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三国:我不是曹睿 > 第493章 天子门生 感谢 污水上的桥梁

三国:我不是曹睿 第493章 天子门生 感谢 污水上的桥梁

簡繁轉換
作者:李一振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3-22 11:29:46 来源:源1

鱼梁洲西侧临江之处,孙权此语既出,不仅他本人细细看向孙登的面孔,周围的臣子们也一并看了过来。

须知,襄阳丶樊城丶淯口这三处面临的敌情,完全不同。

襄阳是在围困,樊城是攻城和围点打援,淯口是在坚守。若按重要性算起来的话,淯口最难丶樊城次之丶襄阳最易。

孙登欲往何处,这不仅是一个单纯的选择题,更是孙权测试孙登真实想法的重要问题。

若他是一普通将军,要求去淯口丶樊城这两个最危险的地方才是正解,才最能在孙权面前展示出勇气。可他是太子丶是吴国未来的继承人,稳妥无虞的襄阳才更适合他。

众目睽睽之下,总没有人再来为他出招了。孙登想了几瞬,拱手道:

「既是应对魏军,儿臣三处皆可去。」孙登选了个取巧的答案:「欲让儿臣前往何处,还望父王示下。」

果然聪慧!孙权嘴角扬起,轻轻笑了几声。

此番出征,吴军总数约有七万。

右将军步骘率万人,与同样统帅万人的奋威将军潘浚,一西一东的围攻樊城。

最为重要的淯口处,由绥南将军全琮负责,眼下正在急忙修建淯口坞中。

而负责围困襄阳的军队,就是左将军诸葛瑾统领的万人。

馀下的三万人之中,除了驻扎在汉水沿岸宜城丶鄀县的四千兵,还有顺着汉水向上游攻略的孙奂部,其馀部众尽皆驻守于鱼梁洲中。

孙权笑了一阵,摇摇头指向西南处:「子高去寻左将军吧。」

「围城要做的事情有很多,布栅丶建营丶立寨丶筑堰,这些都是为将之人必须要懂的。攻城就更加复杂了,掘沟渠丶搭土山丶作器械丶挖地道,一项一项,都是取胜之关键。」

「首次随军,孤不求你全都学会。多看丶多问丶多听丶少做,知晓了麽?」

孙登躬身一礼:「儿臣知晓了,那儿臣这就乘船过去了?」

「去吧。」孙权点头道:「带着你身后的四个人一起去。」

「多谢父王。」

孙登告辞之后,带着诸葛恪等四人一同离去,简单收拾了一些东西,就朝着码头走去。

「这下去左将军处,元逊兄就更自在了。」孙登神色轻松的看向诸葛恪:「元逊兄还未在战时,入过左将军营中吧?」

张休也在一旁打趣问道:「是啊,左将军军略,不知元逊又学了多少?」

诸葛恪笑道:「区区用兵之术,岂不信手拈来?我父为至尊统兵日久,我叔父又在西边掌兵攻魏,我身为诸葛家的子弟,又岂能不会用兵呢?」

说罢,诸葛恪面带笑意的做了个请的手势,示意孙登率先上船,同时说道:「太子为至尊之子,将来定是要继承家业的。而我诸葛恪,就继家父之后,继续为太子统兵就是!」

「哈哈哈哈。」

在众人的一阵欢笑声中,油船从码头处缓缓离开,朝着襄阳东北边临汉水的码头驶去。

方才诸葛恪的言语虽然有些乖张,可以东吴眼下的政治传统来论,却是非常合理的。东吴的顶级重将们各有部曲,父死子继乃是常态,都督位丶将军号丶部曲皆可世袭,且少有意外。

与此相比,反倒映衬着北面大魏的选将制度更加进步了些。

若从一个客观的角度来评判,眼下的襄樊之地,好似一个为吴国丶为孙权量身定制了的战场。

鱼梁洲大营坐镇汉水之中,北面樊城与南边襄阳皆在水边,樊城北与襄阳南最远之处,距离不过七丶八里,离鱼梁洲也不过十里左右的距离。位置最远丶东北边的淯口,离襄阳城也不过二十里,离鱼梁洲不过五里。

襄阳丶樊城丶淯口三处,皆在汉水边上,被鱼梁洲大营所控。而惟一没有兵力的地方,则是孙权撤军班师丶前往武昌的方向。

孙权的确懂兵法军略,这几处战场丶这鱼梁洲大营,选的倒是当真不错。若不能胜,全师而退也是无虞的。

可问题来了。

七万的兵力被分为五份,试图面面俱到丶稳妥得当,可分散到具体一处之时,战力却未必够用。

……

孙权在鱼梁洲大营把控战机之时,身在洛阳的曹睿也没闲着。

明日就要前往许昌,该做之事还有许多。

当然,这些说的都是朝中之事,并非宫中。接连两日,应对毛妍丶孙鲁班二女就已经够了,其馀众女,曹睿无心也无力一一召见。

国事要紧啊!

巳时二刻,曹睿车驾从北宫南门缓缓驶出,从城南的开阳门出了洛阳城,车驾又转向了西边。

哪个朝代都是一样,城内的土地不够了,自然就要向城外拓展。

开阳门外,本就已经修建了太学和崇文观。今年上半年之时,光禄勋杨阜又向尚书仆射卫臻请了许可,在太学西边修了一大片房屋,唤作『集贤院』,与太学中的『集贤堂』相对应。

而这『集贤院』的用途,就是来安放光禄勋治下的郎官们,以及每年产出一批的太学郎。

太学之中,也流传过这样一则笑话:来太学读书,要麽在太学住三年再回原籍,要麽毕业后去边地屯田三年,回到集贤院中再发出去,都不用进北面洛阳城的。

在洛阳待了许久的杨阜,昨夜得知今日皇帝要来,提前一个时辰就等在了路边。

上一次见杨阜是在前日的朝会上。今日面对面见到,杨阜口中祝贺得胜丶欢迎皇帝来巡的话语接连不断。

最⊥新⊥小⊥说⊥在⊥⊥⊥首⊥发!

集贤堂内的院中,已经在院中空地上搭好了皇帝说话用的讲台。百名太学郎,以及洛中一百五十多名原本的各色郎官,悉数在空地上周围站好。

曹睿方一入内,便在属官的指挥下同时朝着他行礼叩拜。

「都起身吧。」曹睿右手向上虚抬了一下:「明日朕去许昌,今日朕来集贤院中,就是要与你们丶与朕的天子门生们好生聊一聊,再与你们说说你们的前程。」

「都坐下吧。」

两百馀名郎官,此刻都在院中面色恭谨的束手站着。曹睿挥了挥手,示意他们坐在席上,这才各自坐下。

在外辛苦了三年,如今得见皇帝,还能听到自己未来前程的安排,又有谁会不激动呢?不过和太学郎们比起,那些原本举孝廉而来的郎官们,此刻的兴奋程度就没那麽高了。

一朝新人换旧人,在光禄寺的体系中也同样适用。

曹睿环视了一圈,开口说道:「你们都是太和元年末,随朕一起去陇右的。陇右变成了秦州,羌人成了大魏百姓,你们这些面孔白净的士子们,朕看肤色也都黑了许多丶稳重了许多。」

台下传来一阵笑声。

做屯田官,简直是天下最累的官。农忙之时,要按照时令指挥和安排农事。农闲之时,还要按照州里丶郡里的分派,指挥徭役修城丶修河等等。

即使是这般辛苦,比起那些农田里辛苦劳作的农夫们,还是轻松了不知多少。

曹睿笑着问道:「谁来为朕说一说,你们在关西近三年,可有什麽心得?」

台下的太学郎们已经开始踊跃的举起了手,曹睿想了一想,还是指向了一个熟悉的面孔:

「傅兰石!你来为朕说说。」

这便是昔日在洛阳有『神童』之称的傅嘏了。近三年不见,整个人的气度神态都变了一番。

傅嘏当即从席上起身,先是躬身行了一礼,复又面色严肃的说道:

「启禀陛下,臣在秦州天水郡中任屯田官。若说体会,臣有三条可以呈与陛下。」

「说来。」曹睿轻轻点头。

傅嘏道:「一为民生,二为治理,三为任用。」

杨阜略带笑容的点了点头。傅嘏此人之才,杨阜也是晓得的,不然他也不会将傅嘏安排到第一排最中央的位子。

傅嘏的太学郎同僚们,以及院中其馀郎官,也都在同一时间看向了此人。(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