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穿越后我替潘金莲渡余生 > 第44集:玉楼克扣用度刁难

穿越后我替潘金莲渡余生 第44集:玉楼克扣用度刁难

簡繁轉換
作者:光云科文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0-24 04:59:09 来源:源1

第44集:玉楼克扣用度刁难(第1/2页)

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清河县西门府的抄手游廊上,青砖沾着露水,泛着冷幽幽的光。潘金莲提着裙摆,脚步踉跄地往绮罗阁赶,绣鞋踩在湿滑的砖面上,好几次差点崴脚。她的鬓发有些散乱,原本精心描好的眉梢被冷汗浸得发淡,攥着素色帕子的手心,早已被指甲掐出几道红痕,渗着细密的血珠。

方才撞破李娇儿与冯先生私会的场景,像一把淬了冰的刀,狠狠扎在她紧绷的神经上。那座偏僻的暖阁里,李娇儿鬓边的金钗歪斜,眼眶泛红,唱着“君若有情君须记,莫待无花空折枝”的戏文,声音里满是绝望;冯先生站在她对面,青衫上沾着脂粉,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衣角,眼神躲闪,却在李娇儿说出“若被发现,我二人定是死无葬身之地”时,猛地攥住了她的手。

“死无葬身之地”——这六个字,像鬼魅的呢喃,在潘金莲耳边反复回响。她躲在暖阁外的桂花树后,看着冯先生匆匆离去时差点撞翻廊柱,看着李娇儿瘫坐在椅子上,用帕子捂住脸无声落泪,心脏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攥住,连呼吸都带着疼。

她太清楚西门府的规矩了。主子与下人私通,若是被西门庆发现,下场绝不止是“死”那么简单。李娇儿虽是二姨娘,却无儿无女,娘家也没什么势力,真要出事,怕是连收尸的人都没有。而她潘金莲,不过是个刚入府不久的七姨娘,若是卷进这桩丑闻,哪怕只是知情不报,也难逃罪责。

“不能说……绝对不能说……”潘金莲一边走,一边在心里默念。她抬手理了理散乱的鬓发,指尖触到冰凉的耳垂,才惊觉自己的手脚早已一片冰凉。廊下的灯笼还未熄灭,昏黄的光映着她苍白的脸,连平日里顾盼生辉的眼神,都透着几分失魂落魄。

路过颐福堂(吴月娘住处)时,她远远看到几个婆子正抬着食盒往里走,食盒上绣着“月”字纹样,一看就是给吴月娘准备的早膳。其中一个婆子她认得,是吴月娘身边的管事婆子张妈妈,张妈妈也看到了她,停下脚步,脸上堆着程式化的笑:“七姨娘早啊,这是往哪儿去?”

“张妈妈早,”潘金莲强压着心慌,躬身行了个礼,“我刚去园子里散了散步,正回绮罗阁。”

张妈妈的目光在她脸上扫了一圈,眼神里带着几分探究,却也没多问,只是笑着说:“天儿凉了,姨娘早归也好,免得受了寒。”说罢,便领着婆子们进了颐福堂。

潘金莲看着她们的背影,松了口气,脚步更快了。她知道,府里的人都盯着彼此,一点风吹草动都能传得满城风雨。李娇儿的事,她必须烂在肚子里,否则,下一个“死无葬身之地”的,可能就是她自己。

回到绮罗阁时,天已经蒙蒙亮了。守夜的小丫鬟春桃听到动静,连忙开门,看到潘金莲的模样,吓了一跳:“姨娘,您怎么了?脸色这么白,是不是不舒服?”

“没事,”潘金莲摆摆手,走进屋,一股淡淡的炭火味扑面而来——春桃知道她畏寒,一早便生了炭火。她走到桌边坐下,春桃赶紧倒了杯热茶递过来,茶杯是普通的白瓷杯,杯沿有些磨损,却洗得干干净净。

潘金莲捧着热茶,指尖终于有了一丝暖意。她看着桌上摊开的万花筒零件——几块打磨好的镜片,一卷彩色的碎纸屑,还有几根细竹条——这是她为家宴才艺展示准备的“新奇物”。西门府的家宴,不仅有西门庆和吴月娘,还有府里的其他姨娘,甚至偶尔会请外客,才艺展示是姨娘们争宠的好机会。她没有李娇儿的唱功,没有孟玉楼的棋艺,更没有李瓶儿的温婉,只能靠这些“现代玩意儿”博眼球。

可现在,李娇儿的秘密像一块巨石压在她心头,让她连打磨镜片的心思都没有。她拿起一块镜片,对着光看了看,镜片边缘还有些毛糙,需要再磨一磨。可她的手却在发抖,镜片差点从指间滑落。

“姨娘,要不要传早膳?”春桃见她神色不对,小心翼翼地问。

“不用,”潘金莲放下镜片,揉了揉太阳穴,“我再歇会儿,你先下去吧,有事我叫你。”

春桃应了声“是”,轻轻退了出去,顺手带上了门。

屋里只剩下炭火燃烧的“噼啪”声,潘金莲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试图平复混乱的思绪。家宴在即,她的才艺还没准备好,李娇儿的事又不能声张,而孟玉楼……一想到孟玉楼,潘金莲的眉头就皱了起来。

孟玉楼是三姨娘,入府比她早,娘家是开药铺的,家底殷实,又会说话办事,深得吴月娘信任,如今还帮着吴月娘打理府里的中馈。自从潘金莲入府,凭借着西门庆的几分宠爱,孟玉楼就处处看她不顺眼,明里暗里地给她使绊子。之前她想请个绣娘来教自己绣花,孟玉楼却说“府里绣娘人手不够,先紧着大爷的衣裳”,把绣娘调去了西门庆的书房;她想在院里种几株牡丹,孟玉楼又说“府里的花匠忙着打理颐福堂的花园,没空管别的院子”,最后只给她送来了几株普通的月季。

“这次家宴,她怕是不会让我好过……”潘金莲心里隐隐有了预感。她睁开眼,看着桌上的万花筒零件,眼神渐渐坚定起来。不管孟玉楼怎么刁难,她都不能放弃。这不仅是争宠,更是她在西门府立足的机会。

然而,她的预感很快就应验了。

晌午时分,小厨房的婆子来送饭。来的是个姓刘的婆子,平时负责给偏院的姨娘送饭,脸上总是带着一副麻木的表情,像是谁都欠她钱似的。刘婆子提着一个食盒,走进绮罗阁,把食盒往桌上一放,声音平板无波:“七姨娘,午膳来了。”

春桃连忙上前,打开食盒。这一打开,春桃的脸色就变了。潘金莲也凑过去看,只见食盒里的饭菜,与往日简直是天差地别。

往日的午膳,虽算不上奢华,却也精致可口——两荤通常是清蒸鲈鱼或红烧排骨,两素是时令青菜,汤是鸡汤或排骨汤,再搭配一小碟鲜果,比如苹果或橘子,米饭也是精米煮的,颗粒饱满。

可今日的食盒里,第一道菜是清蒸鱼,鱼身颜色暗淡,鱼眼浑浊,甚至能看到鱼鳃处残留的血丝,凑近闻一闻,还能闻到一丝隐隐的腥气,显然是不新鲜了。第二道菜是炒青菜,青菜叶子发黄发蔫,边缘还有些发黑,叶子上甚至能看到几个虫眼,像是从菜窖里翻出来的剩菜。第三道菜是豆腐汤,汤里只有几块切得大小不一的豆腐,飘着几滴油星,连葱花都没有。最后是米饭,米饭颗粒粗糙,里面还混着几颗石子,一看就是下等米。至于鲜果,更是连影子都没有。

“刘婆子,”春桃气得脸都红了,“这就是给我们姨娘准备的午膳?这鱼都不新鲜了,青菜也发黄了,米饭里还有石子,你是不是拿错了?”

刘婆子眼皮都没抬一下,双手抱在胸前,语气依旧麻木:“没错,这就是给七姨娘的。大厨房那边说了,近日府里采买的鲜鱼不多,紧着老爷和夫人房里先用了,剩下的都是些不新鲜的,凑活着吃吧。这青菜是昨日剩下的,看着品相差些,味道是不差的。米饭……库房里的精米不多了,先给前头几位姨娘用,七姨娘就先吃些粗米。”

“你胡说!”春桃更气了,“昨日我去小厨房,还看到大筐的鲜鱼和精米,怎么今天就没有了?还有鲜果,往日都有的,今天怎么没了?”

刘婆子终于抬了抬眼,看了春桃一眼,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不耐烦:“三姨娘吩咐了,说是家宴在即,各房用度都需俭省些,好钢用在刀刃上,这几日的点心鲜果便先停了。春桃姑娘,你要是不信,就去问三姨娘,别在这儿跟我嚷嚷。”

“三姨娘”——这三个字,像一根针,扎在潘金莲的心上。她早就猜到是孟玉楼在背后搞鬼,却没想到孟玉楼竟做得这么明显,连饭食都克扣。

潘金莲按住春桃的手,示意她别再说了。她看着刘婆子,脸上没什么表情,语气却带着一丝冷意:“我知道了。春桃,把食盒收了吧。”

春桃还想争辩,却被潘金莲用眼神制止了。刘婆子见潘金莲没发作,脸上露出一丝轻蔑的笑容,转身就走,走到门口时,还故意顿了顿,像是在炫耀自己的“胜利”。

刘婆子走后,春桃气得把食盒往桌上一摔:“姨娘,这也太过分了!三姨娘分明是故意刁难您!咱们去找老爷评理去!”

“找老爷?”潘金莲苦笑一声,拿起筷子,夹了一口青菜。青菜又老又硬,还带着一股苦味,她嚼了两下,就吐了出来。“老爷现在忙着处理生意上的事,哪有功夫管这些小事?再说,孟玉楼打着‘俭省用度’的旗号,就算我去找老爷,她也能推脱得一干二净,反而会说我小题大做,不识大体。”

“那咱们就这么忍了?”春桃不甘心地说。

“不忍,又能怎么样?”潘金莲放下筷子,看着那盘不新鲜的鱼,胃里一阵翻腾。她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院外的石榴树。树叶已经开始发黄,秋风一吹,落下几片叶子。“家宴在即,我不能在这个时候惹麻烦。我的才艺还没准备好,若是因为这些小事闹得老爷厌烦,反而得不偿失。”

春桃看着潘金莲的背影,知道她心里委屈,却也只能点点头:“那姨娘,这饭怎么吃啊?我去小厨房给您煮点粥吧。”

“好,”潘金莲转过身,勉强笑了笑,“多煮点,加些小米,养胃。”

春桃应了声“是”,拿着食盒去了小厨房。屋里只剩下潘金莲一个人,她走到桌边,拿起那块还没打磨好的镜片,手指在镜片边缘摩挲着。镜片的棱角有些锋利,划破了她的手指,渗出一滴血珠。她却像是没感觉到疼似的,只是盯着镜片,眼神越来越坚定。

孟玉楼,你以为这样就能难住我吗?我潘金莲,可不是那么容易被打倒的。

接下来的几日,孟玉楼的刁难变本加厉,花样百出,几乎渗透到了潘金莲生活的方方面面。

先是领布料。按照西门府的规矩,每位姨娘每月都有份例,用来做新衣裳。这月天气转凉,潘金莲想做两件春衫,便带着另一个丫鬟夏荷去了库房。

库房在府里的西北角,是一座两层的小楼,楼下放着布匹、绸缎,楼上放着首饰、珠宝。负责库房的是王媳妇,是孟玉楼的远房亲戚,平时就对孟玉楼言听计从。

王媳妇见潘金莲来了,脸上堆着假笑,迎了上来:“七姨娘来了,是来领布料的吧?快请进,快请进。”

潘金莲跟着王媳妇进了库房,库房里阴暗潮湿,弥漫着一股淡淡的霉味。王媳妇走到一个货架前,从下面抽出几匹布,放在潘金莲面前:“七姨娘,您看看,这是这个月剩下的布料,您挑挑?”

潘金莲低头一看,差点没气笑。那几匹布,颜色不是深褐色就是土黄色,都是些老气横秋的颜色,根本不适合她这个年纪的姨娘穿。再摸一摸布料的质地,粗糙得像砂纸,上面还有不少结子,稍微用力一扯,就能看到线头。

“王媳妇,”潘金莲强压着怒火,“我要的是苏缎杭绸,不是这些粗布。上个月我来领,还有不少好布料,怎么这个月就剩下这些了?”

王媳妇脸上的笑容不变,语气却带着一丝敷衍:“七姨娘,您有所不知。前儿大少奶奶(吴月娘)让给大爷(西门庆)做秋袍,挑走了最好的几匹苏缎;然后二姨娘(李娇儿)说要给她娘家侄女做嫁妆,也挑了几匹杭绸;四姨娘(孙雪娥)要给院里的丫鬟做衣裳,也领了些;三姨娘(孟玉楼)自己留了两匹水绿的苏缎,说是要做新袄子,还说这颜色衬她的肤色。剩下的,真就只有这些了。”

潘金莲心里冷笑。李娇儿的娘家侄女早就嫁人了,哪来的嫁妆?孙雪娥院里的丫鬟,穿的都是粗布衣裳,怎么会用杭绸?孟玉楼分明是把好布料都占了,故意给她留这些次品。

“那什么时候能有新的苏缎杭绸送来?”潘金莲问。

王媳妇叹了口气,摊了摊手:“这就不好说了。库房的采买得听三姨娘安排,三姨娘说最近府里用度紧,采买的事得往后推推。七姨娘,您要是不急,就再等等?或许下个月有好料子来?”

“等?”潘金莲看着王媳妇那副虚伪的嘴脸,心里的火气越来越大。下个月家宴都过了,她要布料还有什么用?“不用等了,这些布料,我领了。”

王媳妇见潘金莲妥协了,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哎,这就对了。七姨娘真是通情达理,不像有些姨娘,一点小事就闹脾气。”

潘金莲没再说话,让夏荷把布料包好,转身就走。走出库房时,她听到王媳妇在身后跟另一个婆子小声说:“你看她那样,还以为自己多金贵呢,还想要苏缎杭绸,真是痴心妄想。”

夏荷气得想回头理论,却被潘金莲拉住了。“别理她,”潘金莲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丝寒意,“跟这种人计较,掉价。”

回到绮罗阁,潘金莲把布料扔在桌上。春桃和夏荷看着那些粗布,都气得眼圈发红。“姨娘,这布料怎么能做春衫啊?穿出去会被人笑话的!”春桃说。

“笑话就笑话吧,”潘金莲坐在椅子上,端起春桃刚泡好的茶,喝了一口,“总比没有强。等家宴过了,我再想办法。”

可她没想到,孟玉楼的刁难还没完。

几日后,天气更冷了,绮罗阁的炭火快用完了,潘金莲便让夏荷去领炭火。按照份例,她每月能领二十斤银霜炭——银霜炭是上等炭火,无烟无味,热量高,是府里主子们常用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4集:玉楼克扣用度刁难(第2/2页)

可夏荷回来时,却只拉了一小车柴炭。柴炭都是碎块,还带着不少杂质,一靠近就能闻到一股刺鼻的烟味。

“怎么回事?”潘金莲看着那些柴炭,皱起了眉头。

夏荷擦了擦脸上的汗,气呼呼地说:“姨娘,领炭火的刘管事说,银霜炭库存不足,三姨娘吩咐了,先紧着颐福堂和六姨娘(李瓶儿)那边,六姨娘身子弱,怕冷。剩下的都是这种柴炭,还说您要是不要,就只能冻着了。”

“又是孟玉楼!”春桃气得直跺脚,“她怎么能这么欺负人?颐福堂有银霜炭,六姨娘有银霜炭,凭什么咱们姨娘就只能用这种劣质柴炭?”

潘金莲走到柴炭边,拿起一块,放在手里掂了掂。柴炭很轻,一捏就碎,还掉了不少灰。“没关系,”她把柴炭放下,语气平静,“有总比没有强。先烧着吧,实在冷,就多穿件衣服。”

可烧了几天柴炭,潘金莲就后悔了。柴炭烟很大,一烧起来,整个绮罗阁都弥漫着烟味,呛得她和丫鬟们不停咳嗽。屋里也不暖和,烧了半天,也只能暖一小块地方。晚上睡觉,潘金莲盖着两床被子,还是觉得冷,常常半夜冻醒。

更让她头疼的是,孟玉楼还以“家宴人手不足”为由,把绮罗阁两个最得力的丫鬟——春桃和夏荷,调去了后厨帮忙。

那天,孟玉楼派来的张婆子说:“三姨娘说了,家宴要准备宴席,后厨人手不够,让春桃和夏荷去帮忙,等家宴结束再送回来。这是府里的安排,七姨娘可别为难小的。”

潘金莲看着张婆子那副盛气凌人的样子,心里气得不行。春桃和夏荷跟着她很久了,做事麻利,知道她的习惯,把她们调走,就相当于断了她的左膀右臂。

“张婆子,”潘金莲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平和,“春桃和夏荷还要伺候我起居,能不能留下一个?”

“这可不行,”张婆子摇了摇头,“三姨娘说了,必须两个都去。后厨忙得很,少一个人都不行。七姨娘要是没人伺候,我让库房再给您派两个小丫鬟来。”

没过多久,张婆子就带来了两个小丫鬟,一个叫秋菊,一个叫冬梅。秋菊和冬梅年纪都不大,只有十三四岁,刚进府没多久,什么都不会做。

第一天,秋菊打扫庭院时,就把潘金莲种的几盆菊花碰倒了,花盆摔碎了,菊花也断了;冬梅煮茶时,把水烧干了,茶壶差点烧裂;晚上铺床,冬梅把被子铺反了,还忘了放枕头。

潘金莲看着这两个笨手笨脚的小丫鬟,真是又气又笑。她想教她们做事,可秋菊总是偷懒,冬梅又笨得学不会,常常越帮越忙。最后,潘金莲只能自己动手,每天打扫庭院、整理房间、煮茶做饭,忙得不可开交。

晚上,潘金莲坐在灯下,打磨着万花筒的镜片。油灯的油是劣质的,烟很大,把她的眼睛熏得通红。手指因为长时间打磨镜片,已经磨出了薄茧,偶尔还会被镜片划破。可她不敢停,家宴越来越近了,她的万花筒和走马灯还没准备好。

走马灯需要用很薄的纸来做灯壁,这样灯转起来的时候,上面的图案才清晰。潘金莲原本想让春桃去外面买些薄纸,可春桃被调去了后厨,夏荷也不在,秋菊和冬梅又不敢出府。她只能把自己的旧绢帕拆了,用绢帕的布料来做灯壁。绢帕的布料很薄,却很软,不好定型,她只能用浆糊一层一层地糊,浪费了很多时间。

这天晚上,潘金莲忙到半夜,才把走马灯的灯壁做好。她看着桌上的万花筒和走马灯,心里稍微松了口气。可就在这时,她听到院外传来一阵喧哗声,像是有婆子在吵架。

她走到窗边,掀开窗帘一角往外看,只见两个婆子正在院外的廊下争吵,其中一个是孟玉楼身边的管事婆子李妈妈,另一个是负责采买的王婆子。

“你怎么回事?三姨娘让你买的苏缎呢?怎么买了些次品回来?”李妈妈的声音很大,带着怒气。

“李妈妈,不是我不想买,”王婆子的声音带着委屈,“最近绸缎铺的苏缎都涨价了,三姨娘给的钱不够,我只能买些次品回来。再说,三姨娘不是把好苏缎都留给自己了吗?怎么还让我买?”

“你懂什么!”李妈妈呵斥道,“三姨娘留的苏缎是给她娘家的,跟府里的用度没关系。你赶紧再去买,要是耽误了三姨娘做新袄子,仔细你的皮!”

王婆子不敢再说话,只能点点头,匆匆走了。

潘金莲看着这一幕,心里恍然大悟。原来孟玉楼不仅克扣她的用度,还私吞府里的公款,把好东西拿回娘家。她之前还以为孟玉楼只是针对她,现在看来,孟玉楼是把府里的中馈当成了自己的私产,想怎么用就怎么用。

“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潘金莲冷笑一声,关上了窗帘。她走到桌边,打开一个不起眼的小匣子,里面放着几块碎银子和一支分量最轻的金簪。这是她用自己的月例和西门庆偶尔赏下的铜钱,偷偷跟一个出府采买的小丫鬟换的。她知道,在西门府这样的地方,没有钱是寸步难行的,这些银子和金簪,是她为自己准备的“退路”基金。

可孟玉楼的克扣,让她的积蓄计划雪上加霜。她这个月的月例,孟玉楼只给了一半,说是“府里用度紧,先欠着”;西门庆赏她的一支金钗,孟玉楼说“要统一保管,防止丢失”,也给收走了,至今没还回来。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潘金莲看着匣子里的碎银子,眼神越来越冷。她不能再忍了,再忍下去,她不仅家宴的才艺准备不好,甚至可能连在西门府立足的机会都没有了。

就在这时,院外传来了丫鬟的通报声:“姨娘,三姨娘来看您了。”

潘金莲心里一紧,连忙把匣子藏好,整理了一下衣服,走到门口迎接。

孟玉楼穿着一身新做的遍地金锦缎袄裙,袄裙上绣着精致的缠枝莲纹样,腰间系着一条翡翠腰带,上面挂着几个小巧的银铃,走路时“叮当”作响。她的头发梳成了飞天髻,插着一支赤金点翠步摇,步摇上的珠子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晃动,显得格外华贵。

孟玉楼身后跟着两个丫鬟,一个捧着暖炉,一个提着食盒。她一走进绮罗阁,就用绣帕掩住了鼻子,皱着眉头说:“妹妹这儿怎么这么大的烟味?是不是炭不好?我早就跟你说了,要是缺了什么,就跟我说,你怎么就是不听呢?”

潘金莲心里冷笑,嘴上却恭敬地说:“劳三姐姐挂心,我这儿没事,就是炭有点烟,习惯了就好。”

孟玉楼没再说话,目光却飞快地在屋里扫视,像是在找什么。她的目光在潘金莲的工作台(上面的万花筒零件已经被潘金莲匆匆藏在了抽屉里)上停留了片刻,又在桌上的粗布上扫了一眼,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笑容。

“妹妹这院子倒是清净,”孟玉楼走到椅子边坐下,丫鬟连忙把暖炉递到她手里,“就是太简陋了些,连盆像样的花也没有。要是妹妹喜欢,我让花匠给你送几盆来?”

“不用了,”潘金莲也坐了下来,“我对花花草草没什么兴趣,有这功夫,还不如多看看书。”

孟玉楼笑了笑,拿起桌上的茶杯,抿了一口,又放下了,像是嫌弃茶不好。“妹妹最近在忙什么?家宴的才艺准备得怎么样了?”她话锋一转,提到了家宴,语气里带着一丝探究。

潘金莲心里咯噔一下,面上却不动声色:“没忙什么,就是随便准备了点小玩意儿,怕登不上台面,让姐姐见笑了。”

“哦?小玩意儿?”孟玉楼来了兴趣,身体微微前倾,“妹妹可别藏着掖着,咱们姐妹之间,还有什么不能说的?我听说妹妹心灵手巧,做出来的东西肯定不一般。”

潘金莲知道孟玉楼是想打探她的才艺,好提前做准备,打压她。她笑了笑,岔开了话题:“姐姐说笑了,我哪有什么心灵手巧?倒是姐姐,听说最近在练棋艺,家宴上肯定能大放异彩。”

孟玉楼见潘金莲不肯说,也没再追问,只是笑了笑:“我那点棋艺,不过是瞎玩罢了。倒是妹妹,可得好好准备,老爷还等着看妹妹的才艺呢。要是妹妹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跟我说,我一定尽力帮你。”

她这话看似关心,实则是在炫耀自己的权力,暗示潘金莲的才艺能不能成,全看她的心情。

潘金莲没再说话,只是端着茶杯,小口地喝着茶。

孟玉楼又坐了一会儿,说了些无关紧要的话,比如“最近天气冷,妹妹要多穿件衣服”“府里的丫鬟要是不听话,妹妹尽管教训”,然后便站起身,准备走了。

走到门口时,孟玉楼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从手腕上褪下一支金镯,递给潘金莲:“妹妹,这支金镯是老爷前几天赏我的,我看你手腕上空空的,就送给你吧。你戴着,也显得体面些。”

那支金镯是赤金的,上面刻着精致的花纹,一看就价值不菲。潘金莲知道,孟玉楼这是在炫耀,也是在试探她。她要是收下,就等于承认自己不如孟玉楼,需要靠孟玉楼的施舍;她要是不收,又会显得不识抬举。

潘金莲笑了笑,没有接金镯:“多谢姐姐好意,可这金镯是老爷赏给姐姐的,我怎么能要?姐姐还是自己戴着吧,这样才配姐姐的身份。”

孟玉楼见潘金莲不收,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随即又恢复了常态:“既然妹妹这么说,那我就不勉强了。妹妹要是想通了,随时跟我说。”

说罢,孟玉楼便扭着腰肢,带着丫鬟走了。走到院门口时,她还故意停下脚步,对身边的丫鬟说:“你看七姨娘这院子,真是太寒酸了,下次让人多送些炭火来,别冻着七姨娘。”

丫鬟应了声“是”,声音很大,像是故意说给潘金莲听的。

潘金莲站在门口,看着孟玉楼远去的背影,胸口剧烈起伏。她知道,孟玉楼这是在故意羞辱她,让她知道,她的一切都掌握在孟玉楼手里。

回到屋里,潘金莲再也忍不住,拿起桌上的茶杯,狠狠摔在地上。茶杯摔得粉碎,茶水溅了一地。秋菊和冬梅听到动静,连忙跑进来,看到地上的碎片,吓得不敢说话。

“你们出去,”潘金莲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却很坚定,“我想一个人待着。”

秋菊和冬梅连忙应了声“是”,匆匆退了出去。

屋里只剩下潘金莲一个人,她看着地上的碎片,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她想起现代的日子,虽然充满了算计和交易,但她至少不用受这种气。她想要什么,都可以靠自己的美貌和手段得到,不用看别人的脸色,不用受这种窝囊气。

可现在,她只是西门府的一个姨娘,没有权力,没有靠山,只能任由孟玉楼欺负。

“不行……我不能就这么算了……”潘金莲擦干眼泪,眼神变得越来越坚定。她走到窗边,看着院外的月亮。月亮很圆,却透着一股冷意。“孟玉楼,你不让我好过,我也绝不会让你称心如意!”

一个反击的计划,在她心中悄然成形。

她知道,孟玉楼私吞府里的用度,把好东西拿回娘家,这是她的把柄。吴月娘虽然信任孟玉楼,但也最看重府里的规矩,若是让吴月娘知道孟玉楼私吞公款,肯定不会轻饶她。

而且,她还知道,孟玉楼和府里的一个管事有染。上次她去库房时,无意中看到孟玉楼和那个管事在库房后面的小巷里私会,那个管事还塞给孟玉楼一个小盒子,里面不知道装的什么。

“只要把这些事告诉吴月娘,孟玉楼肯定会倒大霉,”潘金莲的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到时候,看她还怎么跟我斗!”

但她也知道,这个计划很冒险。若是被孟玉楼发现是她告的密,孟玉楼肯定会报复她,甚至可能会置她于死地。而且,吴月娘会不会相信她,还是个未知数。

“不管了,”潘金莲握紧了拳头,“就算冒险,我也要试一试。我不能再忍了,我要让孟玉楼知道,我潘金莲不是好欺负的!”

她走到抽屉边,打开抽屉,拿出那块还没打磨好的镜片。月光透过窗户,照在镜片上,反射出一道冷冽的光。她看着镜片里自己的倒影,眼神越来越坚定。

家宴在即,她不仅要在家宴上一鸣惊人,还要让孟玉楼为她的刁难付出代价。

(本集终)

下集内容提示:【雪娥账房暗往来】

潘金莲被孟玉楼的克扣刁难逼得暗中谋划反击之际,却意外发现了另一桩隐秘:四姨太孙雪娥,竟与府中掌管外院账房的一位柳姓师爷有着不同寻常的暗中往来。她或许是无意中撞见孙雪娥的贴身丫鬟鬼鬼祟祟地从账房方向回来,神色紧张;或是发现孙雪娥偶尔能拿出一些与其份例不符的、略显奢侈却不见于明面的东西。孙雪娥一个武将般的姨娘,与账房先生能有何交集?是简单的银钱往来,还是涉及更深层次的利益勾结?这个发现让潘金莲意识到,这座宅院里的水,远比她想象的更深,每个人似乎都藏着不止一个秘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