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四合院:我一天签到一吨粮食 > 第一卷 第199章 视察国棉十七厂,安置

四合院:我一天签到一吨粮食 第一卷 第199章 视察国棉十七厂,安置

簡繁轉換
作者:黄金剑狮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9 05:19:29 来源:源1

第一卷第199章视察国棉十七厂,安置房规划。(第1/2页)

翌日,一辆黑色桑塔纳和一辆悬挂军牌的越野车,一前一后驶入老上海的国棉十七厂。

厂区内纺织机的声音,不绝于耳。

厂长宋琴芳,亲自来到大门口迎接。

她收到了市委和魔都军区的打来的电话,明天上午有一位国防部首长,带着黄浦区区长来到你们厂子视察调研。

宋琴芳身着深蓝色工装,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苏宇走下越野车,秘书裴俭穿着中山装紧随其后。

卫轩穿着白衬衫,外面是中山装,步伐稳健地跟在苏宇身后。

他的秘书和司机,都站在三米之外。

“欢迎,热烈欢迎。首长来到我们国棉十七厂,莅临指导工作。”

“我是国棉十七厂的厂长,宋琴芳。”

苏宇微笑点头,目光扫过厂区,纺织机的轰鸣声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辉煌“宋厂长,久仰大名。听说你们厂在改革开放中贡献突出,利税曾高达5000万元,真是了不起。”

宋琴芳自豪地回应:“是的,首长。1981年我们国棉十七厂的营业额就达到了2.26亿人民币,这在整个全市算是领头羊。”

苏宇伸手介绍,指向卫轩:“这位是,黄浦区区长,他姓苏。”

“苏区长,你好。”

“我带两位领导,去参观一下。”

宋琴芳引领着苏宇和卫轩,穿过厂区,进入生产车间。大量的女纺织工穿着深蓝色工装,正在井然有序地操作着纺织机,纱锭飞转,棉线如银丝般延展。

“我们老一代十七厂人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始创了以“龙头”为商标的“龙头细布”。我们生产的龙头细布,品质优良,风格独特,物美价廉,风靡全国。”

宋琴芳缓缓开口,自豪的介绍起来。

苏宇点头赞许,目光落在一位熟练操作的女工身上:“这样的传统工艺,确实值得传承。”

正是如此,首长。我们不仅保留了传统工艺,还结合现代技术不断创新,力求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宋琴芳点了点头,沉声介绍拿起一件白色长袖衫。

“首长可以用手摸一下,我们的产品,全部采用纯棉工艺,不添加任何的涤纶和纤维...”

苏宇伸手触摸,长袖衫的触感,可以摸得出来是棉:“宋厂长。我能问一下,你们这里一件衣服卖多少钱?”

宋琴芳愣了一下:“我们龙头细布,每一件衣服都是经过严格质检,零售价在2块钱——2.5块钱。”

卫轩查了一嘴,询问道:“宋厂长。你们国棉十七厂有多少职工?”

“苏区长,我们国棉十七厂现在有5472名职工,其中女工有3769人。”

“我们所有的职工,都住在家属院。说实话很拥挤”宋琴芳忍不住开口,大吐苦水。

“我们国棉十七的家属院,是六十年代建造。二十多年都开始墙体开裂.脱落。”

苏宇眉头微皱,沉声道:“职工的生活条件必须改善,苏区长你们黄浦区。不是准备建造一个安置房小区吗?正好可以优先考虑国棉十七厂的职工。”

唰——

宋琴芳听到首长说出这番话,顿时眼前一亮:“真的?那真是太好了。”

“首长,我自己一家人六口人,都住在家属院。早就想搬走了。”

卫轩回过神来,表情严肃问道:“你们17厂家属院在什么地方?我需要征求,国棉17厂全体职工的意见?”

宋琴芳回过神来,沉声回答:“我们厂子的家属院,就在黄埔东区沿江XX路—XX号。”

苏宇表情严肃:“宋厂长。这样吧,你现在去广播室,召集所有的职工来到外面的操场。我们现场实地询问,职工们的意见?”

“行。”

......

半个小时后操场上,五千多名职工们陆续聚集,期待的目光聚焦在苏宇身上。

“同志们,大家好。我来自国防部,从京城来魔都视察。”

“这位是黄浦区的苏区长。”

“现在黄浦区,想要进行拆迁。招商引资,联系了港岛的房地产企业,来到黄浦区投资建造安置房小区......”

苏宇娓娓道来,言简意赅的讲清楚。

卫轩走上舞台,手里拿着有线话筒:“同志们大家好,我是新上任的黄浦区区长,刚才首长的话,基本上就是这个意思。”

“我们实地走访调查,征求大多数职工的意见。”

“你们愿不愿意搬迁?”卫轩大声询问。

这个时候,下面有女工开始大喊“苏区长!我们安置房怎么算?是按照家庭每一户的人口算?要不要自己贴钱?”

“是啊,苏区长。我觉得还是按照工龄来算?”

“放屁。我觉得还是要按照,人头来计算。”

卫轩早就胸有成竹,拿起话筒:“大家安静,安静一下。区里的规划已经出来。”

“我们的规划是这样,工龄占50%.每户家庭户口本上面的人口占50%。”

“这样既考虑了大家的贡献,也兼顾了家庭实际情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一卷第199章视察国棉十七厂,安置房规划。(第2/2页)

“我打个比方,一个女同志工作30年,工龄就是30年。”

“一年工龄,可以获得1.5平方米。也就是45平方。”

“这位女同志,户口本有五个人。”

“每个人可以获得3平方米,也就是15平方。”

卫轩娓娓道来,声音洪亮而坚定:“所以,她家最终能分到60平方米的安置房。这样既公平又合理。”

“最重要的是,你们不用出一分钱。每家每户都可以领到1000块钱的安置费。”

此话一出,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

要知道,1000块钱安置费,在八十年代算是一笔巨款。

职工们顿时沸腾起来,欢呼声和议论声交织在一起。

有的男职工激动得满脸通红,双手挥舞着,大声叫好。

有女职工则和身边的女工友紧紧拥抱在一起,眼中闪烁着喜悦的泪花。

还有两个职工兴奋地跳了起来,嘴里不停地喊着“太好了,太好了”。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职工,颤抖着双手,声音有些哽咽地说道:“我在这厂子里干了一辈子了,一直盼着能改善改善居住条件,没想到今天真的盼来了,感谢首长,感谢区长啊!”

旁边一位年轻的女工也兴奋地接过话茬:“是啊,这安置房的分配方式太合理了,而且还有安置费,我们以后的日子有盼头啦!”

苏宇看着职工们激动的样子,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挥了挥手,示意大家安静下来,然后说道:“同志们,大家放心,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未来的生活一定会更加幸福美满。”

卫轩也点了点头,补充道:“大家有什么疑问或者建议,都可以提出来,我们一定会认真考虑,尽量满足大家的需求。”

这时,一位职工大声问道:“苏区长,那安置房什么时候能建好啊?”

卫轩微笑着回答:“大家放心,我们已经在和港岛的房地产企业洽谈合作事宜了,一旦确定下来,就会在明年2月份开工建设,争取让大家早日住上新房子。”

听到这话,职工们再次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那声音仿佛要冲破云霄,回荡在整个厂区的上空。

.....

这一次的视察,拿到了国棉十七厂职工,全体签署的同意书。

当天下午,又带着卫轩,去视察上海第二衬衫厂。

同意召开全体职工大会,现场宣布政策的细节,确保每位职工都能理解并支持。

第二天,苏宇和卫轩,又专门去了公共租界的几处老旧别墅区。

现场实地走访,发现真得特别拥挤。一处别墅区,住着一百多号人。

这种情况,真实存在。

与此同时,静理处理好港岛那边的事情。带着天龙集团的高管,以及三个建筑设计师,乘坐飞机来到魔都。

静理一行人抵达后,立即与苏宇、卫轩会合。

在实地考察过之后,卫轩表示“我们黄浦区,可以拿出两块居住用地,两块商业用地给你,姐。”

“一块居住用地,在黄浦区的西南方,占地面积大约是2.34亩。”

“第二块居住用地,位置在黄浦区的北边,靠近苏州河一代。占地面积大约是1.67亩。”

卫轩穿着白衬衫,手里缓缓打开一份黄浦区的地图,指着标注的区域继续说道:“这两块商业用地,分别位于南京路和淮海路,地理位置优越,商业价值极高。”

静理仔细审视地图,点头称赞:“这些地块选择得很合适,既考虑了居住的便利,又兼顾了商业发展。我们会尽快制定详细规划,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前期天龙集团,可以投资5亿港币。寻找建筑公司,让设计师出图纸...”

“最快的话,明年1月底,就可以开工建设。”

“爸。香江那边,已经开始有电梯房。”

“如果要建造30层以上的高楼,就必须要有电梯。”

静理下意识,看着父亲苏宇。

苏宇犹豫一会,缓缓开口:“这样吧,先建造小高层,也就是一期工程10栋。”

“每一栋8层楼。”

“每一层楼,有12套房子。左六右六,正好对称。”

“毕竟,安置房的房子,质量问题很重要。不能搞偷工减料豆腐渣工程。”

静理点了点头,表示明白:“放心吧,爸。”

“卫轩。你们区政府,要协调各部门。通水通电,还有排污管都要做好。”

“小高层,那就不用装电梯。”

“这样的话,工期也就能过缩短。8个月的时间,完全可以施工完毕。”

卫轩认真记录下要点,随即郑重承诺:“大姐你放心,区政府这边一定会全力配合,成立专项工作小组,确保水、电、排污等基础设施同步跟进,绝不耽误工程进度。”

他顿了顿,目光转向苏宇:“爸,关于施工队伍的资质审核,是否需要由区里牵头组织联合验收?”

苏宇微微颔首:“这个提议好,工程质量容不得半点马虎,必须从源头把好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