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只是可惜他似乎没有出仕之意。”
“姓诸?”
“正是。”
谢望之回忆了好一会儿才道,“我倒是记得有一诸姓人家,在先帝登基没多久被流放岭南,此人是贺先生的好友,只不过那时贺先生自顾不暇,也就帮不上什么忙,后来两人就没了联系。”
他对此人有印象还是因为这人在山水画上的造诣颇高且极具特色,其画干笔淡墨,疏淡清逸。
贺先生的书房里就收藏了一幅这个人的画,不过按照年纪来算,若诸学易真是诸家人,怕是那位诸老先生的后辈。
“若他真是诸家人,为父倒是真的得请此人出仕,你觉得他不愿出仕,是因为还未拿捏住他心中的那个点。
之前你说诸学易在夷人部族里当先生?”
“是,不过他主要教的是斗山部族,其他的部族他只会偶尔去,或是他们将人送到斗山部族所在的寨堡去学习。”
当时谢宁还看过他们的小学堂,十分的简陋,但是那里的孩子都很珍惜,打扫的干干净净的,那上首属于教书先生的桌案上放着一个窄口的陶罐,上面的鲜花每日都会更新。
都是路边的野花,是孩子们听说诸学易喜欢花,所以给他准备的。
“他不愿出仕.....若是让他当学官呢?”谢望之面上带着笑,继续道,“泸州有府学,可另设一二班级收受夷人部族的子弟。”
第846章一梦华年378
至于能不能参加科举考试,这个谢望之就不能保证了,毕竟就大周的科举制度来说,并没有规定夷人不可科举,但是那些西南蛮族的户籍不在朝廷,是不能科举的。
“父亲高见。”诸学易是汉人,他又在蛮族部落教学,心中定然有促进两族关系融洽发展的心思。
京城里倒是有收受其他外族子弟的先例,可那收的都是贵族子弟,地方上的官学可没有这个先例。
倒是可以就此上一份疏议。
二人一聊便不知时间,直到墨书提醒该用晚膳了才回过神来。
依旧是一大家子用饭,如今谢家老俩口是彻底的不在外面忙碌了,只待在院里开个小菜园打发时间,他们其实也想带曾孙子的,可又不好意思催。
谢祖父还暗地里找谢望之,让他使使力,把谢起俩口子分到一起工作,这样子他带曾孙子的希望就大了。
谢望之没有理会谢祖父的想法,谢起有自己的路要走,可须红英也有自己的路要走,血脉固然重要,但两个人的前程也重要。
须红英既然都嫁进了谢家,那就是谢家的一份子,若是以前,谢望之怕是会干预,但现在的他做不出让须红英为了血脉牺牲自己前程的事。
家里的女眷并不多,可他仅仅只是看家中几个女眷如今成就,心中也渐渐的明了。
他希望她们安全的待在自己的羽翼之下,可又不愿看到她们身上的光芒消逝在羽翼下的阴影里。
一个强势又坚毅的母亲给了谢望之与其他人不一样的童年和心路成长历程,所以他才会被同样坚毅,同样明丽的陈晚娘吸引。
在成婚之后谢望之能明显感觉到对方的变化,陈晚娘温婉,像是一个标准的贤妻良母,他也喜欢这样的妻子,可心中总是有些闷闷的。
直到在泉州之时陈晚娘走出家门和霍氏开始做生意,然后一路走到京城,走到如今,她身上的光芒越发的璀璨夺目。
谢望之才知道缺了什么。
长姐谢云的蜕变也让他感触颇深,然后便是幼女谢宁。
这个孩子早慧,澄澈的眸中印出了万千世界的色彩,也藏进了人世的黑与白。
谢望之不忍她的才华天赋被埋没,可又怕她自苦,所幸这个孩子的心足够强大。
对于父母的心思,谢云也看的明白,所以为免老人家说话坏了谢起和须红英之间的情感,便把俩人的注意力转到善堂去。
这世上孤苦的孩子这般多,老俩口既然闲着,又觉得爱心泛滥想疼孩子,那何不如分那么一丝给那些孩子呢?
谢云自个早便不想着生孩子了,她致力于开善堂,收养一些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被抛弃的孩子,让她们能够在这个世界生存下去。
或许对于她们来说,能够活下去就已经是最大的幸福了,可她们的心是苦的,若是她们多收到那么一丝爱,枯涸的心湖或许能够多一丝生机。
此时家里没有别的孩子,谢起被调到江阴当签判了,陈云诚为了早上上值前可以多睡一点,搬到他大哥陈云盛那里住去了。
只有一个和谢宁差不多岁数的少年,阿俞,是谢云收养的孩子。
谢宁除了给父母他们带礼物外,也给阿俞带了,是一块品相极好的墨。
之前阿俞便参加了童子举,所以去年科考,他也参加了制科,如今还在候官。
谢宁刚回来这几日大家都知道她忙着,所以都没人来投帖子拜访,直到宫中开设的庆功宴结束后才陆陆续续有人来拜访,其中一个便是袁璨。
她在这个年纪还考上了进士,而且还是榜眼,官朝奉郎,惹得她远在江南的孩子都纷纷来信,说要上京来照顾她。
袁璨自然是想拒绝的,她并不觉得自己已经老到需要人照顾的地步,而且还有下人呢。
只不过一些迎来往送的,还是需要一个主事人,所以她便唤了次子一家进京为她操持一些事。
长子还得留在江南,因为他们的家在那里。
第847章一梦华年379
谢宁请袁璨在亭子里坐下,然后问起了其他女考生的情况,得知她们都被任派到了各地,心中不免一叹。
只有袁璨留在了朝中,这怕也是因为袁璨名望,还有那一场争斗的促使。
之前南北之争的时候谢宁并不在京城,因此也不知道具体的事宜,后面也是从别人口中得知的。
袁璨在这场争斗中占了不小的位置,她算是南方仕子的代表之一。
对于南方仕子来说,袁璨是女子,在女帝的统治下,她天然多了一分优势,毕竟女子考官是谢宁倡导,女帝支持的。
且袁璨所在的家族在江南名气大,不管是她的父亲还是丈夫,亦或是她自己,都足够优秀,才华足够服众,所以南方仕子才推举她为代表之一。
而对于朝廷来说,袁璨是南方仕子的代表,科考成绩又足够好,且皇帝又已然暗示了,所以他们便顺势留了袁璨在京都当官,而不是调派到地方去。
就是这官也不是与工部,与纺织有关的官职,而是文散官。
也就是说,袁璨踏入了文官的范围内。
袁璨来访是为了和谢宁说关于女子杀夫案一事的,如今朝中对这么一个小案争执不下,为人所震惊。
可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