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穿越后我替潘金莲渡余生 > 第69集 :庆郎呵护暂专宠

穿越后我替潘金莲渡余生 第69集 :庆郎呵护暂专宠

簡繁轉換
作者:光云科文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2 05:22:07 来源:源1

第69集:庆郎呵护暂专宠(第1/2页)

(一)

暮秋的午后,阳光透过揽月轩的雕花窗棂,在青砖地上投下细碎的光斑,落在那盏还冒着余温的冰糖血燕炖盅上。沈月娥坐在临窗的酸枝木椅上,指尖轻轻碰了碰炖盅的外壁——温热的触感顺着指尖蔓延,却暖不透她心底的寒意。

翠儿正小心翼翼地将那支老山参放进锦盒,参须在阳光下泛着金黄的光泽,一看便知是年份久远的珍品。“姨娘,这山参看着就贵重,老爷真是上心。”翠儿的语气里带着几分欣喜,眼底却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她跟着沈月娥久了,也知道这府里的“恩宠”往往带着刺。

沈月娥没有接话,目光落在窗外。院中的梧桐树早已落尽了叶子,光秃秃的枝桠伸向灰蒙蒙的天空,像一双双无力的手。她想起林老爷往日的模样——他总是穿着深色的锦袍,面容沉稳,对后院的姨娘们向来是“雨露均沾”,逢年过节的赏赐也都是按份例来,从未对谁有过这般细致入微的关照。上次她诊出喜脉,老爷也只是赏了些寻常的补品,便再无下文。

“翠儿,把炖盅撤了吧,我没胃口。”沈月娥忽然开口,声音比平时沉了些。她刚才当着林安的面,只抿了两口血燕,那甜腻的味道在舌尖泛着异样的苦涩——她不敢多吃,谁知道这“恩宠”里藏着什么。

翠儿连忙应下,端起炖盅时,不小心碰了一下旁边的锦盒,发出“咔嗒”一声轻响。常嬷嬷从门外走进来,正好撞见这一幕,眼神在炖盅和锦盒上扫过,语气平淡:“姨娘,刚炖好的血燕,不吃可惜了。老爷特意让人送来的,若是知道姨娘没动,怕是会不高兴。”

沈月娥抬眸看向常嬷嬷。这位王熙凤派来的嬷嬷,今日穿了一身深灰色的素面衣裙,头发梳得一丝不苟,只是眼角的细纹里藏着几分复杂——有审视,有疑惑,还有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警惕。“嬷嬷多虑了,”沈月娥淡淡一笑,指尖摩挲着袖口的暗纹,“我只是孕期反应重,闻不得太甜的东西。等会儿让小厨房热一热,再吃也不迟。”

常嬷嬷没再多说,只是点了点头,转身退到了廊下。沈月娥看着她的背影,心里忽然清明起来——林老爷这突如其来的“呵护”,哪里是真心疼惜?分明是把她架在了火上烤。邢夫人本就恨她怀了孩子,如今见老爷这般待她,怕是要把她恨到骨子里;王熙凤虽然表面上维护她,心里指不定在算计着如何利用这份“恩宠”;还有那些隐藏在暗处的黑手,说不定正等着她得意忘形,好趁机下手。

她拿起桌上的绢帕,轻轻擦拭着指尖——刚才碰过炖盅的地方,似乎还残留着一丝凉意。“翠儿,把老爷送来的那些玩器都收起来,”沈月娥忽然说道,“那对玉如意、珊瑚摆件,还有那方端砚,都送到库房去,就说我孕期恐冲撞贵重之物,愿为孩儿积福,暂存起来。”

翠儿愣了一下,很快反应过来:“姨娘是怕太招摇?”

“嗯。”沈月娥点头,目光落在窗外那棵光秃秃的梧桐树上,“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府里的恩宠,从来都不是好拿的。”

(二)

沈月娥的担忧,不过两日便应验了。

那日傍晚,夕阳刚把天际染成橘红色,林老爷竟亲自驾临揽月轩。他没带随从,只穿着一身宝蓝色的家常直缀,衣襟上绣着暗纹的云鹤,腰间系着一块白玉带钩,步伐沉稳地走进院门。

正在廊下缝补小衣的沈月娥见状,连忙起身,刚要屈膝行礼,就被林老爷抬手止住:“你身子重,不必多礼。”他的目光落在她隆起的腹部,停留了片刻,眼神里有期待,有审视,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像是在外处理了整日的公务,难得有片刻的松弛。

翠儿连忙搬来一张铺着软垫的石凳,又端上一杯刚泡好的菊花茶。林老爷坐下后,接过茶杯,却没有喝,只是看着院中的景象,轻声问道:“近来身子怎么样?夜里睡得好吗?”

“劳老爷挂心,妾身一切都好。”沈月娥垂着眸,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衣角,“小厨房每日都会炖些安神的汤羹,夜里也能睡上几个时辰。”

林老爷点了点头,目光落在石桌上那半件绣好的婴儿肚兜上——肚兜是月白色的软棉布,上面绣着一朵小小的荷花,针脚细密,一看便是用了心思。“这是你亲手绣的?”他拿起肚兜,指尖拂过绣线,语气里带着几分难得的温和。

“是,闲来无事,便给孩儿做些小衣裳。”沈月娥的声音放得更柔了些,她知道,在林老爷面前,“母性”永远是最安全的姿态。

林老爷没再多言,只拿着肚兜看了片刻,便放回桌上,转而问起太医请脉的情况、饮食的口味,甚至细到丫鬟们是否尽心。沈月娥一一作答,语气恭顺,却从不主动提及府中是非——她知道,言多必失,尤其是在这位心思深沉的老爷面前。

这场看似寻常的探望,却像一颗石子投入了平静的湖面,在整个林府掀起了波澜。

第二日清晨,沈月娥去荣禧堂请安时,刚走进院门,就感觉到气氛不对。邢夫人坐在主位上,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手里的茶碗被她捏得发白,茶盖碰撞碗沿发出“叮叮”的轻响。赵姨娘和几位侍妾站在一旁,眼神躲闪,谁也不敢先开口。

王熙凤倒是依旧从容,见沈月娥进来,笑着起身:“月娥来了?快坐,刚炖好的姜枣茶,给你留了一碗。”她的语气自然,仿佛昨日林老爷驾临揽月轩的事从未发生。

沈月娥刚坐下,就听到邢夫人冷哼一声,目光像刀子一样扫过她:“有些人真是好福气,怀了孕就忘了本分,竟劳烦老爷亲自去探望,真是好大的脸面。”

这话里的酸意和敌意,几乎要溢出来。沈月娥握着茶碗的手紧了紧,刚要开口,王熙凤却先一步接过话头:“太太这话就不对了。月娥如今怀着林家的骨肉,老爷多关心些也是应该的。再说,月娥素来懂事,从不恃宠而骄,哪里就忘了本分?”她顿了顿,语气里多了几分意味深长,“只要月娥能平安诞下孩儿,别说老爷去探望,就是赏再多东西,也是应该的——这可是咱们林家的福气。”

“福气”两个字,王熙凤咬得极重,像是在提醒邢夫人,也像是在警告在场的所有人。邢夫人脸色更白了,却没再反驳——她再嫉妒,也不敢当着王熙凤的面,说“林家骨肉”的不是。

沈月娥垂下眼帘,指尖在茶碗的花纹上轻轻划过。她知道,王熙凤这是把她架在了“为林家传宗接代”的位置上,看似维护,实则是让她成为众矢之的。若将来孩子有个三长两短,第一个被问责的,就是她。

(三)

接下来的几日,林老爷的“恩宠”来得更密集了。

先是派人送来一对羊脂玉的如意,说是“讨个吉祥,愿孩儿平安”;接着又赏了一匹玄狐皮的料子,叮嘱“冬日快到了,给孩儿做件小袄,暖和”;甚至有一日,竟把他外书房常用的一方端砚也送了来,砚台背面刻着“文运昌隆”四个字,说是“给未来的孩儿沾沾文气,将来若是读书,定能有出息”。

揽月轩的丫鬟们见主子得了这般看重,脸上都带着笑意,做事也更勤快了。只有翠儿和沈月娥知道,这份“风光”背后藏着多少危机。

“姨娘,昨日我去大厨房取菜,听到王善保家的跟小厨房的刘婶说,太太在屋里摔了一套官窑的茶具,还说‘有些人仗着有孕,就想骑到主子头上’。”翠儿一边给沈月娥揉着腰,一边压低声音说道,语气里满是担忧,“刘婶还说,太太让她娘家的侄子进了府,住在外院,好像是想跟老爷谈生意——您说,太太会不会想借着娘家的势力,对您不利?”

沈月娥闭着眼,感受着腰间传来的力道,心里却在快速盘算。邢夫人娘家是做药材生意的,在金陵城有些势力,她让侄子来谈生意,恐怕不只是为了钱,更是想借着生意的名义,插手府里的事,甚至可能想查账本的问题——毕竟,账本的漏洞很可能与药材采购有关。

“别管她们,”沈月娥缓缓开口,声音里带着一丝疲惫,“咱们只要守好自己的院子,做好自己的事,别让人抓住把柄就行。”她顿了顿,又道,“你去把老爷送来的那方端砚包好,送到老太太的荣庆堂去,就说‘妾身感念老太太平日照拂,这方砚台愿献给老太太,为老太太添福寿’。”

翠儿愣了一下:“姨娘,这是老爷特意给您的,怎么要送给老太太?”

“老爷送砚台,是为了‘沾文气’,更是为了让府里人知道他看重这个孩子。”沈月娥睁开眼,目光落在窗外,“我把砚台送给老太太,一来是表孝心,让老太太知道我懂事;二来,也是告诉所有人,我没有恃宠而骄,我的恩宠,也是靠着老太太和老爷的恩典。”

翠儿恍然大悟,连忙点头:“姨娘想得周到,我这就去办。”

沈月娥看着翠儿的背影,轻轻叹了口气。她知道,这只是权宜之计。邢夫人不会善罢甘休,王熙凤也不会一直“维护”她,她必须尽快找到真正能依靠的东西——比如,那个隐藏在账本背后的真相,比如,那个关于“抱子”的念头。

这日傍晚,林老爷又来到揽月轩。他依旧穿着家常的直缀,只是眉宇间多了几分疲惫,像是刚处理完棘手的公务。沈月娥正由翠儿扶着在院中的石子路上慢走,见他来了,连忙停下脚步。

“今日感觉如何?有没有腰酸?”林老爷走上前,目光落在她的腰上,语气比平时温和些。

“劳老爷挂心,还好,只是偶尔会有些酸。”沈月娥微微屈膝,态度依旧恭顺。

两人并肩在石子路上走着,梧桐叶落在脚边,发出轻微的声响。林老爷忽然开口:“近来府中事多,你可还安稳?有没有人给你添麻烦?”

沈月娥的心猛地一跳——林老爷这话,像是在试探,又像是在暗示什么。她沉吟片刻,缓缓答道:“妾身一切安好。二奶奶安排得周到,常嬷嬷也尽心伺候,下人们都很恭敬,没有谁敢添麻烦。”她顿了顿,又补充道,“只是……前几日邢夫人院里的张嬷嬷送来过一匹锦缎,说是给妾身做新衣裳,妾身想着孕期穿不得,便收起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69集:庆郎呵护暂专宠(第2/2页)

她故意提起邢夫人送锦缎的事,既是表明自己知道邢夫人的动作,也是在向林老爷传递信息:她没有被蒙在鼓里,也在小心应对。

林老爷点了点头,脚步顿了顿,目光落在远处的荣禧堂方向,声音压低了些:“府里人多,难免有些魑魅魍魉。你如今怀着孕,是咱们林家的希望,自己一定要警醒些,莫要着了别人的道。若是有什么事,不必怕,只管跟我说。”

这话里的深意,让沈月娥后背一凉。林老爷知道!他一定知道府里有暗流,甚至可能知道账本的问题,知道有人想害她!他这番“专宠”,根本不是单纯的疼惜,而是在向那些幕后黑手表态——这个孩子,他护着!

(四)

林老爷的话,像一道惊雷,在沈月娥的心里炸开。她终于明白,自己不仅是王熙凤和邢夫人博弈的筹码,更是林老爷棋盘上的一颗棋子——他把她放在明处,用“恩宠”当盾牌,既保护了孩子,也震慑了那些想动手的人,同时,还能借着她的“显眼”,观察府里人的反应,找出隐藏的黑手。

想通了这一层,沈月娥反而冷静下来。她知道,这是机遇,也是风险。若她能配合好林老爷,或许能借着这股“东风”,为自己和孩子谋得一线生机;若行差踏错,就会成为第一个被牺牲的棋子。

接下来的日子,沈月娥变得更加“懂事”。林老爷送来的补品,她会按时服用,还会让翠儿把太医的诊脉结果整理好,偶尔在林老爷来时,“不经意”地提起“胎像稳固,孩儿很有活力”,让林老爷安心;林老爷问起府里的事,她会选择性地说一些无关紧要的,比如“二奶奶近日在查库房的账目,很是辛苦”,“邢夫人给老太太送了新制的点心,很合老太太的口味”,既不得罪任何人,又能让林老爷知道府里的动态。

她甚至开始有意无意地在林老爷面前“维护”王熙凤。有一次,林老爷提起府里的开销有些大,沈月娥连忙说道:“老爷,二奶奶管理府中事务不易,上上下下几百口人,难免有些开销。再说,二奶奶近日为了库房的事,常常忙到深夜,妾身看了都觉得辛苦。”

林老爷闻言,点了点头,眼神里闪过一丝赞许:“你说得有道理。凤哥儿确实能干,只是有时候太好强了。”

沈月娥知道,她这番话没有白说。王熙凤是林老爷倚重的管家奶奶,她维护王熙凤,既讨好了林老爷,也让王熙凤知道,她是“自己人”,至少在孩子出生前,王熙凤不会对她下手。

与此同时,沈月娥也没放松对邢夫人的警惕。她让翠儿多留意邢夫人娘家侄子的动向,得知他连日来都在跟林老爷谈药材生意,却始终没谈拢,邢夫人为此很是焦躁。沈月娥心里明白,邢夫人的侄子恐怕是想借着生意的名义,查清账本里药材采购的漏洞,只是林老爷早有防备,没让他得逞。

府里的气氛,因为林老爷的“专宠”和邢夫人的焦躁,变得格外微妙。明面上,所有人都对沈月娥客客气气,暗地里,却不知道有多少双眼睛在盯着她的肚子。

常嬷嬷对沈月娥的态度也变得更加谨慎。她不再像以前那样处处“立规矩”,反而会主动提醒她“天冷了,多穿件衣裳”“今日风大,别在院里待太久”,甚至会在小厨房送来的饭菜里,仔细检查有没有异样,像是真的在关心她的安危。

沈月娥知道,常嬷嬷的转变,既是因为林老爷的态度,也是因为王熙凤的授意——王熙凤需要她平安生下孩子,才能继续利用她制衡邢夫人。

(五)

约莫十来日后,林老爷的“专宠”渐渐恢复了常态。他不再每日派人送东西,也不再频繁来访,只是偶尔会让林安送来些补品,或是在傍晚时分,来揽月轩坐半个时辰,聊些家常,问问胎像。

府里的目光,也随着林老爷态度的“降温”,慢慢从揽月轩移开。邢夫人不再摔茶具,只是偶尔会在请安时,用冷眼看她;赵姨娘和其他侍妾也恢复了往日的模样,不再酸言酸语,却也不再主动跟她说话。

沈月娥知道,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那些隐藏的黑手,只是暂时被林老爷的态度震慑住了,一旦找到机会,还是会动手。她不敢有丝毫放松,依旧保持着高度的警惕。

每日的饮食,她依旧让翠儿先用银针试毒,确认无误后才敢吃;新送来的衣物,她会让翠儿用温水浸泡,观察水色有没有变化;就连常嬷嬷点的安神香,她都会仔细闻闻,确认没有异样才让点燃。

她还利用这段相对平静的日子,继续缝制孩子的衣物。夜晚,烛火摇曳,她坐在桌前,手里拿着针线,一针一线地绣着小袄上的花纹。翠儿在一旁给她打下手,偶尔会说些府里的新鲜事,比如“二奶奶查账查到了三年前的一笔药材采购,好像有些问题”“邢夫人的侄子昨日离开了府,走的时候脸色不太好”。

沈月娥一边听着,一边将这些信息记在心里。她知道,账本的问题才是关键,只要找到账本的漏洞,就能揪出那个幕后黑手,也就能真正保护自己和孩子。

这日深夜,沈月娥翻来覆去睡不着。她轻轻抚摸着隆起的腹部,感受着里面小生命有力的胎动,心里的“抱子”念头越来越清晰。她知道,仅凭林老爷的暂时庇护,是远远不够的。王熙凤才是府里真正的掌权者,只有把孩子交给王熙凤抚养,让孩子成为“嫡子”,才能得到真正的庇护。

可她又怕。怕王熙凤只是把孩子当成巩固地位的工具,怕孩子长大后不认她这个生母,怕自己承受不住骨肉分离的痛苦。

“孩子,娘亲该怎么办?”她低声呢喃,眼泪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滴在枕头上,晕开一小片湿痕。

就在这时,窗外传来一阵轻微的响动。沈月娥猛地睁开眼,警惕地看向窗外——月光下,一道黑影飞快地闪过,消失在墙角。她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连忙叫醒翠儿:“翠儿,快起来!刚才有黑影在窗外!”

翠儿连忙起身,拿着烛台走到窗边,仔细查看。窗纸上没有破洞,窗外的石子路上也没有脚印,仿佛刚才的黑影只是沈月娥的错觉。“姨娘,没什么啊,是不是您太紧张了?”翠儿疑惑地问。

沈月娥皱着眉头,没有说话。她知道,那不是错觉。一定是有人在暗中观察她,甚至想对她动手。她的警惕心更强了——看来,平静的日子真的要结束了。

(六)

接下来的几日,沈月娥明显感觉到,府里的气氛越来越紧张。丫鬟们说话都小心翼翼的,偶尔还会看到王熙凤的人在府里四处走动,像是在查什么。翠儿从大厨房打听来消息,说二奶奶近日在严查府里的下人,尤其是三年前负责药材采购的,已经有两个老仆被带走问话了。

沈月娥知道,王熙凤这是在查账本的问题,也是在为她的生产做准备——她的预产期越来越近了,王熙凤需要确保她平安生下孩子,不能出任何差错。

这日清晨,沈月娥刚起床,就听到院门外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翠儿出去查看,回来时脸色有些异样:“姨娘,是三小姐的丫鬟紫鹃,说三小姐想来看您。”

沈月娥愣了一下——三小姐林黛玉?那位素来清高,从不与内宅姨娘们往来的小姐,怎么会突然来看她?

她连忙整理了一下衣裙,让翠儿请她们进来。很快,林黛玉就由紫鹃扶着,走进了院门。她穿着一身素色的绫罗衣裙,裙摆上绣着几枝淡墨色的竹,头发上只插着一支玉簪,面容清冷,眉宇间带着挥之不去的轻愁,像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月姨娘安好。”林黛玉走到沈月娥面前,微微屈膝,声音清冷如玉,没有丝毫多余的寒暄。

“三小姐客气了,快请坐。”沈月娥连忙起身,心中却满是疑惑——林黛玉向来不插手内宅事务,今日突然来访,一定有原因。

紫鹃将手里捧着的一方绢帕递给翠儿,轻声说道:“这是我家小姐近日读诗时,偶有所得绣的帕子,想着姨娘如今有孕,或许喜欢些清雅花样,特意送来给姨娘赏玩。”

沈月娥接过帕子,展开一看——帕子是素色的软缎,上面绣着几枝墨梅,针脚细腻,意境清雅,一看便知是林黛玉亲手所绣。可她不明白,林黛玉为何要送她帕子?这帕子上的墨梅,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多谢三小姐费心,这帕子很是雅致,妾身很喜欢。”沈月娥将帕子轻轻放在桌上,目光落在林黛玉的脸上,试图从她的表情里找到答案。

林黛玉没有多言,只是淡淡一笑:“姨娘喜欢就好。妾身还有事,先行告辞了。”说完,便由紫鹃扶着,转身离开了。

沈月娥站在原地,看着林黛玉的背影,心里的疑惑越来越深。林黛玉突然来访,送了一方绣着墨梅的帕子,究竟是单纯的示好,还是在传递什么信息?这背后,会不会与账本的问题有关?会不会与那个幕后黑手有关?

翠儿端来一杯温水,看着沈月娥凝重的表情,担忧地问:“姨娘,三小姐突然来访,是不是有什么事?”

沈月娥接过水杯,摇了摇头,目光却落在那方墨梅帕子上。她知道,林黛玉的来访,绝不是偶然。这府里的风暴,恐怕很快就要来了。她必须尽快做好准备,保护好自己和孩子。

(本集完)

第70集《玉楼转态频示好》简单内容提示:

林黛玉(玉楼)突然主动接近沈月娥,赠送绣品、谈论诗词,表现出不同以往的亲近态度。沈月娥对黛玉的转变心生警惕,猜测其动机:是单纯因沈月娥怀孕而表达善意?是受了贾府或某些人的影响?还是别有目的?沈月娥谨慎地与黛玉周旋,既不过分亲近引人注目,也不冷淡拒绝,从中试探其真实意图,并观察王熙凤、邢夫人对此事的态度。黛玉的介入为复杂的后宅格局增添了新的变数,她的特殊身份和与贾府的联系,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影响。林黛玉为何突然转变态度?她的接近是福是祸?这会对沈月娥的处境和计划产生何种影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