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热搜预知:我躺着就能掌控 > 第64章:加密邮箱的默契升级

热搜预知:我躺着就能掌控 第64章:加密邮箱的默契升级

簡繁轉換
作者:精神紧绷的快龙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0-24 04:59:08 来源:源1

第64章:加密邮箱的默契升级(第1/2页)

第64章:加密邮箱的默契升级

陆砚之刚敲完最后一个字,指尖还悬在回车键上,手机就震了一下。

不是热搜提醒——小唐那小子现在连震动频率都调成了专属模式,轻三下是紧急,重两下是“你快看微博”,这一下不轻不重,他知道,是她来了。

他没急着点开,而是把眼镜往鼻梁上推了推,顺手把刚写好的法律条文摘要发给陈墨:“《民法典》第1033条,再附个最高法判例编号,别让人说我胡扯。”

“明白。”陈墨秒回,“顺便说一句,你现在写东西越来越像论文答辩现场。”

陆砚之没理他,低头看了眼右下角时间:下午两点十七分。

正好是舆论反制的黄金窗口期,也是顾晚舟最爱搞突袭的时间段。

他这才点开那封邮件。

标题很简洁:【下周录制·剧本预警】

点进去,正文就一行字:

“准备‘前辈指导新人’桥段,记得预知热搜。”

没了。

连句多余的话都没有,连个标点符号都懒得加感叹号。可陆砚之盯着这行字看了足足五秒,嘴角自己往上翘了。

以前都是他半夜三点爬起来等热搜刷新,然后火速给她发作战方案,生怕她第二天踩进坑里。现在倒好,她连热搜还没爆呢,就开始排兵布阵了。

这哪是配合?这是抢导演椅。

他手指在键盘上顿了两秒,直接回了一句:“已安排通稿解读苏然动作。”

发送。

干净利落,一个多余的字都没有。他知道她懂——所谓“前辈指导”,不过是苏然又要演一场“无意冒犯”的碰瓷戏码,而“解读动作”四个字,已经包含了逐帧分析、对比动图、心理动机拆解全套流程。

这就是默契:你说半句,我补全整套PPT。

---

小唐这时候举着牌子溜达进来,上面写着“48小时倒计时·还剩47:59:23”,踮着脚想看清电脑屏幕。

“顾小姐这次真牛啊,”他嘀咕,“连热搜都没出呢,她就开始预判预判了。”

陆砚之没抬头,只伸手把他的提示牌往下压了压:“你这牌子下次改成‘人类观察日记:今日份默契值 1’。”

“啊?”

“没事,去泡咖啡。”

小唐挠头走人,临出门还不忘回头瞄一眼邮箱界面,心想:这俩人是不是偷偷建了个暗号群?

---

顾晚舟正窝在工作室的懒人沙发里,羽绒服裹得像个粽子,脚边薯片袋堆得能申报吉尼斯纪录。

手机一震,她瞥了眼。

陆砚之的回复躺在收件箱里,就一句话,但她愣是看了三遍。

不是因为看不懂,是因为太看得懂了。

她甚至能想象出他敲完字后转钢笔的样子——手腕一抖,笔尖划过空气,像是在空中画了个**,又像是在说:“老娘的局,我也能接。”

她没回消息,只把邮件标记“已读”,然后拖进一个专门的文件夹。

文件夹名字起得特别直白:**待爆·学术款**。

旁边还躺着几个同系列文件夹:“躺赢专用”“打脸合集”“支票美学”。

她顺手打开“待爆·学术款”,发现里面空空如也,只有这一封邮件孤零零地躺着,像颗还没引爆的炸弹。

挺好,留点悬念。

她咬了口薯片,心想:等会儿要不要再补一句?

于是又打开邮箱,在原邮件底下追加了一行:

“下次通稿加点学术术语,显得我们更专业。”

发出去的时候,她差点笑出声。

这不是提意见,这是挑衅。明摆着告诉对方:咱不能光靠怼人赢,得让全网觉得我们怼得有文化。

果不其然,不到两分钟,回复来了。

“建议引用《表演动机心理学》第三章,分析其肢体语言的补偿性攻击特征?”

顾晚舟眼睛一亮。

这题她会。

补偿性攻击?说白了就是“我演技不行,所以我得靠碰瓷刷存在感”。苏然那种每次摔倒都精准卡在镜头C位的操作,根本不是失误,是心理补偿驱动下的职业病。

她回了个表情包:一只猫推金丝眼镜,配文“教授说得对”。

然后关掉邮箱,摸出包新薯片。

战斗还没开始,但弹药库已经装满了。

---

陆砚之看到那个猫猫表情包时,正在翻《舆论解剖学》初版样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64章:加密邮箱的默契升级(第2/2页)

书页泛黄,边角有点卷,是他当年被封杀前出版社送的最后一本纪念版。现在搁书架上,跟文物似的。

他随手翻到第三章,正好是讲“弱势姿态下的隐性操控”。

他盯着那段话看了两秒,忽然笑了。

这不是巧合,是命运的伏笔。当年他写这本书时,根本没想到有一天会拿它当武器,去拆一个流量小花的碰瓷套路。

更没想到,会有人一边啃薯片一边跟他讨论怎么把学术理论变成热搜核弹。

他把书合上,放回原位,顺手转了转手里的钢笔。

笔尖在桌面划出一圈圈细痕,像某种加密电波。

他知道,从今天起,他们的打法变了。

以前是“你出招,我拆招”;现在是“你还没出招,我已经写了篇论文等着你”。

这已经不是娱乐圈互撕了,这是用社会学打群架,拿心理学砸场子。

---

小唐端着咖啡回来时,看见陆砚之正盯着邮箱界面发呆。

“哥,要不我帮你把‘待爆·学术款’导出来做个PPT?”

“不用。”陆砚之摇头,“她既然想玩专业的,那就玩到底。”

“那……需要我找点冷门期刊引用吗?比如《东亚偶像行为学报》?”

“别编名字。”陆砚之瞥他一眼,“去找《大众传播研究》去年那篇‘虚假冲突的叙事建构’,下载PDF,标注重点段落。”

“哦。”小唐记下来,“还要干啥?”

“等零点。”

“啊?”

“等三条热搜。”陆砚之摘下眼镜,用袖口擦了擦,“到时候,咱们看看她的预判准不准,我的论文能不能上热搜榜。”

小唐听得一愣一愣的:“所以……我们现在是在等风来?”

“不。”陆砚之重新戴上眼镜,目光落在键盘上,“是我们自己就是风。”

---

同一时刻,顾晚舟正把最后一片薯片塞进嘴里。

手机安静地躺在膝盖上,邮箱界面已经关闭。

但她没睡,也没换姿势,只是盯着天花板,脑子里过着下周录制的每一个机位角度。

她知道陆砚之一定在写东西。

可能在改通稿,可能在查文献,也可能正对着电脑冷笑,骂某条评论“这都不懂还敢叫嘴替”。

她不在乎他具体在干嘛。

她在乎的是,从今天起,他们不再是“一个出事,一个救火”的搭档了。

他们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术分析师,一个负责设局,一个负责写说明书。

而且说明书还得带参考文献。

她伸手摸了摸抽屉,里面还躺着那支录音笔。

但她没拿出来。

现在不需要了。

证据可以藏,但思维必须亮出来打。

---

陆砚之最后检查了一遍邮箱。

没有新邮件。

他也没指望立刻有。

真正的默契,不是秒回,而是你知道对方一定会做,所以不必追问。

他把钢笔放进笔筒,手指在键盘上悬停片刻,新建了一个文档。

标题还没想好,但他已经打下了第一句话:

“当碰瓷成为一种职业习惯,其动作模式必然呈现出高度重复性与情境依赖性……”

他顿了顿,又加了一句:

“本文将以苏然女士近期公开活动影像为样本,结合《表演动机心理学》第三章理论,进行实证分析。”

文档保存,命名为:**《论碰瓷者的肌肉记忆》**。

然后退出,关灯。

书房陷入黑暗,只有电脑屏幕还亮着,映出他镜片上的一点微光。

他没再看时间。

也不用看了。

有些战斗,不必等风起。

风,已经在路上了。

他起身,走到窗边,拉开一条缝。

夜风吹进来,带着城市夜晚特有的燥热。

楼下便利店的灯还亮着,有个穿校服的女孩正踮脚拿冰柜顶层的饮料。

陆砚之看着她熟练地扫码付款,转身离开,背影很快消失在街角。

他关上窗,转身回桌前,重新坐下。

手指轻轻敲了敲桌面。

像在打摩斯密码。

又像在等下一个零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