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走尽了这世间。
因为当年那几乎要了她命的一刀,谢宁的身体每况愈下,她自己心中也清楚,若是没有那一次的消耗,或许这一片绿叶可保她长命百岁。
但谢宁亦不悔,她独行于这世间,也留下了牵绊,人终有尽时,须尽意。
“她逝去在山花烂漫时,手中捧着一卷书,云霞昭昭,落满人间。”
雪球伏在谢宁身旁,亦去了。
皇太女恭敬的将手上厚厚的书卷递上去,谢宁这一生,写了许多书,唯这一本,在她逝去前才落下最后一笔。
燕曦翻开书卷一页,“景宁四年,九月庚子.......”
微微泛黄的书卷写尽了谢宁的一生,也记录了她所见所闻之女子的一生,为自己,为她人作传,不论是高位的帝王,还是田间的农妇,她们都在谢宁的书中,有属于自己的姓名。
她们便是她们自己,不是任何人的附庸。
不管是在书中,还是在现实里,她们都不再是附庸,她们是独立且自由的存在。
“母皇,儿臣能去给老师送行吗?”皇太女红了眼眶,自她出生起,谢宁便教导她,是她唯一的师。
“你唤什么老师?”燕曦捂着眼睛,掩住悲痛,“她是我的老师......你要唤师祖!”
即使她比谢宁还大上稍许,可两人相伴走过的一路,都是谢宁在细细的教她,那是她的老师......
“我要去送她。”
可去的人不仅仅有燕曦,但凡是跟随过谢宁,受过谢宁教导的人都来了,她们之中有官员、大夫、将士、商人、工匠、绣娘等等,男女皆有。
因为谢宁开了许多的学校,她不仅让天下女子都能入学堂上学考科举,也让万千贫户子弟有了读书学习的机会。
还有那并未见过谢宁的人,也去了。
谢家大开府门,进进出出的人有权贵富户,也有穿着旧棉衣的平民,他们或许从未见过谢宁,但谢宁给予了他们饱暖,他们永远记得。
燕曦停朝三日,在出殡那日,街边站满了送行的人,她们全都着麻衣,手上系着一段白布。
纸钱如云片轻轻飘过,犹如漫天花雨,招魂幡在半空中起扬,似乎引来了一息轻叹。
第912章一梦华年番外1
“接下来我们要去的是大周传奇帝师谢宁......后面的!快点把手机放下,等下这节课不给你过!”
少年眼睛圆润润的,不好意思的朝历史老师傻笑,露出洁白整齐的牙齿,“老师,我奶奶说让我拍一下谢师祠,她老人家腿脚不便,还没去过一次谢师祠呢。
刚刚老师讲的好,我就也想拍下来给我奶看的。”
历史老师摆了摆手,指着飘在空中的摄像机,“全程录像呢,到时候你去下载就好了。”
正说着,车就停了,少年下车的时候瞧见前面坐在轮椅上的女孩不小心一歪,连忙扶住,“安安,你小心些。”
他们今天上的是历史课,学到大周的历史,老师特意带他们来谢师祠参观。
叫安安的小姑娘轻声道了句谢,然后遥控着轮椅慢慢跟在老师身边,有学生问历史老师,“老师,这谢师祠都那么大的吗?而且种了好多花啊。”
历史老师走到安安的后面推轮椅,这样也能照顾到她。
偏头回答学生的问题,“并不是所有的谢师祠都是那么大的,而这些祭祀谢宁的庙宇除了周文帝盖的,还有很多百姓自发盖的,其中就以初旭盖的最大,而且种了最多的花。
当然,这都是记载,现在的谢师祠都是经过修复的。”
“咦?初旭将军吗?我还见过她的画像,可高可高了!比须红英将军还高!她用的还是大刀,打仗可厉害了。”
有学生发出疑问,“初旭将军和谢太傅有关系吗?”
因为谢宁在世界各地建立学校的举措,再加上她是帝师,她们也就跟着亲切的称谢宁谢太傅。
“因为是谢太傅,初旭将军才能上战场,才有钱养活家庭,而且谢太傅还救了初旭将军好几次,且在京城的时候初旭将军都是住在谢太傅家里的,受了谢太傅的教导,这些在《周记》里都是有记载的。”
“我也知道这个!而且第一个军事学堂就是从那里诞生的。”
“你别胡说,军事学堂明明是谢太傅在熹平三年提议创办的,是在军中,不是在她家里。”这里的军事学堂是专门培养武将的。
一开始是为了给军中的一些将领进修用的。
这边两个学生辩了起来,那边又有几个学生问起了问题。
“老师,为什么周文帝不叫周武帝?而是她的下一任帝王称了周武帝?周文帝可是打下了北晋大半国土的,而且在晚年时期又将北靠乌蒙国那边打下了不少地盘,还气的乌蒙国反手去打高丽了。”
历史老师扶了扶金丝眼镜。
“这个嘛,就不得不说周武帝的小心思了,从《周宫实录》里可以了解到周文帝其实是想要‘武宣’这个谥号的,但无奈周武帝也想要,所以她就动了小心思,极力夸扬周文帝在文治上的功绩,最后成功将封号保了下来。
而且这周武帝也对得起她的这个封号。
不管是周文帝还是谢太傅,都想将周武帝培养成一个善治世的君王,毕竟前面文帝已经打了天下,后续缺的是治理。
但是周武帝自小跟着各个武将学武,自然也有了开辟疆土,将大周建立越发强大的豪情。
不过其中也有别的原因,你们可知道?”
学生们摇了摇头,还是那少年开口,“是不是因为对外开放越加深入?”
“对,因为景宁年间机械钟表的发明,对时间精度的把握更高了,后面有对天文学了解颇深的工匠在此基础上发明了类似于现在航海钟的司向仪.......再加上造船技术的提高,大周对外交易的官私船队越来越多。
如此便发现了许多无人之地,据说没人愿意去这些无人之地,朝廷就把罪臣贬过去经营,也算是另类的开疆拓土了。
第913章一梦华年番外2
而周武帝是一个十分喜欢派使臣去‘友好’交流的皇帝。
使臣所到之地,若是和平交流还好,如果使臣被杀,那等待他们的就是大周的铁蹄。
有时候都不用大周出动军队,出使的使臣自己就能带人把无礼的小国打下来.......还有一些西方国家,越加频繁的贸易往来加深了东西方之间各个方面的交流.......”
严格说来,的确是周武帝打下的地盘更多。
就在历史老师慢悠悠讲着周武帝一些友好交流史事的时候,后面的学生又忍不住开小差了。
“我记得初旭将军就出海打过一次仗,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