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科幻 > 无限未来之科技帝国 > 165尘埃落定

无限未来之科技帝国 165尘埃落定

簡繁轉換
作者:小小菜心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10-15 16:47:57 来源:源1

民间有句俗话,叫做“老大难,老大难,老大出马就不难”,陈文浩这次算是真正感觉到了这句话的寓意。虽然他之前的困境算不上老大难问题,但真的是老大出马后,一切阻碍就烟消云散。

一夜之间,无限未来公司进军航空航天领域再无障碍,尤其是之前被诟病最多的商业化计划也不再是问题。相关部委承诺一旦陈文浩这边,提交相应的商业计划,只要不涉及国家核心机密,就可以开绿灯通行。

接下来的几天,陈文浩依然不得空闲,还是要坐下来和军委以及中央部委的代表商谈细节问题。只不过这一次,他不用孤身一人了,可以抽调公司的法务、商务人员一同参与了,商谈地址也换回了自己公司内。

直到此时,公司内部人员才知道自家老板完成了如此一项壮举,要进军航空航天领域不说,还获得了商业化运作的资质。

几位高管倒是早就听陈文浩表露过,有涉足航空航天业的意图,但都以为只是凭借在智控程序设计和无人机技术上的优势,参与到重点工程的配套服务中去,只是没想到,老板如此高能,一不小心就放了个大卫星。

这几天,看着代表团的人员乌压压地拥进公司,坐满会议室,每天和自家老板唇枪舌剑地纠结细节。几位高管在兴奋之余也有不少担心,在吃饭开会的间隙,已经找陈文浩旁敲侧击了好几次了,只不过被陈文浩统一回复,“放心,接下来就知道了”给打发了。

就连去了美国的戴玉倩都特意打电话来询问。垄断诉讼案件已经进入法院审判阶段,以前公司没有法务团队也就随他去了,反正有美国那边的联合律师团顶着。不过戴玉倩表示,公司现在的法务部不能吃白饭,力争要带队过去盯着。考虑到上次遇袭目标并不是她,加上这次过去更是拜托了她妈妈在外交部的人脉,届时可以借宿在当地领事馆,最终还是同意了。

倒是苏京冬那边接到了具体的指示,校园路演和招聘的清单里又增添了几所高校的名字:西工大、哈工大、北航、南航……,航空航天相关专业的毕业生都在招揽目标里。虽然陈文浩已经让苏京冬那边尽量降低声势,只要最优秀的人才。但估计经此一役,国内的航空航天体制肯定会有所触动。

在此之前,航空航天领域在国内基本全是体制内运行,以体制内最重要的编制来讲,航天这一块的情况稍微好点,但是航空这块,各大院所已是人满为患,原则上只招博士毕业生。不仅门槛高,而且工作量大,至于待遇嘛……我们还是多讲讲理想,多谈谈情怀吧。

将话题转回正题,不管公司内部的激动还是疑惑,陈文浩最近的重点还是要和代表团达成正式的协议。好在有了一号首长和二号首长的首肯,虽然依然有争执,但都最终达成了共识。用了整整一周的时间,一份取得了双方认可的协议正式出炉,主要内容包括:

无限未来公司获得进入航空和航天领域的资质和认证,公司的工商注册信息中,业务范围会增加航空和航天相关业务,在不泄露国家机密和不危害社会安全的前提下,允许自主研发航空、航天飞行器并进行相应测试作业,且拥有商业化运营的权利。

空管部门为无限未来公司开设绿色通道。公司在研发、测试和运营过程中,需要使用空域时,只需提前4小时申请,并在提出申请的1个小时内回复。无限未来公司的空域申请具有优先权限。

同时,无限未来公司将高性能电池技术和新型钛合金技术免费授权给指定的三家军工企业,但终端产品只允许在军用产品和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中使用。

无限未来公司保留电池和钛合金的生产和销售的权力,但是销售对象需要向主管部门报备,如要出口还须通过额外的相关审核,主管部门还将派出军代表常驻工厂进行监管。

当然,协议内还有更多细节,比如说出口销售的高性能电池,配套于什么产品、每块的容量大小都有限定,确保只能用于民用电子产品,而不会被改装使用到军用产品上。

还比如对外销售的钛合金成品,就严格规定了只能以钛合金板的形态销售,每块成品面积不得大于2平米,以确保不会被用于军事用途(军用装备的趋势是采用整块无缝材料)。关于这一点,还是陈文浩以实际操作证明,这种钛合金一旦重新回炉铸造的话,性能就会下降到普通钛合金材料的水准,才获得了销售允许。否则按照军方一开始的要求,是绝对禁止对外销售钛合金材料的。

在陈文浩和代表团人员在这份协议签上大名的第二天,在几家中央级官方报纸的不显眼位置,统一刊登了无限未来公司获得航空航天领域商业运营资质的新闻通稿。

短短二百多字,就事论事的报道,除了提到无限未来公司的名称以外,没有提到陈文浩,更没有提到协议,更像是一块专门用来填充版面空白的豆腐块文章。

在社会公众的视野里,一切都波澜不惊,除了网上偶有几个帖子提到,那个发明小卡软件的公司要进军航空航天业了,哇!好高大上的赶脚!只是再无后续消息,很快便被人遗忘了。

在航空、航天业体系内部,倒是许多人对此事比较了解,原因有二:

一是因为作为交换的两项技术,在这两个领域可发挥的作用颇大,不少技术难题都将因此迎刃而解。关注度自然比较高。

二是当时参与商谈的代表较多,两位首长的最终定夺又很具谈资,在行业内部早就一传十、十传百,成了众所周知的秘密。

只不过,众多专家对无限未来公司此项举动都不大看好。

厚道点的人惋惜地说,两项一流科技只换了奉旨烧钱的名分,互联网出身的果然大手笔。

刻薄点的则毫不掩饰毒舌:搞软件赚到点钱,就不知天高地厚了。真以为火箭就是铁皮包火药吗?航天飞机就是飞机再多加个发动机?

陈文浩当初说的两不要,更是成了航空和航天两个体系内的共同笑话,一不要国家资金,二不要国家订单。而且还号称要投入一百多亿元,在业内人的眼中,这都成了不懂行的土豪说的搞笑话。

也难怪业内没人看好,实际上,民营资本注册航天公司早有先例,2014年就有人注册了国内首家民营航天公司。随后几年,民营火箭、民营卫星、民营载荷公司等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只不过,这些民营公司大多规模很小,踏进行业后,除去做配套服务的以外,其他公司所经营的业务也多是航空航天领域中,技术层次较为低级的部分,属于国家正规军不愿意投入过多精力的部分。

比如说其中最多的民营火箭公司和民营载荷公司,所研发制造的火箭并非是电视转播中的那种庞然大物,基本都是迷你版的探空火箭。

探空火箭体型娇小,通常长度不超过10米,有时候甚至不到2米高,箭体直径不超过0.3米,有效载荷不会超过一百公斤。不懂的人甚至会将它误认为火箭模型。

它的作用是将搭载的仪器送到几十至几百公里的高空,进行几分钟的科学观测,飞行轨迹“直上直下”,不需要达到第一宇宙速度,也不需要入轨、释放卫星等复杂动作。从技术角度看,是非常低级的部分。

这种探空火箭结构简单,有初级的机械加工设备,就能够尝试自行制造发动机,并组装箭体。火箭发动机的结构甚至比汽车发动机还要简单,而箭体材料在公开市场上就能买到。

由于探空火箭价格低廉,远不如发射卫星赚钱,因此国家正规军对这些业务的兴趣不大,也没有太大的投入意愿,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往往滞后,所以成了民营航天公司的机会。

但是这种业务利润不高,目前国内发射一次探空火箭的费用在250万到300万元之间,单位是人民币。就算采购和制造环节的费用控制得比较好,纯利润也很难超过百分之二十,对于很多成员只有几个人的公司来说,算是不错的收入。但对无限未来公司已有一定规模的公司来说,真的是蝇头小利。还不用说这种业务大多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委托,其本身就天然地倾向于找国家正规军负责发射,除非你的开价有足够诚意。

纵观目前国内的航空和航天行业,已有的民营资本基本都处于这种尴尬境地,短期内很难改善。

想做利润丰厚的环节?资金和技术就是两道可怕的拦路虎。

先说资金,动辄就是几亿数十亿的投入。国家的高端航空和航天项目中,许多部件甚至是集合全国科研院所和重点企业之力,不惜成本打造出来的。研发和制造成本高,市场需求稀少,完全不成比例。再说技术。优秀的专业人才基本都在体制内,技术储备也多是被体系内的科研院所内部珍藏,往往还带有保密级别,就别指望有技术授权了。

所以,用这些标准来看无限未来公司,一百多亿听上去很多,但对于航空还是航天这种吞金巨兽来说,实际上真撑不起多大的场面。最关键的是,技术和人才从哪变出来?

业内嗤之以鼻的态度,陈文浩也从戴军鹏那听到了一些,不过他选择了一笑而过,并不放在心上,正常情况下这样推断当然没错,只是没人知道,这中间还有外星人工智能的参与。对他来说,此事已经尘埃落定,一些闲言碎语就让它随风去吧,此时多说无益,一切看最终表现。

而他的关注焦点,已经转向了自拍无人机。此时,离无人自拍机正式公开销售的日期,只剩下最后两天了。虽然从预售试水的情况来看,市场反响空前热烈,但是作为无限未来公司第一款针对普通消费者的实体产品,公司上下都不敢掉以轻心。(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