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御用反派(第1/2页)
这句话在前世就是专属神王姜太虚的名句。
它甚至不是在书中原文出现的,而是网友自发总结的。
而现在,在顾远暗中的推波助澜之下,使得这句经典名句提前出世,并有希望复刻前世的破圈表现。
“我靠,神王他真的,我哭死……”
“天下何人配白衣!”
“什么天使投资人啊这是?”
“池鱼不要刀神王啊,你要是刀的话我就再也不看你的书了!”
“……”
《遮天》作为如今网文圈最吸量的存在,所拥有的书粉更是不胜其数。
他们之中不少人开始在短视频平台上搜索“白衣”、“姜太虚”等关键词。
经过算法捕捉后,大量最近拍摄的变装白衣视频开始被大量推荐。
而评论区也是理所当然地被攻占。
“天下何人配白衣,唯我神王姜太虚!”
“这个赞不是给你的,而是给神王的!”
“杀他如杀我!”
“……”
不少博主也是捕捉到流量热点,开始主动自发地拍摄相关视频,并配上相关文案。
使得这句话成功破圈。
连带着《遮天》都再度吸引了一波外界的关注。
但正所谓人红是非多,书也是。
不少为了博流量吸引眼球的博主率先发难,怒斥《遮天》三观不正,通篇打打杀杀,描写低俗,容易带坏未成年……
安上了不少莫须有的罪名。
而一部分开团无脑秒跟的群体也是开始发声。
“我儿子今年上高中了,天天沉迷网文,再这样下去恐怕要耽误学习,建议国家取消网文!”
“今天半夜一两点孩子还藏在被子里偷摸看网文,被我逮到还大喊着什么‘何须向你解释’!这小兔崽子真是要气死我了。”
“是啊,耽误学习不说,半夜不睡觉的看,对眼睛也不好啊。”
“其实我觉得吧……还是要辩证看待。”
“没错,网文里面有一部分还是值得看的,有一本叫《我在古代修族谱》写的挺好,能学到一些知识,但是那些打打杀杀的我感觉不适合小孩子看。”
“对的,这里面那个池鱼就是最大的害人头子,建议给他抓进去。”
“这帮孩子,看看顾远的书不好吗?再不济看故渊的《狼王梦》也行啊,非得看那个叫什么池鱼的……真是搞不懂。”
“……”
类似的评论顾远从不关注,就算不经意间浏览到也是装没看见。
毕竟这些评价对池鱼及其作品毫无杀伤力。
该看的读者依旧会看。
哪怕手机被没收,他也会去借朋友的手机去看,朋友也会借朋友的手机。
朋朋友友,无穷匮也。
但是罗辑不同。
他将那句夸程思远的评论截了出来,再和踩池鱼的评价拼到了一起。
他拿着这张图片天天在二人面前乱晃。
“呦,这不是大作家顾远吗?怎么被小弟拉爆了?”
“恭喜啊远儿,从此你就是大远,那个姓顾的叫小远。”
“啧,事先说好我不是挑事的人啊,但是顾远你真的甘心被人评价为不如被你碾压三年的手下败将吗?”
“今天可喜可贺啊大远,该请我们吃顿饭吧,我和你说,这个时候你就应该以胜利者的姿态邀请顾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70章御用反派(第2/2页)
“……”
程思远在内心咬牙切齿。
怎么上个大学,这个家伙变得越发贱了?
周景面上笑呵呵地看戏,在内心想着:原来有钱人家的公子哥是这样啊……看来我以后拍视频需要注意些了。
顾远面上波澜不惊,却在内心暗暗思忖:要不以后写三体的时候,把那个面壁者改个名吧,省的便宜眼前这个家伙了。
作为交换,以后就让他当我笔下的御用反派吧……
正在洋洋得意的罗辑,当然想不到,他名留千古的方式,差点走上了另一个极端……
……
又是一年学期末结束,顾远的大一生活到此宣告结束。
顾远和三位舍友分别,各回各家。
嗯,顾远回的是许星眠的家。
顾父顾母目前还在藏区自驾游呢。
似乎已经忘了自己还有个一儿一女。
而顾远的姐姐顾清也刚刚辞职,自己出国玩了。
所以顾远现在家里没有人,于是他就死皮赖脸的搬到了许星眠家中。
还是许父一脸不情愿地给客房收拾出来的。
嗯,在许母的注视下。
饭桌上,许母颇为热情。
“小远啊,来这就当在自己家啊,别拘束。”
“过一阵大家一起出去旅游啊。”
“饭够不够吃?阿姨再给你盛一碗?”
“对了,小远啊,你那些话打算发多少天啊?”
“一百天的,阿姨。”顾远回话时正襟危坐,状似乖宝宝。
“哼。”
许母瞪了许父一眼,然后暧昧地看着自家女儿和顾远,感叹着:“真好啊。”
随后却是幽幽叹了口气:“可惜……”
话说一半,转过头又瞪了一眼许父。
许父感觉自己受了无妄之灾,再度闷哼了一声。
顾远看见这一幕,心里却是微微一动。
第二天傍晚,他同顾父私下见面。
向他发送了一份自己连夜准备的更适合中老年体质的情话大全。
“爸……叔叔,这是我写的一些不成熟的作品,还请您品鉴。”
顾父打开看了看,面上波澜不惊。
平淡地点了点头。
不过当天晚上,顾远就发现自己的设备又能重新连上许父家的WiFi了。
“就换了个从黑名单释放出来啊……太抠了这老头……”
顾远暗暗嘀咕。
……
接下来的日子,顾远白天和许星眠一起出去逛街,晚上回家顾远继续创作《黑贝街的亡灵》,许星眠则是学习。
到了饭点许母叫出来吃饭。
这样的日子平淡中透露着温馨。
某天晚饭的时候,顾远的电话铃声突然响起。
许母立刻示意顾远接起。
顾远拿起手机,看见这个陌生电话的归属地是燕京,有些疑惑。
接通电话后,那边响起了一个中年男性的声音。
“顾远先生,您好。”
“我是教育部副司长李河。”
“部里一直在关注您的作品和社会活动,尤其是《草房子》在青少年中引发的阅读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