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突破战,日军开始报复性的疯狂“扫荡”,使得根据地的许多兵工厂被迫进行压缩分散,冀中根据地甚至将兵工厂转移到白洋淀的芦苇荡里和地道中......”
谢宁还是不赞同中止步枪的制造,“我建议步枪制造任务不变,另外增设手榴弹厂、炮弹厂和火炸药厂,加大这方面的生产任务,另外,成立专门小组研究攻破化工、冶金技术,特别是化工技术,我们在这方面的人才还是太少。
如果单纯靠工人师傅们在制作过程中提高技术,效率太慢,还是应该同时提高理论基础.......”
在事情商讨的差不多的时候,谢宁将已经改良好的新型步枪提了出来,这类步枪并没有在性能上有所提高,只是更适配女性使用。
会上有一瞬间的沉默,“谢副部长,你要知道,我们现在时间紧,任务重,重新让工人适应另外形制的步枪打造,很耗费时间精力,而且这款步枪的造价比我们现在生产的步枪造价要更高,我认为不需要新式的步枪,只需要制造现在这种步枪就可以了。”
此话赢得了不少人的附和。
谢宁微微挑眉,淡笑道,“我不是在征求你们的意见,只是例行通知,你们只需要执行。”
以她的职位等级,很多事情并不需要“商讨”,完全可以直接下命令,即使她只是军工部的副部长,但,她也是总工程师。
而且,
谢宁的视线落在刚刚提出反对意见的人脸上,“我并没有说过这款步枪的造价要高于现在我们所生产的步枪,相反,它的造价要更低,只不过比之现在我们所使用的步枪多一道工序。
既然这样,方科长以为,是否要将这类步枪替代现在所生产的C49,成为兵工厂主要生产的步枪呢?”
“不行!”
方民成紧皱眉头,“你都说了这款步枪更适合女同志使用,而我们在战场上的士兵基本上是男同志,让他们使用不适合他们的步枪,那是降低他们的战斗力量和生存几率,这是绝对不行的!”
话刚落下,方民成就意识到了自己话里的不妥。
还没等他补救,坐在他对面的陈政委就直接黑了脸,“方科长,那你是觉得在战场上战斗的女同志就不重要了是吗?在战场上,女兵的人数的确比不上男兵,但她们的功绩不可磨灭!
女同志们在后方的救助和宣传工作也不可忽视!
男兵不能使用不合适自己的步枪,那女兵就可以了吗?她们的战斗力量和生存几率就不值得重视是吗?
方科长,我觉得你的思想有很严重的问题!你需要深刻的检讨自己!”
第140章旧时明月140
猝不及防被喷了一脸,看到其他人也一脸不赞同的看向自己,方民成深吸一口气,让自己不要生气,不要和女人计较,缓和好情绪后,方民成才道,“我会写检讨,反省自己的错误。”
散会后方民成回到自己的窑洞,抽出口袋里的烟就深吸了一口,还没抽上几口,那烟就没了,翻遍了身上的口袋,也没翻到存货。
顿时有些颓然的躺到炕上,今天他的脸是丢尽了,心中不由得怨恨起谢宁,要不是谢宁提出新式步枪,他也不会口不择言。
有了这个黑点,到时候升职就更难了,思想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就在方民成想着该怎么挽回时,窑洞外传来了低低的声音。
“谁?”
“堂哥,是我!”帘子被掀起,一个面容富态的男人走了进来。
“方志?你来这儿干什么?”
方志闻到空气里的烟味,却没瞧见方民成抽烟,顿时心中了然,然后从口袋里摸出了半包烟,“堂哥,我这里有烟,还不错,怎么样,来一支?”
方民成没抵过烟瘾,到底是接了过来,“说罢,有什么事?”
“堂哥,你也知道,我最近两边跑,手上攒了一批货......如果你能帮我过过手,给你三十块大洋,怎么样?”方志殷勤的给方民成点上烟。
方民成的手指抖了抖,没有应声。
方志继续道,“堂哥,你是咱们家里最有出息的,但你看现在,你住的是窑洞,吃的是洋芋儿,现在连一根烟都抽不起,咱啊,还是得为自己想想,出来闹革命,不就是为了让自己过好点吗?
打了地主了,你也当了高官了,还过的那么落魄,我都看不过去,堂哥啊,我是你亲堂弟,总不会害你的,就是我自个也做生意,想着你呢,才来找你的。”
见方民成神色动容,方志心中暗喜,成了,遂加大火力,低声道,“堂哥,你知道那肖局长吧?那人家还是首长亲自探望了两次的人物呢,还不是过的不好?就那三瓜俩枣的,够干嘛?
他现在帮销一批货,能挣一百大洋呢!”
方民成顿时瞪大了眼睛,喉间涩然道,“你要我怎么帮你?”
寒风凛冽,有人饮贪泉,有人拒高官。
“霍夫先生,很感谢你的欣赏,但相比于出国深造,我更愿意留在自己在祖国学习和奉献。”
去苏联学习先进的医学知识她当然很心动,霍夫提出的待遇也很好,但不该是现在这个时机。
霍夫叹了一口气,他是真的很欣赏赵乐,这是一个很厉害的医生,“好吧,赵医生,如果你愿意,我永远欢迎你的到来。”
“谢谢。”
刚从秘密会诊抽身出来的赵乐还没歇上个几天,就被通知带领医疗队去往长江以北。
想到谢宁的身体,赵乐便起身去了老大夫的办公室。
何老大夫是学中医的,不是什么中医世家,而是一方游医,但那医术没得说,而且知晓不少偏方,药厂里不少生产的药都是根据老大夫的偏方进行改良的,十分不错。
老大夫的针灸术虽然比不上自己,但比一般的人要强上太多,赵乐便请何老大夫帮忙照看一下谢宁,在她离开的时间里帮谢宁针灸。
“你这又是何必呢?”何老大夫叹气,他也给谢宁把过脉的,这病啊,就得养着,好好养着,啥也不想,比什么都强,或许能多活个五六年。
可谢宁那样的职位,能静养吗?
赵乐微微别过头,没有回答这句话,只道,“谢宁最近越发的嗜睡了,您多看顾着些,我寄信回家了,您知道的,我家祖上曾经是御医,藏医书无数,总有办法的。”
“随你随你,我会看着的,但我还是得说你一句,正所谓‘气以壮胆’,过子时不睡易耗伤胆气。”
这话训的,赵乐受了,但做不做得到得另说,在外随军,哪里能严格守时的睡,只能伤了再补气罢了。
临行前谢宁还给赵乐准备了米饼,是米粉夹着红糖做的,有些硬,但十分的耐保存,又顶饿。
因为行程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