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大明王朝1627 > 第51章 旧债未去,新债就来

大明王朝1627 第51章 旧债未去,新债就来

簡繁轉換
作者:一橛柴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11-13 05:18:31 来源:源1

短暂的尴尬,最终还是由朱由检主动打破:“咳。”

“郭爱卿,”他突然开口“但是,民运银的发放,户部其实并不清楚,对吗?”

郭允厚闻言不由一声长叹,随即躬身道:

“陛下圣明……民运银皆由地方起运,银钱不过户部之手,是否缺额,户部确实一无所知。”

“故此所谓边军能倚民运一事,其实也不过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罢了。”

朱由检点点头,也不为已甚。

毕竟按朱元璋的财务设计,户部本就是个残缺部门,根本不如他名字一般掌管天下财税。

“上次平台召对时,元辅已和朕说了此事,当时已有中旨发下。”朱由检接着说道,“等后续名册到来户部就开始审计吧。”

郭允厚为难地开口道:“陛下,户部如今人手……”

朱由检不等他说完,直接打断,“放心,命令下达后地方将账册送来,怎么也要旬月,在那之前,朕肯定会给你配齐人手。”

郭允厚松了口气,继续往下说道。

“经由前面还新欠旧之法,其实每年不过三百二十八万两年例额银的近半之数,大约一百五十万两左右。”

“这时候则需要用‘前后平衡’之法。”

“譬如宁夏镇,天启六年发饷仅十一之数。”

“那么今年,户部便会多拨一些,最终发了十七之数。”

“如此两年相加,也算将近发了一年的饷银,总能让将士们勉强度日。”

朱由检听到这里,心中忽然一动,感觉有些不对。

他立刻追问道:“你的意思是,天启七年,也就是今年的九边饷银,都已经发下去了?”

他怕对方误会,又补充了一句:“就是按照你说的这种平衡之法,都已经发了?”

“回陛下,正是。”郭允厚拱手道,“今年各镇情况不同,总计已发旧饷一百二十七万两,约莫……是总额的十之有四。”

此言一出,朱由检顿时感到心中一块大石落了地。

他紧绷的神经,在这一刻终于有了一丝松弛。

天启大哥,终究不是甩给了他一个完全烂掉的摊子。

他还以为今年的九边饷银一分都没发呢,感情是已经发下去将近一半了。

再结合刚刚郭允厚的讲解,其实这九百六十八万都可以暂且搁置,至少在一两个月内可以先不管。

这个消息可太好了,一下子债务结构就变成:

远期负债:九百六十八万。

近期负债:零

爽!做过金融的朋友都知道,远期负债和近期负债可不是一个东西。

负债只要变成远期,天生就会自动贴现,资金流动性也会宽裕许多,做事的空间自然大大提升。

然而,他这口气还没松到底,郭允厚接下来的话,却让他如坠冰窟。

只听郭允厚继续说道:“今岁陛下登基,乃是新朝新象,按惯例,当遍赏边军及文武百官。”

“其中边军赏银拨下后,惯例即可五分为赏,五分为饷。”

“如此一来,九边旧饷至少在今年,其实已经可以勉强算都发完了。”

朱由检脸上的表情,顿时僵住了。

赏赉边军?

惯例?

他脑中疯狂地翻找着原主崇祯的记忆,这才翻出了一段模糊的记忆。

天启皇帝登基之时,确实发内帑大赏天下边军及文武官员,而这个数字是??一百八十万两!

朱由检的心,像是被人用手狠狠地攥了一下,突然有点痛。

他的家底现在要是真把这180万两全发出去,瞬间就只剩下80万两了。

再算上皇宫内各种开销的预留,恐怕活动资金就只剩30万……

朱由检的脸色变幻,但仅仅是一瞬间,他就强行压下了心头的惊涛骇浪。

他抬起眼,脸上已经恢复了那种让人看不出深浅的平静,仿佛早就知道这件事一般。

“此事,朕也正准备与众卿商议。”他语气平淡地开口,“不过不急,可以先放到后面再议。”

他将目光重新投向郭允厚,问道:“爱卿,除了这两法,可还有其他方法?”

郭允厚闻言,脸上露出一丝惭愧之色,躬身道:“臣自天启六年任户部尚书以来,皆是凭借此两法,左支右绌,勉力维持,实在有负陛下圣恩。”

他叹了一口气道。

“臣在今年五月时,与科道会议,共议十策,其中颇多开源节流之策。”

“如陛下感兴趣,臣可为陛下试言之。”

朱由检闻言,精神微微一振,勉强将那180万的大危机放到一边。

十策?听起来倒是很厉害的样子。

他做出洗耳恭听的姿态,示意郭允厚继续。

郭允厚清了清嗓子,沉声道:

“所谓十策,首在清饷!边事之坏,莫大于兵饷之不继……”

“其二,则在考成!天下钱粮,拖欠成风,朝廷之令不行于下……”

“其三,……”

朱由检一开始还听得颇为认真,不住地点头。

但听着听着,他的眉头却不自觉地皱了起来,眼神也渐渐飘忽,心思飞到了九霄云外。

倒不是郭允厚说得不对。

相反,他说得太对了,每一条都堪称金玉良言,真要拿出来用都是可行的。

可问题在于,这些对策,都太宏大了。

就拿“清兵饷”来说,谁不知道九边兵饷冒领严重,需要清理?

可关键是怎么清?谁去清?从哪里开始清?清到什么程度才算完?

这里面的门道,可比这三个字复杂多了。

清的还行的是袁崇焕那样,520万压成480万两,把银子压下去了,还能把战力提起来,军心还不受太大影响。

清理不好的就是蓟镇裁军,直接裁出个乙巳之变望风而降来。

再说那“考成”、“屯田”,也都是老生常谈,道理谁都懂,可真做起来,能落几分到实处是真说不定了。

这些策略的方向都是正确的,但恐怕执行策略的组织和人事却存在问题。

不然天启五月到如今也将将四个月了,何以一点起色没有。

朱由检越听越困,思绪兜兜转转又回到了那一百八十万两的赏银上。

跟这些道理全对的十策相比,他现在更关心的,还是那个更现实的问题

到底怎么才能体面、不失礼貌地……保住自己的钱袋子?

又或者说,如果终究会失去,又可以去哪里找补回来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