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科幻 > 无限未来之科技帝国 > 246引擎试车

无限未来之科技帝国 246引擎试车

簡繁轉換
作者:小小菜心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10-15 16:47:57 来源:源1

在点击启动按钮之前,王志伟感觉到了自己手臂的僵硬,看来内心的紧张已经影响到了身体。他自嘲地扯动嘴皮笑了下,安慰自己毕竟是第一次,就像是大姑娘上轿,难免兴奋激动,再加点小惶恐。

透过他眼前这个整幅的透明防护窗,外面是一个占地超过一千平米,顶高至少超过二十米的车间,空旷的车间中间有用特殊钢材搭建的台架,这便是测试发动机的试车台。

此刻,已经有一个直径不到1米,长度在1.5米左右的金属长筒状设备被固定在台架上了。

王志伟长呼了一口气,一指头点在了红色的启动按钮上。接下来,似乎就在一呼一吸的时间后,外面台架上的长筒状设备的尾部开始散发出点点蓝光。

全新出炉的电推进引擎,就此开始进入测试状态,与电推进引擎相联的测力台架和排气系统组立刻同步开始了工作,还有许多前台看不见的测试仪器同样在忠实地运转着。

几秒之后,海量的数据被汇总到了这间控制室内的总控区域,十几块虚拟投影光屏上,原本空白或是静止的各种参数值瞬间开始千变万化。

“推力值持续上升,没有异常。”

“引擎核心温度在标准范围!喷射区温度在标准范围!”

“多变量控制系统工作正常!”

“惰性气体消耗速度在正常范围。”

……

电推进技术研发组的成员早已各就各位,每人守着几块光屏,紧盯着上面让人眼花缭乱的数据读数,每隔一段时间将运转情况大声读出。王志伟巡视了一番,欣喜地发现电推进引擎的首次试车有一个非常顺利的开端。

过去的一个多月,他得到的惊喜已经足够多:向老板的汇报会结束之后,项目研发组得到了更多的经费和资源支持,团队成员也拿到了丰厚的奖金,士气高昂;随后,老板拿过来一个数据模型,据说是可以模拟电推进引擎的推力增强曲线,本来他还将信将疑,没想到在更换了几处关键节点的基础材料后,实验数据竟然和数模的模拟值逐步接近,仅仅用了一个多月,就拿下了之前大半年的成绩,推力在已有基础上又提升了几十倍,单引擎推力接近了一百吨!远超预期!更大的惊喜则是项目组这边刚完成引擎系统的设计和架构细节,园区内的智能生产车间就开始制造实样,然后今天已经进入了试车阶段。

实际上,他对公司在后山区神不知鬼不觉地,建了个规格如此高的测试车间都还没完全回过神。在美国的时候,他也曾跟着导师使用过几家大型工业集团的试车台,对此有所了解:像发动机引擎测试需要的常规配套仪器,有好几种都需要根据测试项目的不同要求进行提前的定制化采购,周期动辄就是3-6个月。也就是说,在电推力系统的研究项目还没有什么进展,甚至可能项目还没有启动的时候,公司就已经着手进行了配套设施的建设。

若不是有眼前实打实的成绩,真不知道该说是高瞻远瞩,还是好高骛远。想来想去,恐怕只能归结于公司对所储备的技术基础有信心。不过的确是给力,研发组的同事有时候闲暇时聊上几句,也会提到这个话题。

赞同者比较多的一种看法是公司在外面肯定还有一个精英研发团队,偏向于理论研究路线,否则这种含金量十足的前沿项目,技术框架和方向都已经确定,缺的只是试验和材料选择方案,想单纯靠钱去买根本是不可能的。暂且不提几个航天大国对此类敏感技术的严格管制,能够研究出这种技术的团队,就算经费有缺口,应该也很容易找到赞助。当然,这种说法也有逻辑不通的地方,被持不同看法的研究员吐槽。但是,越是没法得到一致认可的解释,越是让大家对公司有神秘感,还有莫名的期待感。

当然,这些话题和八卦也只能是同个项目组成员之间偶尔进行,每个人都签订了严密的保密协议,对外片语只言都不能涉及保密内容。实际上,就算同组成员,根据各自的专业和所负责的部分,接触的科技资料也有所不同。公司为此制定了一整套严格的保密管理制度,蓝本来自军方的保密制度,这方面国内的经验丰富。

而作为底牌,坐镇超算中心的小卡对园区的监控是纳米级的,对敏感数据的任何操作都无所遁形。实际上,已经有十多名来自同行或情报公司的潜伏者被它抓了现行。作为报复,有好几家公司服务器的核心配件被电击穿,数据被彻底擦除,还有几家情报公司的老板发生了各种花式触电的意外。对方主动挑衅作死,触动了小卡的正当防卫标准,就怪不得别人,除非躲到一个没有电网还得屏蔽电磁信号的地方,或许能躲过一劫。

……

见运转情况稳定,一直在后面旁观的陈文浩走过来,向项目组成员表示祝贺,虽然有外星黑科技资料打底,但是这项技术比起之前转化的要复杂许多,难度明显要上了一个阶梯,项目组成员能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就将其初步消化和具象化,他已经很满意了。这些成员都受过严格且专业的精英化科技教育,比起业已成名的专家来说,他们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对研究大方向的判定和把握上,而他手头最不缺的就是正确的大方向。

就像这次,相对项目组成员的忐忑和激动,陈文浩一直很淡定,他对外星科技有足够信心,而且项目组的进度报告他一直有关注,只要方向确保正确,结果总归能进入正轨。

观察窗外,试车台上的引擎在稳定而高效地输出动力,尾部喷射区的蓝光已经从最初的淡蓝色变成了深蓝色,与试车台连接的电力线路和惰性气体管道为引擎持续提供着原料。接下来,它将持续运转480小时,也就是整整20天。对于首次测试来说,选择的难度近乎地狱级。接下来,这台引擎还将接受正常使用和高负载使用等不同环境下,部件性能与稳定性验证等一系列测试。

此刻,在智能车间,新的电推力引擎正在制造中,成品一旦造出来,将会立刻被运来此处,进行其他项目的测试。

同时,就在这个测试车间的隔壁,一个可以控制进气条件和环境压力、温度等参数的太空舱正在建造。新造出的引擎将被放入太空舱内,通过参数调节,可以模拟引擎在不同飞行高度和飞行速度下工作的环境,检测引擎在高空以及太空中的性能表现。

依靠这样的测试方式,可以将新引擎的测试时间压到最少,这要说出去,肯定得让无数航空航天业人士大呼奢侈,进而羡慕嫉妒恨。不过,对陈文浩来说,相比节省的时间,这些付出的成本都是可以接受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