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三国:我不是曹睿 > 第388章 旧日秘辛

三国:我不是曹睿 第388章 旧日秘辛

簡繁轉換
作者:李一振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1-17 22:29:30 来源:源1

淮水由西至东流淌,大魏扬州州治寿春城就位于淮水之南,与北岸的下蔡城遥相呼应。

侍中卢毓作为皇帝使者,乃是迎送曹休棺椁回洛阳的负责人。扬州刺史蒋济也派了一名代表同往,此人就是司马师。

送别的仪式盛大而又隆重。

监扬州诸军事丶大魏司徒丶行骠骑将军陈群,带着新任的骠骑将军军师冯平,和扬州刺史蒋济等人一同出城向北,渡过淮水,在寿春城北十里处送别。

寿春的将领丶官吏悉数到场,曹休为人豁达明敏丶官声不错,相送的人群中时不时的能听到哭声。

最后将要起程的时候,陈群拜了一拜丶又朝着卢毓说道:「请卢侍中转告陛下,有我在扬州,陛下无需担忧。」

卢毓应道:「司徒之语我已记下。我将向北丶还请司徒回返寿春吧。」

陈群点了点头,在车马悉数向北发动后,领着一众哭哭啼啼的将领官吏回了寿春。

在哭泣着的人群里,定有真心为曹休而泣之人。但又有多少碍于场面,伪作悲痛之人呢?

陈群不愿深究,也不想深究。

不论如何,扬州新的时代开启了。随着明年陛下来到许昌,以及攻略濡须的计划,扬州的整兵备战开始越来越重要。

陈群还有好多事情要做。

北上的车队里,曹肇作为长子丶是要时刻随在棺椁边上的。徐宣作为礼部尚书,又有统领之责。

反倒是卢毓丶司马师二人闲了下来。

队伍缓缓北行,司马师策马追上了卢毓,拱手道:「见过卢公。」

「是子元啊。」卢毓淡定的看了司马师一眼:「子元有何事来寻我?」

司马师浅带着一丝笑意,面色诚恳的说道:「无甚大事,只是晚辈初任官职丶行事上总有许多疑惑之处。早闻卢公在河北治政有方丶惠化万民,因而想向卢公请教一番。」

「车队缓慢且无琐事,不知卢公可得空闲?」

卢毓虽然摸不清司马师的来意,可司马师毕竟是司空之子丶才能声名又在洛阳皆知。这等虚心请教之下,卢毓哪能不指点呢?

谁能拒绝一个虚心好学的晚辈呢?

「当然有空。」卢毓骑在马上丶冲着司马师点头示意:「子元有何想问的?」

司马师道:「在下现任州中仓曹掾,有些钱粮调拨上的事情想问……」

的确,司马师问的都是州中的行政事务,卢毓也一一耐心做了解答。

有了这个话头,接下来的交谈就顺利的多了。

司马师出言问道:「我听闻卢公与曹长思是乘追锋车来的?」

「没错。」卢毓点头道:「陛下念在长思父子深情,特赐下追锋车。我等一昼夜行两百里,六日乃至寿春。」

「怎麽,子元对这追锋车好奇?无非是一种迅疾轻便的马车罢了,沿途驿站更换马匹不停,方能驰骋如此之快。」

司马师摇了摇头:「非好奇也,晚辈只是记起丶家父似乎与我提起过这追锋车。」

「哦?」卢毓顺着话头问道:「什麽时候的事情?」

司马师道:「不知建安二十五年,卢公在何处?」

卢毓微微仰头看天,回忆了几瞬后:「我当时在邺城为魏国的吏部尚书。」

建安二十五年,其实是非常敏感的一年。

因为这一年,天下更换了三个年号。

建安二十五年丶延康元年丶黄初元年,实际上说的都是同一年。

三个年号之间,大约以曹操去世丶曹丕称帝这两件大事进行分界。

司马师称建安二十五年,应该指的就是曹操薨逝这段时间。

司马师接着说道:「晚辈似乎听家父说,家父昔日从洛阳迎奉武帝梓宫回邺城,就是乘坐了追锋车,三日乃达。」

卢毓颇感意外的盯着司马师看了几眼,而后才转过头去:「是吗?许是子元记错了吧。」

「如我记忆不差,梓宫乃是建安二十五年正月壬寅日从洛阳启程,己酉日方到邺城。洛阳到邺城七百里,七日方至。」

见司马师又要说这个追锋车的话题,卢毓却出言岔开,不愿再听这个秘辛:「子元可还有其他事情?」

司马师讨了个没趣,拱手应道:「今日多承卢公指点,待回到洛阳后,还请允许晚辈登门拜访。」

卢毓笑笑:「子元若来,我当随时欢迎。」

司马师转头离去,卢毓却坐在马上思索起了此事。

三日与七日,坐不坐追锋车能有什麽差别?

有差别,而且差别很大。

曹操死后两日,司马懿丶贾逵丶夏侯尚三人从洛阳带着曹操梓宫返回邺城。

梓宫,也就是帝王棺椁的意思。

彼时乃是大魏建立之前,政治局势最为紧张的几日。

洛阳丶邺城丶许昌……

三方都在争分夺秒的应对曹操薨逝之事。

追锋车之所以如此之快,乃是作为一种轻便马车丶牺牲了大多不必要的配重,颇为粗陋与颠簸。

坐在追锋车上,若路稍有颠簸,疾驰之下人都能颠起来。

人都如此,那棺椁呢?

如此颠簸,是否为不忠不孝之举?

昔日邺城群臣,都以为武帝曹操梓宫乃是七日而至邺城。如今司马师说三日即至,那为何邺城群臣却都知是七日。

司马懿丶贾逵丶夏侯尚三人,竟同时隐藏了这麽一个秘辛。若非今日从司马师之处得知,卢毓竟全然不知。

他们为了将魏王玺授带到邺城,竟如此之急吗?怪不得能得先帝如此重用!

司马子元这是什麽意思?借着话头,与我聊起此等隐秘之事,难道是有为其父拉拢我的意思?

而且此前在寿春,扬州刺史蒋济就曾深夜来访,话里话外丶都有要与自己结好,在朝中互为援助的意思。

而蒋济与司马懿乃是密友,天下皆知,就连陛下都知晓。

卢毓深吸了一口气。

不能说,对谁都不能说!

朝堂凶险,此事涉及先帝丶司马懿丶贾逵等人。若稍有不慎泄露,自己这个小小的侍中,恐怕自身难保。

卢毓一行在路上缓缓行着,还要许久才能到达洛阳。

请...您....收藏_(六\\\九\\\书\\\吧!)

……

两日后,洛阳北宫,书房内。

曹睿的桌案上摆着三份文书。

第一份,是吏部尚书杨暨送来的丶关于冬季吏部选任新两千石的名单。

第二份,是洛阳校事送来的报告。

第三份,是太学郑称处的上报,称王祥来到太学中,因孝行义举而引发一片轰动的记录。

辛毗西行之后,洛阳校事现由侍中徐庶兼领。而徐庶本人,此时正站在曹睿的桌案之前。

曹睿叹了口气,身子向后倚在了椅背上,右手指了指桌案上的三份文书:「你说,怎麽洛阳现在还能有这种人物?」

「浮华案白弄了吗?朕这几年在太学的苦口婆心丶都白费了吗?」

「徐卿,你看看吧!」

徐庶拱手一礼,沉默的走上前去,将三份文书一一翻转。

第一份文书,杨暨称前任河南尹冯平前往寿春丶职位空缺。而徐州茂才王祥王休徵德行昭彰丶政绩斐然,应以他来补上河南尹一职。

第二份文书就是徐庶自己审核过的。

王祥来洛中后,先前往司空司马懿府上拜访,而且九卿的府上去了四家。又去了太学丶还去了崇文观。

而且『卧冰求鲤』丶『王览争鸠』一事也大肆宣扬出去。

一时间,洛阳几乎人尽皆知王祥之孝名。

第三份文书里面,郑称报告称王祥来了太学后,许多青丶徐丶扬州出身的士子,纷纷请王祥点评自己,络绎不绝。

徐庶细细看过一遍后,又将三封文书调转方向丶重新朝着皇帝。

曹睿朝着徐庶扬了扬下巴:「徐侍中可有言语?」

徐庶吸了口气:「陛下三令五申,士子选官应以德行政绩为主,不可浮华博名。」

「而王祥此人却伪作这等虚妄荒诞之事,来为自己求取名声,以求扬名于洛中。」

「此等乱群之人,该杀。」

曹睿淡淡道:「先不说王祥。」

「吏部尚书杨暨,选了这麽个人来当河南尹。徐州刺史吕虔,又给大魏举了这麽一个茂才。」

「杨暨是朕心腹,吕虔是大魏老臣。此二人属实让朕有些失望。你说,杨暨是不知道王祥此人名声之伪吗?」

徐庶刚要说些什麽,曹睿又直接说道:「算了,侍中将杨暨给朕叫过来,朕现在要亲自问他!骑马往返!」

眼见皇帝有些动怒了,徐庶丝毫不敢出言劝谏:「遵旨,臣这就去召杨尚书。」

书房在北宫丶尚书台在南宫。

徐庶得了皇帝之令,策马从书房直接驰到了南宫尚书台中。叫上杨暨之后,又一同驰回书房。

杨暨被徐庶叫的匆忙,只得放下手中事情即刻前往。

在尚书台中,杨暨没有当众询问。

但到了南北宫之间的通道丶尚在北宫南门外的时候,杨暨坐在马上朝着徐庶问道:

「元直兄,到底出了何事?」

徐庶侧脸看了杨暨一眼,用口型无声的说了一个『王』字。

杨暨长叹一声,不再言语。

两匹马并排驰到了书房院外,徐庶与杨暨一同下马,快步朝着书房走去。(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