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三国:我不是曹睿 > 第867章 皇帝返洛

三国:我不是曹睿 第867章 皇帝返洛

簡繁轉換
作者:李一振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9-21 16:16:38 来源:源1

可以说曹睿的皇帝生涯,半数以上的时间都在都城以外的地方度过。多年用兵,班师回朝的次数也并不少见。

太和九年年底的这次回朝,声势之浩大丶场面之壮观,就连曹睿都为之吃了一惊:

洛阳城中大小官员出城五十里相迎,官道两旁皆是箪食壶浆的司隶民众,待队伍通过洛水浮桥丶到了洛阳城外之时,太学学子们在高堂隆的带领下为皇帝献上歌功颂德的诗赋,武学学子们还排练了军阵乐舞并在洛阳城外表演,获得叫好声一片,令曹睿想到了后世数百年后才会出现的秦王破阵乐。

即使声律丶格调丶乐器都有所不同,但乐曲之内蕴含的慷慨澎湃之意丶玄色甲士们在战阵中变幻而舞的铁血激昂,或许与秦王破阵乐也相差不大了。

都是得胜归来,都是赏功庆颂,何其壮哉!

受律辞元首,相将讨叛臣。咸歌破阵乐,共赏太平人。四海皇风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着,今日告功成。

曹睿看向身旁侍立的太常韦诞,笑着说道:「朕常闻太常书法乃是当世一绝,却不料迎接朕的差事太常也做的这般好。此曲名为什麽?」

「此曲名为《重光》。」韦诞笑着拱手:「陛下谬赞了,以臣浅见,书法丶乐律丶歌舞,内里本是相通之事,皆是以其形抒其韵。」

「《重光》?」曹睿挑眉问道:「朕记得昔日汉光武时,汉明帝时为太子,乐人作《日重光》丶《月重轮》丶《星重辉》丶《海重润》四歌以颂太子之行。韦卿这个《重光》又是何指?」

韦诞答道:「陛下光辉比日,故而臣之舞曲不需日字,故以重光为名。」

「哈哈哈哈。」曹睿笑着指了指韦诞:「韦卿才思过人,言语亦是过人。」

韦诞看着皇帝笑的爽朗,随即拱手小心说道:「启禀陛下,董王在洛下养病不得就藩,他与臣说,令臣待陛下入城丶仪式结束后再与陛下分说……」

「分说什麽?」曹睿眉头紧蹙。

韦诞应道:「董王不仅腿脚不便,而且神志愈衰,几乎不能视事。臣冒昧,太医曾说董王身子就在旬日之间了……」

「伯约!」曹睿转头高喝一声:「带队,朕要去董公府上!」

「遵旨。」姜维拱手应声。

今年封王的三人之中,河间王曹真丶陈仓王陆逊都是军中将领,各有军职。曹睿曾与二人约定封王后罢去官职,也是在军队之内以正视听,不给军队立下一个坏传统。但对于远在千里外的新野王丶枢密使丶太尉董昭,曹睿并没兴趣发一道旨意立即剥夺董昭身上除了王爵以外的头衔。

实在没这个必要。

此前朝中重臣都随着皇帝的叫法,称董昭为董公,只有那些离核心决策圈更为遥远丶或者职位更低的低级官员,才会恭称董昭为太尉。此前称董公,现在称董王。

回朝之后,朝廷也有时间认真梳理一番礼制的事情了,王爵该怎麽称呼丶朝廷体系内对这些公爵该如何对待,都要细细提上日程。此前行在里的礼部官员自尚书徐宣之下,都被借调到了民部丶工部丶兵部等处帮忙处理事务,完全顾不上这些。

而董昭令韦诞这般时候才将病情告诉皇帝,显然是不想破坏了洛阳诸臣迎接皇帝丶皇帝得胜归来的一番好兴致。

与这些虚而无用之事相比,曹睿还是更着急去看望董昭的。

董昭家中人丁不旺,惟一的儿子董胄此前因董昭之功被赐了汝南太守一职,洛阳府中也只有董平丶董张两个孙子在榻前伺候。董平丶董张均为二十岁左右的年纪,见到一群甲士急匆匆的入门丶簇拥着皇帝入内,一时间连话都说不利索了。

「董王在何处?」前面的姜维出声问道。

「小民拜见陛下。」董平紧张的朝着皇帝跪拜叩首:「家祖就在西院之中,小民不知陛下前来,未能远迎,实乃罪过……」

「朕没时间与你闲扯。」曹睿当即打断了董平的罗嗦:「你是董公长孙董平是吧?速速带路,朕要去见董公。」

「小民遵旨。」董平弯腰谨慎的伸手朝西走去,姜维率着甲士率先快步走在前面开路,曹睿在后面也脚步甚急。

一直走到董昭卧房外面,曹睿才开口吩咐道:

「伯约同朕一起进去,旁人在外候着。」

说罢,姜维轻轻叩响房门,而后小声说了两句,拉开房门看了几眼,而后请皇帝先进,而后姜维自己也跟了进去。董平见状欲要一同走进去,却被一旁虎卫紧紧拉住。

「董公。」曹睿三步并作两步走到董昭榻前,握着董昭的右手轻声说道:「董公,朕从武汉回来了,朕来看董公了。」

董昭眼下的状态并不好,原本锐利的目光已经显得几分浑浊,脸上神采尽去,一副衰弱之态。见皇帝到来缓缓转动脖子向右,显得有几分激动。

董昭眼看着快要八十岁了,生老病死乃是人之常情,如今又得封王爵丶人生完满,也没什麽好可惜的。对于曹睿来说,只是与董昭还有许多话没有说,故而显得急促了些。

「陛下,恕臣未能远迎,」董昭说话的音量已经很小了,还带着许多疲惫的气音,只有凑近了才能听得真切:「臣恭贺陛下大胜归来,如今吴国已定,只剩蜀国……千秋伟业,尽在陛下掌握之中。」

「董公不必这般说。」曹睿担忧的看着董昭的面孔,沉声说道:「朕听太常韦诞说董公状况,立即就来了董公这里。」

董昭勉力挤出一丝笑意:「陛下不必担忧,臣今日应当死不了,还应有三五日好活。」

曹睿道:「见董公如此模样,朕心中亦是不忍。董公,朕回来洛阳还没来得及准备。今日晚些,朕令人在董公家中宣旨设礼可好?为董公补上一场封王礼仪。」

董昭幅度极小的摇了摇头:「臣都快埋进土里了,哪里还需要这些?」

曹睿又问:「董公可还有所求?或者有什麽未了的心愿?」

董昭停了几瞬,缓缓说道:「臣的儿子董胄在汝南做太守,臣请陛下召他回来吧,臣死后由他来继承爵位,这个太守之职早晚都是要去了的,不怕他早回几日了。臣这个儿子生性愚钝,难以成事,还请陛下日后对他宽恕几分。」

曹睿点头道:「朕永不罪他。」

董昭轻咳了两声:「臣丶臣谢陛下恩典。另外臣的两个孙子中,长孙董平才华更佳,次孙董张才华不及董平。臣恳请陛下日后令董张继承爵位家产,请陛下允董平出仕为官!」

曹睿接着点头答道:「董公放心,朕皆应了。若董公远行,守孝之后,朕会令董平来朕身边做散骑侍郎。董平四十岁之前可以做到二千石官职。」

董昭缓缓点头:「若如此,臣无憾矣。」

「陛下今日来见臣,臣也有几番话要与陛下来说。」

曹睿面色认真:「董公请讲,朕今日来,就是要听董公教诲的。」

董昭轻声说道:「臣想了近一年,灭吴丶灭蜀之后,陛下和大魏该如何千秋万代。想来想去,只有四件事与陛下来说。」

曹睿不说话了,正色看向董昭。

董昭勉力说道:「首要之事,陛下当令人分掌军权。此前陛下在山阳见汉末帝之时,此人曾说汉制统兵之精妙,陛下或当参考一二。总之勿要令一人丶二人掌兵,兵权越分散越利于皇帝。」

曹睿颔首:「朕听进去了。」

董昭继续说道:「其二为皇家传承。后汉衰微,多半是皇帝年幼而为外人所制,故而有宦官丶外戚乱权发生。臣恳请陛下善养身体,多诞下子嗣,且令后世子嗣尽皆习武养生。天下皇家之事,多半就坏在短寿上!如臣一般愚钝之人,活到八十岁尚能封王,请陛下慎重!」

「待皇子成年后,陛下当早选其中才华卓越者为太子,以示天下传承不断!」

曹睿看着因为说话太多而有些吃力的董昭,点头应道:「董公慢些说,朕都听到了。」

董昭微微点头,而后说道:「第三件事,臣恳请陛下牢记,诸夏侯曹未必比旁人可靠!陛下此番封王封公,此事极佳。越信重外姓臣子,封侯爵赏,外姓之人才能拥护曹氏。」

「天下并非一家一姓可以坐稳的。臣现在也不讳言了,曹氏夏侯氏也多是愚钝之辈,不及天下英杰远甚!」

曹睿继续点头:「朕知道了。第四事呢?」

董昭努力说道:「永远不要过分信重某个臣子,勿使群臣合谋陛下!」(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