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热搜预知:我躺着就能掌控 > 第132章:热搜词库的跨界应用

热搜预知:我躺着就能掌控 第132章:热搜词库的跨界应用

簡繁轉換
作者:精神紧绷的快龙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0-24 04:59:08 来源:源1

第132章:热搜词库的跨界应用(第1/2页)

第132章:热搜词库的跨界应用

清晨六点,天刚亮。

陆砚之还坐在酒店套房的书桌前,电脑屏幕亮着,最后一份舆情报告已经发出去了。他合上笔记本,端起桌上的咖啡喝了一口。凉透了,苦得有点发涩。

他没起身,目光落在脑海里刚浮现的那条热搜上——“某重点大学教授论文数据造假”。

时间戳显示,这条热搜会在46小时后冲上榜首。

他没像以前那样立刻联系媒体,也没转发给小唐去安排通稿。这次他打开邮箱,收件人写上了南江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的名字。

邮件内容很短:“贵校李姓教授近期发表于《文化研究学刊》的论文涉嫌数据伪造,相关证据已被第三方平台捕捉。若三日内启动内部审查并公示结果,我可确保该事件不会进入公众视野。”

附件里是两份文件:一份是论文原始数据与公开数据库的比对图,另一份是实验样本来源的追踪链接。

发完邮件,他靠在椅背上,闭眼三秒。

这不是第一次用热搜预知能力对付人,但这是第一次,他不想让任何人看到刀光。

娱乐圈靠流量吃饭,黑料爆出来顶多塌房。可学术圈不一样,一旦上热搜,整个团队几年的努力都会被一笔抹掉。他不是来砸场子的,是来逼人自查的。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陈墨发来的微信。

“你昨晚又熬夜了?”

陆砚之回:“刚忙完。”

“林姐朋友圈转了那个‘暖心实录’的视频,全教研室都在看。”陈墨接着说,“有人说你是当代鲁智深,专打土豪劣绅。”

陆砚之打字:“我更像扫地僧。”

“那你这扫帚是不是扫得太宽了?今天早上我们系主任看到一篇匿名文章,说有教授可能要出事,搞得人心惶惶。”

陆砚之没回。他知道那篇文章是谁发的——还不是时候。

他等的是校方的反应。

---

南江大学那边一开始没当回事。

学术委员会办公室接到邮件后,直接扔进了垃圾箱。谁会信一个匿名举报能精准预测热搜?又不是算命。

直到第二天上午,陈墨在教研室开会时,当着几位教授的面念了一句陆砚之的话。

“这不是爆料,是预警。你们现在处理,是整顿学风;等热搜爆了,就是全国围观丑闻。”

会议室安静了几秒。

有人冷笑:“谁啊?以为自己是热搜管理局?”

但也有老教授皱眉:“最近确实有学生反映那篇论文的数据对不上……”

当天下午,校方悄悄成立了调查组。

第三天中午,官网发布通报:经查,文学院李某某教授所发表论文存在数据篡改行为,撤销其正高级职称,追回科研经费,终止在研项目。

全程没有媒体介入,没有热搜词条冒头。

但在学术圈内部,炸了。

微信群里疯传截图:“陆教授的热搜比查重软件还准。”

“他是不是装了监控?”

“建议教育部聘他当学术监察员。”

“以后写论文先过他那一关。”

---

陆砚之是在一杯新的双份浓缩咖啡送到手边时,才知道事情成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32章:热搜词库的跨界应用(第2/2页)

小唐举着平板站在门口,屏幕上是教育类公众号转载的文章标题:《从大数据看学术失信的舆论周期》。

作者匿名,但内容清清楚楚写了整个过程:如何通过网络信号提前捕捉到学术不端的潜在爆发点,如何推动机构在舆情发酵前完成自我净化。

文章最后说:“热搜不该只是流量的终点,也可以是预警的起点。”

这篇文章被疯狂转发。

有高校老师留言:“我们学院已经开始讨论建立舆情预警机制。”

还有研究生说:“原来写假数据不只是骗导师,还会被热搜盯上。”

陆砚之看完,把平板还给小唐。

“发出去就行。”

小唐犹豫了一下:“要不要加个作者署名?比如……‘砚之模型’?”

“不用。”他说,“越透明,越危险。”

小唐点头,转身走了。

门关上后,陆砚之打开私人聊天窗口,给顾晚舟发了条消息。

“以前我们用热搜打人,现在,得让它学会救人。”

过了几分钟,对方回复。

她发了个表情包:一只猫躺在沙发上,手里举着薯片,头顶冒出一行字:“你现在是热搜界的白衣天使?”

他回:“不,是清洁工。”

她秒回:“那你扫完学术圈,下一步是不是要扫民政局?”

他没理她。

但嘴角动了一下。

---

傍晚六点十七分,他回到家中。

窗外华灯初上,城市一片灯火。他打开电脑,新建文档。

标题写着:《热搜预知的社会应用边界研究》。

刚敲下第一段,手机响了。

是陈墨。

“你知道刚才什么情况吗?”陈墨声音带着笑,“我们系那几个搞社会学的,非说你这个案例值得立项,准备申请国家课题。”

“别扯了。”陆砚之说。

“真的!他们要做‘网络舆情前置干预模型’,还想拉你当顾问。”

“我不当官,也不挂名。”

“我说了,他们不信。”陈墨顿了顿,“不过你真打算一直这么干?跨娱乐、跨学术,下一步是不是连菜市场涨价都能预判?”

“只要有人想藏东西,就会留下痕迹。”陆砚之看着文档空白页,“我只是看得早一点。”

电话那头沉默两秒。

“你变了。”陈墨忽然说。

“怎么?”

“以前你只想怼人。”

“现在你开始想改规则了。”

陆砚之没回答。

他想起三个月前,自己还在为一个被网暴的女孩写澄清稿。

现在他坐在家里,动动手指,就能让一个教授丢掉十年努力换来的职称。

不是因为他狠,是因为他知道什么时候该出手,什么时候该闭嘴。

这才是真正的掌控。

他关掉对话框,继续打字。

文档刚写到第三行,手机又震。

是顾晚舟的新消息。

她发来一张新闻截图,标题是:“某高校教授因学术不端被撤职”。

下面附了一行字:

“你这波,比写论文还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