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大明王朝1627 > 第14章 朕!的!钱!(求月票!)

大明王朝1627 第14章 朕!的!钱!(求月票!)

簡繁轉換
作者:一橛柴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11-13 05:18:31 来源:源1

朱由检冷静下来,换了个话题:“那现在,内帑的进项如何?”

司之礼依旧是一脸茫然,只能求助地望向王体乾。

王体乾再次开口,这一次,他的声音里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谨慎:

“回陛下,内帑进项,主要有皇庄子粒银和金花银两项。其余诸项如矿税、外库挪用等,自万历末年起,均已停罢。”

朱由检心中一动,皇庄?

听到这个词后,他心中已有了一些想法。

敢情他除了是这大明至尊皇帝,莫非还是个大地主?那可以搞的花样可就多了。

“是。京畿左近,共有皇庄一万七千顷。另在湖广兴献王庄有一万顷。”王体乾答道。

“自正德爷起,便定下规矩,每亩只收子粒银三分。此项专供两宫及太子开销,每年入库约四万九千两。”

朱由检听到这里,眉头一挑。

他转头看了周钰一眼,周钰果然一脸茫然。

显然,她这位未来的中宫皇后,根本不知道自己名下还有这么一大笔产业。

朱由检心中暗笑,这笔钱恐怕你只有一半,还有一半在张嫣那儿呢。

他正盘算着怎么把这笔钱抠出来,却敏锐地感觉到哪里不对。

他拿起桌上的纸笔,在纸上画出简单的乘法竖式,开始默默演算。

两万七千顷,一顷是百亩,那就是270万亩。

每亩收银三分,也就是0.03两。

270万,乘以0.03……

朱由检笔尖一顿,一个清晰的数字浮现在纸上:81000。

他抬起头,目光如电,直视王体乾:

“两万七千顷地,每亩三分银,算下来,应该是八万一千两。为何账上只有四万九千两?”

王体乾看着朱由检笔下那从未见过的鬼画符,正在疑惑之中。

此刻被皇帝一问,吓得魂飞魄散,“噗通”一声跪倒在地,额头重重地磕在冰冷的金砖上。

“老奴……老奴该死!皇庄之事,积弊已久,贪墨侵占、账目错乱……久而久之,这……这个数额便约定俗成了。”

朱由检气得说不出话来。

他终于能理解到《大明王朝1566》中,嘉靖皇帝那句怒吼中所蕴含的无尽愤怒。

朕!的!钱!

每亩三分银,这已经是低到尘埃里的税率了。

那些皇庄管事,肯定会在这个基础上变本加厉地盘剥佃户,绝不会老老实实只收三分银。

结果现在,连这三分银都不好好给朕!

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又开始在纸上列式计算。

他心中已经有个不祥的预感。

以时下常见的地租五成来算,270万亩地,一年按亩均1石计算。

那么这些皇庄管事,应该每年可以榨出来130多万石的租子。

按京畿当前粮价1两一石计算,那就是130万两白银!

这还不算北地常见的两年三熟套种机制,夏种豆,秋种麦!

朱由检下意识地捂住心口,痛得无法呼吸。

朕的钱,你们拿130万,然后给朕5万?

这比当年对嘉靖还要过分,根本连零头都不到!

130除以10,那也都还有13万呢!

他无力地摆了摆手,连声音都有些颤抖:“算了……金花银呢?”

王体乾见皇帝不再追究皇庄之事,稍稍松了口气,但仍不敢起身,战战兢兢地答道:

“金花银……还算正常。”

王体乾心中急转,突然一狠心开口继续说道:

“只是,除了福建、广东等少数几省,其余各省,皆有逋欠。自天启元年至今,累计拖欠已达一百二十万两。”

“哪些省份,欠得最多?”

“南直隶、江西、浙江三省……较多。”王体乾的声音又低了下去。

朱由检捏了捏眉心,心中已经明白问题所在。

上述三省,正是大明朝的文脉所在,科举名额最多,两榜进士如过江之鲤。

这背后,甚至不仅仅只是所谓的地主利益、文官群体、东林党争之类问题。

用一种更明朝化的语言来讲,那就是“抗投献”。

这里的投献,不是指地主收受自耕农投献土地,逃避赋税。

而是专指亲近皇帝,给皇帝当狗,给皇帝的内帑交钱。

这种行为,在有点追求的士大夫眼里,是极其不道德的。

大明的征税体系本就混乱,内帑、户部、工部、兵部各有各的摊子,都有权力向地方征税。

而地方官们面对这冗杂如乱麻的税制,自然会有自己的倾向性。

哪些税一定要收,哪些税不得不收,哪些税又最好别收,全都有讲究。

辽饷,或称新饷,这是最重的,因为它落在“考成”之中,和自己的乌纱帽息息相关,此乃重中之重。

宗室俸禄,天启年定额百万,但是皇帝不在意,文臣也不在意,所以能拖就拖,能不给就不给。

至于金花银?给皇帝私人花销的钱?那当然也是能欠就欠!

朱由检心中一动,突然对后天的上朝期待了起来。

这大明朝廷实在有趣,不仅仅要治外疮,居然还要调理内毒。

所谓外疮,就是官吏**,着实已是老身常谈。

而内毒,则是整个儒家文臣体系对皇帝、皇室刻入骨里的深度不信任。

但……这好像也怪不了他们啊?

朱由检的脑海里,浮现出“法之不行,自上犯之”这八个字。

诚然,士大夫阶层有自己的私心和傲慢,但反过来说,他们“抗投献”的思想,又岂是空穴来风呢?

原主的皇祖父,万历皇帝,派出矿监税使,天下骚然。

又疯狂从太仓国库里搂钱,搜刮了近四千万两白银存入内帑。

结果面对日益危急的辽东战事,却吝啬到只肯拿出区区50万两,各种推脱内库没钱。

结果等他儿子孙子上位,两年就发了两千万,把万历衬托成了个吝啬鬼。

国库成了他一人的私产,天下成了他一人的天下。

再说那些各地封王,宗室俸禄收不齐当然着急,但也没那么着急。

为什么?

各个都在自己的封地里圈地兼并,设卡收税,甚至暗中贩卖私盐,与国争利,无所不用其极。

整个大明宗室,从皇帝到藩王,都像一群贪婪的硕鼠,疯狂地啃食着大明的根基,丝毫不顾惜这个国家。

你朱家皇族自己都不把这个国家当回事,又凭什么要求天下的文武官员为你恪守廉洁,忠心耿耿呢?

“抗投献”的思想,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如同瘟疫一般在士林中弥散开来的。

反正金花银收上去,也只是饱了皇帝一人的私囊。

那还不如不收,截留下来,或是投入地方,或是……落入私囊,说不定疏通疏通,本官就升了。

等本官升上去以后,肯定要为民请命,造福苍生!

这种思想,无疑是扭曲的,是病态的,但它却成了整个官僚系统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朱由检一笑,那就来吧,两天后正逢三、六、九常朝。

让我看看这天下乌鸦,到底谁更黑!

殿中看到朱由检这么长时间不说话,气氛凝重无比。

王体乾和司之礼跪在地上,连呼吸都小心翼翼。

就连周钰也感受到了这股压抑,她担忧地望着朱由检,却不敢开口。

朱由检长长吐出一口浊气,问出最后一个问题。

“那么这内帑,岁出如何呢?”

行,收入低我认了,一年去掉逋欠,大概也能有七十五万两左右入账。

接下来,再看看一年能结余多少吧。

王体乾深吸一口气,他已经完全不敢小觑这位年仅十七岁的新君了。

“回禀陛下,内帑用处,主要有内使、宫女、在京武臣勋贵俸禄、以及召商买办等各项固定开支,年约五十万两。”

“其外,则是军功赏赐、诸王、后妃、公主的礼仪封赏等各项不定额的开支。”

朱由检又沉默了。

他今晚沉默得实在太多次了。

一年固定开支五十万两……

戚家军一名普通军士,一年的饷银是十八两。

那只要从这里省下十八万两,就足以在京畿左近,承担一支万人规模戚家军的年饷!

这笔账,必须算!这个家,必须当!

开源,节流,他暂时还不敢在外廷放开手脚。

因为吏治不清,任何良政都可能演变成弊政。

但这内官体系,倒是可以尽快开搞了。

朱由检心下一松,只要想定了思路,接下来,就看怎么执行了。

这说来说去,也不过是明赏罚、定制度、抓典型、立规矩等老生常谈的手段,甚至用不到什么惊世骇俗的现代知识。

他抬头摆摆手,示意司之礼先行退下。

而后,才将目光重新投向依旧跪在地上的王体乾,语气温和地问道。

“体乾,起来吧。”

“你对如今大明国势,怎么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