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章:资本残党的最后挣扎(第1/2页)
第131章:资本残党的最后挣扎
手机刚倒扣在桌上,还没来得及松开第二颗衬衫扣子,陆砚之就听见了震动声。
他皱眉,没睁眼,以为是小唐又发了个表情包。结果那震动不停,一下接一下,像是催命。
他伸手摸过手机,屏幕亮起。
热搜预备榜第三,正在往上蹿:#顾晚舟耍大牌#。
配图是一段模糊的监控截图。画面里一个穿黑裙的女人背影,手抬得很高,像是在摔东西。标题写着:“影后庆功宴发飙!香槟温度不对怒砸酒杯,服务生被骂哭。”
陆砚之坐直了。
他知道这图是假的。
因为就在十分钟前,顾晚舟还在微信里给他发了两个字——“压住了”。时间戳清清楚楚。而这条爆料的时间,比那条微信还早三分钟。时间对不上。
他立刻调出庆功宴全场监控时间轴,输入关键词“香槟”“服务生”“冲突”。系统扫了一遍,没有异常记录。安保日志也显示,当晚没有任何投诉或突发事件上报。
造假。
但他没急着拆穿。他知道现在冲上去解释,只会越描越黑。网友要的是情绪,不是逻辑。
他转头打开素材库,输入“顾晚舟”“群演”“红包”三个词。
数据库自动跳出一段视频:三天前,《她时代》片场休息间隙。顾晚舟蹲在台阶上,把几个红色小信封塞进几位老年群演手里。她说了句什么,镜头太远听不清。但其中一个老太太笑着拍了拍她的手,回头还抹了下眼角。
陆砚之放大画面,看到信封角露出一截现金,面额是五百。
他剪了十五秒,加上字幕:“所谓耍大牌,是她给群演的暖手费。”然后把视频打包,发给三位平时不蹭流量、只做文化评论的大V。附言只有两个字:**现在**。
做完这些,他看了眼时间,凌晨一点十七分。
他端起桌上的咖啡喝了一口,凉透了,苦得舌根发麻。
他放下杯子,盯着微博页面刷新。
五分钟后,第一位文化博主转发视频,配文:“有些人忙着造谣,有些人忙着给人warmth。”
八分钟后,第二位转发:“这才是真正的顶流修养。”
第十分钟,第三位直接发长评:“你们黑她耍大牌的时候,她在给六十岁的群演发红包买热奶茶。你们的‘料’,和她的‘人’,差了十万八千里。”
评论区瞬间炸开。
“我靠,这对比太打脸了!”
“前面造谣的营销号出来走两步?”
“顾晚舟真的从不搞虚的,上次剧组盒饭凉了她都亲自去厨房问。”
话题开始掉头。
陆砚之正准备躺回沙发上眯一会儿,手机又响了。
这次是陈墨发来的微信。
一张截图,是他刚放出的那个视频,已经被顶上了热搜第一。标题变成了:#顾晚舟暖心实录#。
下面还有一行字:“这才是真正的艺术家风范。艺术不在红毯,而在她弯腰递出的那一只手里。”
陆砚之看完,嘴角动了一下。
他知道这波稳了。
舆论翻转的关键,从来不是证据多硬,而是谁先说话,说得够不够体面。他用文化博主打头阵,就是为了把这事从“明星互撕”拉到“人性高光”的层面。一旦定调,再想往回拽就难了。
他正准备关电脑,林姐的电话打了进来。
“你那边搞定了?”她声音很轻,背景有音乐和笑声,显然还在庆功宴现场。
“搞定了。”陆砚之说,“黑料反制,热搜换榜,你现在可以放心让顾晚舟多喝一杯。”
林姐哼了一声:“她现在正抱着奖杯啃薯片呢,根本不知道网上发生了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31章:资本残党的最后挣扎(第2/2页)
“别告诉她。”陆砚之说,“让她安心当个懒鬼就好。”
“行。”林姐顿了顿,“不过……你真不下来?大家都等着敬你一杯。”
“不了。”他说,“我现在下去,别人还以为我是来抢风头的。”
“你就不怕他们忘了你是谁?”
“不会。”陆砚之看着屏幕上稳定的第一名,“只要热搜还在,我就在。”
电话挂断。
他靠回沙发,闭上眼。
刚睡着两分钟,手机又震。
他睁开眼,是小唐发来的实时舆情报告。
#顾晚舟暖心实录#热搜时长已破四小时,互动量破千万。原黑料话题已被平台判定为“信息存疑”,进入限流状态。三家首发造谣的娱乐号,粉丝集体取关,评论区全是“退钱”。
他还顺手查了那三家号的背后公司,果然都挂着赵氏资本的壳。虽然赵天雄本人已经破产,但这些残党还想借最后一波热度捞一笔,结果反被陆砚之当枪使,成了他立口碑的垫脚石。
他把报告往下拉,看到一条新动态。
陈墨刚刚更新朋友圈,只发了一句话:“有些人倒下了,是因为他们从没站直过。”
陆砚之笑了下。
他知道,这场仗赢了。
不是靠骂,不是靠爆,是靠一次精准的“对冲操作”。你放黑料,我放暖闻;你要情绪,我给格局。等大众反应过来,风向早就变了。
他正准备关机睡觉,手机突然弹出一条新消息。
是顾晚舟。
不是微信,是短信。
只有四个字:**你还醒着?**
他盯着那行字看了两秒,回了一个字:**嗯**。
对方回得很快:**林姐说你又救场了?**
他打字:**没有的事。我只是发了个视频。**
她回:**哪个视频?**
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把那段十五秒的剪辑转发了过去。
几秒钟后,她回了个表情包:一只猫歪着头,手里举着小喇叭,上面写着“我宣布,这个人帅死了”。
他看着那个表情包,忽然觉得困意全无。
正想回点什么,手机又响了。
这次是微博提醒。
热搜榜刷新,第十一名出现了一个新词条:【陆砚之团队神预测】。
他点进去,是一条热评截图:“从封后预测到黑料反制,这团队是不是开了天眼?”
底下有人跟评:“建议出书,《热搜操控手册》。”
还有人说:“求收徒,我想学怎么用热搜怼人。”
陆砚之关掉页面,重新看向窗外。
天快亮了。
他没动,手指还搭在手机边缘。
房间里安静得只剩下空调的声音。
楼下宴会厅的音乐还在响,隐约能听见祝酒声。
他忽然想起三个月前,自己第一次用热搜预知能力时,只是想帮一个被网暴的女孩澄清事实。
现在他坐在酒店套房里,靠着一台电脑,就能让一场精心策划的抹黑行动灰飞烟灭。
变化太大。
但他知道,这不是结束。
只要还有人在用舆论当刀,他就不能停下。
他打开新文档,敲下一行标题:《关于热搜生态的二次建模与反制路径》。
刚写完,手机震动。
顾晚舟又发来一条消息。
**下次别一个人扛。**
他盯着那句话,很久没动。
然后删掉文档标题,新建一个空白页。
敲了三个字: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