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三国:我不是曹睿 > 第590章 请君南巡

三国:我不是曹睿 第590章 请君南巡

簡繁轉換
作者:李一振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5-21 13:34:19 来源:源1

就在濡须口以北不到十里的地方,两座坞堡得到了属于它们的新名字。

靖南东坞和靖南西坞。

据五日前来到此处宣诏的使者介绍,尚书台为皇帝进了平吴坞这个名字,却因此名过于直白而被舍弃,最后是由八名散骑侍郎写了八个名字,由皇帝抽签决定的。

不过对于都监淮南诸军事的陈群来说,无论真取了哪个名字,都无太大区别。

靖南西坞的南侧城墙,披着一张大红披风的陈群立在城头之上,冯平丶蒋济等人也一并在此。

「吴军竟到了今日才开始减兵,属实是出乎老夫的意料。」陈群捋须说道:「就连荆州的战报总结都从许昌发来了。」

蒋济同样背起双手,看着数里外逐渐被拆毁的吴军营寨,点头说道:「撤了外围营寨之后,吴军大部就不会留在濡须坞以北了。日后应当还是濡须坞丶濡须中洲,与江对面芜湖三处防御的体系。」

「三十馀年了,大魏终于再一次在濡须摸到了大江边上。虽说还有最后数里的水道没有占据,但也相差不多了。一旦大魏水师得入长江,吴国败亡也就离得不远了。」

冯平在一旁插话问道:「蒋使君昨日从合肥而来,不知将作大匠马德衡到了麽?枢密院给陈公的文书里面,提到了要在合肥营建造船工场之事。」

「到了。」蒋济点了点头:「据马德衡说,他是先从洛阳到的许昌,再从许昌来的合肥。不过造船工场之事,今年是没有时间和力气让他去弄了,明年二丶三月再行开工。」

陈群转身看向蒋济:「子通,工场准备修在哪里?」

蒋济应道:「还未确定下来,应当是在居巢和东兴一带,具体还要等枢密院和尚书台确认之后方可执行。」

「那马德衡就留在此处了?」陈群略略皱眉。

蒋济点头:「对,就留在扬州负责造船事了。」

陈群又问:「那洛阳将作监又当如何?身为将作大匠,又岂能长久不在官署之中?」

「哈哈哈哈。」蒋济笑出声来:「陈公问了一个好问题,我也向他问过了。马德衡说陛下点了御史裴文季任将作大匠,在洛阳负责将作监之事。」

「两个将作大匠??」冯平一时不解:「这,怎会如此,从未有如此安排!」

「那你今天便见到了。」蒋济轻笑一声:「将作监又不是什么九卿一般的清贵职位,莫说两个,三个丶四个又能如何?」

冯平不禁摇了摇头。

蒋济复又问道:「陈公,既然吴军大部已经准备退却了,不知此间军事又将如何分派?毕竟多了东兴二坞丶靖南二坞要守。」

陈群捋须说道:「扬州四万外军,以往都是以合肥为前哨,大部屯戍在寿春与淮水上下各城之中,如今临江愈近,也应该要向南再挪一挪了。」

「此前靠近大江北侧的,只有守在皖城丶皖口一带的贾梁道部。如今又要多些了。」

蒋济轻笑一声:「再过几年,说不得就要在建业屯戍了。」

就在几人说话的当口,守在城中的偏将军张虎从城墙楼梯上快步上来,走到几人身后,拱手道:

「禀陈公,曹长思从许昌到了。」

「曹长思?」陈群明显一愣。

张虎小声提醒道:「就是故曹大司马之子,长平侯,屯骑校尉曹肇曹长思。」

「不劳你说,我如何能不认得他?」陈群与冯平对视一眼之后,点头说道:「军师替我下去一趟,将长思请过来。」

「好,陈公稍待。」冯平点了点头,紧接着跟着张虎走了下去。

曹休久任淮南多年,曹肇与冯平丶张虎等人也互相熟悉。方才张虎话中的热切意思,陈群早就听出来了。都是曹休故吏嘛!冯平亦是,让他去迎接好了。

不多时,冯平与曹肇前后登上城楼,曹肇快步走上前来,认真行了一礼:「属下拜见陈公!」

抬起头来之后,又朝蒋济一礼:「见过蒋使君。」

「哦?长思怎麽在老夫面前自称属下了?」陈群面色和善,看向曹肇笑道:「长思从许昌来此,陛下安否?」

「陛下圣体康健。」曹肇从袖中掏出一封文书,双手呈上前去递给了陈群:「陈公,陛下不日之前将属下外任至扬州,领平东将军之职。」

陈群接了文书,揭开上面的火漆,展开文书徐徐读了起来。

文书中除了陈说对曹肇平东将军的任命外,还在其中讲了发信之时,许昌刚刚得到的曹真头疾复犯之事。得知此事之后,皇帝当即就将曹肇派过来了。

见陈群盯着文书看了许久,蒋济左右瞥了几眼,而后向陈群的身边凑了过来,欲要偷眼去看。而陈群馀光瞧见此景,却也将文书合上迭起,揣回了袖中。

蒋济撇了撇嘴,露出些许无奈的神情,开口问道:「陈公,朝中又有何事发生了?」

陈群淡定微笑道:「陛下将长思命为平东将军,领兵五千镇守合肥。正好我还在为此事发愁呢,长思一来,正好能为我臂助。」

「属下不敢当。」曹肇神情依旧谦恭。

陈群道:「既然陛下将长思任在了合肥,四万军队的分派老夫也有数了。就合肥五千,东兴六千,靖南二坞四千,馀下二万五千屯在寿春左近。」

「伯营,就这样拟定吧,上报枢密院。」

「是。」冯平点了点头。

蒋济站在一旁,似乎想起了什麽:「陈公,说起来东兴二坞丶靖南二坞之事在国朝还是头一次。举大魏东南之力,二十馀日而成四坞,属实壮观。昔日先帝在广陵临江观兵,如今陛下在许昌乘船,则可以直通此处,再无阻碍了。」

「不若上表陛下,若有闲情,请陛下出巡东南可好?正好距离太和元年的战事,也即将有四年的时间了,扬州这几年来的变化,可以请陛下一观。」

陈群回想起方才信件之中,所写的曹真情况,停了几瞬之后,方才说道:

「不若年节之后再上表吧,如今战事初定,州中各处以及各军之中,还应再休整一段时间。」

「好,那就过了年节再论。」蒋济点了点头。

……

秦州,下辨城。

「禀丞相。」将军高翔自城外而来,入了诸葛亮帐中之后,拱手说道:「城北魏军似有撤后迹象。」

「你亲眼所见?」诸葛亮出言确认道。

「属下亲眼所见。」高翔点了点头:「东面山中斥候从今日破晓时分起,便察觉到魏贼有向东撤离的迹象,陆陆续续在沿途增兵,又有许多车辆辎重往来。城北斥候又报称北面魏军营外有士卒列阵,且营中又在向东运送物资,属下领着十馀骑亲去阵前冒险确认过后,才向丞相禀报的。」

诸葛亮点了点头:「你先去吧,本相自有分派。还有,让吴班所部的四千人做好临战准备,稍后会有军令与他,令他试着向东截击魏军。」

「遵命,属下这就去与吴将军通报。」高翔行了一礼,小步退出帐中。

魏军这就撤了?诸葛亮并不感到意外。

今年关中旱灾,魏军缺乏粮草乃是事实。按照此前的态势,分为东西两部的魏军欲要夹击下辨,却被他解了此围。东西两部再也不能合力,那麽于情于理,对魏军来说在此相持都不是一个好结果。

既然东丶西两部的魏军都向后撤退,那麽趁机向东取了河池,再从下辨出发取了赤亭,断了魏国联接陈仓和汉中的陈仓道,迫使魏军在缺粮的情况下再战,这才是应做的事情。

诸葛亮独自一人在帐中思索了许久,直到帐外巡营军士经过的甲胄声和脚步声将他从沉思中唤醒。

「左右。」

「在!」帐外守着的卫士应了一声,随即入了帐中,单膝跪地抱拳行了一礼。

「将长史和蒋丶费二参军请来。速去。」诸葛亮轻声吩咐道。

「遵命!」

不多时,杨仪丶蒋琬丶费禕三人前后入了帐中。

诸葛亮缓缓说道:「方才高翔向我通禀,称城北驻守的魏军已经有撤退的迹象。既然魏军要撤,接下来该如何用兵,我欲引军试着截击,再试着占了河池丶赤亭两处,以迫魏军再战。你们三人有何想法?」

杨仪丶费禕丶蒋琬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硬是几瞬没有作声。

杨仪作为丞相长史,为了缓解几分尴尬的气氛,拱手说道:「丞相,属下以为若是攻河池倒也无妨,河池离下辨并不远,虽然残破,但也是武都郡中的正经一县。」

「可赤亭是不是有些远了?」杨仪似乎觉察到自己用词的不准确,改口说道:「赤亭要再向东南而行,若是魏军从河池再往下辨进发,那赤亭回返的归路就将被堵住,恐怕对大军来说并非好事。」

杨仪说得委婉,但话里话外的意思,诸葛亮和蒋琬丶费禕三人都听得出来,就算取了赤亭,魏军断我们归路又怎麽办?杨仪还有句话没有说出,就算取了赤亭,如今军力又不足以向南取了武兴,攻之何益?(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