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玄幻 > 二郎至圣先师 > 346.武圣徐永生(两更一万六千字到!)

二郎至圣先师 346.武圣徐永生(两更一万六千字到!)

簡繁轉換
作者:八月飞鹰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11-17 05:28:15 来源:源1

虽然因为儒家五相五常变化,使得林成煊的中庸剑城不复从前神妙,但他本人晋升二品武圣后,在八荒武魂加持下,短时间依然隔绝四方,城中的徐永生、拓跋锋顿时开始大开杀戒。

在徐永生同黄永震拼刀的时候,谢初...

昆仑山巅,云海翻涌如潮。晨光初破,万丈金芒自东方倾泻而下,将整座雪山染成一片辉煌之色。那间茅屋静立峰顶,仿佛亘古以来便在此处,不为风雨所动,亦不受岁月侵蚀。

青衣男子依旧闭目,面容沉静如水。他的呼吸极轻,几乎与风同频,每一次吐纳之间,天地灵气便悄然流转于周身三尺,似有无形之力在调和阴阳、平衡五行。他左臂空袖随风微荡,断口平整,显是早已斩去多年,可那残肢之上,竟隐隐浮现出一道暗金色纹路,宛如活蛇游走皮下,时隐时现。

那是“逆魂封”留下的烙印??以己身为锁,镇压虚妄之主的代价。

忽然,他眉心一颤,天眼在倒影中缓缓睁开,映出千里之外的一幕:幽州山谷已彻底崩塌,血藤尽数枯死,黑雾消散无踪。唯有那柄三尖两刃刀,不知何时已回到昆仑脚下,被一位老道拾得,供奉于庙堂之中。

“终究……还是留下了痕迹。”他低语,声音沙哑却不失威严。

就在这时,远处天际传来一声鹤唳。一只通体雪白的仙鹤振翅而来,足下缠绕着一道玉简,其上符光流转,分明是天庭密令。

杨戬未睁眼,只轻轻抬手。玉简自行飞至身前,悬空展开,传出一道冰冷肃穆的声音:

“敕令:二郎显圣真君杨戬,擅离职守,私启封禁之地,致幽州异变泄露人间。虽事后平乱,然违逆天规,罪责难赦。即日起削去神位,贬为凡修,永不得列仙班。”

风停了。

竹椅旁的清水剧烈震颤,倒影中的天眼骤然收缩。

片刻后,他缓缓笑了。

“削去神位?呵……我早就不信那天了。”

话音落,他并指一划,玉简化作齑粉,随风飘散。仙鹤惊鸣一声,转身疾飞而去,仿佛惧怕这山上孤寂的身影会将其灵魂也一并冻结。

他知道,这不是惩罚,而是警告。

天庭怕了。他们怕他查出三百年前那一战背后的真相??为何所有记录都被抹除?为何玉鼎真人从不提及?为何连天帝本人都避而不谈?

因为那一战,根本不是为了镇压魔神。

而是为了掩盖一个更大的秘密:**虚妄之主,并非外敌,而是天道自身裂变而出的“恶念”。**

当年,天道因众生执念过重,生出意识分裂,演化出“虚妄”这一人格,欲颠覆秩序、重塑轮回。而杨戬奉命出手,斩断其形体,实则是替天道清理内患。可正因如此,他也成了唯一知晓“天亦有瑕”的存在。

所以必须被遗忘,被压制,被驯化为一把无思无想的刀。

可惜,如今他醒了。

“师父……您早就知道这一切,对吗?”他仰望苍穹,似在问那遥不可及的玉虚宫。

记忆深处,浮现少年时期的片段:昆仑寒夜,玉鼎真人独坐石台,手持一卷残破经书,神情前所未有的凝重。

“戬儿,修行之路,不在斩妖,而在观心。若有一天,你发现所护之道竟是谎言,你会如何?”

那时他答:“弟子当持刀破妄,纵逆天,亦不悔。”

真人长叹:“可惜啊……真正最难斩的妖,从来不在外界,而在人心深处。”

如今想来,那番话,或许便是今日之谶。

他站起身,走向屋后一方石碑。碑面光滑如镜,刻着九个古老大字:“**至圣先师?心火不灭录**”。

这是他闭关三月所著之书,记载了他对道的理解、对天的质疑、对修行本质的探寻。每一字皆以精血书写,蕴含一丝元神烙印,哪怕肉身陨灭,此书仍可传承意志。

他伸手抚过碑文,低声喃喃:“我不是神,也不是工具。我是杨戬。若世间再起邪祟,若天道再度蒙尘……自有读得此书之人,执我之志,继我之道。”

话音刚落,石碑忽然泛起微光。一道虚影缓缓浮现??竟是那采药少年的模样,双膝跪地,双手捧着一本无形之书,眼中泪光闪烁。

原来,那日少年拔刀之后,并未真正失去意识。他在昏迷中听到了杨戬的嘱托,更在梦中被灌输了《心火不灭录》的第一章。醒来后,他虽无法言说内容,却从此日夜苦读医典之外的古籍,习练吐纳导引之法,默默踏上修行之路。

而这,正是杨戬布下的局。

以一刀传道,以一梦种因,待未来某日,当天下再临大劫,自会有新的“执刀者”崛起。

“你很好。”杨戬对着虚影点头,“记住,莫贪权势,勿忘初心。真正的修行,是从怀疑开始的。”

虚影渐渐淡去,石碑重归寂静。

此时,山下忽有脚步声传来。

一名身穿灰袍的老者拄杖而上,白发苍苍,眼神却锐利如鹰。他每走一步,脚印都化作一朵莲花,瞬间凋零。待行至茅屋前,已是三天之后。

“师弟,你果然还活着。”老者开口,声音苍凉。

杨戬转身,目光平静:“玉鼎师兄,别来无恙。”

来人并非别人,正是当年救他性命的玉鼎真人。只是此刻,他不再是高高在上的金仙,头顶紫气尽散,仅余凡人修为。

“你也被贬了?”杨戬问。

玉鼎苦笑:“不止是我。十二金仙中,凡曾参与三百年前之战者,皆遭清算。有人转世为奴,有人堕入魔道,有人自愿封印记忆,只求苟活。”

“所以,你们一直都知道?”杨戬盯着他。

“知道又能如何?”玉鼎叹息,“我们都是棋子。天道需要稳定,就必须有人背负罪名,就必须有人选择沉默。我教你功法,传你刀诀,唯独不敢告诉你真相……因为我怕你像现在这样,走上绝路。”

“可我现在活得好好的。”杨戬淡淡道。

“因为你疯了。”玉鼎摇头,“用逆魂封镇压虚妄,你以为真的能彻底消灭它吗?它只是暂时退去,藏进了你的识海深处。每一次你动怒、悲伤、回忆过往,它都在复苏。终有一日,你会分不清哪个是你,哪个是它。”

杨戬沉默良久,忽而一笑:“那就让它来吧。只要我还记得我是谁,哪怕化身修罗,也能守住最后一丝清明。”

玉鼎望着他,眼中闪过悲悯:“你可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天庭不会放过你。他们会派更多使者,设更多陷阱,甚至可能唤醒其他封印中的‘旧敌’,让你陷入无穷无尽的战斗。”

“让他们来。”杨戬负手而立,衣袍猎猎,“我已无神位,无香火,无天兵相助。但我还有刀,还有心火,还有千千万万个可能读懂《心火不灭录》的人。”

他说完,抬手一召。

刹那间,昆仑群峰共鸣,九泉齐响。无数把刀剑自地底升起??有的锈迹斑斑,有的寒光凛冽,皆是历代陨落修士遗留在世间的兵器。它们环绕山巅,组成一座巨大的刀阵,直指苍穹。

“这是我设下的‘承道之阵’。”杨戬道,“凡有志者,皆可登山试炼。若能走过九重劫火,解开三重心锁,便可得我一部真传。我不求人人成神,只愿世间多几个敢问‘为何’的傻子。”

玉鼎怔住。

他忽然明白,杨戬早已不再追求个人超脱。他在造一种新的道统??不属于天庭,不属于佛门,也不属于魔族,而是属于每一个不甘盲从而愿追寻真理的灵魂。

“你这是要开宗立派?”玉鼎苦笑。

“不。”杨戬摇头,“我只是点一把火。至于它能烧得多远,要看后来者的勇气。”

风再次吹起,卷动云海翻腾。阳光洒落在两人身上,仿佛为这孤独的山顶镀上了一层希望的金边。

玉鼎最终叹了口气,放下拐杖,盘膝坐下:“既然如此,师兄就陪你守这座山吧。至少,在你还站着的时候。”

杨戬没有回应,只是重新坐回竹椅,端起那碗清水。

水面倒影中,天眼缓缓闭合。

……

与此同时,万里之外的南疆深处,一座隐藏在瘴气之中的古老祭坛突然震动。石台上,一块碎裂的符纸无风自动,拼合成完整的“唤尸令”,上面的人脸竟微微抽搐,嘴角勾起诡异弧度。

而在东海海底,一座沉没千年的巨塔顶端,一只由骸骨堆砌而成的手掌,缓缓握紧。

北方荒原,一座废弃城池的地下宫殿里,一面铜镜映出无数张扭曲面孔,齐声低语:“他回来了……钥匙已经开启……准备迎接主人归来。”

西域雪岭,某个冰封洞窟中,一具身披黑袍的尸体手指微动,指尖渗出一滴漆黑血液,落入下方刻满符文的凹槽,激起一圈猩红涟漪。

天地八方,异象频生。

某些被封印的存在,正在苏醒。

而在中原腹地,一座小镇学堂内,那位采药少年正伏案疾书。他面前摊开着一本空白册子,手中毛笔自行游走,写下一行行陌生文字:

>“吾名杨昭,乃北岭孤儿。偶入幽谷,得神人授书,始知世间有大道可求,有真理可争。自此立志:穷毕生之力,传《心火不灭录》,教世人莫信虚妄,勇问本心……”

窗外,朝阳升起。

一支商队正缓缓穿过镇口,车上插着一面旗帜,绣着一把银色长刀,刀锋朝上,象征信念不折。

车帘掀开一角,露出一张年轻女子的脸。她怀抱古琴,指尖轻拨,弹出一段清越旋律。琴音袅袅,竟与昆仑山巅的风声遥相呼应。

她是瑶姬之女,母亲死于三百年前那场大战。父亲隐瞒身份将她送出天界,只为让她远离纷争。但她从未放弃寻找真相。如今,她循着一首残谱来到人间,只为找寻那个传说中的名字??

**杨戬。**

而在更遥远的未来,某片未知星域,一颗陨石坠入荒星。尘埃散尽后,露出半截断裂的石柱,上面赫然刻着与昆仑石碑相同的九个大字:

**至圣先师?心火不灭录。**

无人知晓它是如何跨越星河而来。

就像无人能预料,这场由一人点燃的火焰,终将燎原三界,焚尽虚假,照亮真实。

山雨欲来,风满楼台。

但那坐在昆仑之巅的青衣男子,始终未曾睁眼。

他知道,真正的风暴,才刚刚酝酿。

而他,已准备好迎接下一个百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