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穿越之农家独苗苗的科举之路 > 第580章 常县

穿越之农家独苗苗的科举之路 第580章 常县

簡繁轉換
作者:张如白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16 04:48:39 来源:源1

次日一早,张平安起来用了早饭后,便准备告别六姐夫,返程去往常县。

于释奇一直依依不舍的送别到城外。

“六姐夫,我们走了,别送了”,张平安嘞了嘞马停下。

嘱咐道:“你一个人在扬州,若是有什么事情拿不准的话,可以去问问罗将军,经过昨日吃饭这事,我发现他这人是粗中有细,又消息灵通,跟他商量一下没什么坏处,若是不着急,也可以写信给我,咱们在北地就是要互相扶持、守望相助!”

于释奇点点头:“我明白,你们放心吧,路上小心!”

辞别六姐夫后,张平安带着人快马加鞭,不到两个时辰就到了常县的管辖范围。

常县地处官道旁边,又紧邻运河,交通便利。

当地百姓曾多以养鸭和养蚕织布为生,出产的咸鸭蛋以及素色锦缎都十分有名。

除了麻鸭、咸鸭蛋、素色锦缎这几样特产,常县还有一个为人所津津乐道的特点,便是尼姑庵与女道观特别多。

大夏有名的女道士吕玄淼就曾居于此。

甚至在附近乡下有了“长女不嫁,为家主祠”的风俗。

因此本地女性地位较其他地方来说相对较高,民风开放不少。

原本是个很适合百姓安居乐业的好地方。

但自从北地战乱频起后,百姓流离失所,常县便荒废了。

现存人口将将一千余人,里面甚至多数还是还俗的女修士。

躲在大片的芦苇荡,或者野地的坳坳里侥幸存活下来的。

少见的竟然出现了女多男少的情况。

在今年的秋收中表现的便有些差强人意了。

主要还是人手不足的问题。

要想快速恢复往日繁华,除非有大量人口迁入才有可能。

随着慢慢靠近常县县城,道路两旁的农田里已经可以看到三三两两的农人在地里忙活了,的确是女性居多。

进城时,守城兵一看一行人是生面孔,盘查的便格外严格。

吃饱拿出令牌表明身份后,立刻便有人进城去通报。

张平安带着众人好整以暇等在城门处。

顺带眼角余光打量了一圈四周。

发现常县的城墙修葺很一般,城楼上的守卫也比泽县少了很多。

片刻后,常县县令便带着人快速过来迎接了。

远远见到张平安便深深鞠了一躬,拱手行礼道:“下官何有才,恭迎张大人宪驾!大人不辞辛劳,莅临巡查,下官等人不甚惶恐,还请快快随下官进城歇息,喝杯凉茶解解暑气。”

“有劳何大人了”,张平安客气道。

这位何有才何大人,当初还是和他同一批坐船来北地的。

年纪将近三十岁,学问还过得去,但性格很拧巴,时而冲动,时而犹豫不决。

两人在船上就认识了,彼此有个面子情。

这人是举人出身,能干实事,心也不坏,大体上做事都是为百姓在考虑,但是谋略不足,能力有所欠缺。

当初家里散尽家财,求爷爷告奶奶才在临安附近的一个县城给他谋了知县一职。

可这人坏就坏在性格冲动,还没有城府上。

稍微被周边人挑拨几句就容易冲动行事。

既得罪了上级,又笼络不好下属。

实在不是块适合当官的料子!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在南方的时候知县的位置才干了一年多,还没到考核之年便被罢免了。

被上级发配到北地。

当初刚到扬州大营时,因为伙食不好而跟着挑事的人中也有他。

是个听风就是雨的人。

活脱脱一个出头鸟,特别容易被当枪使。

这是张平安对他的中肯的评价。

最后被分配到常县,一直干到现在,这次升官也没捞着份儿。

总而言之,在张平安看来,依这人的性格这辈子干个知县也就到头了。

越往上走,反而越不是什么好事,官儿做的越大,麻烦越大!

他并没有与之相平衡的能力。

一行人牵着马浩浩荡荡走在常县街头,十分惹人注目。

张平安和何有才两人走在中间。

何有才边走边笑着介绍:“大人,您看,这边是驿站,旁边不远处设的有医署,百姓们有个头疼脑热的,都可以过去看病拿药。”

“今年秋收的粮食给百姓们分了吗?”

何有才连忙点头:“已经分了,今年日子可比去年咱们刚来时好过多了,这常县啊,跟其他地方有些不一样,女多男少,壮劳力不够,田就耕的不好,产量便没其他地方高,下官也是尽可能安排本县驻军去帮忙了,结果还是有些差强人意,实在惭愧!”

语气里的羞愧确实不似作假!

“这点本官知道,刚才在路上,本官也看到有不少女眷在田里忙活,好像有不少还是还俗的女修士是吧?”张平安问道。

“嗯,不错,这也是没办法的事,现在饭都吃不饱了,哪还有办法给她们去修行,再一个,主要也是本县人口太少,大人您也看到了,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啊”,何有才解释道。

“本官明白,也体谅你的为难之处”,张平安摆摆手,示意自己理解。

随后提议道:“本官刚才倒突然想到一个法子,或许对于常县以及泽县两县人口增长大有助益。”

“哦?下官愿洗耳恭听!”何有才虚心请教道。

“常县目前的问题是女多男少,而泽县则恰恰相反,是男多女少,我们双方平衡一下,岂不美哉!”

何有才有些犹豫:“大人此计当然甚好,就是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有话直说无妨”,张平安摆摆手。

“这些个尼姑庵和道观里出来的女人都夹生的很,想法也和咱们南边的女子不一样,有些看破红尘的意思,大部分人还想着等攒些米粮后再重新修道呢,比之一般男人还硬气,直接强行婚配不知是否可行啊?”

“这事儿好办,谁说要强行给她们婚配了”,张平安应道:“现在人口短缺,劳动力不足,良田无人耕种,婚配和不婚配的女子理应首先在税收和粮食分配上区分开来,以利诱之!

其次,她们不是都想再修道吗,别拦着,就在县里面重新安排一处道观,让她们耕种之余清修,你再安排些自己人进去,过段日子给她们配婚,顺便让她们宣扬一下婚配的好处,慢慢的,大家这想法也就改变了!”

想当初,前世华国老百姓多子多福的观念可是深入人心。

甚至各地在生育计划下还出现了超生游击队。

但是一代代下来,到了他穿越的时候,大部分年轻人却已经不想生孩子了。

可见,没有什么想法是一成不变,不能被改变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