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年代军工:让你当厂长,你整出了蘑菇蛋 > 第一卷 第24章 被上眼药,对于下一个项

第一卷第24章被上眼药,对于下一个项目的设想(第1/2页)

东北兵工局。

副局长马展面色阴郁的找到了局长李福生。

东北兵工局原先一共有两名副局长,其实技术这个分管领域原先就是由这个马展负责。

不过当秦风来了之后,成了专管技术的副局长。

如果只是这样也就罢了。

他还从秦风身上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

因为局长李有福在担任局长期间立功不少,所以上级对他非常满意,想要把他安排到更重要的位置。

李有福高升之后,按理来说应该由他这个排名第一的副局长接任。

可是秦风出现后情况就不一样了。

不仅立下了一件又一件的功劳,还得到了重工业部几位领导的赏识,更是得到了东北局崇硕书记的重视。

如果李有福局长高升了,这个局长还真就未必属于他。

可是秦风背景深厚,他也只能蛰伏起来寻找机会,而这次他终于等来了这个机会。

在进入李有福的办公室后,他便关起了门来到李局长办公桌前坐下。

见到被关闭的办公室大门,李局长也放下了手上的钢笔,凝视着他问道:“老马,有什么事情还需要关起门来说吗?”

马展嘿嘿一笑,身体微微前倾,压低嗓音道:“局长,这秦副局长自就任以来,好像就来过兵工局一次吧。”

李局长闻言眉头微皱。

“对,他还是上任的时候在这里待了一会,连办公室都没回去过。

不过这个秦副局可一直都在外面干正事,搞出了不少好东西,所以他来不来兵工局坐班倒也没什么关系。

怎么?你有什么意见?”

马展连忙摇头道:“哪敢有什么意见啊,这秦副局长可是大领导面前的红人。

我就是听说这位秦副局长以我们兵工局的名义和军区还有华东管委会联合搞了个制药项目。

具体搞什么咱倒是不知道,毕竟他没有回来进行通报。

不过这是不是有些不符合程序,这毕竟是以我们兵工局的名义搞的。

秦副局这好似把自己当成一把手了。”

李局长听到他的话后眼神一凝,深深的看了马展一眼,然后又看了一眼紧闭的大门。

“老马,这件事情我知道了,我会处理的。

现在局里工作不少,等我忙完再说。”

马展看着李局长的表情,并没有看出什么异样。

不过他想说的话已经说出来了,能不能达到目的倒是不知道,便只能起身说道:“那行,局长你忙。”

当马展离开办公室后,李局长冷笑了一声。

对于马展的目的他又怎么会看不出来呢。

秦风在前面为局里冲锋陷阵,超额完成任务,这人居然想在背后捅刀子。

“这种人留在局里也是害群之马,看来得想个办法把他弄下去才行。”

秦风虽然没有将这件事情汇报给他,的确让他心里有些不舒服,但很快他就想通了。

秦风刚从国外回来,不懂官场这些弯弯绕绕,有所疏忽也是正常。

反正他所做的这些事情,是对兵工局有利的,那他就不会去干扰他的工作。

他认为自己现在的任务就是保证兵工局的正常运转,同时给秦风保驾护航。

因为秦风所做出的贡献,要远比他们要大得多。

秦风并不知道局里发生的事情。

战争迫在眉睫,国家工业凋敝,他现在全身心都放在了发展上,没有精力去理会这些弯弯绕绕。

这件事他没有和局里汇报,也的确是有所疏忽了。

沈阳第一制药厂拿出了两个车间作为青霉素研究所的工作场地。

而且新的车间已经开始加盖,只要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就可以完工。

届时这里也将会作为青霉素的生产车间。

沈阳第一制药厂的领导层对此可不是一般的重视。

青霉素那是什么东西?如果他们厂可以制造的话,这破天的富贵和功劳就落在了他们的头上。

虽然青霉素出口的外汇跟他们没关系,但奖金就足够他们厂拿到手软了。

当秦风来到其中一个车间的时候,便见到数十人正热火朝天的安装着设备。

当有人注意到他后,一名戴着眼镜的瘦弱中年人快步来到了他的面前。

“你就是秦副局长吧?很高兴能见到你,我叫张维申,在威斯康辛大学攻读的生物化学与农业微生物学博士。

两个月前我听说你已经回国了,所以我也下定了决心回国,没想到机缘巧合之下在这里见到了你。”

张维申?

听到这个名字后秦风一惊。

这位大佬可是龙国的抗生素之父啊,193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46年赴美留学,51年回国后主持青霉素、土霉素等抗生素的国产化研发。

后续的链霉素、红霉素等抗生素都是在他的主导下研发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一卷第24章被上眼药,对于下一个项目的设想(第2/2页)

而用棉籽饼粉代替玉米浆、用葡萄糖代替乳糖就是这位大佬研发出来的。

不过自己已经提前把这个方法拿出来了,倒是有些对不起他。

秦风握住了他的手,笑着说道:“我也听说过你,没想到你会因为我而提前回国,这也是我的荣幸。”

就在这个时候,一名中年人领了一群人走了过来。

“秦副局长,可算是见到本人了。”

领头的中年人叫做童村,人群当中还有马誉澂、汤飞凡等人。

他们也是龙国第一批研究青霉素的留美人才。

在46年的时候,他们就通过实验室制取出了1400单位的青霉素。

不过在工业化制取上遇到了种种难题,现在都还没有取得重大突破。

当他们来到沈阳第一制药厂,见到了秦风的那份工艺图纸后,便如获天阶功法。

不仅在上面找到了高产菌种的工艺,还发现了棉籽饼粉和葡萄糖取代玉米浆和乳糖的工艺图纸。

有了这三个东西,就等于打通了工业化制取的最大难题。

所以他们在见到秦风后,才会一伙人直接涌过来。

大家都是从美帝留学归来的,见面之后还是感觉到非常亲切的,于是便坐了下来。

“秦副局,你在数学、材料和机械工程领域如此出众,对于我们来说已经望尘莫及了,没想到在微生物这个领域你也有所涉猎。”

“对啊,我们本以为自己已经是天才了,可是在你面前我觉得自己就是个普通人而已。”

面对汤飞凡、童村他们你一言我一语的恭维,秦风连忙打住。

“诸位,我觉得我们还是讨论一下青霉素工业化制取吧。

这高产菌种其实就是点青霉菌,我之前就经过了实验,它可以做到有较高产量的同时保证稳定性。

比起现在西方的产黄青霉更加高效一些,是最适合进行青霉素制取的高产菌种。

棉籽饼粉也可以完美替代玉米浆。

葡萄糖虽然会有所抑制,但能够达到乳糖的效果。”

这些东西他们都已经通过图纸已经知晓,所以一个个依旧在认真倾听。

“我还可以再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

抚顺特钢那边即将出炉不锈钢。”

果然这个消息一出,当即就造成了一片哗然。

“什么?我们有不锈钢可以用了?”

“太好了,有了不锈钢,我们就不需要用陶瓷罐了。”

现在他们发酵的时候,只能用陶瓷罐。

不仅容积受限,而且还非常容易破损,密封性也不是那么好。

现在有了不锈钢,发酵罐和种子罐都可以做的很大。

之前他们用的陶瓷管,最大容量也就不到100升而已。

而在有了不锈钢这种材料的情况下,发酵罐和种子罐的容量都可以突破万升。

单次培育孢子的效率远不是陶瓷罐可以相比的,这也是决定青霉素产量的关键设备之一。

“哎不对啊,我们上个月才发电,抚顺特钢、太钢、唐钢这些厂我们全都问了个遍,他们的不锈钢距离投产都还早着呢。”

忽然这个时候汤飞凡反应了过来。

“我也想起来了的确是这么回事。”

张维申闻言若有所思看了一眼秦风。

“秦副局长,你是加州理工学院毕业的材料学博士,这不锈钢不会也是你弄出来的吧?”

不锈钢这种材料早在1916年就由英伦的冶金专家发明了出来,并用作餐具制造。

秦风身为材料学博士,肯定是接触过这种材料的。

听到张维申的话后,所有人都将目光汇聚到了秦风的身上。

“额!”

秦风无奈只能点头承认道:“我前段时间的确写了配方给抚顺特钢,可以说和我有关系吧。”

张维申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随即轻笑了一声说道:“不愧是秦大天才。

这次我们搞青霉素,所有的大难题全都由你帮我们解决。

我们能做的工作似乎也只有查缺补漏了。

不过这样也好,可以让青霉素早点量产,也能够救更多的人,早些为国家创造外汇收入。

所以我们都赶紧工作起来吧。”

高产菌种、原材料、不锈钢、场地全都已经解决,再加上秦风提供的图纸。

以他们的能力来说,通过工业制取的方式产出国产青霉素已经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以张维申的预估,顺利一些的话40天左右的时间就可以产出首批国产青霉素。

而青霉素研究所这边有了张维申、汤飞凡、童村等一众顶级人才在这里,秦风也并没有待在这里的必要了。

他只需要等待着好消息就行。

他也觉得自己该回一趟东北兵工局了。

因为李局长给52厂那边打了一个电话让他回去,具体什么事情倒是没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