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热搜预知:我躺着就能掌控 > 第66章:热搜预知的学术反击

热搜预知:我躺着就能掌控 第66章:热搜预知的学术反击

簡繁轉換
作者:精神紧绷的快龙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0-24 04:59:08 来源:源1

第66章:热搜预知的学术反击(第1/2页)

第66章:热搜预知的学术反击

凌晨零点整,陆砚之的钢笔尖刚在草稿纸上划出一道墨痕,脑子里“叮”地蹦出三条热搜词条。

第一条还带着热乎气:#顾晚舟浪费资源只为耍大牌#。

他眼皮一跳,手里的笔转得更快了。

这节奏,明显是有人想把他家影后从神坛上拽下来,踩进泥里。古堡包场、真盔甲挂墙、火盆烟雾全开——搁普通人眼里,确实像极了“有钱人的任性”。

但陆砚之知道,那不是任性,那是降维打击的前奏。

他没废话,直接打开电脑,调出一个命名为“古堡数据建模V3”的文件夹。里面塞满了声学反射系数表、结构承重报告、威亚系统安全冗余分析图……全是顾晚舟发来现场照片后,他顺手扒资料整理出来的玩意儿。

当时他还吐槽自己:“写论文写魔怔了,连她吃薯片的角度都想建模。”

现在一看,这不就是现成的弹药库?

他新建文档,标题敲得霸气外露:《论影视工业中实景搭建对表演真实性与安全生产的双重增益》。

小唐举着“热搜倒计时47:59:58”的手写牌子准时出现在门口,探头看了一眼屏幕,嘀咕:“哥,你这题目比昨天的咖啡还苦。”

“闭嘴。”陆砚之头也不抬,“去泡双份浓缩,别加糖。”

“又要熬夜怼人?”小唐熟练地掏出保温杯,“我说,这次能不能别搞这么学术?网友又看不懂‘声学阻尼比’这种词。”

“正因为他们看不懂,才要这么说。”陆砚之冷笑,“你以为黑子靠的是逻辑?他们靠的是情绪。咱们就用专业术语砌墙,把情绪挡在外头。”

他一边说,一边把古堡的混响时间测试数据贴进正文,配上一句:“数据显示,实景空间相较绿幕棚,声音自然衰减效率提升40%,演员台词沉浸感显著增强。”

然后翻到安全章节,插入一段:“动态捕捉系统受高反光材质干扰概率达68%,而本案例中骑士铠甲经哑光处理,反射率控制在12%以下,有效规避传感器误判风险。”

写到这儿,他自己都快信了——这不是通稿,这是能拿去评职称的硬核论文。

但他缺个“学术外壳”。

于是拨通陈墨电话。

“喂,睡了吗?”

“还没,正看《传播学报》最新一期呢。”那边声音清醒得很,“你不会又让我帮你改PPT吧?上次那篇《流量操控的心理机制》都被学生当教材背了。”

“这次更狠。”陆砚之把文档传过去,“帮我按《现代传播》格式排版,加个文献综述,再编两个可验证的模拟实验。”

“哈?”陈墨愣了两秒,“你这是要往核心期刊投啊?”

“不投。”陆砚之敲着键盘,“只要长得像就行。我要让记者抄的时候,觉得自己在引用权威研究。”

五分钟后,陈墨回传文件,标题下方多了行小字:“采用SPSS26.0进行方差分析,置信区间95%”,底下还附了个假模假样的流程图。

陆砚之满意点头:“干得漂亮,下次评职称我给你作证——你确实会用统计软件。”

“滚。”陈墨笑骂一句挂了。

小唐端着咖啡进来,瞅了眼新文档:“这下好了,网友看不懂,记者不敢瞎写,资本方还得装懂行。”

“这就对了。”陆砚之眯眼盯着屏幕,“等明天早上,热搜就会从‘顾晚舟烧钱’变成‘顾晚舟推动行业升级’。”

他顺手把精简版发给三家影视类学术公众号,附言写道:“某顶流影后自费搭建中世纪战场,背后有完整技术论证支撑,如需原始数据与建模过程,可提供。”

又私聊几个相熟的文化记者:“醒醒,别光拍她吃薯片了,重点是她砸钱砸出了拍摄标准革新。”

安排完这一切,他看了眼时间:凌晨两点十七分。

电脑右下角,微博热搜监控页面悄然刷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66章:热搜预知的学术反击(第2/2页)

原本高居第12位的#顾晚舟浪费资源只为耍大牌#,热度曲线开始平缓,评论区出现零星质疑:“等等,绿幕真的安全吗?我朋友在剧组做灯光,说反光问题挺严重的……”

与此同时,一条新词条悄悄冒头:#顾晚舟古堡拍摄竟有科学依据#。

虽然还在50名开外,但趋势箭头已经朝上。

陆砚之喝了口凉透的咖啡,靠进椅背,手指无意识转着钢笔。

他知道,真正的反击不是骂回去,而是让对手发现自己连吵架的资格都没有。

就像你拿着菜刀冲上来,人家掏出来的是激光制导导弹。

——不是打你,是根本不跟你在一个维度。

---

清晨六点零三分,阳光刚爬上写字楼玻璃幕墙。

一家名为“影视科技前沿”的公众号推送文章:《当顾晚舟砸钱时,她在推动一场行业革命》。

文中引用陆砚之那篇“伪论文”核心结论,配图是古堡内景与数据对比表,标题赫然写着:“声学效果提升40%”“安全系数增加3倍”“演员心理代入感提高57%”。

十分钟内,转发破万。

有剧组技术人员留言:“我们上周就因为绿幕反光导致动作捕捉失败,导演差点背锅,这数据太真实了。”

某电影学院教授转发并点评:“这才是工业化思维,不是所有投入都叫‘浪费’。”

文化记者跟进报道,《新京报·文娱》发布短评:“比起抠图五毛特效,我们更需要这样的‘奢侈’。”

舆论风向肉眼可见地扭转。

#顾晚舟推动行业升级#冲上热搜第三,阅读量三小时破八亿。

而最初的负面话题,已被挤出前十。

小唐冲进办公室,手里举着平板:“哥!爆了!好几家媒体都在问能不能采访你这位‘幕后学术顾问’!”

陆砚之正眯着眼打盹,听见动静睁了睁眼,懒洋洋道:“拒了。”

“为啥啊?这波你不火我都替你觉得亏。”

“火了谁写下一波通稿?”他坐直身子,揉了把脸,“而且——”

他点开微博,找到最早发起黑词条的那个营销号,转发其原文,只回了一句:

“建议贵司先补考《基础物理学》,再来谈‘资源浪费’。”

评论瞬间炸锅。

有人扒出该账号曾为赵氏资本旗下项目刷量,关联水军超两千个。

陆砚之冷笑一声,关闭页面。

这时,邮箱“叮”地一声。

新邮件到来,发件人未知,标题写着:“下次预知,试试这个方向”。

他盯着那行字看了两秒,随手拖进粉碎程序。

小唐凑过来看了一眼:“又来?这都第几封了?”

“不重要。”陆砚之活动了下手腕,“重要的是,咱们的论文——哦不,通稿,已经被知乎大V搬运成‘娱乐圈最硬核公关文案’了。”

他打开链接,看到底下热评第一写着:“我以为我在看热搜,结果是在听公开课。”

正笑着,手机震了一下。

微信弹出条消息,来自顾晚舟。

没有文字。

只有一张图。

画面里,她依旧裹着羽绒服,坐在古堡大厅角落的懒人沙发上,左手举着薯片,右手拿着签字笔,在合同上龙飞凤舞地画圈。

背景是工作人员忙碌穿梭的身影,铠甲反着冷光,火盆噼啪作响。

照片角落的时间戳显示:早上五点四十八分。

陆砚之看着看着,嘴角翘了翘。

他回了个表情包:一只戴眼镜的猫推了推镜框,配文“知识就是力量”。

然后关掉聊天窗口,重新打开文档。

在《增益》论文末尾,新增一行小字备注:

“本文所有数据均基于真实场景采集,如有雷同,纯属行业进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