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她可是位列十二帝王本纪的女子。
只是后世以毒妇之称冠以她身,说她善妒,手段残忍,但甚少有人去了解她那半生的痛苦经历。
更别说后期的她还是一个政治家,真正的政治家,又有哪一个不是狠角色呢?
而将历史上这样的女子高光事迹抹去,放大她们所做过的,在后世人看来十分可恶的错处,或是扭曲她们的事迹,恶意解读她们的初心。
为的是什么呢?
只不过是某些人要女子恭顺,要这世间的女子温柔恭顺,便于父权社会的统治与压榨。
壁上的烛火昏暗,谢宁点了一盏小油灯放在棺椁上,而后她又提了一人,邓绥。
那亦是一位女性政治家,史书上对其倒满是赞誉,她的心性以及能力亦值得这一份赞誉。
邓绥也没有直接称帝,而是以女君亲政,自称为“朕”,群臣奏事皆称其为“皇太后陛下”。
青女细细听着邓绥的故事,谢宁所述的这些人,对于她来说都是后世的君子。
而她也没想到秦统一六国后竟然这么快便覆灭了,代之而起的是汉朝。
现在的谢宁是喜欢读史的,但她对史书并不全然的信任,因为里面有很多东西都存在引导的作用,当然,不仅是史书,有很多事物或是言语都暗含着引导,所以要学会辨别。
人是具有自主意识的。
“说起那位女君,便不得不提那时候的另外一位女政治家,班昭,她是女性史家,被赞为第一才女,却又被人讽为千古罪人.......”
只因她攥写了位于女四书之首的《女戒》,在今人看来,那本书是压迫女性的帮凶,而在后代的历史长河中,的确有无数的女性深受其害。
世人对班昭的评价毁誉参半。
今人读古,也只能从简单的字句窥见那个时代的一角,班昭作为的邓绥的老师,又担任修史之责,自是常常出入宫廷,亦将后宫之中殷后和邓绥之间的血腥斗争收入眼底。
她在感到恐惧的同时也对女子的生存困境有了更深的认识,女性在这一场权力的游戏中就像藤蔓,脆弱,柔软但坚韧。
后宫中的争斗表面上是为了那一份宠爱,实际上是为了皇帝的宠爱所带来的利益,邓绥容颜殊丽,一入宫便深受皇帝宠爱,这自然会让她遭受来自后宫其他人的攻击。
而她为人低调,谦和自持,能屈能伸,对高位者,不管是皇帝还是皇后,示之以卑弱,一点一点的往上爬,充分展现了以柔弱胜刚强的为人之道,成为了最后的赢家。
最后班昭也加入了邓绥的政治集团,从幕后,走到台前。
而邓绥的处事手段,极大程度上影响了班昭《女戒》的创作,其姑祖母班婕妤宠辱不惊的一生,知礼守礼、有进有退的处世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感染着班昭。
第1206章归人笔记280
在那个时代,大部分的女性都处于边缘化的地位,班昭因其出身,能够接受到一份正统的教育,从而拥有了更深的自我表达和思考的能力。
可即便是她,包括后来成为女君的邓绥,她们的命运有时都不得不顺从于婚姻和家庭,更别说其他的女子。
那是一个时代对她们的限制。
而班昭撰写《女戒》的初衷,不过是一个母亲,一个长辈给后代所写的生存借鉴,并非让天下女子将其引为行事准则。
那时的她已经失去了所有的亲人,只留下她独自面对这世间的沧桑变幻,她这一生,经历了六代君王的兴衰更替,每一次皇位的更迭,都伴随着宫廷内外的风起云涌、权谋斗争,她亦入身亲眼目睹了后宫的血腥争斗与前朝家国政事的繁荣与沧桑,死生荣辱。
她仅是以自己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悟出的一丝道理以及对那个时代女性命运的敏锐观察,予以后代子孙借鉴,让她们能够更好在那个时代旋涡中生存和自保,不必那么辛苦。
其中更是蕴含了她对那时女性生存境遇的不忍,她从未想过暴力的去驯服女性。
其中有一句,察今之君子......但教男而不教女,不亦蔽于彼此之数乎?《礼》,八岁始教之书,十五而至于学矣。独不可依此以为则哉!
她主张女子也应接受知识和礼仪教育,第一次将女子和男子放在教育平等的位置上。
“虽然你未曾将《女戒》全文说尽,但我认为它并非全然都是好的,而你说的这个班昭,她不仅仅是一位母亲,一个长辈......”
更是一个,政治家。
这是谢宁教她的新词。
谢宁点了点头,“自然。”
班昭作为朝廷史官,又是邓绥政治集团的一员,而《女戒》在邓绥摄政早期,或许是带有官方和政治色彩的。
今人非古人,谁也不知道那是给予后代子孙的一封纯粹意义上的家书还是为所有女性建立规范的指导标准。
毕竟受父兄影响,班昭接受到的是纯正的儒家教育。
“她是一个政治家,《女戒》形成的时间,正是邓绥摄政的时候,里面过于谦卑的思想,或许是一种蓄意而为的,麻痹他人的策略。”
自然,也会带着剥削的色彩。
至于评价,不仅是现代,便是在班昭自身所在的那个时代,人们对《女戒》的评价都产生了两极分化。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戒》被统治者和士大夫们所利用,特别是在理学兴盛时《女诫》中部分观点被大肆鼓吹变得极端化,使其逐渐沦为禁锢女性的工具,以礼教的铁索,一层又一层的束缚世间女子。
使得后世很多女子......不,不仅是女子,是许多的后世人都认为,《女戒》中所谓女子的礼仪教育便是教她们如何侍奉好丈夫及其家人,而没有主体意识和社会意识,慢慢的,女性彻底沦为男性的附庸......
“在很久很久的以后,华夏陷入内忧外患,国之将覆,在那个时候,女性的思想有了爆发式的解放,她们要权力,平等的权力。”
所以她们批判一切剥削压迫她们的东西,其中便包括《女戒》。
因为在那时的《女戒》早已面目全非,即使在一开始它蕴含着不错的初衷。
但不管如何,都不可否认,在久远的东汉时代,有着那么一位女性君主,设女官,鼓励女性参政,有着那么一位女官,站在政治场上,站在历史舞台上,以自身为榜样。
毋需否认其中的糟粕,因为时代的局限性无可改变,可应该看到她们身上女性的力量,以勉励自身。
谢宁呼出一口白气,不知为何,墓室变得更加寒凉了。
最后,她提到了武皇,那更是一位被后世的一些人杜撰扭曲过的君主。
世人会说她残害手足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