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稀土:大国锁钥 > 第8章 草率行事

稀土:大国锁钥 第8章 草率行事

簡繁轉換
作者:创里有作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04 05:12:58 来源:源1

第8章草率行事(第1/2页)

永辉公司在停产整顿期间违规生产,必然受到处罚,但他们是被查获的唯一案例,究竟应该给予何种处罚,由于没有参照,稽查组的三位核心成员一时拿不定主意,他们决定向上级机构汇报,让上级部门做决定。

听了稽查组的汇报,督察大队很重视,有人建议处以重罚,并马上关停企业,陈主任毕竟来自发改委,比较了解企业的处境,他认为违规生产发生在停产整顿期间,还没有超出政策规定的截止日期,关键是永辉公司提供的转变企业经营方向的整改措施,在稀土行业不仅具有导向性作用,而且已经付诸实施,对这样一家主动寻求转型升级的企业,无论如何不能一棍子打死,即使犯过错误,也要给予改正的机会。

最终,督察大队决定给永辉公司罚款五万元,责令法人代表作出深刻的书面检讨,并在全市稀土行业进行通报批评的处罚。

消息转到永辉公司,石云峰感到非常震惊,公司发生这么大的事,他竟然现在才知道,魏盛发究竟想干什么?

带着一腔怒气,石云峰来到魏盛发办公室,他进门就问:“魏总,最近公司发生了那么大的事,你竟然一直瞒着我,你可别忘了,永辉公司是一家股份制企业,可不是你以前的盛发公司,那种独断的管理方式,在永辉公司行不通!”

魏盛发自知理亏,赶忙赔不是,“石总息怒,你请坐,这件事我做得确实欠妥,但我也有自己的考虑。”

“你有什么考虑?永辉公司有严格的规章制度,管理层各有分工,你不通过我的同意就向生产部门下达指令,这是对公司正常管理的干扰,你还一直瞒着我,这就是你的考虑吗?”

“不是那么回事儿,石总,你消消气,听我给你解释。”

根据老魏的说法,他向生产部门下达重启生产的指令,是想趁着还在整改期间,钻政策的空子,毕竟多生产一天,就能为公司多创造一点经济效益,全公司几百号人,停产整顿以来,只有支出,没有收入,他替公司着急,抓住机会为公司创造效益,出发点绝对是好的,只是没想到被稽查组逮着了。

出事以后,为了不牵涉石云峰,魏盛发自己把责任全扛了下来,一直对石云峰隐瞒,只是不想连累他。

这番冠冕堂皇的解释,让石云峰的满腔怒火有所消退,但他还是觉得魏盛发说的不全是实话,一定还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实际上,魏盛发越权下达重启生产的指令,除了钻政策空子,他确实还有另外的目的,一方面他想试探政策执行力度,看看督察机构对违规行为究竟如何处罚,另外,他也想测试一下石云峰对这种违规行为的忍耐程度。

在魏盛发看来,督察大队的罚款力度并不大,罚款五万外加深刻检讨和通报批评,对他来说算不了什么,他的一番解释,就让石云峰消气了,说明石云峰对违规行为并没有嘴上说的那么不可容忍。石云峰和监管部门的善意,给魏盛发造成了错觉,让他以为即使违规,也不会付出太大的代价。......

转眼间,石云峰跟华昌材料研究院签订合作协议已经过去三个月了,按规定在协议生效的开始阶段,由于试验准备需要一些时间,头三个月只做一次试验方面的书面汇报,以后每个月都要向委托方书面汇报试验进展。

乙方倒是信守承诺,石云峰按时收到了稀土永磁材料科研项目负责人梁文建的第一次书面汇报材料,在材料中老梁主要汇报了研发工作的准备情况,以及至今做了哪些工作。

但是,在以后连着几次的汇报材料中,石云峰看不出试验取得了多大进展,虽然石云峰不是专业人员,但他毕业于师范学院物理系,又创办了生产车用轮胎和刹车片的四通集团,根据汇报材料给出的数据,对试验结果还是可以做出大致判断。

眼看时间过去了大半年,从乙方提供的书面材料中,仍然看不出明显的试验进展,石云峰心里有点不踏实了,他要亲自去华昌材料研究院的课题组,实地查看试验情况,尽早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准备。

到了华昌研究院所在的城市,已是傍晚时分,石云峰先在上次那家宾馆住下来,放下行李,洗漱一番后,在宾馆外面的一家小饭馆吃过晚饭,又在街道上溜达了一阵,准备回宾馆休息。

刚迈上台阶,大门旁边的宾馆值班室有人跟石云峰打招呼,“这位先生,你以前是不是在我们宾馆住过?”

石云峰停在原地,扭过头来循声望去,透过窗户看见室内一位六十出头的老年人正看着他,“老先生,你在跟我说话吗?”

“除了你我,现在这里没有其他人。”

“哦,半年前我确实在这里住过几天,过去这么长时间了,还记得我,你这记性够好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8章草率行事(第2/2页)

“刚才翻看入住登记,发现你的身份不一般,这让我想起了半年前入住过的一位旅客,倒不是我的记性有多好,像我们这种小宾馆,很少见到有总经理董事长身份的旅客入住,一旦有这种身份的旅客住进来,都会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时间还早,愿不愿意进来坐一会儿?”

反正也没事可干,现在睡觉还有点早,石云峰欣然答应陪老先生聊聊。

老人身体硬朗,精神矍铄,非常健谈,据他介绍,他曾是华昌材料研究院的一名工程师,这家宾馆是他女儿下岗后开的,为了节省开支,自从去年退休后,老人便自告奋勇替他女儿值夜班。

一听对方是华昌材料研究院的退休工程师,石云峰来了兴趣,“老先生,我来这里正要去华昌材料研究院办事,你们单位在金属材料领域很有名气,出过不少成果,我就是慕名而来跟他们合作的。”

“你要跟他们合作什么项目?”

“我想跟他们合作开发稀土永磁材料。”

“你说的这种材料我不太懂,但这一定是一种新的金属材料,估计开发难度不小,根据我对华昌研究院现状的了解,在现有科技人员中,我想不出有谁适合担当这样的重任。”

据这位老先生介绍,华昌研究院以前确实具备全行业前三的科研实力,石云峰母校那位资深教授,当时兼任一家金属材料学术期刊的外聘编辑,在审稿过程中,不仅经常见到华昌材料研究院的作者投稿,而且论文质量都不错,也许正是这个原因,那位老教授才向石云峰推荐了华昌材料研究院。

但从五六年前开始,因为领导班子不思进取,只顾吃老本,忽视后备力量的培养,原有的十几名专家,一部分到了退休年龄,被外面的企业或科研机构聘去当顾问,没到退休年龄的几名专家,由于不受重用或长期没有合适的科研课题,也都跳槽离开了。

据老先生透露,跟石云峰合作的研究二室第一课题组的梁文建,在合金材料领域发表过几篇论文,算是华昌材料研究院现阶段最拿得出手的技术精英,但在金属新材料领域,好像没听说有什么建树。

跟老先生聊得很投机,在宾馆值班室一直呆到晚上十点,石云峰才回到自己的房间,洗漱过后准备睡觉,躺在床上却怎么也睡不着。回想起跟华昌材料研究院的合作经过,石云峰非常自责,他觉得对母校老教授提供的信息没有进行全面甄别,在没弄清楚合作单位真正科研实力的情况下,就急着签订合作协议,他认为自己的做法太草率了!

但是,作为一名涉足稀土行业不足一年,对稀土新材料一无所知的新手,走弯路,交学费,也算不上多么丢人现眼。当年创建四通集团,在引进轮胎项目时,跟第一家设计院的合作就很不成功,交了一笔学费后,积攒了一定的经验,不仅跟第二家设计院合作得很好,而且随后不久跟刹车片项目科研机构第一次合作就很成功。

第二天上午八点多,石云峰突然出现在华昌材料研究院技术处办公室,见老黄感到很诧异,石云峰急忙解释:“黄处长,我出差路过你们这里,顺便下车看看试验进展情况。事先没给你打招呼,有点唐突,不好意思啊!”

“不唐突,石总请坐。”老黄起身迎接,准备沏茶。

“黄处长,别忙乎了。你能否跟课题组的梁专家联系一下?我想去他们课题组亲眼看一看试验情况。”

“这——”老黄迟疑了一下,按规定,实验室一般不允许外人擅自进入,但石云峰是合作方的代表,不是局外人,课题组每个月都要向他提交汇报试验进展的书面材料,到现场亲自察看试验过程,倒也没有什么不妥,“好吧,你稍等,我给他们打电话,让他们派人来接你。”

过了十几分钟,一位年轻人推门进屋,“黄处长,我来接石总去我们课题组。”

“好,石总,你跟他去吧。”

到了二室第一课题组,梁文建在实验室门口迎接,两人寒暄了几句,他带着石云峰查看正在进行的三项试验,不时讲解几句。

在试验室转了一圈,两人回到老梁办公室,基层的条件当然最简陋,连喝水的杯子都没有,老梁感到很尴尬,石云峰根本没把这当回事,“来之前我在宾馆已经喝足了,梁工,你坐下,咱们谈谈试验进展。”

梁文建跟石云峰面对面坐在简易办公桌两边,他口头汇报了从开始至今的试验过程,石云峰感觉跟书面材料汇报的情况差不多。因为每一步的科研资金都按时足额到位,时间已经过去了半年,课题组却没能拿出像样的试验结果,这令石云峰既郁闷又失望,“梁工,我想听你一句实话,你认为按目前这个状况,还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得到咱们预期的结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