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三国:我不是曹睿 > 第810章 恰逢其会

三国:我不是曹睿 第810章 恰逢其会

簡繁轉換
作者:李一振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8-20 15:32:43 来源:源1

三月八日,柴桑。

「陛下,骁卫将军王凌八日前于横江渡处上书朝廷请战。」刘晔走入皇帝军帐中有些犹豫,但还是双手递上了一封文书:「这是王凌亲笔所书,请陛下御览。」

曹睿没接文书,略略皱起眉头:「你不是遣人去给王凌作说明了吗?他怎麽还有问题?」

刘晔有些尴尬的将文书放在桌案上,小心应道:「朝廷伐吴战事紧要,王凌欲参战报国丶建功立业,倒也是人之常情。」

「人之常情?」曹睿瞥了一眼刘晔,淡淡说道:「那便是你没给他说清楚了?中军珍贵,不得久驻江南,当处中原镇压形势,这些话是你没让人与他说清楚?还是他执意这般请战?」

「刘卿,骁卫现在何处?」

刘晔拱手道:「回陛下,根据王凌报告,其部现在应于东兴处休整。」

话音刚落,毫无预料般,曹睿的右手重重的拍在了桌案上,不满之意溢于言表。

曹睿皱眉说道:「如果朕没有记错,这是太和年间以来,中军各部第一次有这种请战的事情出现。哪一部当战丶哪一部当守丶哪一部当坐镇后方,朝廷自有分派,各将遵命而行便是,又何时轮到将领向朝廷请战了?更别说还把军队停在东兴?东兴那里有什麽好停的,武卫军一路到柴桑都未停歇,他到东兴停什麽?」

「他王凌是在丹徒待久了,担心少了他的功劳不成?」

刘晔全然没预料到皇帝的反应会如此大,惊讶之馀,也没有胆子继续为王凌开脱,拱手应声:

「臣明白陛下圣意了,臣这就给王凌回信,命其率军立即前往许昌,不得拖延!」

曹睿用指节敲着桌案,漆制的描金桌案上发出清脆的响声,在中军帐中显得格外锐利。过了片刻,曹睿才开口说道:

「刘卿,朕问你,枢密院给王凌的军令是什麽?」

刘晔的头愈加低了:「令王凌速领本部骁卫归返许昌。」

「那便是王凌接到军令后迟疑,且拖延反对了?」曹睿问道。

「这……」刘晔的声音更加小了:「是,王凌是迟疑拖延了些,与军令不符。」

曹睿沉声说道:「王凌不是欲要作战麽?朕给他作战的机会。」

「传旨!令司徒陈群至东兴处传旨,让王凌立即到柴桑来见朕。由陈司徒率领骁卫军去……不去许昌了,直接去陈留,加枢密监杨阜为都护将军,由杨阜暂领骁卫军,负责弹压兖州及河北局势。陈司徒从陈留归返后继续坐镇于靖南东坞,监诸军军法。」

刘晔咽了咽口水,心下震惊之馀,面上丝毫没有半分拖延,当即躬身应下:「臣领旨!臣这就与陈司徒行文,稍后来请陛下旨意。」

「直接让王侍中去写!稍后寻裴侍中用印就是。」曹睿应道:「去吧。」

「是。」刘晔再度行礼,小心向后退出军帐。

王凌属于撞到枪口上了。

固然有他自己的几分原因,但也与后方的整体局势相关。

二月初的时候,曹睿尚在江宁,行在就接到了位于兖州陈留郡的杨阜奏报。杨阜奏称,离狐丶濮阳二地百姓因郡守任嘏徵调颇多而返,任嘏隐瞒不报,致彼处转运停滞数日,当时的阁臣们和枢密副使刘晔一并认同应以军法行事,任嘏虽是本地名声卓着的大儒,却被以延误军机的罪名当即问斩。

二十五万大军及协同转运的民夫,加在一起的总数量已经难以统计,粗估也有百万之数。

除了离战区过于遥远的并州丶幽州丶营州和西北的雍丶凉丶秦三州外,大魏的所有州郡都倾尽府库来为这场战事做着后勤方面的努力。

冀州丶司隶丶兖州丶青州丶徐州丶扬州等地的粮草物资都输送到扬州前线,许昌和许昌以西诸地的粮草都往襄樊之处进行转运。

非止东郡的离狐丶濮阳出了百姓作乱的事件,安平郡的信都丶武邑,魏郡的内黄丶繁阳,陈留的封丘丶浚仪,陈郡的阳夏,淮南郡的义成丶平阿……这些地方都出现过民夫因徵调之苦而作乱的事件,且牵扯到的民众数量都在千人之上。

至于数十人丶百馀人的抗拒徭役……更是发生了许多。各州的校事事无巨细都有禀报,一处处丶一桩桩丶一件件都在王肃那里堆着呢。

曹睿与裴丶王二位阁臣认真探讨过这个问题。裴潜给出的结论有二。

一是朝廷徵调确实繁重辛苦,二十五万大军的后勤转运产生了天量的运输需求,在河北丶中原各处河渠左近的百姓是最优先被徵调的对象,徭役繁重,且各郡府库丰沛程度不一,许多郡县份外的徵调都是以日后减赋的名义许诺的,百姓不愿,这是大概率会发生的事情。

凡事以前线为主,这种事情躲是躲不掉的。对待这种事情最好的方式,就是暂时以军队弹压,等这段转运繁忙的阶段度过去就好。

二是与朝廷减税有关。与太和三年初步实行减税之时相比,各地百姓的税赋减少,馀粮增加,从果腹的情况稍稍富裕一些,面对大批徵调也有气力和组织度进行对抗。

对此曹睿只是苦笑不言。

世间之事就是这般,即使他这个皇帝用兵谨慎丶不擅动干戈,但百姓难免还是会辛苦些。曹睿也只能尽力亲征,将仗打得尽量快些丶漂亮些,而后继续轻徭薄赋。

的确,除了裴潜建议的拖过这几个月,并没什麽更好的办法。

王凌就正好撞在这样一个事情上了。

可以说王凌没有从军事以外去思考问题,也可以说王凌不太走运。

曹睿正要借着战时,将王凌和他所领多年的骁卫军进行分离,召到驾前,以此事件提醒诸将一切遵令而行勿要迟疑,并再度向外界重申皇帝对中军的绝对把控。

倒是杨阜平白捡了个差事,也算此前没白给他枢密监的职衔。

当下江南各处要麽在征战丶要麽在平定郡县,诸将几乎都抽不开身,将军队交给杨阜暂领是最合适的选择。不然还能给谁,给兖州刺史孙资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