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别人听劝仿明星,你开局扮神明? > 第433章 王五的经历

别人听劝仿明星,你开局扮神明? 第433章 王五的经历

簡繁轉換
作者:收容者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7-25 15:00:47 来源:源1

其实,王五并不知道,他的这种感受并非个例。身旁的战友们,同样被电影深深吸引。

当看到电影中那位「王家哥哥」时,他们几乎都情不自禁地将自己代入其中。

仿佛自己就是那个在战火纷飞中,心怀牵挂的少年。

在这群大唐战俘里,又有谁的心中没有一位「农家少女」呢?

在电影的情节里,有一位没有名字的「农家少女」。

可正是这看似不起眼的设定,却精准地戳中了众多大唐战俘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

这些大唐战俘,哪一个家中没有同村或者隔壁村那质朴纯真的农家少女呢?她们或许在田间劳作,或许在溪边浣衣,那熟悉的身影丶温暖的笑容,早已深深烙印在战俘们的心中。

而电影中的这个「农家少女」,就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战俘们内心深处关于家乡丶关于亲人的记忆之门。

于是,这部电影让众多大唐战俘的代入感瞬间拉满,仿佛他们自己就是故事中的主角,正经历着与农家少女相关的种种情节。

那一夜,大唐战俘们各自回到简陋的班房。黑暗中,不知有多少人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他们的脑海中,或许浮现出农家少女那娇俏的面容,或许回忆起与少女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内心怀春,思绪万千,久久无法平静。

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战俘们的心态开始悄然转变。

时光匆匆,一天又一天过去了。虎踞岭一战,大唐军队遭遇惨败,无数唐军沦为战俘。

那数量之多,简直难以计数。消息传开,整个大唐为之哗然!

毕竟,这可是十万将士啊!这十万将士,每一个都是家庭的顶梁柱,是父母的儿子,是妻子的丈夫,是孩子的父亲。

他们的命运,牵动着无数家庭的心。消息如同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大唐掀起了轩然大波,整个国家都陷入了动荡之中。

就在这种紧张的局势下,大同会公然行动起来。他们印刷了大量的「战报」,四处散发。

在这些战报中,大同会精心罗列了一份「战俘名单」,上面详细记录着战俘的数量等相关信息。

不仅如此,那一摞厚厚的战俘名单,还被专人送入了长安城,呈递到了皇宫之中。

这一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迅速传遍天下。人们这才知道,在那十万大军之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并没有战死,而是被俘虏了,他们正在等待大唐去「赎人」。

一时间,巨大的压力如同一座无形的大山,压在了大唐的肩头。

长安城,巍峨的皇宫之中,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唐皇李世民手持那厚厚的「战俘名册」,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

底下,一众文武大臣们个个噤若寒蝉,大气都不敢喘一口。

显然,对于大同会的这一波操作,满堂文武都感到有些措手不及。他们哪里见过这样的阵仗,更不知道这背后隐藏着的是一种名为「舆论战」的策略。

「诸位爱卿,对于此事,你们有何看法?」唐皇李世民打破了沉默,声音低沉而有力。

「大同会传来消息,要求我大唐出资,将这些战俘赎回。而且,我们还要承担这些战俘在大同军中的一应开销。」唐皇将事情的来龙去脉简单说明后,再次询问满堂文武大臣的意见。

「众位爱卿,你们觉得该如何是好?」李世民目光扫视着众人,期待着能得到一个满意的答覆。

李世民都亲自发问了,虽然还没有点名,但文武大臣们也不敢再沉默,纷纷各抒己见。

一位武将大步走出队列,抱拳行礼后,大声说道:「陛下,这些战俘,必须赎回!否则,天下民怨难平,军中必然动荡不安。到时候,后果不堪设想啊!」

唐皇李世民微微点头,心中暗自思忖,这位武将所言确实有道理。若是置之不理,大唐必将面临内忧外患的困境。

然而,也有文臣站了出来,提出了不同的意见:「陛下,若是按照大同会的要求,将我大唐兵士赎回,恐怕我国将元气大伤啊!如今国家刚刚经历战败,国库空虚,哪里还有那麽多钱财去赎人?」

另一位文臣也连忙补充道:「而且,听闻那大同会传播极其迅速,手段诡异,似有魔性。我们焉知那些被赎回的兵士之中,是否有被大同会发展成内应的?若是冒然全部赎回,恐怕会留下一些后患,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啊!」

「什麽意思?难道要置我大唐兵卒于不顾吗?」一位武臣听不下去了,立刻提出异议,语气中带着几分愤怒。

就这样,文臣和武官之间,意见分歧越来越大,争论也越来越激烈,甚至险些在朝堂之上吵了起来。

唐皇李世民只觉得一个头两个大,文臣武官们说的都各有道理,他既不能斥责武官们不顾国家安危,也不能指责文臣们不顾将士生死。但要在两者之间做出选择,又实在是两相为难。

「唉,若是有个折中的法子就好了。」李世民心中暗自叹息。

「不,要是能有个完美解决此事的万全之策就好了!」他在心中默默祈祷着。

就在这时,朝堂之上的李世民忽然灵光一闪,想到了佛门。佛门势力庞大,神通广大,或许能有办法解决这个难题。

朝会结束后,李世民回到了自己的寝宫。他小心翼翼地将观音雕像摆放在案几上,然后双手合十,口中诵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字,神情虔诚而专注。

很快,一阵神光闪耀,观世音菩萨的身影缓缓浮现出来。那慈悲的面容,那柔和的光芒,让人看了心中顿生敬畏之情。

李世民立刻将自己的为难之处说了出来,并且诚恳地提出了请求:「观音大士,以佛门之能,是否可以将那一应战俘拯救回来,又不要我大唐出血去换取?如今大唐国力衰微,实在经不起这样的折腾啊!」

观世音菩萨听了李世民的话后,微微一笑,正面回应道:「唐皇且静待消息便是,此事佛门自有安排。」

有了观世音菩萨的回应,李世民心中大定,仿佛吃了一颗定心丸。他安静地等待着,期待着奇迹的发生。

结果,在第三天的时候,有人匆匆来报:「陛下,长安城外,忽然多了许多兵卒,正是我大唐于虎踞岭一战,被俘虏之士卒!」

闻言,唐皇李世民大喜过望,激动地说道:「好,观世音菩萨果然没有诳朕!来人,为观世音菩萨建庙,朕要好好感谢菩萨的恩德!」

李世民一番动作,都是为了感谢观世音菩萨的救命之恩。同时,他也不忘安排人手去将那些被莫名救回来的战俘安置下来。

王五只觉得恍惚之间,仿佛看到了一轮耀眼的佛光。紧接着,他就感觉斗转星移,自己所处的环境瞬间发生了变化。

「这是……哪里?」王五一阵迷茫,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麽事情。

他环顾四周,发现身边的其他战俘也都是差不多的表情,一个个都一脸茫然,不知道自己究竟身处何方。

直到长安城中,有一队人马出来,重新接管了他们,他们这才知晓发生了什麽。

「我们竟然回来了?」一位战俘难以置信地说道。

「是观世音菩萨显灵,将我们从那大同军中,给挪移到了这长安城外?」另一位战俘兴奋地猜测道。

这些,都是新来的上官告诉他们的缘由。原来,是观世音菩萨出手相助,才让他们得以重返家园。

只不过……

王五看了看自己的其他战友,却发现他们之间,都没有多麽高兴,反而还有些不舍!不舍那战俘营之中的生活!

「这就回来了……」王五心中五味杂陈。如果说第一天被俘虏的时候,他还满心期待着能够回来,那麽从第二天开始,他的想法就逐渐发生了改变。

在战俘营中,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学习丶一起劳作,生活虽然艰苦,但却充满了温暖和希望。而现在,这一切都结束了,他又回到了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世界。

甚至,现在这都回来了,王五就更加不舍。然而,现实已经发生,他也无法改变,只能乖乖听令。

结果,新来的上官,却下达了一个让他们诸人都难以接受的命令:所有战俘,从大同军中所得之物,全部都要上缴!这其中,就包括战俘们的作业本和「大同字典」!

「佛门可真不要脸啊!」一位战俘忍不住抱怨道。

「就是,观世音堂堂一个菩萨,都亲自出手介入,将那些战俘给挪腾到了长安城外!这也太不讲规矩了!」另一位战俘也愤愤不平地说道。

「太坑爹了,这样整开的挂太大了!」又有一位战俘吐槽道。

原来,这些大唐战俘中,有不少是现代的穿越者,他们身上带有「小轮回烙印」,轮回烙印之间可以互相沟通联系,等同一个「传声机」。

当一众大唐战俘都被观世音给救走了之后,这些现代的穿越者们,就各自通过「小轮回烙印」,来相互吐槽。

毫无疑问,对于他们来说,佛门这般「不讲武德」的行为,让他们感到无比隔应。

不过……

在隔应的同时,这也不一定是一件完全的坏事。

「大同的种子,已经种进了那些大唐战俘的心中,我们可以等到他们扎根发芽。」最后,还是方翰一言定鼎,将这个事情盖棺定论。

从一开始,大同会这边,就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那大唐战俘在入了战俘营中的第一天开始,就在被大同会影响。

扫盲,为的就是让战俘们多一些分辨能力,让他们能够明辨是非,了解更多的知识和道理。

之后的电影之类,便是明显无比的「文化输出」丶文化影响。通过这些文化产品,让战俘们接触到不同的思想和观念,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他们的认知。

现在,那些战俘虽然都被救了回去,但他们的精神,却或多或少地受到了一些影响。只是影响深浅不同,带来不一样的结果而已。

「大同字典」和作业本都被收走了,这让王五心中有些愤怒。他心里也有些明悟,这是自己「识字」的权力,也被收走了!

虽然愤怒,但却也无可奈何。在这个封建社会里,权力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他们根本没有反抗的馀地。

「我的『大同字典』……」王五充满了不舍,他紧紧地握着拳头,眼中闪烁着泪光。

失去了字典,王五仿佛变回了原本的文盲,他仍然大字不识一个。但此前发生的一切,却还留在王五的心中,难以忘怀。

那些在战俘营中的日子,那些与战友们一起学习丶一起奋斗的时光,那些接触到的新思想丶新观念,都如同烙印一般,深深地刻在了他的心中。

浑浑噩噩过了两天,王五感觉自己就像一具行尸走肉,被动地经历着这一切。他仿佛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完全失去了自主的能力,连一丝一毫自己做主的权利都没有。

在那战火纷飞的岁月里,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人。

新来的长官,不知是出于何种考量,竟做出了一个决定——暂时放他们这些「战俘」回去休息。这看似是一种恩赐,或许是对他们战败被俘之后的一种补偿吧。

王五,这个在战场上历经磨难的汉子,也得到了这样的机会。他被允许回到家中,享受一段难得的安宁时光。

其实,这背后也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近些日子,大唐王朝面临着诸多困境,民间怨声载道,百姓们对当下局势充满了不满与愤恨。

而在朝堂之上,那些达官贵人们,对这些战俘也充满了不信任。正是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才促成了这次战俘归家的机会。

对于这些饱经沧桑的战俘来说,这或许并非一件坏事。

至少,王五有了回家的可能。他默默地收拾好行囊,将心中的失落与苦涩一并收起,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回家的路,目的地是那魂牵梦绕的王家村。(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