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别人听劝仿明星,你开局扮神明? > 第424章 提升

别人听劝仿明星,你开局扮神明? 第424章 提升

簡繁轉換
作者:收容者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7-25 15:00:47 来源:源1

台上,元始天尊敏锐地感受到了林楠内景地的异象,他随意地瞥了一眼,便将这一切尽收眼底。

圣人的心思,向来难以捉摸,难以推测,万古以来都难得有所波动。

但此刻,元始天尊的内心却微微泛起了一丝惊讶。

「这似乎是太上师兄昔日集结我和通天师弟,一起推演的那种法门。」他心中暗自思忖,「这林楠,竟然真的要将这法门修成了!无怪乎师兄师弟都认可了他。此法一旦修成,虽然力量尚且微弱,却足够包罗万象,还有无穷的成长空间。」

元始天尊看着林楠,心中念头微动:「虽然还比不得吾等三清生来单一强横,却也无有上限,假以时日,或许能成就一番非凡的造化。」

尽管心中这般想着,元始天尊讲道却并未停下,依然继续娓娓道来,将那深奥的元始之道,一点一滴地传授给林楠。

林楠沉浸在道法的海洋中,那一点玉清之始气,在他的体内缓缓孕育着,仿佛在等待着一个合适的时机,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另一边,唐三藏师徒乘坐着车迟的蒸汽火车,离开了车迟。刚一离开,他们便都感到有些「不习惯」。

在车迟生活了五年,除了孙悟空这个原生态猴王,对原本的生活环境适应能力较强之外,唐三藏丶猪八戒和沙僧都早已习惯了车迟的种种便利。衣食住行,各种现代化的设施和便利,让他们过得十分惬意。

因此,乍然离开车迟,那种强烈的不适感便扑面而来。这种感觉,就如同从繁华的文明社会,一下子回到了落后的封建社会;又如同从现代化的城市,突然来到了荒野部落,一切都显得那麽陌生和不便。

离开车迟之后,唐三藏的习惯一时之间也难以改过来。他口中礼佛的声音,不再像以往那样频繁,不再动辄就念「阿弥陀佛」。

大雷音寺那边,很快便察觉到了唐三藏师徒的这一变化。正好,唐三藏师徒仍然需要再度经历几难,才能圆满完成取经大业。

在离开车迟不远后,他们偶然路遇一个村庄。

「倒是没有一丝妖气,只是我们来时,也并未见过这麽一个村庄。」孙悟空睁大火眼金睛,仔细打量了一番,然后说道。

只不过,他心中也有些奇怪,为何这里会突然多出一个村庄。

「可能是车迟开荒的百姓?」猪八戒提出了一个可能性。

在车迟的这几年,他对车迟的各项事宜都十分了解。其中就有「开荒」计划,车迟朝廷鼓励百姓向着外界开荒,还出台了诸多奖励政策,以促进土地的开发和利用。

带着这样的疑问,师徒几人再次迈开脚步,朝着村庄走去。

远远地走到村口,他们便看到有人在村口瘫坐着,悠闲地晒着太阳,只是那状态显得有些迷茫,眼神空洞无神。举目望去,村里像这样的人还真不少,不少村民都显得无所事事,对生活似乎失去了热情。

「这个村子……」唐三藏眉头紧锁,心中愈发觉得这个村子有些不同寻常。他走上前去,向一位老丈恭敬地询问:「这位老丈,敢问此地是何处?」

老丈有气无力地回答道:「本村乃是『无兴村』。」

「为何叫『无兴村』呢?」唐三藏继续问道,心中满是疑惑。

老丈长叹一声,语气中充满了消极和无奈:「因为我们这个村子,虽然日子过得富足,吃喝不愁,生计也无需担忧,可大家却觉得生活毫无乐趣。全村上下,除了每日例行的劳作,再没有别的兴趣爱好,生活也毫无意义可言。」

「原来如此。」唐三藏师徒几人听后,心中都有些感慨。这是他们取经路上首次遇到这样的情况。一路走来,所见的百姓,要麽每日为生计辛苦奔波,要麽受妖怪威胁,要麽被恶劣天象所困,生活充满了艰辛与无奈。惟有车迟的百姓,衣食无忧,生活安稳,没有这些烦恼。而这无兴村,却与他们以往所见大不相同,着实令人意外。

「为何会如此无兴呢?」猪八戒再次站了出来,主动发问,「既然吃喝不愁,为何不追求些更高层次的东西?」

「人生在世,并非只有吃喝二字,理应有更多的追求才是。」猪八戒接着说道,眼神中透着一丝认真。

「那我们究竟该追求些什麽呢?」村民们围拢过来,七嘴八舌地问道。他们身上既有消极的情绪,又隐隐带着一丝期待,似乎在等待着唐三藏师徒能给出一个满意的答案。

还没等唐三藏这位高僧开口,猪八戒便抢先说道:「你们既无吃喝之忧,那自然应当追求些更高层次的东西。比如,让更多的人吃得饱丶穿得暖,让世间变得更加美好。」

然而,猪八戒的这番回答,却让无兴村的村民们面面相觑,显然没想到他会给出这样的答案。

在那悠悠岁月中,一段奇异的经历悄然展开。

众人皆不知晓,这几年间,猪八戒在车迟国竟有了别样的际遇。他加入了「大同社」,整日里穿梭于大街小巷,不遗馀力地传播着大同社的理念。日子一长,他自己也对这理念深信不疑,满心都是对大同世界的憧憬。

五年时光匆匆而过,猪八戒逢人便讲:「这世间本应人人平等,天下大同才是正道……」他为了这心中的理想四处奔波,乐此不疲。

一日,猪八戒正说得兴起,唐三藏却赶忙上前制止:「八戒,休要胡言乱语。」

此时,无兴村的村民们将唐三藏师徒团团围住,目光中满是期待,都在等着唐三藏开口。而唐三藏师徒却隐隐觉得这村子透着一股诡异的气息。

从表面上看,这村子似乎丰衣足食,可村民们却个个消极怠惰,仿佛对生活失去了追求。

这着实令人费解。师徒几人环顾四周,村子里没有富丽堂皇的建筑,但粮仓却堆得满满当当。更奇怪的是,不见有人在田间劳作,村民们却衣食无忧。

沙悟净轻轻扯了扯唐三藏的衣角,轻声说道:「师父,此村物质条件虽充足,但村民们内心空虚。弟子觉得,或许可将佛法传授于他们,以解其心头之惑。」

沙悟净在车迟国这几年,经历颇为独特。他一方面在各大医馆做护工,以凡人之躯目睹了无数生死离别,心中对生命多了几分敬畏;另一方面,他又不像猪八戒那般,加入了「大同社」,还对车迟国盛行的天下大同丶人人平等的理念深信不疑。所以,沙悟净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佛门弟子。

「阿弥陀佛。」唐三藏久违地念了一声佛号。那一刻,他仿佛又回到了那个一心向佛丶心怀苍生的高僧模样。

只见他双手合十,朝着周围的村民们深深鞠了一躬,说道:「贫僧乃是从东土大唐而来,历经千辛万苦前往西天取经,如今功德圆满,正欲归去。若诸位有意,贫僧愿将大乘佛法传授于诸位,或许能排解诸位心中的空虚。」

话音刚落,一位老人满脸疑惑地问道:「为何说是『或许可排解』?这大乘佛法难道不能彻底解决我们的问题吗?」

唐三藏微微一笑,说道:「佛法虽妙,但世间之事并非仅靠佛法便能解决。诸位不妨去探索世间的诸多奥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权利和追求。向西而行,有一国度名为车迟,那里的人们精神富足,即便没有佛法,也能达到那般境界。」

「所以,贫僧也不敢断言,这大乘佛法就是世间唯一的精神良药。」唐三藏发自肺腑地说道。这是他在车迟国生活几年后的深刻体会。

在车迟国的这几年里,唐三藏从未见过任何与佛法相关的东西。然而,车迟国的人民却生活得十分快乐,精神世界也无比充实。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即将成佛的唐三藏也不得不承认,大乘佛法虽能济世度人,但并非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

可无兴村的村民们显然不认可唐三藏的这番言论,他们纷纷露出不满的神情,有人抱怨道:「我们也曾听闻大乘佛法的威名,据说它能让世间安宁。难道除了大乘佛法,就没有其他办法了吗?」

还有一位老者村民质疑道:「那车迟国既没有大乘佛法,为何人们的精神世界却如此富足呢?」

唐三藏摇了摇头,缓缓说道:「这几年,贫僧被安排体验各行各业的生活,从不同角度深入了解了车迟国人民的生活。贫僧靠着修行佛法,险些就要证得佛陀之境,智慧自然非同一般。即便在其他领域,贫僧也自信能有所建树。」

「在车迟国的这几年,贫僧逐渐看清了其本质。车迟国所推行的理念,可称之为大同,也可称之为社会,更可称之为文明。在这个社会中,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作用,都是不可或缺的一分子。个体带动群体,群体又反馈个体,共同实现升华。」唐三藏寥寥数语,便道出了车迟国的特徵本质。

「社会」二字,便是车迟国的基石。

「哼!」无兴村的一位村民冷哼一声,说道:「照你这麽说,我们还不如去投奔车迟国算了,还听你说什麽『大乘佛法』!」

听到村民如此评价「大乘佛法」,唐三藏连忙说道:「并非如此,大乘佛法同样有其可取之处。」

说着,唐三藏便将大乘佛法的妙处一一阐述出来。他的话语中,既有对车迟国的赞美,也有对大乘佛法的客观评价。

这时,一位村民突然问道:「那麽,你究竟是一位修行佛法的僧人,还是车迟国之人?」这一句话,直接让唐三藏愣在了原地。

他陷入了沉思,想起了自己的身份——大唐取经僧人。此次西行,就是为了取回真经,普度众生。可没想到,在车迟国生活了几年后,自己竟有些迷失了方向。

这一问,让唐三藏忍不住双手合十,念了一声佛号:「阿弥陀佛,贫僧陷入迷障了。」

经过一番自省,唐三藏再次抬起头来,却发现所谓的无兴村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刚刚还围在身边的村民们也都不见了。

「嗯?」唐三藏一脸疑惑,连忙询问自己的徒弟。

孙悟空笑着说道:「师父,这无兴村本就不存在。刚刚那些村民,都是灵山上的菩萨罗汉所化。此番,就是为了考验我们的心性!」

唐三藏闻言,顿时恍然大悟。他双手合十,念了一声佛号,心中涌起一丝愧疚。但经过这次考验,他不再感到迷茫。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天空中,祥云缭绕,佛光普照。一众菩萨罗汉端坐在祥云之上,低头俯瞰着下方的唐三藏师徒。

为首的菩萨说道:「此次我等施展神通,以无兴村考验唐僧,让他摆脱了车迟国的影响。唐僧在车迟国历经五年磨难,佛心蒙尘。这无兴村之难,也算是对他的一次磨砺。」

「接下来,唐三藏师徒还需再经两难,方能功德圆满。」

而在另一处神秘之地——元始天尊的弥罗宫中,林楠悠悠转醒。此时,元始天尊的讲道早已结束。

林楠此次听道收获颇丰,但所领悟的内容还只是初步消化。毫无疑问,一次讲道的内容,并非林楠当场就能完全理解的。不过,这些收获都将化作他的底蕴,在日后的岁月里,助力他一步步提升修为。

就在林楠转醒的瞬间,他身上散发显化而出的内景地发生了奇妙的变化。诸多异象中,顶上三清之气里的那一道本属的始气,已然开始萌芽转换。

此次听道,林楠虽还未彻底领悟「玉清之境」,未能将自身气息完全转为玉清之气,但前路已然不再迷茫。再加上他自身所存的上清气丶太清气,这最后的一道玉清气,已不再是难以逾越的天堑。(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