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热搜预知:我躺着就能掌控 > 第96章:文化输出的终极胜利

热搜预知:我躺着就能掌控 第96章:文化输出的终极胜利

簡繁轉換
作者:精神紧绷的快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24 04:59:07 来源:源1

第96章:文化输出的终极胜利(第1/2页)

第96章:文化输出的终极胜利

陆砚之的手机震了一下,屏幕亮起,是顾晚舟发来的邮件,标题就俩字:“回函。”

他点开,戛纳组委会的正式回复躺在正文里:**“贵方提交的治理样本正在纳入青年导演培训课程。”**

他盯着那行字看了三秒,摘下眼镜,朝门口喊了一嗓子:“小唐!”

小唐立刻从门缝探出脑袋,手里还举着那块“48小时倒计时”牌子,跟举牌童子似的:“教授您说。”

“准备写新论文。”陆砚之把钢笔往桌上一拍,“主题——‘综艺作为文化传播载体的可行性’。”

小唐眼睛一亮:“这不就是顾姐搞的那个非遗企划?昆曲、苏绣、皮影戏,全网都在抄。”

“对。”陆砚之冷笑,“以前他们说我们搞文化是蹭情怀,现在连韩国人都坐不住了,急着照搬。”

他打开文档,光标一闪,标题敲下:《影视综艺的文化传播价值》。

---

片场这边,顾晚舟正瘫在折叠椅上啃薯片,卫衣袖子滑到手肘,露出一截冷白胳膊。导演组新来的实习生看得直愣神,心想顶流大女主怎么跟宿舍熬夜追剧的大学生一个样?

她脚尖晃着高跟鞋,懒洋洋问:“今天流程谁改的?”

导演擦了擦汗:“隔壁《星舞少年》组来取经,说观众投票要‘多看中国手艺’,我们就加了个苏绣技法展示环节。”

顾晚舟“嗯”了一声,嘴角微扬:“这才叫躺赢。”

林姐在旁边翻白眼:“你倒是轻松,人家节目组连夜开会改方案,你这儿薯片渣都掉大腿上了。”

“我动嘴,他们动手,合理分工。”顾晚舟头也不抬,“再说了,我又没逼他们学,是观众自己想看。”

话音刚落,现场突然热闹起来。一群群演围在角落,七嘴八舌地凑近一位穿靛蓝布衫的老太太——那是请来的苏绣非遗传承人,正手把手教她们穿针引线。

镜头还没开拍,花絮先火了。

弹幕刷得飞快:

“救命!那个穿粉色卫衣的女孩绣的是‘山河无恙’?”

“这比打榜投票有意义多了。”

“建议全国综艺统一考试科目:刺绣 昆曲 书法。”

顾晚舟瞥了眼平板,热搜已经挂上了#中国综艺开始卷传统文化了#,底下评论清一色:“韩娱还在炒恋爱人设,我们已经在绣江山了。”

她勾了勾唇,顺手把空薯片袋往地上一扔。

空调风一吹,袋子打着旋儿滚到摄影机底下,被导播顺手捡起来塞进垃圾桶。

---

陆砚之熬到凌晨三点,论文终于收尾。

全文一万两千字,从顾晚舟推动的昆曲进决赛夜,讲到苏绣红毯定制系列如何引爆海外社交平台;从观众投票数据变化,分析文化内容对年轻群体的吸引力;最后甩出一组硬核结论:**当娱乐载体承载真实文化内核时,传播效率提升370%,用户留存周期延长2.8倍。**

他边保存边对小唐说:“不是我们在做综艺,是在用综艺重建文化认知。”

小唐一脸崇拜:“教授,这论文要是被联合国看到了,不得直接颁个‘人类文明贡献奖’?”

“少扯没用的。”陆砚之揉了揉太阳穴,“赶紧发出去,中英双语,抄送陈墨,让他找人翻译成法语和西语。”

“明白!”小唐立正敬礼,“这就去唤醒我那三个在巴黎、马德里和布宜诺斯艾利斯熬夜刷推特的同学。”

---

第二天早上八点,陆砚之刚灌下半杯咖啡,邮箱“叮”了一声。

发件人:**UNESCOCulturalDiversityYearbookEditorialBoard**

主题:**Yourpaperhasbeenacceptedforinclusion**

正文写着:“经学术委员会评审,您的论文《影视综艺的文化传播价值》已被收录至本年度《文化多样性年鉴》,并评价其‘为全球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提供了创新路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96章:文化输出的终极胜利(第2/2页)

他盯着屏幕,足足五秒没动。

然后慢悠悠把邮件截图,转发给顾晚舟,附言六个字:“你的薯片,现在可以配昆曲了。”

十分钟后,回信来了,语音消息。

顾晚舟的声音带着刚睡醒的沙哑:“哦,我知道了。”

顿了顿,又补一句:“等会儿录完节目,让厨师做碗苏式汤面,算庆祝。”

小唐在旁边听得乐了:“这庆祝方式也太接地气了吧?”

“你不懂。”陆砚之把论文打印出来,轻轻搁在桌上,“对她来说,能躺着吃碗面,就是人生巅峰。”

---

小唐正准备撤,突然又冲回来,举着牌子差点撞上墙:“教授!爆了!#中国文化输出#上了全球热搜!”

陆砚之抬头:“第几名?”

“第一!”小唐激动得声音劈叉,“起因是韩国那边搞了个‘韩服体验综艺’,结果被自家网友骂惨了,说‘抄袭中国模式’,现在全网都在对比两国文化类节目。”

陆砚之瞥了眼数据图,嘴角一扬:“不意外。当他们开始模仿,就等于承认了我们的定义权。”

他靠回椅子,指尖敲着桌面:“以前他们说我们只会流量炒作,现在呢?我们搞出了能让联合国收编的理论体系。他们抄都抄不明白,因为根本不懂——这不是表演,是系统输出。”

---

顾晚舟这边刚录完一段VCR,林姐拿着手机冲过来:“韩国媒体发通稿了,问你有没有兴趣合拍非遗纪录片。”

顾晚舟正往嘴里塞薯片,闻言眼皮都没抬:“告诉他们,我们不合资,只输出标准。”

林姐愣住:“啊?”

“让他们按我们的框架来。”顾晚舟嚼完最后一口,把袋子捏扁,“剧本、流程、传承人筛选机制,全都照搬。爱拍不拍。”

林姐无奈地摇头走开,嘀咕:“你这哪是合作,是文化殖民啊……”

顾晚舟没理她,目光落在现场。

那位苏绣传承人正拉着一个小姑娘的手,一针一线地绣着一朵梅花。镜头悄悄推近,丝线在阳光下泛着微光,像融化的金箔。

弹幕突然安静了一瞬,接着刷出一片:

“这一针一线,比什么偶像剧都动人。”

“这才是真正的顶流。”

“建议申遗,连这个综艺一起。”

---

陆砚之关掉电脑,窗外阳光斜照进来,正好落在那篇打印稿上。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录”几个字清晰可见。

他拿起钢笔,在标题旁轻轻画了个圈,然后搁下。

笔身微斜,映着光,像一道无声的**。

小唐默默进来,把倒计时牌翻了个面,轻手轻脚退出去。

---

陈墨在国外学术群里看到有人转**文链接,配文:“China’snewculturalmodel:entertainmentasheritagetran**ission.”

他笑着回了一句:“作者是我哥们儿,下次讲座他来讲。”

对方秒回:“能不能顺便教我们怎么让顶流影后乖乖配合调研?”

陈墨咧嘴一笑,敲字:“秘诀就一条——让她觉得这事不用她动手。”

---

片场午休时间,顾晚舟半躺在折叠椅上,脚尖轻轻晃着高跟鞋。

不远处,传承人正教一群孩子唱昆曲片段,调子婉转,词是新写的:“山河有韵,针线藏魂。”

她听着,眼皮渐渐耷拉下来,像是要睡着了。

林姐走过来,想叫她吃饭,又忍住了。

最终只轻轻把一件外套披在她肩上。

顾晚舟没睁眼,嘴里哼了半句曲子,含糊不清。

然后,手指微微动了动,把掉在腿上的薯片碎屑掸了下去。

阳光穿过棚顶,落在她脚边那双高跟鞋上。

鞋尖一点红,像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