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三国:我不是曹睿 > 第852章 大局之下

三国:我不是曹睿 第852章 大局之下

簡繁轉換
作者:李一振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9-21 16:16:38 来源:源1

十月三日,武汉,尚书台。

「九万军队,尽数归于昌邑公丶征南将军满伯宁来指挥,不可谓不信重啊。」工部尚书司马芝感慨道:「陛下让我从猇亭为使先归,一是催促尚书台丶枢密院安排退军一事,二来是要请兄长和尚书台尽速拿出个保障西面大军后续的方案来……」

「你方才说是什麽职司?」司马懿略略皱眉:「都督荆南诸军事?」

司马芝点头:「兄长说的不错,正是都督荆南。朝廷难得又设了一都督。」

「荆南……」司马懿捋须不语,目光从桌面笔架上的几支精致至极的毛笔上划过,挑了一支最小的,在纸上动笔写了起来。

「兄长在写什麽?」司马芝好奇问道:「是在安排退军之事吗?」

司马懿嗤笑一声:「退军哪里轮得着我来安排?如今吴国已亡,大魏原本在荆州襄樊丶扬州淮南布置重兵的方案全都事实上推翻。何处该留军队,各军又应退往何处,哪里是应由我来选的?」

司马芝不解其意:「那兄长这是……?」

「稍待。」司马懿写了一会儿后,搁笔将纸张捻起,端详几瞬递给了司马芝:「子华看看吧。」

司马芝不明所以,起身接了过来,却发现上面尽是些地名。

「湘州丶武陵丶零陵丶长沙丶桂阳。江州丶豫章丶鄱阳丶庐陵丶章安丶建安。南郡。」司马芝将纸上所写字样一一念出,而后抬眼问道:「陛下是让兄长速速选官,补上这些地方的缺漏?」

「不然还能是什麽意思?」司马懿摇了摇头:「既然要保障九万大军的粮草后勤,调度起来定是要由近及远的。欲做事丶先选官,这是明摆着的道理。此事紧急,吏部黄公衡在军中来不及做这些事情,自然要由我来先操持一二。」

「子华。」司马懿抬眼看向自己这个族弟:「你可愿做一任湘州刺史?虽说只有四郡之地,但你多年在中枢为任,若要再进一步,还是应做一任刺史主政一方的。」

司马芝有些诧异:「我吗?兄长,我为工部尚书,如何能轻易外调,是不是应当问过陛下?」

司马懿道:「没什麽好问的。此前为了伐吴之事的筹备,尚书台各尚书丶九卿和各州刺史多半都没动过,就算我不提,也会有其他人提,中枢和地方上的官员早就该掉换了。你为尚书,或许当得一刺史之职。」

「荆州更为重要,北至宛城丶南至江陵,荆州应当不会给你,湘州偏僻些倒还好说。子华莫非不愿?」

司马芝轻叹一声:「多谢兄长为我考虑,若能为湘州刺史自然极好。只是武陵丶长沙丶零陵丶桂阳四郡在吴国时也算偏远之地,若无心腹手足支持恐难施政,这郡县长吏又该如何选?」

司马懿徐徐说道:「孙权时的郡县分划定是不能用了,若以汉时区划来论,长沙郡领十三县丶武陵郡领十二县丶零陵郡领十三县丶桂阳郡领十一县,总计四十九县之地。毌丘俭只打通了交通要道,其馀偏远各处还应逐一攻占。」

「按照我的意思,」司马懿笑笑:「这湘州的四十九个县令丶县长,都从一丶二期的太学生中来选就是。按汉时建制,江州也不过四十馀县,百馀人还是能从各地抽调出来的。」

「太守就更好说了,不过十人而已,从几个大州抽调一二即可。子华,你以为如何?」

司马芝想了几瞬,徐徐点头:「陛下定会满意兄长这个选法,朝野上下皆知,陛下最喜欢的就是天子门生!」

司马懿笑着颔首:「你外放了,你儿子司马岐正好可以做尚书郎。在我这打磨几年,再外放大县县令就是。」

「有劳兄长费心了。」司马芝站起躬身行了一礼。

「无妨。」司马懿坦然受下,随后开口说道:「子华,我倒有一事要与你说一下。叔达前年因凉州之事被贬至营州,至今已经两年多了。他的事情我不好与陛下或者黄公衡开口,你与董太尉家是亲家丶又与裴侍中多年好友。眼下朝廷官职空出这麽多来,你能不能寻个机会找人说上一说?总不好让叔达再在辽东那般苦寒之地待下去了。」

司马芝思略片刻,又与司马懿抬头对视,轻叹一声:「我司马氏为官之人本就不多,叔达走了弯路,我是他族兄,又如何能不帮他?寻董公恐有些来不及,待我回返后,我去与裴文行说吧!以他的为人,总不应当与我司马氏为难。」

「只不过,既是起复,刺史之位就别想了,我看不若在江州寻一州郡,这样稳妥一些。譬如庐陵丶章安丶建安这些偏远之地,兄长以为如何?」

司马懿也随之轻叹:「能起复就是好事,哪里有他挑挑拣拣的机会呢?」

「子华是不是还要去枢密院?」

「是。」司马芝道:「我这里还有枢密刘子扬的信要带给徐元直。」

司马懿轻轻颔首,而后站起:「子华,我就不留你了。你且去吧,速去速回,走时我会把请示的表文遣人与你。」

「兄长辛苦。」司马芝再度拱手:「兄长留步吧,告辞。」

「好。」司马懿捋须不语。

与此同时,猇亭处。

大军撤退,自然有人殿后,这个任务就留给了陈仓王陆逊统领的水军,猇亭临江,吴蜀二国水军在上游西陵峡口处蓄势待发,殿后的事情也只能由陆逊来做。

大魏水军原本五万的员额,在消耗了一万馀后,横海将军桓嘉所部被拆解分散补充到各部之中,桓嘉本人也留在了武汉听用,水军只余曹植丶乐綝丶夏侯威丶弓遵四部。如今曹植部奉命随大军退往江陵,即将改由桓范统辖常驻于此,馀下的乐綝丶夏侯威丶弓遵三部约三万人将尽数随留在夷道驻守。

费耀的关西兵是要尽数调回卫臻麾下的,按照大魏的惯例,满宠直领的三万人依旧以荆州外军作为主体丶州郡兵作为补充。倒是桓范处的军队组成复杂。

毗邻大江的夷道城丶位于猇亭和江陵中间的枝江城丶以及南郡重镇江陵城,这三座城池将成为大魏西南边陲防御的重中之重。(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