部投靠西域、乌斯,特别是外戎,挑起战事。”

皇帝笑着点头,望着舆图上大盛西北广袤的疆域,视线从?西北各部的外围逡巡一圈,然后从?西域到乌斯,最后落到南海诸国。

二?人读出皇帝的心思。

俞慎言俯身请命,“臣不才,对西北各部略有所知,愿前往西北以尽臣之?能,为陛下分?忧。”

俞慎言主动请旨,皇帝略感意外,打?量了眼这个臣子,他也是今日方知这臣子境况。

虽国大于家,忠先于孝,然还没到非要二?者取一之?境地?,他也不是不近人情。

“爱卿家中父母妻儿如何安置?”

俞慎言这几日已经思考过此事,“臣家中尚有长姐和幼弟替臣尽孝,臣妻出身武将?之?家,非囿于后宅妇人,明理知义,愿与臣共赴边疆。”

“如此深明大义的女子不多。”皇帝赞赏道。不愧是赵家的女儿,有其母风范。

程宣此时亦请命,愿与俞慎言同往。知晓皇帝不会很爽快地答应,否则在朝上就已经有了定论。

他主动打?消皇帝的顾虑,“臣母亲体弱,难承西北风霜,弟弟欲陪母回京颐养。臣亦有私心,数年未见父亲,如今父亲无子女在侧,臣欲侍奉跟前几日。陛下仁慈,望恩准。”

皇帝沉默几息,望了眼两个年轻人,笑问:“你们俩这是商量好的?”

程宣笑着回道:“陛下英明。”

“既然你们有此心,朕岂能不准。”皇帝望着舆图上盛都到西北的距离,说道,“如今天寒地?冻,行?路不变。朕多留你们在京两个月。俞慎言,你可在孩子出生后再启程前往。”

俞慎言受宠若惊,连忙谢恩。

-

翰林院。

听完俞慎言和程宣所言皇帝的意思后,俞慎思心里不由得佩服白尧,真?是把皇帝的心思摸个透。

还说自己从不揣测圣意。

比谁揣测得都明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