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玄幻 > 黑神话:三国 > 42.平定兖州

黑神话:三国 42.平定兖州

簡繁轉換
作者:寒雨潇风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11-15 05:26:05 来源:源1

42.平定兖州(第1/2页)

曹操直至此刻方从亢奋中惊醒,意识到自己已经落入了黄巾军的重围,但眼下别无退路,只能仓促与黄巾军交锋。怎知黄巾军有千余之众,形容极是诡异,一个个悍不畏死拼命上前,仿佛心中被刻上了某种执念。鲍信护着曹操,左冲右突,难以突出重围。好在黄巾军尚未形成合围,但此时若拨转马头逃离,曹军战意全无,定然全军覆没。

正此时,鲍信道:

“曹公!速走!某来断后!”

曹操此时已意识到这股黄巾军与寻常黄巾军不同,脑中登时想起昔年张角时代盛行的太平道术,想来寿张黄巾军是出自四道中人。此间阵法,大为玄妙,曹操根本看不破这阵眼所在,鲍信区区武夫又怎么可能抵挡得了?

曹操感念鲍信引入兖州恩情,不忍任其惨死,故而沉默不言。

鲍信沉声道:

“兖州十万百姓都要仰仗曹公,岂能屈死于此,曹公切勿感情用事。”

鲍氏是兖州大族,族中兴旺早已与兖州紧紧绑在一起,若不能保全兖州,兖州鲍氏便也不复存在了。

曹操登时有所顿悟,成大事者,怎能如此儿女情长?当即点了点头:

“保重!”

曹操在几名校骑的护卫下向后退去,而鲍信则引骑兵中途折回反杀入阵中。

——

曹操方行不久时,只听身后传来阵阵惨叫。这股黄巾军便击溃鲍信,只是稍受阻滞便又追了上来。曹操所乘绝影也非凡马,乃是昔年董卓所赠,是汗血宝马中的极品。但不知怎的,这股黄巾军速度奇快,眨眼间便又追了上来。身边校骑纷纷调转马头阻挡,却连片刻都阻挡不得。

不多时,便只余曹操一人,却见曹操身形幻化开来,仿如一条青蟒盘旋在绝影之上,蟒借马势,马借蟒形,速度登时快了倍许,仿如闪电一般。

却不料仍是无法摆脱这股追兵,眼看周身杀意愈发浓烈,曹操身子便要陷入阵中。突然间,曹操但觉周身神力一卷,绝影朝前一跃,周身压力顿失。

曹操知道此时脱离了对方奇阵,知是有高人相助,当即朝天大喊一声:

“何方高人相助?还请现身相见”

只是哪里还有人回应?远处黄巾军的身影依稀可见,显是又追了上来。若再被纠缠住,只怕仍是难以脱身。

正此时,却闪出一丈许壮汉带着百余名步卒。但见此人形容威猛,浑身彪悍之气四溢,脸上却无半点生气,犹如死人一般,恐怖怪异至极。

曹操却不惊反喜:

“典校尉!”

来人正是典韦。

许是感受到了典韦的凶悍,或是收到了什么指令,黄巾贼军竟就这般诡异地退去了。

——

回到大营,为感念鲍信,曹操请能工巧匠,按鲍信模样用香木刻成其模样为其遗体,自己亲自扶灵发丧。曹操于鲍信灵前刺指滴血立誓,要以敌血祭烈士,歼贼寇慰英灵,以报其大恩大德。

曹操虽起誓明志,但黄巾军的阵法太过蹊跷,曹操心里确是疑惧万分。当日与自己护卫的骑兵俱是军中悍卒,竟无一人生还,以自己之能,若非有高人相助亦要命丧于此,如何不惧?

曹操召众谋士谈及此阵,问众谋士可有人识得此阵。

当中有一青年额头很大,双手瘦削细长宛如鸡爪,皮肤泛着一种不健康的苍白光泽,却丝毫掩不住他眉宇的英气,正是军师祭酒郭嘉。

但见其笑道:

“主公差矣,此非张角的太平要术,乃是西域佛门的法阵——掌中佛国。其由八百佛兵组成,三品武夫都难以脱逃。幸好主公有大福报,竟能侥幸得脱。”

曹操若有所思道:

“掌中佛国?”

细细回想,确实觉得仿佛置身于巨人掌中一般,此时犹能感受到那种压抑。

郭嘉笑眯眯地看向满脸书生气的荀攸,他的五官与郭嘉同样精致,却与郭嘉的病态美形成鲜明的对比。身形清瘦似竹,面容淡泊如水,眉宇间却凝着一股洞悉世事的沉静。此时高冠儒袍,身材笔直地跪坐在案前,像是一个一丝不苟的学者。

荀攸回视郭嘉一眼,淡淡道:

“主公勿忧!”

曹操闻言喜道:

“公达,你有计退敌?”

荀攸郑重道:

“攸确有计策。”

曹操哈哈大笑道:

“如此大好!如此大好!我军兵马,由你调配。只要斩了这八百佛兵你就算立了大功,便算你首功。”

荀攸闻言眉头一皱,道:

“退,却是有计;斩,却是无计了。”

曹操奇道:

“何故只能退,却不能斩?”

荀攸道:

“主公,请恕荀攸不能坦承以告。”

曹操哦了一声知道天机不可泄露道:

“好,既如此,你需要多少人马?”

荀攸摇头道:

“不需一兵一卒。”

曹操眉头皱了皱道:

“如此一说,曹某倒真是有些好奇了,当真不能泄露?”

荀攸叹了口气道:

“主公,请恕荀攸之罪。”

曹操点了点头道:

“好好,既如此,此事就由公达处理,一应所需,无需通过我,可直接下令,满营众将皆听你令。”

“谢主公。”

——

次日两军对垒,数万黄巾军仍如日前般形容古怪如同悍不畏死的死士与曹军对阵。

荀攸一身玄色道袍立于阵前,眼见黄巾军发起冲锋,身上道袍无飞自起,数道符篆如天女散花般四散开来。

曹操一怔,看向身旁郭嘉:

“此似道门玄法?公达不是出自颖川书院吗?”

郭嘉目光直直盯着前方,悠悠道:

“荀氏家传便是道法啊。”

曹操恍然,天下只知叔叔荀文若儒道兼修,却不知这位青年才俊同样是道门高手。

在这位有国士之称的叔父光彩下,同样优秀荀公达都显得黯淡了。

正此时,黄巾军阵中数道黄光向西方射去,黄巾众兵登时一滞,满脸茫然地看着四下。

曹操看得真切,知道佛兵已退,振臂一挥,曹军如饿狼般扑入羊群,四散冲杀,大破黄巾军。

佛兵已去,但百万黄巾军仍不可小觑。曹操本部人马只有万余众,加上兖州兵马也不过五万众,贼军数倍于几,纵是伸首待戮,亦是百倍之多。兵员有限,而战线又太广,如何抵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42.平定兖州(第2/2页)

面对困局,曹操苦思无策,行至帐外,忽见鸽群飞过,不由想及昔日在金鳖岛一桩旧事。

——

昔年在金鳖岛修行时,曾见过一次鹰猎飞鸽,鸽子孱弱,但鸽阵严整,鹰虽凶悍,却久攻不进。在尝试了几次仍不能擒鸽,鸽群大受鼓舞,严阵以待。正在曹操以为鹰气馁之时,偏从斜刺里又飞出一鹰直扑鸽群,这一突袭凶悍非常,便破了鸽阵,收获颇丰。

想及此处,曹操登时心思通明。

有其利,必有其弊。

对于黄巾军,人多固然是优势,但同样也是他的弱点。

人多,则意味着行动不便,且粮草消耗极大,只要将这些黄巾军困死在兖州,必可功成。

——

当晚,曹操便立即升帐,传众将面授机宜。将所有的机动骑兵,分为五百骑一支,两枝骑兵为一组,一组负责日扰,一组担任夜袭。目的只有一个:将黄巾军困死在兖州,让他无处打粮。

如果黄巾军小股出动,其战力有限,很容易被歼灭;如果黄巾军胆敢大队人马出动,则集中主力直偷袭其营,则家眷不保。

黄巾军人员众多,粮草却是不济,曹操很明显抓住了黄巾军的七寸。而曹军有以黄金打造之称耗资巨大的骑兵为主,最适合来去无踪的闪击战。

此战以扰敌为主,以敌家眷牵制黄巾军主力,这样黄巾军就被困死在兖州了。

曹操的这次军事行动成效极大,黄巾军别说继续攻城略地,便连自保都尚且不能。兵员折损严重,小股部队不敢出营,大队出动却又寻战不得。所携妻老日渐难以果腹,与初到兖州时的昂扬斗志形成鲜明对比。

——

时光飞逝,转眼间秋去冬来,天气渐寒,一股绝望的情绪在黄巾军中蔓延开来;现在,进不能克坚城,退难以回青州,原地据守则无望越冬,百万之众竟被曹操反困于兖州济北。饥寒交迫下,黄巾军仿如丐帮弟子,形如枯槁。

曹操见时机成熟,亲自拟了一封促降书,送入黄巾军大营。

这封促降书对于黄巾军可谓雪中送炭,黄巾军果然纷纷放下武器选择投降,接受了政府军的改编。曹操择其精锐,凑足三十万,将其改编,成为曹魏后来的主力部队——青州军。

但剩下的六七十万老弱病残,却让曹操甚为为难。曹操欲将其遣散,却又担心黄巾军东山再起,可六七十万张嘴生啃兖州更不是办法,一时间又难住了曹操。

——

这日,有个叫作毛玠的揭了曹操的求贤榜前来求见,曹操忙叫来郭嘉一同会见这个年青人。

但见毛玠一袭素色儒袍纤尘不染,身形瘦削却不显羸弱,面容清癯肃穆,眸光却如古井般深不可测,与年纪极不相称。

毛玠声调平缓侃侃而谈:“天下大势,分崩已成定局。天子流落,百业凋零,民不聊生。百姓流离失所,州郡遭战乱之殃,无度岁储粮,国不能安民,焉能持久?袁绍、刘表,虽地阔民稠,然守富家而安小康,未必有经略天下之雄心;自古倡议者战则能胜,财足者守土方固,将军只须奉天子以令不臣,重农耕而储军备,何愁不能称霸天下?”

毛玠第一次提出了“奉天子以令不臣”让曹操眼前一亮,而“重农耕而储军备”的建议,也让曹操茅塞顿开。眼下六七十万青州军老弱正好各得其所,曹操出地,他们出人,既解决了粮草问题,又杜绝了流民隐患,可谓双赢。

曹操又与毛玠闲谈了良久,这才屏退毛玠,转头问向一直自顾饮茶的郭嘉:“祭酒以为此人如何?”

郭嘉终于抬起头,露出一对璀璨星目:“毛遂师从孙膑,得授捭闽之术、内键之道、钩言之谋,得孙膑兵家真传,后受封正神,为托塔天王帐下功曹。此子天姿不俗,必得毛遂真传,是个人物。”

曹操连连点头,当即册封毛玠为幕府功曹,又令其施行屯田令。一时间,曹操粮草充足,兵力大盛。

——

曹操虽坐拥衮州,但拥兵三十万,所需粮草极大。而眼下,方刚施行屯田制,不可能立刻奏效。曹操思来想去,唯有以战养战。眼下袁绍、袁术拉开战势,分庭抗礼,为争夺袁氏宗族势力,掀起神佛之争。当年平定东郡,袁绍上表奏请曹操为东郡太守,而平日里二人也颇有私交,被袁术视为袁绍系。正想间,便得战报,袁术集结黑山军、匈奴于夫罗众共三十万大军,兵逼兖州,先锋刘详率五万兵马已抵达兖州众镇匡亭驻兵。

曹操大惊,兖州新得,民心未稳,此时袁术进攻,确是最佳时机。

曹操当即召来荀攸、郭嘉,荀攸道:

“袁军新至兖州,立足未稳,不若予以痛击,当可小胜。”

此计颇合曹操用兵,点头道:

“我正有此意。”

正要下令发兵突袭,郭嘉却道:

“主公,万万不可。”

曹操与荀攸听郭嘉如是说,均看向郭嘉,曹操道:

“奉孝何出此言?”

郭嘉一改往日洒脱,正色道:

“敌军先锋刘详非是常人,乃是佛门东来佛祖驾下罗汉转世,其手中怀有佛门至宝铜墙印,便是再多的军士也破不得城,非得三品境高手方能破之。”

曹操闻言陷入沉思。

荀攸知道郭嘉本事,知其能坐看天下,他这般说,自不会差,当即道:

“若如此,则只宜智取。不若,用小股兵马诱他出城已斩之。”

曹操眼前一亮,连连点头:

“此计甚妙,非我亲诱他不可!”

荀攸与郭嘉对视一眼,均看出对方担忧:

“主公何必亲自涉险,万一有个闪失...”

曹操笑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那刘详有此异宝,我若得之,则兖州再无碍矣。况匡亭亦在速得,若袁术先占此冲要之地,进而俯视整个兖州,那时兖州危矣。”

二人知曹操所言不虚,匡亭实为兖州冲要之地。

曹操心意既决,当即点兵十余万,兵分五路:曹仁带二万由左侧绕道而行直取匡亭左冀,夏侯惇领二万由右侧绕道而行直取匡亭右冀,夏侯渊引军四万伏于军后压阵,李典、乐进领三万大军直插匡亭背后扼制袁术援兵,曹操则亲率两万大军进攻匡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