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三国:我不是曹睿 > 第801章 国难情忧

三国:我不是曹睿 第801章 国难情忧

簡繁轉換
作者:李一振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8-16 15:27:18 来源:源1

孙登自幼多愁善感,情感丰富。

诸葛恪与他名为好友,私下感情近如兄弟,十馀年间相处的往事点滴历历在目。此前听说诸葛恪献了建业丶又亲笔写劝降书时,孙登的第一反应不是忿怒,而是以为魏军在行骗术,见到字迹后确认下来,又是莫名感伤。

第二次见诸葛恪信件,孙登感伤的愈加厉害了。

毫无疑问,孙登这是在夹缝里做出的反应。

此时吴国在江陵的主帅是诸葛瑾,诸葛瑾当然可以作势斥责自魏国奸诈,孙登却不好跟着一起喝骂,若是对父骂子丶将诸葛瑾惹恼激怒,一时兴起响应书信顺势降了魏国,那孙氏可就真的万劫不复了。

若孙登对此毫无表现,或者表示理解,那他自己心里这关过不去,也会惹来孙权的斥责。国事越是颓唐,人在武昌的孙权对臣子们盯得越紧,他这个太子也毫不例外。

哭上一哭丶感叹世事变迁,这才是最好的选择。

「殿下,元逊是如何之人,你是知晓的。」诸葛瑾面色略灰,轻声说道:「这必是魏人逼迫元逊来写的。元逊素来对国家忠贞,又往往以廓清疆场丶效力陛下为志向……」

「大将军不必多言,孤都明白,但不论书信,如今元逊确在魏营之中,又当作何?」孙登抬头朝着诸葛瑾问道:「若是此事流传出去,就算孤不作疑,他人也定当怀疑!到时军心若乱,对大吴绝非好事!」

诸葛瑾于军事之上的才能并不出类拔萃,能在此处守住,已经是尽了全力的结果了。想了许久后,诸葛瑾终于开口:

「殿下,江陵此处战局陷入僵持之中,数日之间难有一动。不若将今日局势通报给陛下,再由陛下出言定夺吧。」

「另外,」诸葛瑾抿了抿嘴,而后正色拱手:「无论如何,诸葛恪是我长子,他既然已经身陷敌营,那我就当没有这个儿子好了!我当亲自修书一封给他,与他断绝父子恩义,好请陛下和太子见我昭昭之心!」

「这如何使得?元逊非只是大将军长子,也是我多年好友,他既被迫陷入敌营……」孙登顺着诸葛瑾的话头说了下去。

「殿下不必多说。」诸葛瑾一副决然之色:「我写两封,另一封给陛下送去,昭告天下!」

「哎……」孙登一阵摇头,只得看着诸葛瑾当即写了此信,又遣了魏军使者将其送回。

孙登不是稚童了,而是一个经历了政治和战争历练的吴国储君。

诸葛瑾越是如此,孙登心中越是惊疑。

第一封劝降信来的时候,诸葛瑾就一口说定这是诸葛恪被迫写就的书信,孙登没办法作疑,只得顺着诸葛瑾的语气认下。

就算孙权本人来了,也要认下好不好!吴国都这种局势了,柴桑以东的起家之地都彻底丢掉,只要诸葛瑾不明面反吴,孙登给他跪下都愿意!

第二封劝降信来的时候,诸葛瑾又要写什麽与儿子的断绝关系的信件,在孙登看来,这更是哗众取宠之举!三十多年的父子,又岂是一封信能断的?谁信?

孙登是孙权长子丶孙权的亲骨肉,就如同诸葛恪和诸葛瑾的关系一般。孙登并不认为孙权会在任何情况下不把自己当儿子。

但眼下不得不信,迫于时局罢了。

孙登万事都学自己父亲,内里也继承了孙权颇具怀疑的底色,却没学到孙权创业多年丶将臣子引为腹心的帝王气度。

二十三日中午,书信从江陵处出发,由快船带着前往武昌之处。只一个半日,二十四日夜间,尚在樊口处的孙权就收到了诸葛瑾送来的报告丶信件还有魏国给诸葛瑾的郡王龟钮金印的印绶。

「朕不负诸葛子瑜,诸葛子瑜也必不负朕,死生不易,魏人必不信我二人如此相知。」孙权手里把玩着魏国新制的印绶,看了许久,与自己当年所得的『大魏吴王』印绶几乎相同,信誓旦旦的说了几句后,又将这个印绶扔给了一旁席上跪坐着的全琮。

「子璜看看吧。」孙权从容说道:「魏国匠人的手艺如何?」

全琮双手捧着接过了孙权扔来的金印,大略看了几瞬后,摇头说道:「就这点金子,实在可怜,融了做军资都无必要。」

孙权笑着说道:「这是汉时制度,王爵的金印就这般大,传国玺倒是更大些,朕兄长当年见过,朕就没机会见到了,子璜也没见过。」

二人借着这一话头,又开始聊起了江陵战事。

一个是多年割据的皇帝,一个是常年领兵的将军,二人对眼下的局势早已有了充分的认知,并且初步接受了下来。在孙权和全琮看来,吴国即使丢了柴桑以东,还有十馀万兵力在握,荆州丶交州还在,反而面对魏国只需要守柴桑丶江陵两处,军力更加缩紧,反倒更好守了些。

二人说了半个多时辰,腹中饥饿,又令侍从弄了些酒菜,对饮了半个时辰,饮至半醉,孙权开口朝着全琮问道:

「子璜,你记得当年在武昌城头上,你与朱休穆二人称朕为『至尊』的那一日,朕与你们说过什麽吗?」

全琮也饮到了半醉,但礼数不缺,拱手说道:「陛下当日许诺我与朱休穆二人来日可做州牧。臣早就做了州牧,倒是朱休穆早年战殁,甚是可惜。」

孙权借着酒意长叹了一声,将手中握着的酒樽扔了出去,一旁倒酒伺候的侍者吓了个半死,全琮却表情丝毫未变。

「是啊,当年我许诺朱桓能做州牧,如今我当了皇帝,可以称朕,却与朱桓阴阳两隔,再也无法相见了!」孙权一时动容,泣声说道:「子璜,朕今日追封朱休穆为交州牧可好?明日写好旨意丶祭文,你与朕一同在樊口祭一祭朱休穆可好?」

这便是国难思良将了。

全琮也随之泣道:「臣定随陛下左右!」

孙权又道:「朕不仅要追封他,还要给你和子瑜二人封王!」(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