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正国闻言高兴坏了。
连忙问道:
“启明哥,那这个老师从哪里选?”
此言一出,几个知青吃饭的速度都慢了下来。
当老师自然要比去地轻松。
他们谁都想当这个老师。
但村里的孩子不多,老师可能只要一两个。
不用想也知道,肯定是从他们之中选。
“不知道,这都是队长和会计决定的,我说了不算。”
王启明咬了一口菜馍说道。
几人闻言神色各异。
都有了自己的小心思。
吃完饭,有人坐在田埂上唠嗑,有人躺在田埂上睡觉。
林舟借着上厕所的名义朝四周溜达了一圈。
他顺着暗河朝东面走去。
走了十分钟,他终于找到了暗河距离地面最近的位置。
要是在这挖个洞,能直接把暗河里的水给引出来。
这里距离田间也不是很远。
要是弄个水渠,绝对能把水引到田里面。
林舟拿定主意,也没继续逗留。
进入空间吃了点东西,简单休息一会后就回去了。
回去的路上,他发现附近的野兔有很多,只不过全都躲在洞里。
林舟也没多弄,靠着意念弄了一只。
回来之后,王启明一脸焦急的看着林舟。
“你跑哪去了?怎么这么长时间不回来?”
不怪他着急,林舟上厕所已经上了一个多小时了。
林舟笑了笑,拿出手中的兔子扬了扬。
“不好意思啊,启明哥,我在路上看到一只兔子,没忍住给抓回来了。”
其他几人知青看到兔子一窝蜂的挤了上来。
“小舟,你真厉害!上个厕所都能抓到兔子!”
这兔子不是什么小兔子,都有四斤。
林舟笑了笑没有说话。
不一会,王三保注意到了这的动静走了过来。
看着知青几人笑道:
“怎么样娃娃们?还能受得了吗?”
“还行。”
“我们能坚持。”
……
王三保满意的点了点头。
“能坚持就行,要是干活的时候遇上什么困难,一定要和我说,我给大家解决。”
说完,他这才注意到林舟手里提着一只兔子。
“哎呦,这还有一只兔子!”
“这是你抓的?”
“是啊,我刚才上厕所的时候看见一只,顺便就抓回来了。”
王三保点了点头。
“不错,有两下子。”
“对了,小舟,你来一下,有件事我想问你。”
林舟闻言一脸疑惑。
但也没说什么,把兔子交给王启明就跟着王三保和冯豪杰走了。
三人走到一处没人的地方。
冯豪杰率先开口道:
“小舟啊,我们叫你来是想弄个榨油的作坊,不知道该准备什么。”
林舟闻言恍然。
原来是看上了自己的手艺。
“王叔,你之前不是说了吗?弄个小作坊不划算。”
冯豪杰抢先道:
“别听他瞎说,这小作坊又不是一直要榨油,只要农闲的时候榨就行了,这样一来,我们也不用去其他地方换油了。”
或许是怕林舟不同意,一旁的王三保赶紧补了一句。
“放心,榨油的时候算你的工分!”
林舟闻言笑道:
“少弄一点可以,但是要弄多了就得要专业的工具了,工具我会弄,但是需要铁。”
二人闻言有些懵。
怎么还需要铁?
上次见林舟弄得时候挺简单的啊,一个磨盘就搞定了。
见二人有些犹豫,林舟笑道:
“冯叔,弄得多了,我一个人肯定忙不过来,至少需要几个人一起帮我。”
而后他把榨油的基本流程说了一下。
流程其实很简单,但火候只有他一个人能掌握。
“其实让我弄个小作坊也行,但去帮忙的几个人也得算工分啊!他们几个差不多需要一个人的工分。”
二人闻言眼前一亮。
两个人的工分就能换来一个榨油小作坊,这买卖稳赚不亏啊!
王三保想的很清楚。
这榨油小作坊不只是给他们生产队开的。
也是给其他小作坊开的。
这样一来,不仅能赚到自己生产队的东西,还能赚其他生产队的。
周村生产队虽然能榨油,但那的作坊黑心的很,不仅要豆饼还要不少手工费。
等自己这边能榨油了,收个豆饼就行。
二人思索之际,林舟突然道:
“王叔,我还有个事想和你说。”
“说吧。”
“王叔,你们难道没有想过,那个洗手的地方为什么会有水吗?你们难道没有想过有暗河?”
“当然想过了!不然我们为什么要来这种地。”
“你们想过,为什么不把这暗河里的水给引出来?”
闻言,王三保叹了口气。
“唉,要是能找到早就引了,这不一直没有找到。”
其实这条暗河算是明显的了。
动用一些现代化的设备,不出一分钟就能找到。
可在这个年代,除了人工瞎找,没有别的办法。
林舟闻言点了点头,也没有多说什么。
现在提出引水有些太早。
还是先把榨油坊的事弄了再说。
中午的休息时间很快过去。
几人一直休息到下午三点。
这个时候的太阳没有那么毒了,但还是很晒。
听到哨声,陆续有不少人都走了回来。
这些人应该是去打秋风了。
但多数都跑了空,只有一个人提着兔子走了回来。
三人结伴朝田埂那边走,远远就看见村民和知青们都凑在了一起。
见王三保和冯豪杰过来,喧闹声渐渐小了,一个大娘率先起身:
“会计,今儿个读啥报纸啊?”
冯豪杰应了声,从怀里掏出叠得整整齐齐的报纸。
那报纸边角都被磨得起了毛,他找了块高些的土坡站上去,清了清嗓子:
“都安静点!今儿个先读段上面的农业政策,再说说其他地方种高粱丰收的事,咱也学学人家的法子。”
说着,他展开报纸,一字一句地读了起来。
“……要大力推广高产作物,因地制宜改良土壤,保障粮食产量稳步提升……”
依旧陕普,把几个知青听得一愣一愣的。
除了知青,其他人听得很是认真。
从头到尾都没有人说话。
虽然有些词儿听不太懂,可一听到“丰收”“高产”,眼里还是会亮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