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三国:我不是曹睿 > 第505章 谦让推辞

三国:我不是曹睿 第505章 谦让推辞

簡繁轉換
作者:李一振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3-22 11:29:46 来源:源1

屯田,国之大政,聚粮强兵之本。

而说到底,屯田其实就是将失地农民束缚在无主的土地上,官府出资出农具牲畜,以此进行生产的一种形式。

如今陛下竟想罢了屯田??

曹睿看出了黄权面孔上的困惑不解,也看出了黄权隐隐的不安之感,继续说道:「屯田的好处,朕比黄卿要清楚的多。可万事万物都有根源,武帝昔年兴办屯田有两个离不开的条件:流民和无主之田。」

「彼时群雄纷争,如若不兴办屯田丶将百姓束缚在土地之上,不仅粮无所出,民众恐会再度迁移。可如今都到了太和四年了,朕此前不是让你将豫州屯田纳粮减了一成吗?效果不是还不错?」

黄权有些犹豫:「陛下,屯田徵收四成,这和罢了屯田是两回事情。如若真罢了屯田,那百姓的田土又从何处来?」

「分田。」曹睿淡定说道:「光武度田的故事,咱们君臣二人都清楚,朕就不与你再赘述了。什麽有恒产者有恒心丶有田后更加用命效力,朕也不说。朕单单与你说一事。」

曹睿看向黄权:「百姓这般困苦,黄卿为一州刺史,朕为大魏天子,虽然是权益之计,难道就不能做些改变吗?」

黄权喟然长叹:「若非圣君在世,这等事情是断不能为的,臣能侍奉圣君,何其幸也!在豫州三年,屯田事和农时,是臣用心最多的两处。此间利弊,臣请为陛下试言之。」

「且说。」

曹睿话音刚落,便站起身来整理袍服发冠,而后端端正正坐在了椅子上。

这便是正式奏对的态度了,非大事不能如此。黄权也起身站到皇帝身前一丈远的地方,恭敬的行了一礼,而后说道:

「屯田之利有六,臣请先言。」

「准!」

黄权道:「其一,战不废耕,则耕不废守,守不废战。其二,屯田之事兵农一体,以田土为守地,断不容有毁弃。其三,以屯田为军士室家,在后方可安边地将士之心。其四,屯田可以聚谷而为国用,少有失误。其五,边地之兵可久屯,以逸待劳随时可应徵调。其六,粮可久聚边地,无需内地徵调。」

「而屯田之弊亦有六条。」

「其一,屯田官吏贪鄙短视,常有不法之事丶累民之举。其二,田非己田,民无定心,常常疲惫懈怠。其三,民众困苦,家无布帛仓无存粮,且民间无钱可用。其四……」

「朕知晓了。」曹睿打断了黄权的话,开口说道:「朕为你之言做个总结好了。」

「屯田之事,利则为国家之利,弊则为百姓之弊,弊万民以利国家,如是而已。而黄卿所言之利,大多都是兵屯之利,民屯却常受其害。」

「所以朕常常在想,眼下又不是四十年前群雄割据的时候,如果罢了民屯只留兵屯,大魏又会如何呢?朝廷按着人头分下田土,百姓有了自己之田,有了积蓄后才能用钱,商人丶物品才会在民间流通起来,朝廷才会渐渐如文景之时一般富裕起来。」

「这就是朕今日问黄卿的本意了。」

黄权拱手应道:「禀陛下,臣以为可以!但屯田毕竟为大魏久制,不宜一时推开,应当选择一处以作尝试,确定无虞之后再沿用到其他州郡中来。」

曹睿笑道:「所以朕来找黄卿了!怎麽样,黄卿觉得豫州可以吗?」

黄权沉思几瞬,似乎用了很大的决心,摇头拒绝道:「禀陛下,豫州西接荆州丶东临扬州,乃是两州粮草之重要来源,碍于军事,臣认为不应先动豫州,免得出了差错,误了朝廷国政大事。徵收算赋也好丶屯田征粮也罢,都不应先从豫州来改。」

「臣以为,此事不如让兖州先做。兖州比豫州更富饶些,民屯更少,裁撤起来更加便利。加之兖州今年又没遭水灾,是个尝试的好地方。」

「兖州吗?」曹睿是真被黄权的言语惊讶到了。这般送上门的政绩,黄权竟然不要,还送给了兖州。

曹睿一时不知黄权这是高风亮节丶还是为怕出错,或是真的处于稳定粮草丶以免生事的角度。

「兖州就兖州吧。」曹睿道:「黄卿也是在朕身边做过侍中的,就此事拟一道敕书,替朕问一问孙资,他兖州能不能将裁撤民屯和分田的事情办好,让他细细拟好了方案之后,再回禀给朕。」

「喏,纸笔就在那处。」曹睿朝着书房角落的地方指了一下:「黄卿去拟吧,拟好了拿给朕看,朕再用印。」

「遵旨!」黄权应道。

此番欲要裁撤民屯,实际上对军屯并无影响。

何为军屯?陆逊带着羌兵在沓中屯田种麦丶蒋济管着五万吴国降兵在淮水南北种田丶贾逵在皖城一带让兵士们屯田,这些都是军屯。

而民屯,就是经历汉末乱世丶离开家乡和土地的百姓们,重新被官府聚拢起来种田罢了。

民屯以河南居多,河北偏少。

豫州的颍川丶陈丶汝南丶谯丶梁丶沛各郡,司隶的河南尹丶兖州的陈留丶东郡丶济阴郡,雍州的京兆丶扶风等郡,还有冀州的魏郡等处,都是民屯盛行之处,而这其中的道理,也并不完全相同。

豫州丶兖州这两处地方,屯田兴起的最早,制度最为完备丶人数也相应更多。换句话说,越是在汉末被打得破烂的地方,屯田也就越多。

而河北邺城的屯田,多是在魏国中军东奔西讨的背景下,安置和看管兵士家属所设。先帝曹丕称帝之后,从邺城又向洛阳迁了五万馀家,加之河南尹此前的民屯,这让司隶也成了屯田重地。

其实从总体上来说,大魏的大户丶自耕农还是要比屯田民数量更多的。建国十年以来,各州各郡的郡守丶县令都经受住了检验,以大户和自耕农为主体的郡县也都是能徵调上来粮食的,将战时权宜的民屯拆分,对国家并无实质性的重大影响,而且民屯都由朝廷和官府管理,裁撤起来也容易些。

军屯还在就是了。

最⊥新⊥小⊥说⊥在⊥⊥⊥首⊥发!

大魏最不缺的就是土地,人少地多丶田土荒芜,这是大魏急需解决的问题,也算是现在可以分田的一项优势所在。

若是这几年能将民屯解决,那下一个要解决的,就是世家丶豪族和高门大户了。只不过这块骨头,要比裁撤屯田要难的多……

送走了黄权之后,新任的散骑侍郎傅嘏从外进入,略带几分紧张的说道:「禀陛下,司空和刘枢密在外求见,不知陛下是否要见上一见?」

「还见?朕还没用晚膳呢,刚送走了黄权,这又来了两个。」曹睿笑道:「你去与他们两个说,朕要用膳,他们两个也是需要吃饭的。先别等着了,各自回去吃饭,半个时辰后再到朕这里来。」

「遵旨。」傅嘏躬身行礼领命,走出去的时候还有些许紧张。第一次随侍君前,又第一次与司空和枢密这般大员对谈,是该将陛下的原话重复呢,还是自己整理总结一下?

纠结中的傅嘏,还是选择对司马懿丶刘晔二人说了原话,却不料司马懿和刘晔二人却格外和蔼。

「既然如此,我二人就晚些再来。」司马懿与刘晔朝着傅嘏微微点头,而后去寻内侍给他们二人送上饭食。

刘晔曾久任侍中,司马懿为阁臣也常在宫中,在办公地点吃个饭乃是常事。可站在他们二人身后的傅嘏又一次惊诧了起来。

司空和刘枢密,在宫中竟这般自在的吗?

若是平常,曹睿也就不介意与司马懿丶刘晔二人一同用膳。可今日是郭瑶郭婕妤的生辰,若赶不上也就罢了,既然能赶上,说什麽都是要陪她用个晚膳的。

二人许久未见,乍一见面,自是亲昵私语了好一会。而郭瑶也与洛中的妃嫔们套路完全一样,先是恭贺皇帝收复辽东丶建立营州的武功,然后在表达一番自己的思念之情,最后在用膳之时多说些体己话。

大概皆是这般。

而郭瑶说着说着,却问起了洛中一事:「陛下又得了皇三子,臣妾听闻他身子不太好,究竟是怎麽回事?」

曹睿道:「还能怎麽回事?苏环瘦弱,怀孕之时也饭食不多,生下来的孩子也是体弱,需要常在宫里休养,朕这才给他赐了一个『寿』字来做名字。」

「瑶儿怎麽想起问这个了?」

郭瑶放下手中羹匙,靠的离曹睿愈加近了,肩膀与手臂都倚在了他的身上,一张朱唇凑到耳边,轻声而又娇柔的说道:

「陛下,妾,也想要个孩子……」(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