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其中内情,只叮嘱了刘允几句就回院子了,她是明天下午的车,早上再去找方之禾的话也还来得及,就算有对象了,那也不是就非得黏着在一起工作,异地工作是常态。
正当谢宁把东西都收拾好放进空间里后,“啪”的一声枪响,惊的二妞立马从隔壁跑了过来,小扬的声音在门口响起,“我带着人去看看,你们先别出门。”
没多久小扬就回来了,里面被警戒了,他带着人过不去。
谢宁点了点头,表示理解,小扬更是不敢睡了,亲自带着人巡逻。
第103章旧时明月103
直到第二天早上谢宁去找方之禾的时候才发现她出事了,昨天晚上的枪声......
了解内情后谢宁气的要死,但还是不得不按下心情跟一些老师去安抚学生情绪。
因着行程不能更改,谢宁在离开前直接写了投诉意见,正常的追求她不反对,但是这种明显的强迫必须杜绝!
赵乐过来送行,拿了一木盒子的药给谢宁,“这是我做的一些治伤寒的药丸子,你拿着备用,别的病你都没,就是容易受寒,得多注意。”
见谢宁面带郁色,赵乐叹道,“那事我会帮你盯着的,有消息便写信给你,咱们党内纪律还是很严苛的,这股风绝对透不出去。”
这是什么意思?
谢宁没问,但在半个月后她便收到了赵乐的来信,那个逼婚的团长被枪毙了,谢宁心中的郁气到底散去了一些。
对于方之禾的死,谢宁是遗憾的,那是个很聪明,性格文静的小姑娘,留洋回国后看到国内时局混乱,日寇侵略国土,因着这边的宣传,拎着一个箱子就来了抗大,得知谢宁教授的专业后更是学的刻苦认真,只为了让自己的力量发挥到最大。
可她甚至还没有毕业就......
即使有不少还没毕业的抗大学员便奔赴战场,最后死在战火硝烟当中,可方之禾死的憋屈,她被一个求爱不得的男人枪杀了,真是让人觉得讽刺。
谢宁把自己建议肃清党风的报告提交上去,这才摊开纸张写信,每一个学员的住址她都知道,因为她要在他们死后代写一份家书,是以陈情。
“叩叩——”
“谢副厂长,3车间的机器出现了问题,请您过去一趟。”
谢宁把信收好让小扬寄出去,现在她在这个新厂子也忙的不得空,短短的时间,厂子里的工人便已经招到一千了,各种设备和原材料也是备齐了,倒是没出现中饱私囊的现象。
或许有,但她不知道,不过能把最低标准执行好就很不错了,能做到这样,或许是因为双方协理的缘故,而且日寇近期连连扩张侵略版图,当局怎会不慌?
处理完车间的事,谢宁还没歇口气,迎面便撞上了徐继,当初陈建的手下,现在也在厂子里工作,具体是哪一方的人就不得而知了,谢宁也懒得去探究他们内部之间的派系之争。
谢宁不欲和徐继产生交集,徐继却是一把拦住了谢宁的去路,“谢副厂长,厂长有请呢。”
见谢宁看都不看他一眼便扭头去了会议室,徐继没忍住呸了一声,“拽什么拽?臭娘们。”
当初他带着人来到西安没多久,就发生了事变,搞得他的计划都泡汤了,现在还被一女人压在了脑袋上,晦气死了。
哼,上面的风变来变去,指不定哪天就掰了,到时候再动手也不迟,上面的人就是太小心谨慎了,一个女人都拿捏不了。
谢宁不知道徐继背后的小心思,面对何厂长摔下来的文件,她也只是翻了几页,无辜道,“何厂长,实验是需要消耗的,怎么,你们是让我单凭脑子就想出完美的炮弹吗?”
何厂长扯了扯嘴角,内心十分无语,“谢副厂长,这是一点点消耗吗?你要不要再认真看看那儿的数据?”
谢宁眨巴眼,决定把无赖发挥到底。
她没办法呀,那些东西只有这里的机器能生产出来,根据地的机器都太落后了,也不齐,效率太低,在这里就算有机器和材料她也做的很困难。
而且如果大家都知道生产的是什么,早就被抢的一点不剩了,哪里还轮得到她布局?
三个月,百万军交战,战况激烈,粉碎了倭国三个月灭亡华国的计划,但上海依旧失守,接下来日军的目标必然是南京。
第104章旧时明月104
“王叔,咱这边的洞也挖好了,里面放了不少吃的喝的,绝对隐蔽。”只要躲进去的人不是这么的蠢的话,就不会被发现。
省着点,那些吃的,够三十个人吃上七天的,再省点,挨上半个月也不是不可以,当然,他是不懂为啥王瞎子要派他们这些人去挖防空洞,还得隐蔽的挖。
不过他们都是江湖上混的,王瞎子在他们这圈子里的名声极好,既然王瞎子找了他们,他们当然愿意跟着王瞎子混。
他们在沪城打起来的时候就来了金陵,跟老鼠似的到处打洞,王瞎子透露的不多,只说沪城如果没了,那小鬼子肯定会打到金陵来,他们挖些洞,到时候如果金陵守不住了,那些逃不了的人好歹能有个地方藏身,能活一个是一个。
大图不懂,都打到金陵来了,人为啥不先跑呢?
小六拍了一下大图的脑袋,怎么人长这么大个,脑子不长呢?
谁知道小鬼子会不会打到金陵来?他们这都是猜的,做的也都是以防万一的准备,就算打到金陵来了,这里也还有守军呢!
跑?有钱有势的早跑国外去了,要不然就跟着政府搬到重庆去了,剩下的能往哪里跑?哪里都在打仗,而且又不是谁都和他们一样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举家搬迁哪里是那么容易的?这里也不都是本地人,还有从前方逃来的难民。
不到最后一刻都相信着军队能够守住城呢。
而且国际委员会的已经在西北部设立一个给平民躲避炮火的安全区,有那什么洋鬼子的面子在,倭国应该不会太过分,他们也把一部分物资都送到了安全区和教堂。
就是他们去劝人走,人愿意吗?往哪去啊?他们负担得起吗?空口白牙的,说破嘴皮子都没用。
而且......小六子想起王诚讲的一个故事,比起面目可憎的真恶人,那伪君子的手段才是真的让人发寒。
寒风萧瑟,带来的除了冷意,还有隐隐的血腥味。
紧紧闭户的南京居民只知道驻军多次公开表示誓与南京城共存亡,却并不知道司令部下达了撤退的命令,而由于在书面下达大部由正面突围,一部随司令部由下关渡江的命令后,唐又下发了口头命令,“如不能全部突围,有轮渡时可过江,向滁州集结。”
这极大的降低了命令的严肃性,也为不执行命令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