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三国:我不是曹睿 > 第561章 三朝岁月

三国:我不是曹睿 第561章 三朝岁月

簡繁轉換
作者:李一振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4-21 12:28:33 来源:源1

随着李严轻身来到魏军前锋陈凭阵中,陈凭当机立断,遣人与后方张合部回报。

在得到张合确定的指令之后,陈凭所部四千步卒也随之后撤三里,与后方的张合合兵一处。

武都城北十里之处,一万五千魏军士卒在此停下。

军令一下,士卒们当即忙碌起扎营的事情来。区区十里之地,似乎今日不打算再向南进军了一般,就在此地停住。

李严与陈凭二人并肩向张合中军之处走去,二人边说边谈,让军中的寻常军官与士卒们都觉诧异。

此人分明身着蜀军铠甲,为何陈参军还与此人有说有笑?究竟是怎麽回事?

陈凭当然没有闲心与属下解释。能稳住投奔至此的李严,这就是大功一件!

「张将军大名我早有耳闻。」李严轻声说道:「二十多年,一直未见其面,不知张将军为人如何?」

陈凭笑着说道:「比起张将军,阁下称呼张公更为合适。」

李严连忙说道:「多谢陈参军提醒。」

「无妨,无妨。」陈凭笑着说道:「张公为人慷慨和善,方才我已将阁下来投之事报与张公了,稍后便可见他。阁下见张公之时,无需半点紧张,若问了什麽就答什麽,这样对张公好,对阁下也好,朝廷也方便对阁下论功。」

陈凭言语之中,尾音的『论功』二字咬字极重。

李严听懂了陈凭的话,略笑一笑,便不再多言。

不多时,陈丶李二人行至中军大旗之下,张合身形雄壮,坐于一匹高头白马之上,正在与身旁将官吩咐着什麽,言辞铿锵,神情也肃然。

李严站在一丈开外,深吸了一口气,试图让自己安静下来。

虽说李严曾仕官三位主君,先是刘表丶再是刘璋丶后是刘备,但五旬年纪还要再降一次,心理建设还是必须要做的。

陈凭与李严二人就这样看着张合吩咐军略,片刻之后,听令的将官告辞离去之后,陈凭这才开口说道:

「张公,我将李将军带来了,还请张公接见。」

张合闻声看将过来,双目如电锐利至极,宛如鹰眼一般。只是上下打量时略微一扫,李严心中就陡然觉得沉甸甸了起来。

不过,伴随着张合的一笑,气氛立马就变得轻松了起来。

「李将军,久闻阁下之名,今日终于得见,不虚此行啊!」张合一边说着,一边翻身下马,说话时的神态竟瞬间和蔼了百倍,好似年长儒者一般。

「拜见张公!」李严也不含糊,随即俯身大礼参拜:「汉国无道,欺压于我,李严特来投奔大魏,以求报效犬马之劳!」

「阁下表字正方,我年长你些,便唤你正方好了。」张合一边将李严扶起,一边笑着说道:「来了大魏,你我便是同朝为官的手足了,不必多想什麽。蜀国区区半州之地,又何如大魏天下广阔!」

李严被张合的热情打了个措手不及,一时也不知说什麽好:「张公……在下……」

「哎,不急不急,你我二人有的是时间叙话。」张合爽朗大笑几瞬,把住李严手臂,笑着说道:「走吧,正方,随我入军帐之中说话。我与你一见如故,你我二人可要好生亲近一下!」

「好,就按张公所言。」李严更摸不到头脑了。

陈凭脸上噙着笑意,缓步跟在了张合和李严二人之后。

他当然应该高兴!

作为张合身边最为得力的参军,蜀汉朝中的基本情况,陈凭尽皆知晓。李严乃是昔日刘备托孤之人,又任过尚书令。

陈凭开心极了。李严位高权重如此,今日竟也投了大魏。此人所知的蜀**情又有多少?能逼得李严投魏,彼处朝中倾轧又如何酷烈?

无论从公里私里,都是一件无疑的大好事!天上掉下来的那种!

张合李严在前,陈凭随在身后一丈多远,三人前后入了刚搭好的军帐之中。

张合依旧热情,邀请着李严同席而坐。李严有些不好意思的推脱,却也难挡张合的美意,相邻而坐。

「张公,我今日从汉军阵中而来,实为……」

李严刚开口解释了半句,就被张合笑着打断了:「不忙着说军略,我从军大半生,早就听得厌倦了,今日你我先聊些故旧之事,不急,不急!」

李严微微点头:「就按张公所言。」

张合从容说道:「正方今日来投我,想必也知晓我的出身吧?」

李严想了几瞬:「在下并不详知,只记得隐约听旁人说过,张公旧时曾效力于袁氏。」

「没错。」张合感慨般的长叹了一声:「那是三十年前的事情了,建安五年官渡战时,我在袁本初麾下为将。你也知道,后来武帝胜了这一仗,可在当时我们看来,武帝实在是赢面不大。」

初来魏军营中,李严对张合口中的『武帝』二字还是本能反感了几瞬,这才联想到曹操身上。

张合继续说道:「当时我与袁本初进言,应派遣轻骑断曹军粮草,彼辈定会不战自溃,但袁本初终未纳我之言,遣我攻曹军主营。我久攻不下,还有小人郭图之辈进我谗言,诬我有反意,我一怒之下,便投了武帝。」

说着说着,张合又笑了起来:「当日武帝曾对我亲口所言,我之归顺,犹如微子去殷,韩信归汉。三十载过去,我张合效力三朝,今日也做到了大魏的征西将军,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李严略略欠身,出声应道:「张公战功赫赫,实应以征西将军酬之。」

张合笑道:「正方,我非与你自夸功劳,而是要与你说,大魏夙来厚待降将,数十年来并未更改半分。」

「就拿武帝朝的旧将来说,张文远丶徐公明丶庞令明丶文仲业丶臧宣高,这些人的名字,我不信正方没有听过。」

李严知晓张合如此说法是何用意,也随之叹了一声:「俱是忠臣良将。」

张合又道:「这些人物,正方只闻其名,却未必见过。黄公衡(黄权)丶孟子度(孟达)二人,想必正方都熟悉吧?」

李严点头:「黄公衡忠正清实,孟子度善言机变,皆是良士,我与黄公衡为友,与孟子度亦熟知。只是许多年没有见过他们二人了。」

张合从容说道:「黄公衡曾任大魏侍中,后又任豫州刺史,执掌一州政事,不可谓不重用。孟子度何等人物,正方也知晓,此人现在洛阳崇文观任祭酒,掌管国家文字典籍,亦是重用。」

李严又叹了一声,纠结了几瞬,开口问道:「黄公衡现在可还安好?」

张合笑笑,没有说话,

一旁坐着的参军陈凭会意,接过话头答道:「李将军或许不知,黄使君在大魏甚得重用,宅院赏赐不断。朝野都说,黄使君来日有望入阁呢!」

「入阁?」李严不解其意,出言问道。

张合道:「大魏这几年新设了阁臣一职,甚为重用。太尉董公丶司空司马公二人就是阁臣。」

张合打了这麽一个比方,李严瞬间就听懂了。阁臣之众,大约可以与三公比肩,就是这般意思。

李严心中明白,自己远来投效,张合最应做的事情就是安自己之心,以求自己说出更多汉国机要军情。

一个时辰之前,李严牵马告辞那十名汉军斥候之时,往陈凭阵中走去的路上,就已经想好了要与张合说些什麽情报。

宦海沉浮多年,李严明白张合如此开解自己,只是为了安自己之心,李严并不相信以张合的高位,会与自己一见如故,或者瞬间变成友人。

但不管怎麽说,张合列举了自己当年的经历,又拿黄权作为故事陈说,属实让李严不安躁动的心安定了许多。

颇为受用。

二人又闲谈了许久,张合才终于问道:「不过,我有一事忘了问正方,还请正方直言以对。」

李严肃然拱手:「还请张公示下。」

张合原本和善的目光,又显出了几分凌厉出来:「我只是不知,正方在蜀军之中究竟遭遇了什麽事情,能让你这位曾经的蜀国尚书令丶托孤大臣来投?」

「还望正方直言陈说,勿要遮掩,我也好写明缘由向大将军和朝廷通禀。」

李严抬头望了望天,却只看到了军帐的顶子,长叹一声:「这就要从三个月之前说起了……」

同一件事情,放在不同的视角之中,所得到的结果也不同。

在李严看来,他发了牢骚求取开府,或者想立巴州之事,是有求个人功业的意思,但大部分想法是出于公心!同为刘备托孤之人,李严曾经是真心想要多得些权力,以求多做些事情的!

只不过诸葛亮势大,他难以匹敌。

李严满腹怨念的倾诉了一刻钟之久,张合听罢,长叹了一声:「世事如何这般曲折?」

说罢,张合起身,从容朝李严拱了拱手:「正方之事我已知晓,还请安坐,军中尚有事情等我分派。」

李严也连忙起身回应道:「张公慢行。」

待张合走后,军帐中也只有陈凭和李严二人了。

陈凭面上带笑,极为诚恳的又介绍了一番陆逊的官职待遇,以及今年大魏平定辽东之举。

在李严惊诧过后,陈凭笑着说道:「李将军今日从蜀军而来,不知有何教我的?还望阁下不吝赐教。」

李严恍然,终于等到了这一刻,随即定了定神,捋须陈说了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