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科幻 > 关中盗墓手札 > 第019章 前殿

关中盗墓手札 第019章 前殿

簡繁轉換
作者:不玩钢丝球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10-24 16:41:38 来源:源1

“师父,三娘这是在干啥?”

我没有下过墓,根本看不懂三娘的这番操作,还是师父给我解了惑。

用师父的话来说,墓穴地宫常年封闭,用蜡烛可以测试墓穴空气是否流通。

如果蜡烛灭了,就说明里面没有空气,需要敞风不适合立即下墓,而如果蜡烛没有灭,就说明墓穴里有气孔。

三娘手中的火烛,在漆黑孔洞中微微闪烁着,火苗虽说小了一圈,但始终没有熄灭。

“八爷,蜡烛没灭……”三娘指了指三娘手中的蜡烛,“可以下墓了……”

“下墓!”

师父大手一挥,让大锤从崖底找来一根大腿粗细的木棒,将中间系上尼龙绳后,横放在窟窿上,充当临时的横梁。

大锤打头阵。

他戴上头灯,将尼龙绳在腰间缠了好几圈后系了个。

是一种活扣,也是我们关中对抓结的俗称。

这玩意系好后,若是遇到意外也不打紧,因为绳子会越挣扎越紧,只有放松时可以滑动,可以最大化保证安全,是关中坐地虎们最喜欢用的打结方式。

系好后,大锤冲我们比了个“稳当”的手势,随后双手攥住尼龙绳一点点往下溜,我则趴在窟窿旁往下看,手里的强光手电一直照着他脚下的路,避免大锤打滑。

“八爷,到底了!”

约莫半分钟后,下方传来大锤的喊叫声。

紧接着,竹竿也用同样的方式溜了下去,不过他比较瘦,只用了不到20秒,就摸到了底。

三娘拍了拍我的后背,“小郎君,你可要跟紧了我!”

我攥着绳子,跟在三娘身后往下溜的时候,四周的夯土碎末直往下掉。

我低头躲避时,发现三娘系着红绸缎当地腰上,挂着一个约莫拇指大小的铃铛,只是这些天,我从未听到过任何的铃铛声。

我的手被尼龙绳勒的生疼,但又不敢加快速度,只能蚯蚓般一点点挪动,一分多钟后,我的双脚才算着了地。

脚刚沾地,三娘的手电筒就照了过来。

我这时才看见,我头顶的夯土层足足有着一人高。

难怪我跟大锤用穿山铲砸了半天,都没什么太大的成效,感情这夯土层厚成马咧!

这时,殿后的师父也滑了下来。

和我小心翼翼比起来,师父下墓的速度不仅快而且相当优雅,他单手抓着绳索,双脚将绳索踩着,如同下梯子,三五下就落了地。

这是关中‘叠纵绳’,会的人一只手都可以数得过来。

“师父,这里应该是耳室吧?”

我拿着手电把四周照了照,这间屋子比我想象中的要宽敞不少。

墓室四周嵌着大量早已发黑的青石板,青石板上则画着大量的纹路,但因为年代久远,这些纹路很多都已经看不太清楚。

在石室的中央地带,摆放着三个半人高的陶瓮,翁口足有人头大小且用红布蒙着,红布上用金线绣成的‘囍’字,也变得黯淡残缺。

“小郎君,你这次可是猜错了!”

不等师父说话,三娘捂嘴轻笑,“小郎君,咱们这次刨红薯的地界可是明墓,哪来的耳室?这里是前殿!”

我一愣,这才想起,汉代墓穴的布局较为分散。

除却东西耳室外,还有前室、中室、后室,地位尊贵的士大夫或者王公贵族,还会有数个祔葬室。

相较之下,明代墓在借鉴唐宋文化后,地宫格局大变样,成了以轴线堆成的宫殿式建筑群。

像耳室这种东西,已经归放于偏殿之中。

“三娘说的不错,这里应该是墓室的前殿,我们的运气不错,避开了‘自来石’。”

自来石我知道,是墓穴石门的顶门石柱,在南方摸金的那些元良口中,也管这玩意叫‘断龙石’,从里面合上后很难打开,除非像卸岭那些蛮子一样,用大量炸药暴力破开。

正说话呢,我听到一阵‘滋滋滋’的声音,扭头一看,发现竹竿那家伙,正在前殿右边的一块青石板上小解,一边撒还一边画图案,就跟个小孩子似得。

我有些无语。

“竹竿你就不能换个地方,三娘还在这里呢!”

“八爷,我这不是憋急了!”

竹竿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前殿没什么好看的,直接去中殿吧!”师父瞪了竹竿一眼,没再说话。

“八爷说得对,这次我打头阵!”

竹竿嘿嘿一笑,提着手电钻入了甬道里。

“师父,这竹竿未免也太积极了吧?”

看见竹竿钻进了甬道,我这才看向师父,说出了自己的疑惑。

竹竿一路上都显得未免太热情了,哪怕是因为血蚂蟥受了伤,也仍旧坚持要下墓找东西。

如今,在下墓后更是嚷嚷着要打头阵。

这样的所作所为,我很难理解。

“小郎君有所不知,其实竹竿也不容易!”

三娘接过话茬,“竹竿祖籍是滨海人,他老爹年轻时染上了福寿膏,短短数年把家产挥霍一空不说,还倒欠了一屁股的债……”

“后来竹竿他爹病死了,但那些要债的却不肯放过他们,竹竿他娘只能带着竹竿四处躲藏,住桥洞子、住船上,从滨海逃到了关中……”

“圈内传闻,说竹竿是个穷瘪三,手脚不干净,加入卸岭被发现中饱私囊后,被卸岭除名,后来辗转当了坐地虎,这次也是他自告奋勇过来的……”

听三娘说完竹竿的成长经历后,我沉默了。

别人可能不懂这些,可我却能感同身受。

自打我离开湖河,去民权投奔我三姑的那一刻起,颠沛流离的生活便开始了。

若不是我运气好遇到了师父,我怕是在十几年前,就冻死饿死在了潼关外。

竹竿其实跟我是一类人,只不过我俩的目标有所区别。

我的目标是,要过上好的生活,要一步一步成为人上人,要赢得他人的尊重。

而竹竿却是因为穷怕了,才想着疯狂赚钱改变生活。

我深吸了口气,望着消失在甬道里的竹竿,在师父的催促声中,提着手电跟了上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