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快穿记事薄/慢穿记事簿 > 分卷阅读531

快穿记事薄/慢穿记事簿 分卷阅读531

簡繁轉換
作者:白茶微熏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11-06 17:10:46 来源:源1

前的危机尚未解决,她也只能将于同的事放下。

在谢宁思虑的时候,枢密副使王阳便上奏,如今北晋军败势已定,何不乘胜追击,将他们彻底困死在中原腹地。

刘元畅听了不赞同的摇头,“王副使不知,斥候传回消息,北晋的援军不日便至,以我们现在的兵力和物资,根本消耗不起。”

便是战了,大周也绝对讨不了好,别看昨日打了打胜仗,但那是因为敌军不备。

他是主和的,但是还不能明说,还是等别人先说吧,自己能少挨点骂,毕竟他嘴皮子还不是那么的利索。

果不其然,等他话落后,朝堂上便由主和与主战两派吵了起来。

谢宁并不参与争论,只偶尔户部尚书站出来喷人的时候才认真一些,因为她要借着这些数据估算。

最后还是主和派略胜一筹。

因为国库没钱了。

毕竟才和西理国打完没多久,大周元气大伤,哪里还有钱和北晋打?

那么多兵,可都是不生产的,一日消耗的粮食户部尚书就是看一眼都有点晕,等到了年纪,他一定得辞官!

虽然他是和其他三司一块管钱,可他最苦,每个人要钱都朝他伸手,太难了!

可就是主和,也不能他们主动的求和,得等对方主动,然后他们矜持一下,再进入到下一步讨价还价的环节。

所以这几日该打的仗还是得打。

将具体事宜商讨完后,便是论功行赏,虽然现在赏不了什么钱,但库房里的宝物还是不少的,最主要的还是升官。

谢宁卸了医官之职,转到了三司,主军器之事,毕竟现在来说,这最要紧。

其他人都没有什么异议,因为谢宁便是去了三司也不是掌权,而是专司技术,负责火药军器等事。

谢宁制的半自动投石机和各式新型火药的威力他们都是瞧过的,也不敢有异议,毕竟人家凭的是真本事。

除了谢宁的官职变动,须红英等人也封了官,有大臣觉得此举不妥,哪有封女将的?

只不过他还没吐槽几句,就被谢宁喷了回去,那引经据典的骂词将反驳的大臣气的七窍生烟,可他们又骂不过谢宁。

以前骂不过,现在也骂不过,这嘴皮子忒利索了。

“......须红英难道就没本事没功绩吗?人家也是一步一步从战场上杀出来的,保护了大周,保护了百姓,保护了尔等这些只知道龟缩的权贵!

林大人,听说你家小儿子前几日还包了花船游湖,夜夜笙歌,好不快活,秦大人,胡姬的舞可好看?冯大人,隆冬宴可真是热闹,满宴珍馐,炭暖于室.....刘大人......

玩乐的时候什么都有,朝廷要捐粮的时候个个都哭穷,难道大周灭了,尔等还能独活?

尔等可见一墙之隔,雪埋寒骨,那箭雨炮火之下满地的将士尸体可看的心安?”

谢宁缓了口气,不再那么咄咄逼人,还躬身作揖,“我刚刚失态了,还望诸位大人莫怪。

只是自河东一路走来,看到太多北晋军劫掠所造成的惨状......人都是为己的,这都可以理解,毕竟那都是自己的钱财,谁又愿意无偿拿出去呢?

而且北晋军围城,谁也不知道他们会围困多久,在帮助他人之前保护自己,这并没有错。

不愿,才是人之常情。

可正因如此,我才更感叹于玉相、祖老大人、石老大人、秋御史等人的无私。

或许对于我们这样的人来说,一斗米一件暖衣不算什么,可对于那些在围困之下濒死的人来说,那就是救命之物。

不管是贫苦的百姓,还是守城的将士,他们都需要这么一份,我们并不在乎的粮食。”

说的那几位大人面色通红,十分的羞愧,因为他们心里就是这么想的,他们自己的东西,为什么要给别人?

他人与自己何干?

谢宁说了理解他们,可正因为如此,他们才恼怒羞愧,因为他们是真的不差那么一点粮食。

燕曦眨了眨眼睛,等着谢宁继续说,一开始她提捐粮,还被皇祖母拒绝了,因为此举不妥。

哪有逼臣子要粮的?

就燕曦来讲,她不如直接抄几个人,谢宁刚刚点的那几个就不错,贪污榜上有名。

第827章一梦华年359

可当初景帝都没抄家成功的人,燕曦这个时候更是抄不了,毕竟外边还乱着,倒不如点一下他们,然后让他们拿点东西出来。

就是如此,谢宁也只是点几个人而已,并没有扫射绝大部分官员。

而且此话一出,不仅那几个官员面有不愉,其他的老大臣亦是,玉相本想站出来反驳,但户部的一个官员先一步拿出了捐粮的数目,还有捐粮后的记名册。

捐了,当记一功,不捐,也没有惩罚。

便是捐粮的数目也不多,只占他们本身俸禄的三分之一,且还只是一个月的,反倒是接下来的对富户的要求更高。

这是要“劫富济贫”啊。

不过话说的好听,是拿“一些东西”来换,往年财政不足,皇帝都拿度牒来换,现在佛教是势头好不容易压下去,燕曦自然不能起这个头,而是工部管理下的织坊“名额”等特权来换。

玉相把脚收回去了,如果谢宁和燕曦真的这么不懂事要臣下的家产,他定得把这俩小娃骂醒来。

大周官员的俸禄本就不高,而一家基本上都是聚族而居,一个月几千的俸禄哪里养的起几十口人的家?

官员之所以冒法受赃,赊举度日,或不耻贾贩,与民争利,盖因为俸禄不继,士人家鲜不穷窘。

这个俸禄定的极不合理,除了极个别清正廉洁之士以外,其他的官员要他们不以权谋私、贪赃枉法,几乎是不可能的。

谢宁也是知道这一点,所以让官员捐粮其实就是做做样子,给别人看的,纵使其中有不少贪官富的流油,可还是有清贫之官在的。

那些个富的流油的贪官,自有别的方法让他们掏粮。

太后见各家捐粮补给的事放到一边,便提了召夏祀回京的事,不说现在石相病重,便是没病重,她也不会用他。

太后并不赞成新法,更不支持新党。

燕曦是知道太后站旧派的,如今的玉相就是旧派的领头人之一。

只不过她不理解为何太后不赞成新法,明明那也是为国为民的政策,只是其中弊端不少,她正想着等战事毕,将新法重修一番继续施行呢。

小丁内侍作为丁内侍的干儿子,察言观色的本事自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接过宫人新做的茶放在桌上,小丁内侍轻声道,“陛下,太后娘娘与石老大人有隙,又受了左右影响,所以才更偏向于夏大人他们。”

燕曦和景帝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