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科幻 > 无限未来之科技帝国 > 177千人计划

无限未来之科技帝国 177千人计划

簡繁轉換
作者:小小菜心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10-15 16:47:57 来源:源1

王志伟沮丧地走在大学校园里,平日里看着秀美幽静的林荫小径也失去了颜色,阳光从树叶的缝隙间漏下来,本该显得很有诗意的斑驳光影,却让他觉得更加糟心。

就在刚才,导师明确拒绝了他加入新课题组,加上这段时间求职的不顺利,让一向理性的他都开始怀疑,当初来美国这所学校读航空航天专业的决定是否是个错误。

王志伟从小就对航空航天很感兴趣,读书又很有天赋,凭借优异的成绩,拿到了这家美国常青藤名校的全额奖学金,进入了该校最好的学院之一工程学院就读。兴趣加上努力,很快在学生中脱颖而出,本科毕业后继续攻读硕士,并成为了航天专家斯密特教授的弟子。

看上去一帆风顺的人生,问题发生在即将毕业的最后一年,他想找家专业对口公司进行实习,突然发现一向优异的学业不起作用了,每次只要面试主管知道他还不是美国国籍,就算之前对方表现出了再大兴趣,也只有一句“抱歉”。直接一点的面试官更是说,“我们的公司不是美国公民是不能进入的,即使是,也需要通过安全审查。”

连续碰壁后,他才从师兄那了解到,在美国对身份要求最低的相关单位竟然是nasa(美国航天局),接近一半的岗位只要求持有绿卡,而像其他航天公司如spacex、boeing、aerospace等,一律对员工身份有严格的要求。

最近的一次挫折来自于导师。他的导师新领导了一个研究电推火箭的课题组,正是他的专业方向,却拒绝了他的加入。就在一个小时前,导师很遗憾地和他说,“你是一个很有天赋的学生,可惜却不是美国国籍,课题组所在的实验室和政府有协议,不能让国际学生接触敏感技术资料。”

摆在他眼前的就只有两条路:如果要坚持学以致用,不想改变自己的专业,那么就只能回国寻求机会,或者继续在美国攻读博士。他更倾向于选择第一条路,只是对国内的航空航天单位了解不多,有点没有头绪。

正当他低头思考着在校园里瞎逛的时候,眼前光线突然一暗,抬眼一看,一名面相和善的中年站在他的前面。

“你好,王同学,我们又见面了。”

“你好……,我们认识吗?”

“上个月华人商会举办的中秋晚会,还记得吗?”

王志伟想起来了,前不久中秋节时,本地的华人商会举办了一场中秋晚会,邀请了很多美国高校的中国学生参加,他就在晚会上碰到了许多学习航空航天相关专业的学生。他记得晚会上,这位中年人主动找到他,邀请他毕业后加入无限未来公司。

国内的民营航天公司?是我听错了什么吗?欧美的私人航天公司也不过是刚起步,国内的民营航天公司只能说是刚萌芽,从事的业务也属于一些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王志伟对此没有兴趣。即使是现在遇到了一些挫折,他也没打算委屈自己,当场就委婉地拒绝了。

正当王志伟思考着该用怎样的词汇来再次拒绝对方,这名中年人却先递过来一份资料,“这是电推火箭技术的一些资料,也是我们公司的技术储备之一。”

“电推火箭?”王志伟接过资料,先是满怀疑问地扫了一眼,然后就被彻底吸引进去,直接站在那里就激动地翻阅起来。

全电推火箭是目前全世界航天界都在全力推动的发展方向。目前主流的化学火箭,是通过推进剂催化反应或氧化剂燃烧剂反应产生高温,将推进剂加热后喷出;电推火箭不使用化学燃料,而是用电能加热或电离推进剂,使其加速喷射而产生推力。

对于同样的宇航任务,电推火箭消耗的推进剂约为化学火箭的十分之一甚至更少,具有振动小、低成本、长寿命和较安全等一系列优点。但是其缺点也非常明显:推力太小,一般小于100牛。在地球上,质量为1公斤的物质所受重力大约为9.8牛,也就是说目前单个的电推进系统所产生的推力普遍不超过10公斤,对比单发化学火箭发动机可以达到的数百吨推力,还差得太远,只能在无阻力的太空环境下应用。

现在各国的此类研究其实就是为了解决两大问题:一是提升电推进系统的推力和比冲指标,二是继续减少电推进系统的消耗。王志伟导师领导的课题组,就是着力于第一个问题的解决,也是王志伟的专业方向,而他现在拿到手的资料里,就记载了数条提升推力的成熟思路。

这些资料自然是陈文浩从外星科技中摘选的。他想在航空航天领域有所作为,已经不可能再像以前一样孤军奋战,技术上或许不成问题,但是他并没有长三头六臂,不可能同时完成需要几十人上百人的专业团队才能实现的工作量。当然,外星科考船上的加工设备已经修复完毕,只要他愿意,随时可以让小西生产出需要的黑科技设备。可是这样的话,对提升地球科技水准能起到多少作用?

最近几个月,陈文浩和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在全力推行人才招揽计划这个被称之为“年轻学者千人计划”的招聘方案,将瞄准全国乃至全球的着名高校的相关专业学生,以及各大科研院所的年轻技术人员,邀请有潜力的人才加盟。

这些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学生,若是按照国内现有的体制,在各大科研院所里只能按部就班地从事很基础的工作,想出头想做点有新意的研究,敖个七八年有点资再说吧。

事实上,对新人而言,国内尤其是体制内的航空航天岗位黄金时期已经过去了,十几年前只要是航空航天专业毕业的本科生,就有大把的岗位和研究机会向他们招手,可谓求才若渴,而现在……,就不多谈了。而国内的民营航空航天公司又是个萌新,没有规模,不成气候,吸纳不了多少技术人员。

现在在航空和航天领域内,最吃香的就是具有丰富经验的研发和管理人才,需要的就是能带领项目组、为研发指引方向的领头羊。刚毕业刚入行的新人要么苦熬资,将最具创造力的十年时间用来做很基础的工作;要么就是改专业方向,从事相关的软件工程或电子工程。

可是对陈文浩来说,他最需要的却是一大批受过专业教育、精力旺盛、思维敏捷的人才!其他科研院所最重视的研发方向和研发思路,他反倒资源丰富,有的是现成的技术资料,需要的却是一个可以吸收和发扬这些技术的技术团队。

苏京冬带领的人力部门在短短几个月内已经扩张了数倍,除了时刻盯紧国内专业院校的毕业生资源,欧美几家排名靠前的高校工学院系也都安排了专人负责,今天这名出现在王志伟面前的中年人就是苏京冬团队里的一员。他在美国的日常工作就是走访几大高校的相关院系,了解表现优异的中国留学生的资料,如果其中有公司需要的人才,就想尽办法招揽。

“更多的资料呢?”王志伟已经看完了手上的几页资料,懂行的一出手便知有没有,资料里记载的内容虽然没有写全,但是却让人耳目一新,有现在学界正在讨论的方向,还有完全没有见到过的思路,只可惜都只是蜻蜓点水一般,把人的胃口吊在半空,却不给最关键的内容。

中年人笑得灿烂无比,“完整的技术资料只有公司的研究员才有权查阅。或许,您现在有兴趣听听我们公司的待遇标准。”

他又掏出一份资料递给王志伟,“只要你通过面试、正式入职,不仅可以接触到公司储备的技术资料,参与到这些高尖端项目的研发工作中,还会一次性给予不低于20万元的安家费,免费提供高档单间公寓和餐饮服务。至于工资薪酬和相关的各类福利,也绝对是业内最好的标准。”

见王志伟的神情开始松动,他顺势发出了邀请,“公司的航空航天基地今年底就能竣工,要不你可以先来基地参观一下,再做决定。如果愿意的话,只要在这份参观申请书上签个字,公司报销你的来回费用。”

“……那好,申请书给我看下。”这么优厚的条件,说不心动那是假的,王志伟决定要去现场看看,实际上冲着那份资料,心里就已经有所偏向了。只是他有点不明白,只不过最近几年没回国,国内的科技企业已经这么强势了,做翻译软件的竟然跨行玩那么高尖端的行业了,还让不让其他科技企业好好过日子啦。

……

随着中年人将说服王志伟的消息传回公司,万里之外的人力总监苏京冬,在电子文档中的航天组人员名单中又添上了一个新名字。

最近几个月,眼看着公司的新基地即将竣工并将投入使用,人力资源部门全体人员连轴转,要为将要进一步铺开的摊子填满成百上千的萝卜坑。

基础人才都还好说,中国的人力市场资源足够的丰富,却是老总陈文浩重点关注的航空航天组,要招揽合适的人才却是用足了脑筋只要有潜力的年轻人才。

如今,航空航天组的名单人数已经超过300人,都是经过内部筛选符合要求的年轻人才,其中近一半来自国内各大科研院所,因为不适应体制内的气氛才挖到的。但是目前这些人都只是初定,没有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不少人都等着参观过公司的航空航天基地,然后才能做出最终决定。

一向不信奉鬼神的苏京冬都忍不住要祈拜过路神佛,即将竣工的新基地一定要给力啊。他参观的时候还只有框架,再说外行看着规模宏大,在专家眼里或许又是另外的一种评价。若是不能让这些人满意,这个行业圈子又很小,再回去后一说一传,人才还愿不愿意来都是其次,公司的招牌就此就做塌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