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仙侠武侠 > 重生姜子牙:开局封神系统 > 第 5 章:寻材制直钩,初闻渭水事

重生姜子牙:开局封神系统 第 5 章:寻材制直钩,初闻渭水事

簡繁轉換
作者:琼汁逸梦醉红尘 分类:仙侠武侠 更新时间:2025-11-05 16:34:11 来源:源1

第5章:寻材制直钩,初闻渭水事(第1/2页)

晨光刚漫过渭水的河面,姜子牙便已站在昨日选定的青石板旁。他取出储物空间中的直钩鱼竿,指尖抚过木杆表面——经过张铁匠的初步打磨,垂柳木虽已光滑,却仍残留着些许木纹凸起,若长期握持,掌心易生磨损。“既然要以‘直钩’显志,便需让这钓具处处见匠心。”姜子牙心中暗道,决定今日先对鱼竿进行精细修缮,再深入了解渭水周边的情况,为三日后与姬昌的会面做更充分的准备。

他将鱼竿放回储物空间,施展“御风术”朝着村西的柳树林飞去。清晨的柳树林间还弥漫着薄雾,湿润的空气带着柳叶的清香,沾在衣袖上,凝成细小的露珠。昨日砍伐的垂柳旁,几株新抽的嫩芽正从树桩上冒头,透着勃勃生机。姜子牙没有再砍伐新的树枝,而是在树林中仔细搜寻——他需要一些柔韧性极佳的柳条,用于编织鱼竿的握把,既能增加握持的舒适度,又能体现“以柔衬刚”的深意。

“系统,解析附近柳条的材质特性。”姜子牙在意识中呼唤系统。淡蓝色的扫描线随即展开,扫过林间的柳条,最终停留在几株生长在溪水边的柳条上:“目标:三年生垂柳柳条,材质特性:纤维细腻、柔韧性强、耐磨损,经浸泡后可编织成紧密的绳结,适合制作握把衬层。”

姜子牙走上前,小心地剪下几根手指粗细的柳条。这些柳条长约三尺,表皮呈淡绿色,用手指轻轻弯折,能轻松弯成环形而不断裂。他将柳条放入随身携带的陶碗中,倒入从溪水打来的清水,开始浸泡——根据在昆仑山学习的“草木处理”知识,柳条需在清水中浸泡两个时辰,让纤维充分吸水软化,后续编织时才不易断裂。

浸泡柳条的间隙,姜子牙又在树林中寻找打磨工具。他发现一块表面光滑的砂岩,边缘呈弧形,硬度适中,恰好可用于打磨鱼竿。接着,他又找到几株结满果实的皂角树,摘下几颗成熟的皂角——皂角果肉捣烂后可制成天然的清洁剂,能去除木材表面的油脂和杂质,让后续的打磨更加顺畅。

两个时辰后,柳条已充分软化。姜子牙将浸泡好的柳条取出,放在石板上反复揉搓,去除表皮的粗纤维,只留下内部细腻的纤维层。随后,他从储物空间中取出鱼竿,用砂岩蘸着皂角制成的清洁剂,开始细细打磨——他先打磨鱼竿的杆身,按照从粗到细的顺序,先用砂岩的粗面磨去木纹凸起,再用细面抛光,让木杆表面呈现出温润的光泽。打磨过程中,他刻意在鱼竿的中段留下一圈浅浅的环形纹路,既不影响鱼竿的整体美观,又能在握持时增加摩擦力,不易打滑。

杆身打磨完成后,姜子牙开始编织握把。他将软化的柳条分成细股,以“双螺旋”的方式缠绕在鱼竿的末端——每缠绕一圈,便用指尖轻轻按压,让柳条与木杆紧密贴合,再用细柳条在接口处打结固定。编织好的握把呈深褐色,纹理紧密,握在手中,恰好能贴合掌心的弧度,舒适而稳固。最后,他又在握把的末端钻了一个细小的圆孔,穿上一根用麻绳编织的挂绳,便于携带。

当朝阳升至半空时,鱼竿的修缮终于完成。姜子牙将鱼竿举起,对着阳光仔细端详——打磨后的垂柳木泛着淡淡的金黄光泽,编织的握把与杆身浑然一体,直钩在阳光下泛着冷冽的金属光,整根钓具既不失山野的质朴,又透着匠心独运的精致。“如此,方配得上‘钓天下’的志向。”姜子牙满意地点点头,将鱼竿收入储物空间,准备返回村里,向村民打听渭水周边的情况。

返回村里时,恰逢村民们在打谷场集合,准备按照昨日讲解的方法制作改良农具。张铁匠已经按照图纸打造出了第一把改良型锄头,正给围拢的村民演示如何使用——只见他手持锄头,轻轻一锄,便能将土壤深耕三寸,比普通锄头省力不少。村民们看得啧啧称奇,纷纷拿着自家的旧农具,围着张铁匠请教改造方法。

“姜先生来了!”人群中有人喊道,大家纷纷回过头,热情地与姜子牙打招呼。李老三拿着一把刚做好的除草耙,快步走到姜子牙面前,兴奋地说道:“先生您看,这除草耙果然好用!刚才我在田里试了试,一下就能把杂草连根拔起,比用手快多了!”

姜子牙接过除草耙,仔细查看——耙齿的间距均匀,倾斜角度恰到好处,木柄的长度也符合之前的设计。“做得很好,只是耙齿的末端还需再打磨得锋利些,这样除草时会更省力。”姜子牙一边说,一边用砂岩轻轻打磨耙齿的末端,“另外,木柄与耙齿的连接处,最好用铜钉加固,避免长期使用后松动。”

张铁匠闻言,连忙说道:“先生提醒得是,我这就去准备铜钉。”说着,便提着锄头返回铁匠铺。

姜子牙看着忙碌的村民们,心中涌起一股暖意。他走到村长赵老汉身边,笑着说道:“赵村长,今日想向您请教些事——不知这渭水周边除了咱们磻溪村,还有哪些村落或势力?近来可有什么特别的传闻?”

赵老汉闻言,叹了口气,说道:“先生不问,我也正想跟您说说这事。这渭水全长数百里,沿岸除了咱们磻溪村,还有十几个村落,大多以农耕和捕鱼为生。不过近年来,渭水下游的情况可不太安宁。”

“哦?此话怎讲?”姜子牙心中一动,连忙追问。

赵老汉压低声音,说道:“下游三十里处有个黑风寨,寨子里聚集了一群山贼,为首的叫黑熊,据说力大无穷,还会些粗浅的拳脚功夫。这些山贼经常在官道上劫掠过往的商队,有时甚至会闯进村里抢夺粮食。上个月,下游的李家村就被他们抢了一次,好几户人家的粮食被抢光,还有两个壮丁被打伤了。”

姜子牙眉头微皱——黑风寨的存在,不仅威胁着沿岸村民的安全,也可能影响他三日后与姬昌的会面。若是姬昌的车队在往返途中遭遇山贼,后果不堪设想。他继续问道:“那官府不管吗?”

赵老汉摇了摇头,无奈地说道:“官府?如今商纣无道,官员们只顾着搜刮民脂民膏,哪会管百姓的死活。咱们向西禀报西岐的官府,他们说黑风寨势力太大,需要调动大军才能剿灭,可这大军迟迟不见踪影。向东禀报朝歌的官府,更是石沉大海,连个回音都没有。”

“那西伯侯姬昌知道此事吗?”姜子牙又问。

“西伯侯倒是知道,前阵子还派了几名士兵来探查情况,可黑风寨的山贼十分狡猾,士兵一来,他们就躲进深山里,士兵一走,又出来作恶。”赵老汉说道,“不过西伯侯仁厚,上个月还派人给李家村送了些粮食和药材,帮他们渡过难关。”

姜子牙心中暗暗点头——姬昌的做法既体现了他的仁厚,也暴露了西岐目前的困境:虽有安抚百姓之心,却缺乏彻底解决问题的实力。这也让他更加坚定了辅佐姬昌的决心——只有早日积蓄力量,推翻商纣,才能让天下百姓真正过上安稳的日子。

“除了黑风寨,渭水周边还有其他势力吗?”姜子牙继续追问。

赵老汉想了想,说道:“渭水上游有一座玉泉山,山上有个玉虚宫,宫里住着一位道长,叫云中子。这位道长据说道行高深,能呼风唤雨,经常下山帮助百姓,咱们村里之前闹蝗灾,就是云中子道长施法解决的。不过玉虚宫向来与世无争,道长也很少过问世间的纷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5章:寻材制直钩,初闻渭水事(第2/2页)

“云中子?”姜子牙心中一震——他在昆仑山修行时,曾听闻过这位道长的名号,据说他是阐教的高人,修为深不可测。没想到竟会在渭水上游遇到他。“不知这位道长何时会下山?”

“说不准,有时一个月会下山一两次,有时几个月都见不到人影。”赵老汉说道,“不过道长下山时,常会在渭水河畔的一块巨石上打坐,若是先生有缘,或许能见到他。”

姜子牙将“玉泉山”“云中子”这两个名字牢记在心——若是日后能得到云中子的指点,对他的修行和封神大业必然大有裨益。

就在这时,村里的孩童二柱跑了过来,手中拿着一条用草绳串着的小鱼,兴奋地说道:“姜先生,您看!我在渭水河里钓到的鱼!今天河里的鱼特别多,好多村民都在河边钓鱼呢!”

姜子牙顺着二柱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渭水河畔聚集了不少村民,有的坐在石板上钓鱼,有的站在浅水区撒网,岸边的竹篮里已经装满了鲜活的小鱼。“今日为何会有这么多鱼?”姜子牙好奇地问道。

赵老汉笑着解释道:“先生有所不知,每年初夏,渭水都会有一次鱼汛,大量的小鱼会从下游游到上游产卵,这时候钓鱼最容易上钩。不过今年的鱼汛似乎比往年早了些,而且鱼的数量也比往年多。”

姜子牙心中一动,决定去渭水河畔看看——鱼汛的异常或许与天气有关,也可能是其他原因。他跟着二柱来到河畔,只见清澈的河水中,无数银色的小鱼正成群结队地向上游游动,水面上泛起密密麻麻的涟漪。村民们的鱼线刚放入水中,便有鱼上钩,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姜先生,您也来钓鱼吗?我这有多余的鱼竿!”一位村民热情地递过一根鱼竿。姜子牙笑着摇了摇头,说道:“我今日只是来看看。”他蹲下身,仔细观察水中的鱼群——这些鱼体型较小,约有手指长短,鳞片呈银白色,与寻常的鲫鱼、鲤鱼不同。

“系统,解析这些鱼的种类和生长环境。”姜子牙在意识中说道。扫描线随即扫过水中的鱼群,弹出信息框:“目标:渭水银鱼,特殊习性:每年初夏洄游产卵,对水质和水温极为敏感,仅生存于无污染的淡水环境中。当前异常:洄游时间提前15天,数量增加30%,推测原因:近期渭水上游降雨量增加,导致水温下降,水质改善,适宜银鱼生长。”

“原来如此。”姜子牙心中释然——鱼汛的异常并非坏事,反而说明渭水的生态环境良好。他站起身,看着村民们丰收的场景,心中突然有了一个想法——银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若是能将其捕捞后晒干保存,不仅能作为村民们的储备粮食,还能作为日后前往西岐的礼物,送给姬昌,既显诚意,又能体现磻溪村的特色。

他将这个想法告诉了赵老汉,赵老汉闻言大喜:“先生这个主意好!往年咱们捕捞的银鱼大多是现吃,吃不完的就浪费了。若是能晒干保存,冬天就能有更多的粮食,还能给西岐的西伯侯送些去,让他也尝尝咱们渭水的特产。”

当即,赵老汉便召集村民们,安排一部分人继续钓鱼,一部分人回家准备晾晒的席子和盐巴,一部分人则去山上砍伐木材,搭建晾晒架。姜子牙也加入其中,他教村民们如何将银鱼清洗干净,去除内脏,用盐巴腌制后再晾晒——盐巴不仅能增加风味,还能延长保存时间。同时,他还建议村民们将晾晒好的银鱼按照大小分类包装,便于储存和运输。

忙碌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不知不觉间,夕阳已西斜。渭水河畔的晾晒架上,已经挂满了腌制好的银鱼,在夕阳的照射下,泛着诱人的金黄色。村民们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脸上都洋溢着满足的笑容。李老三走到姜子牙身边,递过一条刚烤好的银鱼,说道:“先生,您尝尝!这银鱼烤着吃最香了!”

姜子牙接过银鱼,咬了一口——肉质细嫩,带着淡淡的咸香,果然美味。他笑着说道:“味道确实好,若是能将其推广到西岐,想必会很受欢迎。”

当晚,王婆婆特意用晒干的银鱼做了一碗银鱼汤,还炒了一盘银鱼炒蛋。银白色的银鱼在汤中舒展,汤色清亮,香气扑鼻。姜子牙喝着鲜美的鱼汤,听着王婆婆讲述村里的往事——王婆婆的丈夫早年在渭水捕鱼时不幸溺水身亡,儿子长大后去了西岐当兵,至今未归。“若是先生日后去了西岐,能不能帮老婆子打听一下我儿子的消息?他叫王大牛,在西岐的兵营里当兵。”王婆婆眼中带着期盼的目光。

姜子牙心中一暖,郑重地说道:“王婆婆放心,三日后我去西岐,定会帮您打听王大牛的消息,若是能见到他,定会让他给您捎信回来。”

王婆婆闻言,激动得热泪盈眶,连连说道:“多谢先生!多谢先生!”

夜深人静时,姜子牙进入系统空间,开始演练“洞察术”。他模拟了三日后与姬昌会面的场景,将姬昌可能提出的问题一一列出,再思考应对之策。同时,他还利用系统的“沙盘推演”功能,模拟了黑风寨山贼可能出现的劫掠路线,制定了相应的应对方案——虽然他目前修为不高,但“御风术”和“洞察术”的配合,足以在遇到山贼时自保,甚至帮助姬昌的车队规避风险。

演练结束后,姜子牙打开系统面板,查看当前的状态:

【宿主信息面板】

宿主姓名:姜子牙(字:子牙,号:飞熊)

当前状态:意识体与肉身绑定稳定

当前年龄:30岁

当前修为:凡人境(灵力:15/100,通过日常修炼提升5点)

掌握技能:1.洞察术(基础辅助型,熟练度50/500,通过模拟演练提升50点);2.御风术(基础辅助型,熟练度60/1000,通过声望值提升10点)

拥有道具:1.清心丹×1;2.基础农耕工具图纸×1;3.改良型直钩鱼竿×1;4.渭水银鱼干(若干,存于储物空间)

声望值:110点(无消耗)

储物维度:10立方米(初级权限,永久)

当前任务:1.支线任务(进行中)——帮助磻溪村改善农耕条件(进度2/3,已完成修复水渠、改良农具讲解);2.主线任务(未触发)——前往西岐,成为西伯侯姬昌的谋士;3.临时任务(自愿)——为村民王婆婆寻找儿子王大牛的下落

看着面板上的信息,姜子牙心中充满了底气。三日后的会面,他不仅要展现自己的才华,还要带着磻溪村的诚意——改良农具的经验、渭水银鱼干,以及对百姓的关怀。他知道,这些看似平凡的东西,恰恰是姬昌最看重的“仁德之基”。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棂,洒在桌面上,照亮了放在上面的银鱼干。姜子牙拿起一块银鱼干,放在鼻尖轻嗅,淡淡的鱼香中似乎还带着渭水的气息。他轻轻握紧拳头,心中默念:“姬昌,三日后,渭水河畔,我必以‘直钩’钓出一个太平天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