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三国:我不是曹睿 > 第728章 轻取城池

三国:我不是曹睿 第728章 轻取城池

簡繁轉換
作者:李一振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7-14 14:48:36 来源:源1

自曹操起兵至今已有四十馀年的时间,其间战事无数,对于如何攻城的问题早就有了一个标准流程。

远途来攻,以威吓为第一事。

为了弥补满宠丶桓范所部的战力不足,曹睿及枢密院将中军内的羽林左军做了拆分,主将文钦率其中五千战力最强的部份归了满宠,其馀五千骑兵则归在桓范督下。桓范曾为中护军,也算是这些骑将熟悉之人,归属他麾下并不算突兀。

桓范亲率两千骑兵坐镇城东,令馀下的三千骑兵绕城而行,耀武扬威。听着城下奔驰的马蹄声和时而传来的呐喊声,尘烟弥漫,城头上吴军司马戏诚的脸色也愈加发白。

「司蕃。」桓范伸手从身后点了一人:「柴桑当下并非吴国要地,昨日突袭攻下湖口之时,彼处官吏说柴桑只有一千守军,不足为虑。今日彼辈见我军力当已胆寒,你为我部参军,现替我去劝降城内守将。」

「属下领命。」

司蕃年约三十五岁,闻言之后领命而出,未有半分拖延。从城上戏诚的视角看来,三千骑兵结束了绕城的威吓之后,又回到城东进行列阵,而后阵势两分,只有一骑从分开的阵中走了过来。

戏诚出身寒微,能在吴国做到守备一城丶统率千人的司马,也非愚钝之辈。刚刚魏国骑兵如何情状他已看在眼里,魏国如此多的骑兵,能在这麽短的时间内完成绕城丶结阵和变阵,这是极为精锐的军队才有的组织度和训练度。

又是一种无言的威吓。

人在恐惧到极点的时候往往会束手无策。尤其是戏诚看到在司蕃单人独骑走来的时候,码头旁刚刚下船的魏军步卒也在集结之中,额上冷汗直流,一旁的中年佐吏已经双手扶墙,说不出话来了。

「司马,要不要射杀此人?」一名百人将过来问道。

戏诚抿嘴摇头:「且看此人欲说些什麽吧。」

「遵命。」百人将讨了个没趣,抱拳行礼后立在了戏诚身后,而此刻的司蕃也行到了距离城下十步远的地方。

「足下何人?」戏诚强作镇定,大声问道。

「我是大魏镇北将军麾下参军司蕃。」司蕃勒马停住,伸手朝着城头指了一指:「城上之人是戏司马否?」

左右之人都看向了说话的戏诚,司蕃有了猜度,轻笑一声,也不再多问,而是直接大声说道:

「大魏今年共起水陆兵马八十三万伐吴,势在必得。我军自皖城一路进击至此,沿途所经皆克,望风而降,吴国社稷已如风中残烛。」

「戏司马,我军军力你当见到了。万人攻城,一鼓可下,是战是降由你自己决定。」

八十三万是诈称之数,曹睿此前来皖城之时,与桓范主动说了这个数字。桓范不明就里,曹睿也没多加解释,故而就这般糊里糊涂的沿用下来了,左右不过是诈称罢了,八十三万有零有整,倒是听起来比百万大军更逼真些。

戏诚还没说话,一旁的中年佐吏便急不可耐般的出言问道:「尊驾,战又如何,不战又如何?」

司蕃朝着城头拱手:「若戏司马识时务主动开城归降,桓将军可保举戏司马为一任二千石。若顽固不悟,那大魏王师就只能与足下讲一讲刀兵的道理了。」

军队是自上而下的一个整体,每个等级都有各自的想法。与寻常士卒而言,在他们眼中柴桑安稳了几十年,今日突被魏军所围,遮掩是遮掩不住的,带来的只有恐慌,这些吴国士卒们这辈子都没见过这麽多骑兵。与戏诚和他的佐吏而言,魏军自下游而来本就是一件极为恐怖的事情,加上武昌处的太子和右将军并没有半点分派,下游也无人阻拦,在戏诚看来宛如天崩。

司蕃转头朝后方看去,而桓范似乎也领会到自家参军的意思,当即命麾下士卒鼓噪出声,步骑万人齐声高呼,响彻原野江边,城内之人尽皆胆寒。

「司马,魏军势大,莫不开城降了?」中年佐吏小声问道。

一旁的两名百人将也在看着自家司马的脸色。对于他们这些基层军官来说,遭遇此状近乎被弃,谈气节忠孝未免有些过于苛求,城外魏军何等规模自不必说,柴桑城又多年没有整修过,守是定然守不住的。

戏诚脸色发白,与中年佐吏和两个百人将逐一对视了片刻,戏诚从他们的眼中看到的只有畏惧和惊恐,这是已经被夺气了的表现。就算此刻戏诚令他们强守,但兵非强兵,城非坚城,胆气已夺,敌又不知从何而来,这个城又该如何守,谁愿去守?

终于,戏诚长叹一声,眼里流出泪来:「我在军中已有二十年,四旬之年做到了千石司马。我本是从湖口一渔夫之家从军,大吴对我恩重,本当以死报效,可若强令你们坚守又害了全城之军,又奈如何?」

身边之人喏喏不言,戏诚倒也没有再向魏国使者发问,而是坐下靠在城头,拔出腰间环首刀,毅然决然的自刎在此,身边中年佐吏也怯懦到不敢有半点阻拦。

而后的事情就仿佛顺水推舟一般了。

城头上的吴军就势撤下,中年佐吏带头打了城池,城内的百人将们带头在城门处跪迎,还十分自觉的下令士卒将手中兵器统一放置了起来。

经过魏军骑兵入城排查之后,镇北将军桓范这才率本部入了城池,闻得中年佐吏通报,又带着随行将官走到城头去看戏诚的尸首,听中年佐吏复述了一番戏诚自刎之前的言语。

「他是这般说的?」桓范轻叹一声,而后蹲了下来,为戏诚的尸首合上尚未完全紧闭的双眼,「此人虽不识天下大势,不知归顺大魏乃是顺应天意天理之举。但多少还有几分愚忠,且顾及城内守军死活,是个忠厚到迂腐的人。」

「将此人葬了吧,与他家属百金以作慰藉。」

「是,将军。」司蕃一旁应下:「此人唤作戏诚,昨日攻湖口之时,他的家眷就在城中被获,容易寻得。」

「嗯。」桓范点头。

「将军,那小人能为大魏做些什麽事情?」一旁的中年佐吏讪笑着问道。

桓范拍了拍此人的肩膀,从容说道:「既然柴桑原本的司马戏诚已死,你就是统领城中这一千人的新任司马了!明日本将留人镇守柴桑之后,全军向南攻伐历陵之时,由你部来为本将先锋!」

「将军……将军还要向南打?」中年佐吏的声音有些颤抖。

「不错,历陵丶海昏丶鄱阳丶南昌诸城,都是本将即将用兵之处,你能立功之处还多着呢。待取了南昌之后,本将保举你为关内侯!」

说罢,桓范大步走开,与随行的将官们一同去视察城防,只留中年佐吏在后独自惊惶。

立功之处……那也得有命来拿才行!

桓范大步走在前面,司蕃行在桓范右后,小声说道:「将军,属下以为虽然今日柴桑开城而降,但戏诚此人能为孙权而死,吴国这样的人还不知有多少。将军令吴军作先锋,以吴人攻吴人之心,更能瓦解馀下城池守将之心,高明至极。」

桓范嗤笑一声,回声说道:「这也是陛下和朝廷为何要坚持伐吴的原因所在了。孙权拿下柴桑不过二十馀年,若再拖个十年二十年,恐怕此处军民与江北大魏之军民,将会彻底隔绝分来,裂隙无法弥合了。」

司蕃也在一旁表示赞同。

伐吴,最重要的就是渡江,无论是对于桓范,还是扬州的魏军主力,皆是如此。

此番出军,镇北将军桓范率领本部外军两万人与朝廷增兵至此的五千中军精骑,合计二万五千众,在皖口左近渡江,而后一日都未停留,顺着大江的方向溯游而上,朝着西南方的柴桑行军。此时大江尚未涨水,早春天气仍寒,裸露在外的江滩和沿江而建的官道都成了桓范所部的行军路线。

得益于朝廷和枢密院的统一筹划,襄樊丶江夏丶皖口三处陆续进逼吴境,消息从大江上游到下游依次传递,故而吴军本就少于大魏的兵力,进一步的压缩在了江陵和武昌左近。

荆州如此,扬州也是这般。

曹睿本人曾驻在广陵故城与堂邑附近,后又让锺毓伪作他的字迹与孙权隔日通信,导致扬州的吴军兵力和船只也将重心聚焦到了大江下游的广陵。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魏国皇帝都在广陵了,孙权当然要小心提防,没道理同时盯着皖口。

吴国在上游武昌和下游建业丶丹徒处的同时聚兵,给了桓范一个千载难逢的战略空缺。

从皖口沿江至柴桑,水路不过三百馀里的距离。

桓范找准了机会,顺江而行直抵柴桑,一日都未停留。五千骑军开路,一万步卒在骑军之后行军,馀下万人是以艨艟为主的船队护送着运送粮草物资的船只,与步骑同步沿江行船。

此前领万人从建业来援的吴将干统得知魏军行军如此果决,也畏惧到了怯战的程度。

就连孙权得知魏军多路来袭的消息,尚且如此焦虑不安,干统一介将军又如何敢随意发动作战?即便他的船队战力在纸面上优于桓范的艨艟船队,但若作战则必有损伤,到时孙权会不会治罪?吴**队本就少于魏军,反正孙权给的任务是援救丁奉,那干统率军随在丁奉身后不就好了?

自前年以来,朝政诡谲多变,所有人都在提心吊胆,加之去年孙权又遇刺杀,更显危机。

干统也不知道若他损伤过重丶或者败了一仗,孙权会不会下令砍了他的首级,反倒消极怠工成了最优解。

国家军事与政事之间,果然实为一体,密不可分。(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