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y说——他头脑空空、空有美貌、肚子里倒不出半滴墨水来。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下海游泳、舞会寻乐、在窗边阅读一些肉麻的通俗小说,然后把书里狗屁不通的句子,在聚会上原模原样地念给小姑娘们听,甚至还能念出错字来!
可很奇怪,弗德里没有人能够不爱他,爱他只会饮酒作乐的薄唇,爱他与众不同的黑发黑眼,爱他轻浮不羁的做派……
y本以为,和x每日斗智斗勇地完成教学任务就是他接下来数年中最大的难题了,可意外发生了。
x爱上了镇上新来的姑娘z,而且是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十分狂热的爱法。
x好像突然就陷入爱河了,毫无预兆地,竭尽全力地想讨人欢心。而且就因为听到不知真假的传言——说z更偏爱会写情诗的男子。于是从未写过诗的x,突然开始向y讨教诗歌的写法。
y一边碍于工作职责,不得不教授他相关的内容,一边嘲弄地观察这个脑子空空如也的x。
电影的主要内容,就集中在他们学习诗歌的过程,他们在夏日的柑橘果实旁讨论诗的写法,在村庄草道初步接触哲学,在浪声阵阵的海边漫步,并用大段的台词来让观点交锋。
舒明对此的评价是——很有s国特色的剧本,用大段的人物对话消解空白再创造空白,并不完全聚焦在故事上,而是参杂了许多观念性表述。
而在电影中,他要饰演的x也并没有喝到烂醉如泥过,总体而言,x还算是一位风度翩翩的男士,即便他真的没什么文化。
欧吉曼却说:“你缺少了这份体验感,就摸不清边界线。”
“舒明。”欧吉曼对人的尊重体现在,他会一字一句地尽力喊舒明的本名,而不强求舒明取一个s国当地的名字。
他尊重舒明,就像舒明尊重他一样——其实舒明本可以不学那么多s国的语言的,只要把剧本上的台词说地道就完全可以了。舒明下了那么多的苦功夫,更多还是为了方便和他交流。
“你演的角色中,缺少了一点独特的注解。”
欧吉曼看了舒明所有演过的角色,虽然并没有看完,可片段他是都看过来。
换句话说,舒明有点剧抛脸,甚至是过于剧抛脸了。
“一个角色的魅力,是演员和剧本共同铸就的,要做到换一个人来演就完全不再是这个感觉,要做到无人可以替代,就不能只跟着剧本走。”
舒明是有自己的思考的,但他经历的太少,还很谨慎,所以丧失了很多体验的机会,也少有完全说话做主的机会。
当有些东西只能靠猜想,当演员过度尊重剧本的时候,就会少一点演员个人人格上的魅力,也少一点画龙点睛的劲儿。
所以欧吉曼才鼓励他多体验,鼓励他大胆修改剧本,如果舒明能在《弗德里的诗》里完成演员生涯上的一次小小蜕变,是最好不过的。
“我在上学的时候,旁边就是演员学院,那里的教授们总是鼓励学生,如果演不出来,就多去体验一些——去谈恋爱,去痛彻心扉地失去过一个人,去在围墙边喝到烂醉……”
是吗?
舒明的确从欧吉曼导演身上学到了许多之前没学过的东西,如果说乔敏学是自己摸索出来的野路子方法派,那欧吉曼就是偏向学院派的代表人物。
对于没有机会去读电影学院的舒明来讲,真的是个非常好的进修导师。
可欧吉曼即便说到这样的程度,舒明还是有许多顾虑,或者他有很多恐惧——
他不是可以抛下一切的人,他之所以那么谨慎,那么的步步小心,正是因为他没有完全任性到底的资本。
如果彻底醉酒后剖析开来的自己,如果一个可能会因此而导致的丑闻,毁了演艺生涯的话,那要怎么办?
舒明深知自己经不起任何一个浪头的拍打,也无法承担失去眼下一切的可能性,旁人可以玩,他不行,他没有退路。
也许,他如此执念地想要在演员这条道路上走的更远,不仅仅只是因为想要得到更多的聚光灯,也是因为扮演的过程是一个小小的正大光明合理“出轨”的体验过程。是他很多年里,渴望看看外面世界的具像化。
月光斜斜地打进来,舒明躺倚在沙发上半合着眼,脑子里思绪很多。
他童年时幻想而不能做到的逃课,妄想过的在更明亮的教室安安稳稳地读书,在陈煦阳身上体会了。
他没见过的宽广草原,那么恣意妄为地骑马驰骋,几乎没挥发过少年意气,在白杉身上体会到了。
他没体会过的身居高位,在祝真身上体会到了——虽然是半成品版。
那么,他要在x身上体会什么呢?
也许欧吉曼是对的,但他还跨不出这样的一步,在金桂的颁奖典礼后,这样的谨慎则更甚。
舒明很迷茫。
※如?您?访?问?的?w?a?n?g?址?F?a?b?u?页?不?是??????ū?????n?2?〇?????????????м?则?为????寨?佔?点
梁汝文放了温水在他手边,他含糊地说了谢谢。
只是舒明也没想到,几天以后,他竟然会心甘情愿地喝到酩酊大醉,然后狼狈地跌坐在地上,捏着这个装温水的杯子,不出声地哭湿旁人的整个衣衫。
-----------------------
作者有话说:人在二十岁的时候就是会迷茫的!!!
我要说的是,撑过这几章就好了……有痛苦的成长才会有更多收获。
快了,这部电影之后就是完全体了。
ps:不能因为是小狗人设就要求我们孩子完全阳光开朗,小狗也会迷茫心碎哭泣,也会小心眼记仇拧巴别扭,拒绝狗塑刻板印象歧视!
第92章潜规则
九月底,《弗德里的诗》提前开机。
托舒明的福,他帮了欧吉曼一个好大的忙——导演手上剩余的前期工作他基本都有参与,可谓是大大提升了整个工作的效率。
当然,他也借此摸清了电影的背后架构。
毕竟之前在《长安烬》中,舒明只是作为一个小小的配角,并没有太多的话语权。而现如今,经过这一个月跟在欧吉曼身边的“折磨”,舒明已经能从更深层的角度剖析整部电影,甚至可以说是了如指掌了。
就像学会帆船能让他有更强的控场力一样,更深入地梳理电影的前期工作,也让他能拥有对电影的全局观。
最终,在欧吉曼和各方协调过时间后,电影真正的开机时间比预料的还要早一点。
虽然也没早两天。
但到底是早了些!
欧吉曼很满意,他少有这样高效的时候,如果够幸运的话,说不定还能赶上今年十二月截止报名的戈德电影节。
哈,不用等一年真的是太好了。
舒明也没太多意见。
他在这期间除了工作,还抓紧了一切时机玩尽了自己想玩的——从潜水到帆船,再到冲浪。
只是冲浪太难入门,学了两周都没有太大的起色,可电影并不是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