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我就一写网文的,怎么成文豪了 > 第123章 热议

我就一写网文的,怎么成文豪了 第123章 热议

簡繁轉換
作者:千里零零一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07 05:15:50 来源:源1

第123章热议(第1/2页)

(此处应该有猴哥出来了的表情包)

唐知遥看完序言,内心很是触动。

这篇序言完整展现了顾远的创作方法论。

同时也先发制人地回应了一些潜在的质疑。

“这格局……”

这篇序言成功激起了唐知遥的共情心理和阅读期待。

他开始阅读起了正文。

……

约莫五个小时后,唐知遥抬起头,喉结滚动了几下。

他看向爷爷,唐老早已读完,正在悠然地喝着茶水。

看见孙子也读完了,唐老呵呵一笑:“知遥,有什么想法?”

“爷爷。”唐知遥眼神复杂,“我……自愧不如。”

唐老闻言,面目依旧温和:“谁让你说这个了,大家都知晓的事实就不必提了。”

“毕竟你这样的一年就能出现十个,顾远那样的十年都未必能出现一个。”

唐知遥睁大了双眼:“爷爷……”

一旁的孙爷爷笑呵呵地打了个圆场:“行了。”

“小知遥在普通人里也不错了,没必要非得和顾远那种天才比。”

唐知遥眼睛睁得越发大了。

原来通过文学保送进入燕大在二位爷爷眼里依旧只能算普通人吗?

孙爷爷没有理会一旁几乎要自闭的唐知遥,他满怀羡慕地望向唐老:

“恭喜啊。”

“你真是收了个好弟子啊。”

唐老闻言沉默了一会,良久,才带着一丝感慨的语气说道:“说实话,我完全没有想到他会有如此巨大的进步。”

“我原以为,我带他上路,他需要数年才能走到山腰。”

“未曾想,我只是指了个方向,他已然在山顶向我招手了。”

“这部作品最让我欣慰的,不是技巧,而是格局。”

“他用一部畅销书,架起了一座让华国读者理解万里之外苦难的桥梁。”

唐老阅读时真的感受到了震撼,他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好故事,更是顾远完美地践行并超越了他的教诲。

在他的心里,顾远凭借这部作品,彻底摆脱了自己“竞赛天才”名头的桎梏,真正走上了属于他自己的,通往文学巨匠的宽阔道路。

而这一切,仅仅是个开始。

……

随着这五十本作品的同步上市,大众舆论也逐渐开始发酵。

等到2月2号晚间,之前就备受关注的选手的作品开始引发热议。

这其中,顾远的《追风筝的人》自然是最引人瞩目的。

竞赛积分霸榜两年,异国题材,亲身进入难民营……

要素拉满了属于是。

“等到看完回想起这本书作者是谁的我:?”

“你们一直说顾远很天才,但没告诉我这么天才啊!”

“楼上的,我身为顾远十年老粉也没想到他能写出这样一篇文章。”

那些因为顾远年龄而抱有怀疑的读者纷纷发言,表示自己看走眼了。

即使是长篇,顾远的笔触也没有他们预想中的青涩或隔阂,而是维持了他在短篇中的冷静和准确。

“真的很细腻啊,无论是阿国的日常还是战争中的伤痛,亦或者是那些人物,都挺真实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23章热议(第2/2页)

“不然你当顾远去难民营是白去的啊。”

“这只是其中一部分原因,他强悍的共情能力和想象力,同样是关键。”

伴随着互联网上相关的讨论,洋葱网上相关的大众评论也已经出炉。

“五星好评!给平视视角!顾远的讲述毫无救世主姿态,反而始终尊重阿国本土力量。这种平等叙事,既跳出了西方作品常见的固化框架,更展现出远超其年龄的成熟格局。”

“虽然故事背景放在了阿国,但顾远巧妙地抓住了战争创伤、个人救赎、友谊与背叛等人类共通的情感核心。这使得大家都能超越文化差异而感受强烈的共鸣!五星!”

“顾远成功地平衡了作品的文学性和可读性,他既没有为了深刻而牺牲故事的流畅与情感的冲击,也没有因为故事性强而放弃在主题和叙事上的追求。”

“通过具体的细节来承载深沉的情感,这方面顾远延续了他《最后一片叶子》的写法,赋予了故事更大的张力。”

“……”

要知道,大众评审可不只是购买了书籍就可以点评的,洋葱网还会具体进行筛选。

确保点评的人最起码是有点文学底蕴的。

等到2月3日上午8点,专栏开分。

顾远的《追风筝的人》以4.8的高分毫无争议登临第一。

而程思远的《无尽夏》则是以4.3分排名第二。

……

“我看了你写的书了,厉害啊。”

顾远拿着手机,和对面的罗辑通着话。

罗辑果然没有食言,他的参赛作品真的是写了一本科幻小说。

以顾远的眼光看来,这本书称得上是一篇科幻佳作了。

虽然在人物描写上略有瑕疵,但是其设定和逻辑足够精妙。

探讨了当两个文明相遇时,语言的意义。

“唉,一般一般,全国第三。”

罗辑得意洋洋地说道。

虽然最终结果没有出来,但最起码在大众评审这一块,他是比林清清的分要高的。

当时大众评审得分一出,他就兴致勃勃地去找林清清炫耀了。

以报当年“等级森严”之仇。

“咋样?”罗辑接着说道,“我把你写序言里了,哥们够意思不?”

“够……”顾远迟疑了一下,“但是,谁把你这京城口音带出来的一股东北味?”

听着手机里传来的电话挂断的声音,顾远笑了一下。

他低头看向面前罗辑书籍的序言。

“在我构思这个故事的初期,一个关于‘语言’与‘文明’的难题始终困扰着我:我们如何确认,一种基于完全不同的感知与逻辑体系构建的语言,能够被人类真正理解?”

“直到某天,我重读了两年前那场文学竞赛中的一篇旧作,我的好友顾远所写的《乡村教师》。”

“这篇文章让我意识到,文明的传承,其载体可以是任何形式。”

“……”

“感谢所有让这个故事得以问世的人。也感谢顾远,他的作品曾在我思绪困顿之时,投下了一束关键的光亮。”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