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山西,在如此狭小的疆域内,流三千里?
谢宁看向那翰林学士,对方也承认红秀并非“恶逆”以及她的自首情节,可他却并不认为红秀可降罪,因为律法上说的很清楚,谋杀且伤到人的,不在自首之例。
所以即使红秀有自首情节,也不可减轻刑罚。
第849章一梦华年381
谢宁思考了一会儿,然后答道,“......犯盗杀罪者如果自首,可以免除所因之罪“盗罪”的处罚,只追究其故意杀人之罪,而盗杀罪重于谋杀罪,既然盗杀罪可得以‘首免’,那谋杀罪也应得以‘首免’。”
“此论荒谬,盗罪和杀伤罪是两种罪行,而谋杀罪却是一种罪行,难不成一人心中想过杀人,即使他没有行动,也要判他个谋杀之罪?”
“刚刚刘大人说诸谋杀人者,徒三年;已伤者,绞;已杀者,斩。其中便有三等刑名,‘谋而未杀’、‘已伤’以及‘已杀’。
若甲与乙有仇,其手持刀刃闯入乙家,但却未来得及行凶便被制服,此便为‘只谋未杀’之罪......”
那翰林学士并不慌张,只顿了一下便反辩道,“若谋杀罪可免所因之罪,那假设有甲乙二人......”
.......
谢宁支持秦丰年的判决,减刑二等,而翰林学士支持刑部的判决,认为免红秀斩刑已是宽恩,若再减刑,天下人引以为例,不教为善,长贼杀之心。
谢宁也反驳了回去,设首免并非就是教人为恶,只唯恐那犯罪之人心中明白自己不能免死,所以长心中所恶,下必杀之心。
燕曦在上面听的津津有味,只不过这场辩论依旧无果,御史中丞请求再选官定议。
燕曦看了一眼下方的大臣,然后点了两个老大人和一个较为年轻的官员商议,最后定议的结果自然是谢宁,也就是秦丰年的结论,可诏令下不去。
“他们可真是顽固。”燕曦没有形象的歪在榻上。
山阴不扰,绿林也闲,蝉鸣声声入晚云。
谢宁将手上的“词头”放下,让燕曦宽心,“过不了多久便会有结果了。”
“他们可为难你了?”谢宁此举简直是站在了他们的对立面,虽然谢宁手上也有人,可对比于那些人来说简直是少的不能再少了。
“没有。”
燕曦有些惊奇,“为何?”
“朝堂上吵的再凶,只不过是因为双方都有自己的理解和坚持,而且,下朝后我便又去找他们了......
毕竟又不是敌人,同为臣子,说几句软话罢了,再说对于他们的坚持,我也能够理解,如此一来,即使双方都说服不了彼此,可到底不会达到互为仇敌的地步。”
说到此,谢宁看了一眼书架上的《尚书》,它被放在最容易拿到的位置,可见时常翻阅。
“陛下也当如此,不管是我,还是其他的大臣,都是你的臣子,君臣之间需要有距离,可作为臣子,更是需要理解,如此才能让他们对你的信任更深,也会更爱护和拥立你。”
燕曦点了点头,表示理解,视线落在窗外随风簌簌的绿竹上,似不经意的开口,“阿宁,若是没有你,朕都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般的局面,手中无权,便是皇帝,也只是傀儡。”
“陛下,你会拥有你该有的权力的。”也只是该有的。
谢宁还没有蠢到不给皇权丝毫的限制,只不过现在皇权势弱,所以它需要从别处分权,然后与相权相制衡。
燕曦也不知有没有听出谢宁的言外之意,笑眯眯的道,“谢府着实是太小了,之前你回来朕便想着赐你一座宅子,如今这宅子也修缮好了,正在谢府隔壁,不管是独自居住还是打通了与谢府合并也好,都随你心意。”
“谢陛下赏赐。”
等谢宁退下后,燕曦脸上的笑才落下。
果然,人都是会变的,谢宁或许没变,但她却变了,她想自己手上的权力越来越大,心中的**越发的膨胀。
“陛下。”去送谢宁的钱姑姑回来了,手上还带着一根细竹枝,上面的叶片还带着雨珠。
“是谢大人摘了送您的,还赠了一句前人的诗,佐邑得尝竹,缘坡结数椽。”
燕曦伸手接过青竹,“我知晓。”
第850章一梦华年382
谢宁且没那么快出宫呢,她是要起草诰命的,一堆的事务等着她处理,这个工作的权力就在于行文,中书舍人如何行文,是能够直接影响朝廷诰命价值取向的。
等将手上的事务办完出宫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路上有小内侍为谢宁引路,夜风吹来,宫灯偏了偏,小内侍低垂着的脑袋缓缓抬起。
“谢大人。”
小内侍轻轻唤了一声,然后见谢宁脚步未停,便继续低声道,“陛下昨日自内侍省新进了几个人,文采学识俱佳。”
谢宁轻轻应了一声,心中隐约也猜到了什么,坐上帝位是一道关卡,可坐稳帝位,掌控皇权,又是一道关卡。
只有真正的坐在那个位置,才会知道便是皇帝,也难以顺心顺意。
燕曦并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她的意见在众大臣里似乎并不重要,大臣们更看重太后以及左右相的意见。
对比起来,燕曦像是一个无情的批奏折工具。
而这次红秀之案给她的感觉尤为深刻,她的诏令若是不能让下面的人满意,他们能够以各种各样的理由驳回来。
只是一个小案子而已,但争的都是权。
燕曦迫切想要有自己的人,不仅是谢宁这样的,还有更多的......毫无根基,只能靠君恩,的人。
或许只有这样的人她才能够信任。
她是信任谢宁,谢宁如今也是天子近臣,可谢宁手上的事务太多了,她不可能去做一些小事,而其他的人燕曦又不敢去信。
因为其他人背后总是有着不是这个就是那个的势力,他们口中说出的话是带有偏向的。
而燕曦最不满的,是中书丞相,即使他们支持过她,可那是因为无可选,且先帝选了她。
自前年到现在,燕曦根本提不了新法,便是新党,也逐渐被如今的朝廷排挤,不是被排挤到边缘,就是被调出京。
谢宁明白燕曦的处境,可万事急不来,大周经历了与西理和北晋之间的大战,如今百姓还未恢复过来。
北晋皇帝在去年冬去世,传位给了那小皇孙谷延,近日来边境又是骚扰不断。
不过谢宁倒是不惧北晋再次侵大周,因为军器监里生产的火药足够让北晋有来无回,大周没有动北晋的原因是百姓受不住。
所以谢宁才会上疏议大力推广棉花种植,然后就织坊进行改革,和官方织坊合作依旧需要登记和名额。
不过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