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三国:我不是曹睿 > 第668章 六路伐吴

三国:我不是曹睿 第668章 六路伐吴

簡繁轉換
作者:李一振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7-03 14:34:00 来源:源1

曹睿在桌案后正襟危坐,扫视了一圈,开口问道:「朕方才看了一眼,总感觉少了些什麽,不太妥当,这次议事人再多些才好。侍中,遣人速去尚书台丶中军和州府,将蒋子通丶毌丘仲恭丶杨义山和六部尚书尽皆唤来,要快,朕在这里等着。」

「什麽时候人到齐了,朕再开始与你们议事。今日我们君臣就在内阁之中来一次扩大会议。」

皇帝喊了侍中,按理说哪个侍中应声都是可以的,但裴潜在四人之中最为自觉,未有一瞬迟疑,站起身来,乾脆利落的拱手说道:「臣这就去传。」

曹睿微微颔首。

待尚书们和蒋济丶毌丘俭丶杨阜入宫进了书房,匆匆行礼后各自入坐,不算大的书房已经是摩肩接踵,呈现出一种人挤人的状态。但就算是这样一个面积不大的室内,臣子们坐在此处也人人打起精神。此处就是全天下最具权柄的地方,执掌政事枢机。

皇帝如此郑重其事的将臣子们聚到一起,从侧面也说明了今日议事的紧要。

曹睿环视一周,徐徐说道:「朕外出巡游了数月,昨日回返寿春,今日早上专门抽出空来与你们议事。朕数了一下,今日共有二十一位大臣在此。年纪最长的董公已年近八旬,年纪最轻的仲恭方才三十馀岁,阁臣丶尚书丶枢密丶将军,都是大魏英杰人物,朕且自夸一下,今日属实算得上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了。」

曹睿轻笑了几声,臣子们刚随着皇帝笑一笑,曹睿接着便看向桌案上的提纲,面色也渐渐变得严肃起来,连带着声音也变得铿锵有力。

臣子们也尽皆肃然。

「征吴!」

曹睿直接说道:「朕今日与你们要议的就是征吴之事。自建安年间武帝与孙权征战,魏与吴之间三十年征战不休,天下因此困苦,该到了结的时候了。明年准备一年,后年大起步丶骑丶水军共二十五万,南下伐吴。」

「行在于寿春停留将近一年,朕又亲自巡边扬州丶荆州,诸卿对伐吴之事应该早都有所猜度了。今日朕便与诸卿在此说一说攻吴的计划。」

「裴侍中。」曹睿抬眼看向裴潜:「今日先由你来为诸卿介绍大概。」

「臣遵旨!」裴潜也毫不犹豫,答得声音洪亮。

随着裴潜发声,众人的目光霎时一齐聚在了他的身上。裴潜不慌不忙站起身来,小步走到了皇帝桌案侧前方的位置,躬身行礼,而后转身面向臣子们。

「诸位,按照陛下钦定的大略,对预计于太和九年的伐吴战事做如下分派……」

且不论心中想着什麽,众人的目光此时也都是放在裴潜身上的。

朝廷看似一体,却也不是一体,有人激进,有人保守,有人欲要疆场建功,有人只求安稳守住权位。

对于战事,战端一开,牵扯的事情就太多太多了。军事本是政治,而政治即是人事。

若要伐吴,各处主帅该如何选?将领们用谁?谁打顺风仗丶又是谁去啃硬骨头?后勤调派由谁统管?谁来谋划谁负责监军?每人都有上司部属,也都有好友同乡,牵一发而动全身,大略如此。

而若无意外,今日书房中这二十一名大臣,就将是整个伐吴过程中的实际负责人。谁做得多,谁做得少,各个职位,显然都是要争一争的。汉高帝丶汉光武时的例子明摆着写在书中,就算误了灭秦和攻略天下的战事,也不能误了参与垓下之战的时机,从大魏的视角来说,孙权为害国家三十年,若是哪个小将能分了他一条腿,说不定也能造出一个世家来的。

中枢欲要规划一盘大棋,就要先将这种错综复杂的内部关系先捋顺,先定军事大略丶再定人事,而后再去定那些具体而复杂的实际操作。

总而言之,伐吴是国战,全局操控必须要从上而下的进行顶层设计,否则就是必败的盲动之举。

虽说自太和元年起,朝廷在雍凉丶荆州丶扬州丶辽东丶并州每个方向都曾用兵,且尽皆达到目的,满朝文武上下都处于一种信心满溢的状态。但孙权的十八万兵毕竟不是假的,赤壁也好丶曹操四越巢湖丶曹丕三征吴国,尽皆被孙权挡了回去,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征吴一事,谁也无法不认真对待。千里大江就在南边横亘东西,纵有武骑千群丶带甲数十万,也要先过了江再说!

司马懿望着正在介绍着决策过程的裴潜,心中不由得一时感慨。

这天下的核心,果然还是皇帝本人!皇帝是个知政事丶懂军务丶又能领兵的,英明智谋与曹操丶曹丕一脉相传。只要皇帝本人愿意,他与谁一起决策都行!

在扬州可以与蒋济商量,在荆州可以同满宠共议,随时随地身边还跟着四个侍中,就连今日这般大事,也是由侍中来说!

如此映衬之下,反倒是显得内阁有些多馀了。

裴潜大致介绍了一番皇帝这几个月的决策过程后,继续板着一张面孔说道:

「在明年年底丶也就是太和八年十二月之前,中枢丶各军以及各州郡都要完成预定的安排。这个时间是举国上下都必须遵守的时间,若哪里出了差错,朝廷必然严惩不贷,今日共议的诸位,包括我裴潜在内,也属于此列。」

「到了预定时间,朝廷总兵力要扩充到四十万,河北之地远离战区,户口繁盛甲天下,故而不足的兵力尽数从河北诸郡来征。」

「关西方面,包括秦丶雍丶凉丶汉中郡,朝廷定下的总员额是六万。」裴潜清了清嗓子:「关西需要在明年年底之前,抽调两万外军精锐,由后将军费耀带领移军至荆州,归于征南将军满宠统属。伐吴之时,关西之事依旧由车骑将军卫臻统领,若有必要,关西可自行徵发州郡兵及辅兵,雍丶凉丶秦三州州府皆听卫臻调派,不必事事报与朝廷。」

书房中的臣子们此时已经各有动作,或是互相交换眼神,或是小声耳语了起来。

刚刚说到关西,朝廷就抽了关西两万精锐,加之又给了卫臻以车骑将军之身自行徵兵之权,这可是大魏建国以来从未有过之事,当为臣子权力之极!皇帝对卫臻信任和放权如此,实在出乎臣子们的意料。

卫师傅……若谁能先知先觉,知道做了皇帝潜邸里的师傅能受益如此,怕是拼破了头也要争一争的。卫臻此前不过一尚书,数年之间一跃而起,往往为皇帝典守后方,此番又在关西全权履任,这般职位给个三公之首的太尉都未必能换。

「说完关西,就是各州军事了。」裴潜继续说道:「大魏诸州之中,营州留两万军队镇守,河北幽州丶并州丶冀州三州留三万军队镇守,司隶守军一万,青丶兖丶徐三州守军一万,豫州守军一万,扬州后备兵一万,各地强兵悉数南下编组到伐吴大军中。」

「陛下。」曹真看向皇帝,欲要插嘴提问,却被曹睿摇摇头拒绝了:「大将军且慢,先待裴侍中说完再论。」

「是。」曹真只得点头。

裴潜继续说道:「二十五万大军分为六路,一为襄樊,二为江夏,三为皖城,四为濡须,五为广陵,六为水军。」

「襄樊之军由征南将军满宠统领,督荆州外军两万,关西兵两万,州郡兵一万,中军精骑五千,匈奴轻骑五千,共计六万。」

「江夏之军由平南将军夏侯儒统领,督外军一万,州郡兵一万,共计两万。」

「皖口之军由镇北将军桓范统领,督皖城外军两万,兼领中军骑兵五千,共计两万五千。」

「水军由征东将军陆逊统领,督水军五万,自东向西于江上破敌。」

「馀下濡须丶广陵两路由中枢直领,共计九万五千众。其中中军共计四万,辽东军步骑共计一万五千,乌桓义从丶鲜卑义从,以及营州高句丽丶百济丶扶馀步卒共计一万五千,扬州外军及州郡兵两万五千。」

说罢,裴潜朝着众人点了点头,又回身朝着皇帝躬身一礼:「禀陛下,臣已将分派介绍完毕,还请陛下示下。」

曹睿微微颔首:「裴卿先回去吧。」

「遵旨。」裴潜应声。

不得不说,当这样一个宏大的全盘计划在众人面前展露出来之后,一众臣子们尽皆陷入了思索之中。

不同臣子的思考也不尽相同。

有的想到了制度层面,皇帝今日命裴潜宣读此事,更像是通知而非会议,说明皇帝避开内阁丶尚书台丶枢密院这三大机构,依旧能做出这般细致宏大的决策,各处主官自今日开始,心中都该存着随时被取代的紧迫感。

有的则是想起了军略本身,若蜀国征伐该当何论?关西抽调的兵力会不会太多了?荆州六万兵丶江夏又动两万兵,彼处粮草后勤该如何支应?九万五千外军在濡须和广陵又该如何分划为两路?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