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稀土:大国锁钥 > 第13章 心里没底

稀土:大国锁钥 第13章 心里没底

簡繁轉換
作者:创里有作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04 05:12:58 来源:源1

第13章心里没底(第1/2页)

去课题组深入了解后,黄处长才发现,梁文建被一个技术难题挡住去路,花了两三个月也没能解决问题,试验没有取得新的进展,这让老黄大吃一惊!因为合作协议规定的时间已经过去大半,如果到时候拿不出成果,将如何收场?

凭梁文建的技术水平,按理说完全可以胜任这样的课题,但所有人都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老梁多年来一直从事合金材料的研究,并取得过不菲的成绩,他在目前的华昌材料研究院,确实属于比较顶尖的技术人才。

只不过这次的课题——钕铁硼永磁材料,对老梁来说完全是新的领域,他需要边学边干,自然缺乏解决这一领域技术难题的经验。换做其他人,可能根本就不会接手自己从未接触过的陌生领域课题,也许他就是喜欢挑战,或者对该领域确实感兴趣,当时黄处长跟他一说,梁文建毫不犹豫就答应了,老黄以为他稳操胜券,没想到如今是这样的结果。

事已至此,丑媳妇终究要见公婆,黄处长想听实话,他问老梁能否在协议规定的时间拿出结果?或者能拿出什么样的结果?跟上次回答石云峰的类似问题一样,老梁一再强调科研工作有其特殊规律,无法做出准确预测。

对于原创性的基础研究,梁文建说得确实有道理,因为存在许多未知因素,要想预测完成课题的具体时间和准确结果的确不容易,但像稀土永磁材料这样的课题,不仅属于应用型研究,而且钕铁硼永磁体在发达国家已经实现工业化生产,对外开放已有二十余年,国外有很多信息和科技资料可供借鉴参考,拥有这么多有利条件的情况下,老梁的说法就值得商榷了。

尽管老梁以科研工作的特殊性作为搪塞的理由,但华昌材料研究院跟永辉公司签订的合作协议,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到时候如果拿不出像样的成果,老黄真不知道如何向石云峰交代。

黄处长曾经也是科研工作者,虽然几年前脱离科研一线,到机关从事科研管理工作,但他还是能看懂科研试验的发展走向,尽管老梁找理由唐塞,根据老黄了解到的情况和目前取得的试验结果,他对梁文建课题组能否在协议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已经心里没底。

为了让事情不至于太突然,避免双方到时候显得太尴尬,黄处长打算提前向石云峰透露一点信息,好让石云峰有所准备。

电话打通后,老黄寒暄了几句,便直奔主题,“石总,稀土永磁材料这个项目对永辉公司至关重要,你们早点布局就好了。”

石云峰觉得对方的话怪怪的,“早点布局,黄处长什么意思?永辉公司一直从事稀土资源开采加工,在政府出手大力整顿行业乱象之前,谁也没想离开稀土资源,即便如此,我们也是当地稀土行业转变经营方向行动最快最早的企业。”

“是啊,记得咱们第一次见面,你在谈到上门寻求合作的原因时,就说过这方面情况,可是......”老黄有话要说,但又觉得有点张不开嘴。

石云峰听出对方好像有难言之隐,“黄处长,你有话就直说,咱们之间不要有什么顾虑。”

“石总,也许我多虑了,但我想跟你商量一件事。”

石云峰觉得莫名其妙,“你多虑什么了?既然想跟我商量事情,何必那么多顾虑?”

“石总,这件事我实在难以启齿,但又不得不跟你说,否则就是对不起你。”老黄唉声叹气。

石云峰有点不耐烦了,“黄处长,你怎么如此婆婆妈妈?有什么事要是再不说出来,我就挂断电话了。”

“好吧,”老黄停了停,然后说道:“假如我们这边的课题组,不能在协议规定时间内完成合作开发项目,石总,你能不能把结题时间适当往后延长一点?”

因为石云峰在三个月前的实地考察中,就发现梁文建课题组的试验停滞不前,加上已经超过两个月没有收到梁文建的书面汇报材料,他对跟华昌材料研究院的合作已经不抱希望,才立即转向盛凯金属研究所。

尽管老黄费了好大的劲才说出这番话,石云峰却一点也不意外,但他还是故作惊讶地说:“不能在协议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项目开发,这怎么可能?两个单位签订的正式协议岂能视为儿戏?延长结题时间,延长多少?半年,一年,还是两年?给我们永辉公司造成的损失怎么算?”

因为自知理亏,面对石云峰的愤怒,电话另一端的老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等石云峰停下来,他才小心翼翼地说:“石总,你消消气,刚才说的事情,只是我根据了解到的情况,自己做出的判断,课题究竟需不需要延期,还要看梁文建他们的试验进展,毕竟还剩下近三分之一的时间。”

“但愿他们按照协议要求,如期拿出成果,对双方都有好处。否则,华昌材料研究院损失的是信誉,我们永辉公司损失的是时间和效益。”石云峰冷冷地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3章心里没底(第2/2页)

老黄当然希望双方合作成功,但他也确实知道梁文建课题组现在遇到了困难,为了华昌材料研究院的利益,他要尽量多给课题组争取一些时间,让课题组顺利完成开发试验,哪怕石云峰心有不满,他也要说出自己的想法,“石总,咱们双方都有一个相同的良好愿望,希望课题的开发按时取得圆满成功。但是,任何事情就怕万一,我的意思如果课题组在规定时间内即将取得成功,就差那么一点时间,你能不能在时间上给一些宽限?”

虽然老黄极力为课题组争取时间,但石云峰认为,即使多给他们十天半个月,梁文建的团队也不可能完成钕铁硼永磁材料的开发试验,为了给老黄一个面子,石云峰大度地说:“短期宽限没有问题,时间拖得太长,那就属于违约了。”

即使得到石云峰最低限度的承诺,老黄也觉得收获不小,结束通话后,他又专门去了一趟课题组,叮嘱老梁抓紧时间,不要辜负院领导的信任。

月初,石云峰再次接到华昌材料研究院财务处的电话,还是催缴合作项目的剩余款项,他感到很不爽,“技术处的黄处长告诉我,他已经跟你们财务部门打过招呼了,把缴款时间往后延,你们怎么又来催问了?”

“老黄是跟我们打过招呼,但我们只同意把时间延长到上月底,现在已经是月初了,希望你们履行协议,尽快付清余款。另外,财务部门跟技术部门是平行单位,我们只管收支业务,技术部门的事,跟我们无关。”

“关键是我们跟华昌材料研究院合作的科研项目,至今没有取得像样的进展,我们认为,在永辉公司已经付款三分之二的情况下,如果科研项目没有取得阶段性成果,永辉公司将暂缓支付剩余三分之一的科研经费。”石云峰干脆把话挑明。

“也就是说,你们永辉公司不想支付这笔欠款,那我们只能用法律手段追缴了。”说完,对方挂断了电话。

果然,只隔了两天,石云峰收到一份律师函,正是华昌材料研究院的法律顾问受财务部门委托,用法律手段催款来了。

这件事本来只有很少的人知道,不知因为石云峰没注意保密,还是其他原因,竟传到魏盛发的耳朵里,当天下午在走廊里见面时,老魏故作神秘地问:“石总,据说咱们公司被合作单位告上法庭了,合作的事还八字没有一撇,却先打起了官司,你这合作还搞得下去吗?”

“只是一个小纠纷,一封律师函,你听谁说咱们公司被告上法庭了?道听途说的事你还信以为真,如果被告上法庭,你这个法人代表能啥事没有吗?”

都说魏盛发早年混社会,其实这人不仅欺软怕硬,还胆小怕事,“小纠纷也要引起重视,可别把事情搞大了。对呀,我是公司法人代表,你在外面搞合作,千万别牵涉到我身上。”

“放心吧,我行不改名坐不改姓,一人做事一人当,任何事情都不会跟你发生牵涉。”

一封律师函,在石云峰眼里根本不算什么大事,前些年在四通集团创业期间,经常因为货款纠纷或其它一些小事出现这种情况。但是,永辉公司因为规模不够大,业务又单一,没有聘请常年法律顾问,看着手头的律师函,石云峰皱了皱眉头,他当然不会亲自处理这种事,自然想到了四通集团的法律顾问王律师,便顺手抓起桌上的电话,迅速拨通了一个号码,“王律师你好!我是石云峰,如果现在有时间,请你到永辉公司我办公室来一趟。”

大约过了二十分钟,一辆黑色“桑塔纳3000”驶入永辉公司大院,王律师下车后直奔石云峰办公室,“石总,有什么事?”

“你先坐下。”石云峰把放在桌上的律师函递过去,“虽然你是四通集团的律师,但你是专业人士,这是永辉公司的事,还得请你帮个忙。”

接过律师函,王律师仔细看了一遍,然后分析道:“这种事情用不着走法律程序,法院也不会受理,双方协商就可以了。石总,你想怎么解决?”

“先别管我的意见,你再看看这个。”石云峰又从抽屉里拿出永辉公司跟华昌材料研究院的合作协议,递给王律师,“我们不付余款是有原因的,因为对方两三个月前就不履行协议了。”

王律师把协议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对有关条款看得格外仔细,然后十分肯定地说:“对方违约在先,你们不必支付余款。”

石云峰把一杯新沏的茶放在王律师面前,“我也是这么想的。王律师,剩下的工作就交给你了,结合这份协议的条款,你给对方一个回复,对方律师也许只知道接受追款委托,却不知道还有这份协议,你把协议复印件也一起寄给对方律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