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三国:我不是曹睿 > 第613章 答疑解惑

三国:我不是曹睿 第613章 答疑解惑

簡繁轉換
作者:李一振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5-21 13:34:19 来源:源1

「航行到倭国没什麽希奇的,朕更看重的是皇叔统领十艘大船丶万馀人航行数月的这般经验。有了这些经验作为基准,大魏日后就能做下更多事业了。」

「皇叔。」

「臣在。」

曹睿道:「既然皇叔此番率军去过一次倭国,待今年春季之后,朕以为还应选择时机派船队再去一次倭国。」

「再去一次?」曹植略有几分不解。

「对,就是再去一次。」曹睿道:「如今是太和七年,朕希望大魏从东莱郡到倭国的航线能稳定确立下来。最好每年在东莱和倭国之间航行两到三个来回。到太和十年,朕希望能在倭国寻到一处合适之处,迁一万汉人丶羌人过去,在彼处建立坞堡丶开办屯田。」

「臣遵旨。」曹植虽然疑惑,可还是拱手应下了。

有了这次航海作为基础,曹植对那些他曾经不理解丶但皇帝坚持要注意的航海事项十分叹服。在心中也渐渐增加了些对皇帝思路的盲从。

但坐在殿中的大将军曹真有些莫名的烦躁之感。

曹真轻咳一声,拱手缓缓说道:「陛下,臣其实心中尚有疑惑,还望陛下训示一二。」

「大将军讲来。」曹睿道。

「臣不是说航海不好,此番海船队率万人远航倭国之举,足矣振大魏威德。楼船将军为天子使者,加封小邦国王,又获人口器物回朝,怎麽听下来都是好事。」曹真努力解释道:「但如今吴蜀未平,大魏似乎更应该向吴蜀二国发力,为何陛下欲要往倭国迁民建城呢?臣实在有些不解。」

「大将军有大将军的想法,朕有朕的想法,只是不同罢了。」曹睿笑道:「既然大将军发问了,朕就与大将军好好说一说。」

「诸卿,你们也一并听一听朕之语。」

「遵旨。」殿中众人齐齐拱手应下。

曹睿笑着看向大将军:「今日是在明光殿中,朕与大将军二人当庭奏对可好?朕与大将军相问答,诸臣子亦可随时发问。」

「臣遵旨。」曹真面色严肃的拱手应下。

曹睿问道:「朕和大将军此时都在寿春城中,靖南坞与吴国濡须坞之间的地势大将军也都看过了。」

「大魏该如何攻取濡须坞?」

曹真眉头紧锁,想了片刻之后,叹息一声:「极难攻取。」

「濡须坞之坚不在濡须坞本身,而是由于其背靠大江的位置和吴国水军之利。」

「若是朕执意要率军强攻呢?」曹睿又问。

曹真道:「那就像是两人搏斗,拿着短刀互相攮进对方的肚子,谁先吃不住痛丶忍不住流血,谁就后退。」

「那就真成了与吴国对耗了,是也不是?」曹睿又问。

「是。」曹真面上虽然有着不愿,但还是勉力答道。

曹睿笑着说道:「大魏既然无法在荆州建造一支足以匹敌吴国的水军,扬州的水军又无法通过濡须水南下,那朕就只能想办法绕道从海上走了。」

「朕再问大将军,伐吴要多少艘船才够?」

曹真道:「臣一时虽不能尽知,但依照吴国水军的数量,若无楼船丶艨艟丶斗舰数百,大魏终究还是难以胜过吴国水军的。」

「这就是了。」曹睿抚掌大笑。

曹睿方才的话中,无疑涉及到了一个本质问题:那就是该如何突破吴国的沿江防线,打到大江以南去。

按照原本历史中的做法,晋朝灭吴之战是在先取了益州的背景之下,从巴东率战船顺流而下,逐渐击破沿江诸多要地和吴国水军。而陆上又有各将在长达数千里的东西战线上分别拖住吴军,这才使得晋朝迎来了最后的胜利。

但这种手段对于当今的大魏来说,显然是行不通的。

上游的益州显然难以攻破,而且是不用过多思考的显然。

如今蜀国有诸葛亮丶魏延等人在朝,又有白水丶葭萌丶剑阁等诸多关隘在手,成都朝中又没有什麽明显的变故和破绽,若强行进攻,只会让大魏徒耗人力物力,甚至可能被诸葛亮在剑阁丶白水关外刷战绩。

蜀道之难,并非假话。换句话说,只要诸葛亮尚在,靠军力强行从益州北面进攻蜀国的想法就是行不通的。原本时间线上,统领十馀万大军的钟会也没有打下来汉中和剑阁,都是蜀将弃守。偷渡阴平这种事情,玩起来就纯是赌博。

加之大魏雍丶秦丶凉三州的民生正在恢复中,刚积累了一两年的资财,徒然被征伐之事耗空,曹睿并不愿意去做这样的事情。

那吴国就成为首要之选了。

首先可以排除的是荆州。

就算荆州之地能够打造战船,也无法作为大魏进兵的主战场,这是地理条件决定的。

一方面汉水注入大江的沔口之处狭窄,宽约百步,两丶三艘楼船就足以防守住这一缺口。而另一方面,荆州的南阳丶襄阳两郡也不在大魏的水运网上,彼处又少百姓丶粮食供应困难,难以支撑十万人规模的用兵。

而扬州之处可以进攻的三处唯有皖口丶濡须丶广陵三处。广陵水道不佳,这是先帝曹丕亲自率军试验过的。皖口只能作为偏师策应,不能作为主要战场,原理与荆州之地一致。

濡须又不得通过,这是一个难以躲避的现实。

那发展海船,经淮水入海再入大江,就成了似乎唯一可行的法子。

曹睿道:「大魏要足够多的战船,就要有足够多的水军士卒。航海可以练兵,比淮水丶巢湖要好上许多,此其一也。」

「若令水军从淮水入海,再入大江作战,长久航行乃是必要之选,此其二也。」

「大魏若航海有成,非只可以进入大江而与吴国水军作战,还能向南攻略吴郡丶会稽等地,甚至能向南进发到交州等处,此其三也。」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倭国既为大魏藩属,朕遣兵驻军也是常理,此其四也。」

曹睿笑着看向曹真:「大将军向朕发问,朕亦诚心诚意作答。不知大将军听闻朕的言语,意下如何?」(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