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仙侠武侠 > 我在诸天有角色 > 第六十四章 君臣斗法,各施手段

我在诸天有角色 第六十四章 君臣斗法,各施手段

簡繁轉換
作者:太素先生 分类:仙侠武侠 更新时间:2024-12-19 21:22:46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这一天,义愤填膺的文官们,依旧没能闯入皇宫,也没能见到元景帝。黄昏后,各自散去。但文官们没有就此放弃,约定好明日再来,若是元景帝不给个交代,便让整个朝廷陷入瘫痪。

也是在这一天,官场上果然出现不同的声音。有人忧心忡忡的提出了质疑。

“镇北王屠城之事,闹的人尽皆知,朝廷威严何在?天下百姓,对皇室,对朝廷,恐怕无比失望吧。”

镇北王是陛下的胞弟,是堂堂亲王,非普通王爷。同时,他还是大奉军神,是百姓心中的北境守护人,这样的人,为了一己之私屠城,此事所带来的后遗症,是百姓对朝廷失去信赖,是让皇室颜面扫地,民心尽失。

同样是在这一天,东宫太子,于黄昏后在寝宫遭遇刺杀,当夜,宫门禁闭,禁军满皇宫搜捕刺客无果。

次日,京城四门禁闭,首辅王贞文和魏渊,调集京城五卫,府衙捕快,打更人,全城搜捕刺客,挨家挨户,整个京城鸡飞狗跳。

许子圣冷眼旁观,太子和此事并没有任何的关系,而且凭借魏渊和王文贞的能力,也不可能找不到刺客的任何踪迹,这事明显就是两人联手策划的,为的就是逼元景帝露面。

皇宫,寝殿之中,元景帝一身道袍,容貌清雅,盘坐在蒲团之上,眼眸半阖,扫了一眼旁边的老太监,淡淡的问道。

“刺客可曾抓到了?”

老太监躬身作揖,卑微而又敬畏,小声的回答道。

“并没有任何的消息传来,应该是还未抓到刺客!”

“既然现在抓不住,以后也不需要抓了。”

元景帝睁开眼睛,目光微冷,嘴角微微勾起,透着几分嘲讽的笑容,感慨莫名,叹道。

“这朝堂之上,也就魏渊和王贞文有点意思,其他人都差了些。”

老太监低着头,没有接茬,这两个人都不是他可以评价的,只能装聋作哑。

“不过,许子圣表现的很是奇怪,居然没有任何的动静,每日只是单纯站在宫门外,这不像是他的作风,他在谋划些什么?”

元景帝似乎又想起了一个麻烦的人物,眉头微皱,许子圣表现的实在是太平静,他虽然恼恨许子圣斩杀了镇北王,但是也不敢小觑了这位当今儒道第一人,有些担心夜长梦多,随即开口道。

“派人出宫,给那些人带话,不必招摇,但也不用小心翼翼。”

元景帝说到此处,稍稍顿了顿,下定了决心,再次吩咐道。

“罢了,夜长梦多,还是通知内阁,朕明日开启大朝会,召集诸公议事。商讨楚州案。”

老太监呼吸急促了一下,头颅死死的低着,腰背如弓,沉声应道。

“是!”

镇北王尸体已经运回京城五天了,这日寅时,天色一片漆黑,元景帝终于肯露面了。

午门外,一盏盏石灯里,蜡烛摇曳着橘色的火光,与两列禁军手持的火把交相辉映。群臣们于清凉的风中,齐聚在午门,默默等待着早朝。偶有相熟的官员低头交谈,窃窃私语,总体保持着肃静。

官员们仿佛憋着一股气,膨胀着,却又内敛着,等待机会炸开,空气中弥漫着沉重紧张的气氛,只差一根引线就会轰然爆炸。

“咚咚咚!”

天光微亮时,午门的城楼上,鼓声震天,文武百官默契的排好队伍,在缓缓敞开的宫门里,依次进入。

金銮殿中,四品及以上的官员踏入大殿,静默的等待一刻钟,身穿道袍的元景帝姗姗来迟。

多日不见,这位华发转乌的元景帝,给人一种憔悴的感觉,眼袋浮肿,双眼布满血丝,充分的展现出一位痛失胞弟的兄长该有的形象。

文官们大吃一惊,元景帝最注重养生,保养龙体,自修道以来,身体健康,气色红润,何曾有过这般憔悴模样,不少人无声对视,心里一凛。

许子圣站在下方,直视着元景帝,看着他折服模样,冷冷一笑,充满了讥讽和不屑。

满朝文武不清楚元景帝的底细,他还不清楚吗,这位皇帝可不像外表那般孱弱,他修道有成,已经是二品渡劫之境的修为,体内精气神圆满,这副样子完全是装的,想要博取百官的同情,简直可笑。

老太监看了一眼元景帝,踏前一步,开口朗声道。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楚州布政使,郑兴怀大步出列,行至诸公之前,躬身作揖,沉声道。

“启禀陛下,楚州总兵淮王,勾结巫神教和地宗道首,为一己之私,晋升二品,屠戮楚州城三十八万百姓。自大奉开国以来,此暴行绝无仅有,天人共愤。请陛下将淮王贬为庶民,头颅悬城三日,祭奠三十八万条冤魂,昭告天下。”

元景帝深深看了一眼郑兴怀,面无表情,充满了帝王的威严,一股沉默且沉重的压力向着郑兴怀压去。

令人意外的是,面对沉默中蕴含怒火的皇帝,楚州布政使郑兴怀,毫不畏惧,悍然对视,他已经下定了决心,即使是死在金銮殿上,也要为楚州城三十八万无辜百姓讨回公道。

这时,百官之首,内阁首辅大学士王文贞出列了,直视元景帝,支援着郑兴怀,恭声道。

“淮王此举,天怒人怨,京城早已闹的沸沸扬扬。楚州民风彪悍,若是不能给天下人一个交代,恐生民变,请陛下将淮王贬为庶民,头颅悬城三日,祭奠楚州城三十八万冤魂。”

朝堂之上,诸公见此,纷纷弯腰开口,声浪滚滚,震动金銮殿。

“请陛下将淮王贬为庶民,头颅悬城三日,祭奠楚州城三十八万条冤魂。”

元景帝缓缓起身,冷着脸,俯瞰着朝堂诸公,他脸庞的肌肉缓缓抽动,额头青筋一条条凸起,突然他猛的把身前的大案掀翻。

哐当!大案翻滚下台阶,重重砸在诸公面前,殿内响起元景帝撕心裂肺的咆哮。

“淮王是朕的胞弟,你们想把他贬为庶民,是何居心?是不是还要让朕下罪己诏,你们眼里还有没有朕?朕痛失兄弟,如同断了一臂,尔等不知体恤,接连数日啸聚宫门,是不是想逼死朕?!!”

元景帝面目狰狞,双眼通红,此时像极了无助的老人,充满了悲伤和哀恸。

诸位大臣从未见过如此模样的远景帝,一时间愣住了,元景帝在位三十七年,心机深沉,权术高超的形象在文武百官心里根深蒂固,他们从未想过有朝一日,这位深沉的帝王,竟有这般无助悲恸的时候。

这副姿态表露在群臣面前,与固有印象形成的反差,凭白让人心生酸楚,大臣们高涨的气焰为之一滞。

还未等诸公从巨大的惊愕中反应过来,元景帝颓然坐下,脸上有着毫不掩饰的哀戚之色,低声诉说道。

“朕还是太子之时,先帝对朕忌惮防备,朕地位不稳,整日战战兢兢。是淮王一直默默支持着朕。只因我俩是一母同胞,手足情深。

“淮王当年手持镇国剑,为帝国杀戮敌人,保卫疆土,如果没有他在山海关战役中悍不畏死,何来大奉如今的昌盛?尔等都该承他情的。”

“山海关战役后,淮王奉命北上,为朕戍守边关,十多年来,回京次数寥寥。淮王确实犯了大错,可毕竟已经伏法,众卿连他的身后名都不愿放过吗?”

元景帝这般粗暴的打断了群臣的节奏,让众人一时间反应不过来,陷入了沉默,不知如何应对。

不过,文武百官陷入沉默,郑兴怀却不会,他心中无比坚定,如同战场上的马前卒,冲锋陷阵,无怨无悔,不惧生死,他再次大声说道。

“陛下,功过不相抵!淮王这些年有功是事实,可朝廷已经论功行赏,百姓对他爱戴有加。而今他犯了十恶不赦的大罪,自然也该严惩。否则便是陛下徇私枉法!”

郑兴怀看来是已经破釜沉舟了,将矛头直指元景帝,丝毫不惧龙颜大怒,会将他治罪。

元景帝闻言暴怒,危险的目光看向了郑兴怀,呵斥道。

“混账东西,你这几日在京中上蹿下跳,诋毁皇室,诋毁亲王,朕念伱这些年勤勤恳恳,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一直忍你到现在。淮王的案子还没定呢,只要一天没定,他便无罪,你诋毁亲王,是死罪!”

“陛下!臣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郑兴怀梗着脖子,直视着暴怒的元景帝,没有任何的畏惧之色,脸上满是坚定,生死置之度外,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何惧君王震怒。

王贞文突然开口,打断了元景帝的节奏,扬声道。

“陛下!郑布政使的事,容后再说,还是先商议淮王的事吧。”

元景帝深深看了王文贞一眼,目光随即掠过,在某处停顿了一下。

好像是得到了某种信号,立刻就有人站了出来,躬身作揖,朗声道。

“陛下,臣也有事启奏。”

众官员循声望去,是礼部都给事中姚临,众所周知,给事中是职业喷子,是朝堂中的疯狗,逮谁咬谁。同时,他们也是朝堂斗争的开团手,这回也没让人失望。

给事中姚临作揖,微微低头,高声道。

“臣要弹劾首辅王贞文,指使前礼部尚书勾结妖族,炸毁桑泊。”

诸公们面面相觑,脸色怪异,这几天,王贞文率群臣围堵宫门,名声大噪,堪称逼宫的急先锋。他在此时遭遇弹劾,似乎也是理所应当之事。

接下来,姚临又公布了王贞文的几大罪行,比如纵容下属贪污受贿,比如收受下属贿赂,桑泊案不提,后边罗列出的几条罪状,确实是板上钉钉。

两袖清风的人,怎么可能当得了内阁首辅,如果不能保证大家的利益,谁愿意跟着你干。

元景帝这是打算杀鸡儆猴,诸位大臣心里一凛,儒家虽有屠龙术,可君臣之间,依旧有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

元景帝不是少年皇帝,他俯瞰朝堂半个甲子,威严极重,即使是王文贞也不是他的对手。

首辅王文贞抬起头,见元景帝冷冰冰的看着自己,当即不再犹豫,沉声道。

“臣,乞骸骨”

元景帝眼中厉色一闪,正要开口,就在这时,御史张行英出列,高声道。

“陛下,首辅王文贞贪污受贿,祸国殃民,切不可留他。”

张御史可是魏渊的人,元景帝默然许久,余光瞥一眼老僧入定般的魏渊,淡淡道。

“王爱卿言重了,你为大奉兢兢业业,劳苦功高,朕是信任你的。”

元景帝一手打造的均衡,如今成了他自己最大的桎梏,他可不敢让王文贞乞骸骨,那样朝堂之上的平衡就会被打破,不论是许子圣,还是魏渊,可都比这位首辅大人更加强硬激进,到时候他怕是再也难以安心修道了。

短短片刻间,元景帝,魏渊,首辅王文贞三人已经在朝堂之上完成了一次交锋。

只有许子圣依旧按兵不动,冷眼旁观,表现的异常平静,平静让元景帝都感到了几分忐忑不安。

这一次,元景帝小胜,打压住了群臣气焰,震慑了诸公。首辅王文贞和魏渊也不亏,因为话题又被带回了淮王屠城案里。

“请陛下严惩镇北王,给他定罪,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魏渊终于开口了,一脸的凝重,直视着元景帝,逼迫道。

朝堂之上的众位大臣再次附和,纷纷赞同。

元景帝扫了一眼,发现一小部分人,原地未动,他嘴角不漏痕迹的勾了勾,朝堂之上终究是利益为主,自身利益高于一切。方才的杀鸡儆猴,能吓到小部分人,已经奏效了,十分划算。

“只是,许子圣居然还未动,他究竟在想些什么,让人摸不着头脑?”

元景帝目光在腰背挺直的许子圣身上稍稍停顿了一下,心中越发的感到不安了,这位往日最闹腾的人今日太过反常了,让他十分担心,他会闹出大动静来。

“陛下,微臣觉得,楚州案应该从长计议,决不能盲目的给淮王定罪。”

第一个反对的声音出现了,说话的是左都御史袁雄,这家伙对元景帝一向是谄媚逢迎,没有任何的坚持和原则,十足的奸佞小人。

元景帝皱了皱眉,装模作样的问道。

“袁爱卿何出此言?”

袁雄突然变得激动起来,大义凛然的高声道。

“淮王乃陛下胞弟,是大奉亲王,此事关乎皇室颜面,关乎陛下颜面,岂可轻易下定论。”

“无耻!”

朝堂之上的文官虽然各有小心思,也不是都清廉刚正,但是多少还有几分底线存在,见到袁雄如此不要脸,都忍不住在心中暗骂了一声。

袁雄上次利用科举舞弊案,暗指魏渊,得罪了内阁大学士赵传芳等人,科举之后,赵传芳联合魏渊,弹劾袁雄,最后还是元景帝保住了他,罚俸三月了事。

如今,袁雄果然成了元景帝手中的刀子,替他来反击整个文官集团。

“陛下,袁都御史说的有理!”

这时,又有一位垂垂老矣的老人,拄着拐杖,颤巍巍的出列。老人发丝银白,不见乌色,穿着大红为底,绣金色五爪金龙的冠服。

此人乃是历王,贞德帝的胞弟,元景帝和淮王的叔叔,是如今皇室辈分最高的人。

“皇叔,你怎么来了,朕不是说过,你不用上朝的吗。”

元景帝似乎吃了一惊,连忙对一旁的老太监吩咐道。

“速速给皇叔看座!”

“我再不来,大奉皇室六百年的名声,怕是要毁在你这个不肖子孙手里。”

历王冷哼一声,一副长辈的姿态,明着是在骂元景帝不肖,实则是反对镇北王被定罪。

元景帝低头不语,一副认错姿态,椅子搬来了,历王坐下,调转椅子方向,面朝着群臣坐下,又是冷哼一声,说道。

“大奉是天下人的大奉,更是我皇室的大奉。高祖皇帝创业艰难,一扫前朝**,建立新朝。武宗皇帝诛杀佞臣,清君侧,付出多少血与汗。淮王犯了大错,死有余辜,但只要本王还在一天,就不允许尔等污了我皇室的名声。”

郑兴怀怒火中烧,心中热血涌到了脸上,反驳道。

“老王爷,大奉立国六百年,下罪己诏的君王可有不少!”

郑兴怀的话还没说完,便被历王强势打断,老人暴喝道。

“君就是君,臣就是臣,尔等饱读圣贤书,皆是出自国子监,忘记程亚圣的教诲了吗?”

诸公顿觉头皮发麻,若是元景帝说这番话,诸公们开心死了,一个个死谏给你看。踩着皇帝扬名,是天下读书人心目中最爽的事。

可说这番话的是历王,历王年轻时才华横溢,京城鼎鼎有名的才子,在他面前,诸公们也只能算是后学晚辈。

亲王和儒林前辈的身份压在前头,他倚老卖老,谁都没辙,激进派的气焰,又一次遭受了打压。

“唉,历王三思啊。”

魏渊的叹息声响起,他不能让历王继续下去了,不然今日之事怕是要输了。

历王挺直腰杆,板着沟壑纵横的老脸,斜着眼睛看魏渊,骂道。

“哼,这个阉人,本该在宫中为奴为婢,若非陛下慧眼识珠,给你机会,你有今日的风光?”

魏渊低了低头,作出示弱姿态,而后说道。

“历王若是为皇室名声着想,就更不该替淮王遮掩此事。昨日云鹿书院三位大儒欲来京城痛斥陛下,被我给拦回去了。三位大儒说,朝廷能改史书,但云鹿书院的史书,却不由朝廷管。今日镇北王屠杀楚州城三十八万人口,日后,云鹿书院的读书人便会将此事牢牢记住。流传后世。而陛下,包庇胞弟,与之同罪,都将一五一十的刻在史书中。”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