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三国:我不是曹睿 > 第724章 可与不可

三国:我不是曹睿 第724章 可与不可

簡繁轉換
作者:李一振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7-14 14:48:36 来源:源1

扬州,寿春。

一月六日下午,董昭丶司马懿二人一左一右,陪在曹睿两侧,在城外淮水旁缓缓踱步。

寿春位于淮水中游,如今是大魏名副其实的物流与航运中心,没有之一。刚刚告别了最后一支从巢湖向海西航行的船队,可寿春左近的码头依旧繁忙无比。来自河北丶司隶丶青徐兖豫的船只络绎不绝,前后相望,接连不断的向寿春及周边的各种仓库递送着粮草和各种军用物资。

「说起来要不是昨日蒋子通来问朕,催了朕一下,朕恐怕要出发前一日才能决定。」曹睿缓缓说道:「朕想了一整夜,最后决定由董公和司空一同留在寿春镇守。依旧是董公统辖枢密院事,司空负责尚书台事,若后方有紧急之事,可由你们二人共同议定决策。」

「后方政事交给臣,陛下尽可放心。」司马懿连声应道。

曹睿微微点头,等了几瞬,都没听到董昭应声。曹睿转头向左,却发现董昭皱着眉头,似乎在思索些什麽事情,察觉到皇帝的目光后,董昭轻咳了一声,缓缓说道:

「臣有一问,请陛下为臣解惑。」

「何事?」

「陛下会过江吗?」董昭语气平静。

曹睿沉默片刻,语气笃定的答道:「如若大军过了江,朕也一定会过江的。不过朕若过江,也只会到建业一处,足以向全天下表态了,其馀地方朕不会去。」

「臣知晓了。」董昭点了点头:「臣请陛下命皇长子邺王留守寿春,以臣和司空二人辅佐邺王署理行在诸事,兼领本职。」

曹睿倒是被董昭此语弄得一愣:「董公,朕不过渡江而已,有这个必要吗?」

「大江本为天堑,三十馀年来武帝丶文帝多次欲渡而不可,甚至先帝当年乘舟入江,几乎为敌所乘,遭遇险境。」董昭站住脚,正色看向曹睿说道:「对于大魏和吴丶蜀两国,对于整个天下,陛下亲自过江足可以激励全天下之人。」

「可话说回来,过江必乘舟楫,非人力所能为之。且大江并非淮水这般浮桥可渡,大魏水军自夸战力,征东将军陆伯言是陛下妹婿,也是良将,又与孙权有破家之恨。但孙权水军久习舟楫,世上用兵也无法摒弃万一。以往陛下赶赴关西也好丶幽并和营州也罢,如有不谐,总能凭藉骑兵强横保得陛下无虞,但渡江毕竟不同。」

「故臣有此语呈给陛下。」

曹睿叉手立住,深吸了一口气,转而又朝着司马懿看了一眼。司马懿显然也被董昭的话所惊到了,本能的欲要观察皇帝的表情。一君一臣的目光,就这样在半空中碰上。

司马懿下意识的低头躲开,可他刚低下头来,却又猛然发觉自己举止的不妥之处。躲什麽,有什麽好躲的!

司马懿咽了咽口水,当即拱手:「陛下,董公老成谋国之言,有理,但似乎也有些过于求稳了。可与不可,臣以为陛下可随心而决。」

「朕无可无不可。」曹睿轻笑一声,背着手继续向前走去:「邺王是朕长子,也确实聪慧。给他这个『署理行在诸事』的空名头,倒也不是不行,就按董公说的来办吧。」

「臣遵旨。」董昭捋须点头,面上依旧平静,似乎自己建议被皇帝同意,他也没什麽感觉一般。

二人依旧随着曹睿在淮水边踱步,说了些准备出军的杂事。

枢密副使刘晔丶尚书左仆射兼吏部尚书黄权,此二人作为枢密院和尚书台的主官随行。六部尚书中选了工部尚书司马芝丶兵部尚书王基二人,枢密院也挑选了扬州房丶兵籍房和军机房的枢密随行。

待三人结束散步,骑马返回城中之后,司马懿与董昭将皇帝送到宫门处辞别,分两路各自回官署之中。

回去的路上,司马懿一直在想着今日皇帝和董昭之间的言语。董昭之言虽然有理,但皇帝又决断的如此之快。而且从皇帝反问董昭来看,董昭实现是没与皇帝通过气的,那皇帝为何这般快就同意了?

董昭先提议,自己说『可与不可,陛下可随心而决』,然后皇帝说『朕无可无不可』,就这般定下了。

无可无不可?

司马懿隐约记得此话出自论语,回到值房里命文吏将书取来亲自翻阅,发现的确如此。但司马懿本能觉得皇帝说这句话是有深意的,故而将礼部尚书徐宣唤到自己值房里来。

「宝坚,我有一事有些叫不准,台中你读书最多,故而请教你一番。」司马懿示意徐宣坐下。

「司空有何要问属下?」徐宣有些纳闷,这还是司马懿第一次因为这种事情找他。

司马懿捋须道:「无可无不可,此话是什麽意思?」

徐宣挑眉细细观察了一番司马懿的面孔,这句出自论语的话,司马懿不应该不知道。转念一想,徐宣组织了一下语言后,拱手说道:

「无可无不可,就是字面意思。而此语的出处倒有两处,原出处为论语微子,是孔圣说自己可以做官也可以归隐。第二个出处,先帝此前令我与人整理东观汉记的时候,我曾在书中读到过。」

「东观汉记?」司马懿反问。

「是。」徐宣点头:「内里说,昔日马援从洛阳见了汉光武返回陇西后,隗嚣询问汉光武是何等人物,马援说汉光武胸襟与汉高帝类似。隗嚣又问汉光武能否比得上汉高帝,马援答曰不如,说汉高帝无可无不可。」

司马懿沉默着点了点头。

「司空,司空?」徐宣看向司马懿,小声问道。

「我这里没其他事情了,宝坚且回吧。如今是战时,连你们礼部都领了监督粮草的职责,甚为辛苦,待伐吴得胜之后,我来为你和礼部请功。」司马懿随口搪塞了几句。

「好,属下告辞。」徐宣也不拖沓,行礼而出,只留司马懿自己一人留在屋中。

司马懿自弱冠之事就用心庶务,而不关注经学。虽说该懂的东西都懂,但若真遇到寻章摘句的学术问题,还是要翻书或者请教博学之人的。

司马懿暗中宽慰自己,若是出自东观汉记……读过此书的人也不算多,自己不知晓,倒也无可厚非。看来,日后自己是该多读些书了。

曹氏三代,武帝曹操文才卓然,文帝曹丕博学捷思,当今陛下学通文武。不如他们,实在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陛下欲以汉高帝自比吗?」司马懿自言自语,叹了一声:「若陛下要学汉高帝,我能做萧何否?」

随即又摇了摇头。

汉高帝功人功狗,以萧何为平天下首功。司马懿又自知之明,心知无法比拟萧何,就连张良丶陈平这种人物,自己似乎都逊色一些。

来日方长。

司马懿小声宽慰着自己。(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